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仁禅法師:若眾生心,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中,以兩個人互相憶念的比喻來給我們說明念佛法門的道理。佛是一直在憶念著我們的,如果我們念佛了,那麼佛和我們就互相憶念,自然而然就不會分開;如果我們不念佛,那就沒有用。

  《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十方如來,憐念眾生,如母憶子。若子逃逝,雖憶何為。子若憶母,如母憶時,母子歷生,不相違遠。若眾生心,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去佛不遠。不假方便,自得心開。”

  “十方如來,憐念眾生,如母憶子。若子逃逝,雖憶何為。”母親肯定會憶念兒子,但兒子如果不憶念母親呢?他就會遠離家鄉,捨母而逃逝。對這樣的兒子,母親再怎麼憶念,甚至眼睛哭瞎了也沒有用。因為不憶念母親的兒子,不會想到回家見日夜思念自己的母親。

  只有這個兒子什麼時候想起自己母親,憶念母親了,他才會回家與母親團聚,不再分開。也就是“子若憶母,如母憶時,母子歷生,不相違遠。”

  “若眾生心,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去佛不遠。”眾生如果能憶佛、念佛,他就必定見佛,如同《觀經》中講的“有緣眾生,皆悉得見”的道理一樣。這也說明不僅僅是從觀法上講,大勢至菩薩對一切念佛人都加以攝持。

  為什麼兩個人互相憶念,就不會分開呢?我們不妨以蘇東坡與弟弟蘇轍的公案來說明這個道理。

  蘇東坡與他的弟弟蘇轍,兄弟之間感情可以說好到極點,經常互相憶念對方。眾所周知的名句“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婵娟”就是蘇東坡憶念自己的弟弟蘇轍寫的。現在人把這兩句詩用在男女感情上,實際上本來是蘇東坡為抒發兄弟感情而寫的。

  為什麼說蘇東坡兄弟之間生生世世相互憶念呢?通過分析他們兄弟前後世的情況就可以知道。大家知道,蘇東坡的前身是五祖戒禅師,後身就是明朝《西方合論》的作者袁宏道。當時的三蘇(北宋散文家蘇洵和他的兒子蘇轼、蘇轍),就是後來的三袁(指明代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

  據《淨土聖賢錄》等記載,袁宏道往生之後,有一次弟弟中道在禅定之中去了西方,見到已經往生的哥哥宏道,宏道就跟弟弟講:“我和你在空王劫時,生生世世為兄弟,乃至於在六道之中,也是如此。”可見,二人在最長遠劫之前就是兄弟了。這是袁宏道往生西方後,用宿命通觀察出來的。為什麼空王劫來就互為兄弟呢?很大一個原因,就是兩兄弟感情非常好,互相憶念,這樣就生生世世在一起做兄弟,永遠不會分開,就會出現這樣不可思議的情形。

  蘇東坡兄弟的公案,也就證明了《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所講的“二人相憶,二憶念深,如是乃至從生至生,同於形影,不相乖異。”因為互相憶念、不願意分開的緣故,就會永遠在一起,這就是心的力量。當然,如果只是其中一個人憶念,而另一個不憶念,當然就沒有用。就像磁鐵的原理一樣,只有磁鐵和磁石碰在一起,才能互相吸引,緊緊結合在一起;磁鐵跟石頭、石頭跟石頭,則不可能吸引在一起,這是名言中的一種特殊規律。

  這是《楞嚴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中給我們講的道理,可以說裡面的內涵非常深厚。由此我們就知道,只要我們內心像兒子憶念母親一樣,真正地去憶佛、念佛,自然而然就像《念佛圓通章》裡面所講的:“若眾生心,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去佛不遠。”這是一個必然如此的道理。也如《觀經》中講的“有緣眾生,皆悉得見”。像兒子憶念母親一樣去憶念佛,自然就屬於“有緣眾生”,自然就能“皆悉得見”。

  ——仁禅法師《觀經四帖疏講記》

 

上一篇:廣東某地三個老板的邪YIN沉浮錄
下一篇:宣化上人:你一修道,魔障就會來找你,為什麼?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