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居士傳新編:10、孫興公,博學通儒佛傳世喻道論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隆宣法師 總監

  釋永真 彭殿清 撰集

  東晉孫興公(公元314~371年),又名孫綽,太原中都(今山西平遙西南)人,後遷會稽(今浙江紹興)。少有高志,尤工書法,博學善詩文,東晉中期之思想家,精通佛、儒。曾任臨海章安令,官至廷尉卿,喜與高僧交游,笃信佛法。孫綽與名僧竺道潛(又名竺潛,門下有竺法友、竺法義、康法識、竺法濟等)、支遁(僧侶,俗姓關,字道林)都有交往,除討論佛法外,還誦諷作詩,著有大量與佛教有關的詩文。他是參加王羲之蘭亭修禊(禊音xì。修禊,指到水邊嬉游以消除不祥,文人飲酒賦詩的集會)的詩人和書法家。著有《喻道論》、《天台山賦》、《論語集解》、《老子贊》、《遂初賦》、《道賢論》等。《喻道論》是繼《牟子理惑論》之後又一部闡述佛教的論著,以問答的形式對周孔之教(周公和孔子)與佛教的關系、出家僧徒是否違背孝道等問題表達自己的觀點,《喻道論》載於《弘明集》卷第三。

  孫興公認為佛教徒出家修行正是走“立身行道,永光厥親”的道路,是最大的孝行。出家修行是比儒家更高的孝道,不單是在生活飲食上禮敬父母,更在於能出離生死,並將釋迦牟尼修行、傳教,後又返國探親,為父親淨飯王抬棺,在忉利天宮為母說法三個月,尊為孝道典范。

  孫興公“三教一致”的觀點,對後世有很大影響。在《道賢論》中,他把兩晉時的七個名僧比作魏晉之間的“竹林七賢”:以竺法護比山濤(巨源)、竺法乘比王戎(浚沖)、帛遠比稽康(叔夜)、竺道潛比劉伶(伯倫)、支遁比向秀(子期)、於法蘭比阮籍(嗣宗)、於道邃比阮鹹(仲容),說他們都是高雅通達、超群絕倫的人。

  當時桓溫(晉代軍事家、權臣)獨攬朝政,陰謀篡位,上疏請遷都洛陽,朝廷畏溫,朝臣懾於桓溫的威勢,無人敢提出異議。唯孫興公上疏力爭,反對遷都。招致桓溫大怒,然因其理由充足又難以壓服。卒年五十八。(居士傳一 晉書 弘明集)

 

上一篇:化永法師:修習慈悲心應該發於一切眾生,而非是僅指人也
下一篇:南懷瑾:《如何修證佛法》第04講-5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