為什麼學佛?可以從幾個層面探討:一是要解決自身煩惱困惑;二是要幫助眾生解決煩惱困惑;三就是要窮究其底,通達一切究竟了義的實相,這就是成佛了。
從小我的層面,允許存在小自私,允許存在小情小愛,允許存在千萬種私求,千萬億願望,但是終究會有一天發現,這種求都會回饋對應的苦楚酸澀。得到是痛苦、失去是痛苦、有了是痛苦、無了還痛苦,擁有的時候多開心,失去的時候就多痛苦,為求得到付出了多少的努力,如願會貪愛,不如願會懊惱,重重不禁,煩惱不止,痛苦不斷,都是因為看不明白放不開。
所以從自身層面,自我的煩惱是需要斷除解決的,最低層面是縛住煩惱,不令起現行,不要讓煩惱爆發。爆發了就很難收拾了,所以怎麼讓自己不煩惱啊?於是種種方法,無常、因果、苦空都要上,思維思維後,哦,本質就是這樣,就是苦空無常的,都是因果使然的,這樣就很容易平靜自己,從當下的惡濁境界中跳出來,從而解除這個煩惱的迫害。
佛教對大眾的教導和幫助絕非到此為止,你能解決自己的問題,就能解決他人類似的煩惱痛苦,還有很多眾生有和你一樣的痛苦煩惱,你當幫助他們也同享解脫的快樂,這就敦促學人步入大乘,躬行自利利他、自度度他的路了。可是走著走著就會發現一個問題,會遇到很多不在自己能力范圍內的問題,有的人會問超出你境界狀態的問題,這裡自然會有一部分人僅是出於嫉妒、非要冒充佛菩薩對你考試,這一票不招調的人刨除在外,確實也會因為我們的經歷是有限的,很可能同眾生的經歷出現不同,也就是我經歷的事情和他經歷的事情不同,這就要求我們廣泛地學習法教,學習經文,要從經文裡找到佛菩薩辦事的宗旨風范,理解他們處理問題的方法手段。
然後在面對的種種問題煩惱中試著去落實,去解決。如何才能找到最好的方法去解決問題?當然是要更好地認識自己為前提,然後客觀全面地分析因素為基礎,最後在其中找到破解之法,最後就是落實堅持。我們會看到很多經文中,佛陀對某菩薩不吝溢美之辭,並且說到很多菩薩也會隨這位菩薩學習,這傳遞了:一個大菩薩也要領受教化九法界的職責使命。
比如《無量壽》開篇,一切大士都在遵循普賢之德,都在按普賢菩薩的行做要求自己,那麼就可以理解為:此時的普賢菩薩已經在做教化九法界眾生的事情了,其中自然包括菩薩級別的眾生。這樣我們就知道了,你想成佛,那麼九法界的眾生都要能去教化,如果在你的救度版圖裡缺少某一塊、缺少某一大系列,那你的救度是不完美,不完整的,你的智慧也是有缺漏的,你的慈悲是有瑕疵的,離成佛還很遙遠。
所以只有成佛才能掌握究竟、完美、圓滿、無漏的所有法義,也才能救度所有的眾生,慈悲心能覆蓋所有的眾生形態而不會產生遺漏,學佛到最後就是要走到這個層面了。當然走到這也是需要巨大的努力和漫長的付出,可不是熬時間、等日子就能獲得的。
後續的行走就靠諸根諸力了,有信根就會產生信的力量,就會產生信力的影響;於是五根的有、無、厚、薄,直接導致對應五力的受用與否,這就會出現千差萬別的姿態。佛把信根列在第一位,然後是精進、念、定、慧,對應的力量,也就是信力更重要了,比精進力、念力、定力、慧力更要緊;如果沒有信根信力,余下四根力就不得成就了。
怎麼才能信?想要享有信力的作用,起碼得有信根啊,信根還好嗎?不知道,那麼可以忏悔自己過去行做惡濁,傷害了五根。信根怎麼就壞了?看看《地藏經》婆羅門女的母親,就是信根壞了的樣子,信根壞了,就算遇到聖緣也沒辦法產生信力,就算迫於壓力勉強升起信力,也會轉瞬就丟棄,如棄弊履。這就類似《地藏經》裡提到“多獲善利,多退初心”,你跑這來學佛了,得到了點利益滿足了,跑了不學了,你是沒信根啊。
所以我們也要忏悔自己宿世累生以來,遇到聖緣聖教而不能信受奉行;要忏悔自己累劫以來的輕法慢教的罪過。如過去說,根啊,想瞬間建立並茁壯,這是不現實的,只能慢慢培養。五根靠什麼培養啊?靠善根,善根生發善念善行為;自己反省,有沒有在面對事情的時候常常升起善心善行?如果這樣的事情少,那麼就是反饋了我們的善根是有,但是太薄。所以我們反著走,善根產生善行,我們落實善行,從而激發和養成善根,善根慢慢生養了,五根五力的受用也就不遠了。
所以當我們對佛法不信受的時候,就要知道這可能是機緣不到,換句直白點的話,就是福報還不夠;福報不夠也就是積累的善行還不夠。如此說來,能真實學佛你必定是久修眾善才可以的,所以我過去也說,學佛是拼福報的,就是這個原因。有福報可以有善行,有善根,可以滋養五根,生發五力,從而得其用;這才能在修行的路上得到莫大的助力,而減少眾多的阻力。所以一個“信受”就很深,而如果我們拋棄理論,只是如說修行,能去躬行,這也絕對是聰明的選擇,很有智慧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