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淨空法師:想講經沒辯才,發真心佛菩薩就加持給你得辯才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雲何名為二十種利。所謂未生辯才而能得生。】

  我們每個人都有這個疑問,我很想發心來學講經說法,沒辯才。沒辯才不怕,你一發心,佛菩薩就加持給你,就得辯才。這是真的,不是假的。

  【已生辯才終不忘失。】

  你得到的辯才不會失掉,佛力加持。尤其是修淨土法門,我們這一發心,沒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但是這個心是堅定的心,我非去不可,有這樣堅定的心。這個世間,我們依佛的教誨,身心世界統統放下,一塵不染,只有一個願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那麼阿彌陀佛”四十八願“的威神,現在就加持到你身上去了,你就得到了。假如對這個世間還有貪戀,名聞利養還是放不下,果報念頭還是放不下,阿彌陀佛的願力就加不上。你要想現前得阿彌陀佛本願威神的加持,依教修行就得到、一發心就得到,實在不可思議。所以辯才不是難事情,你會得到的。

  講經說法不能看得太容易、太難,通達世出世間法才契機契理

  許多講經的這些法師都沒有受過高等教育,在中國大陸現在術語裡面講,沒有接受高等文化。我本身就是個例子,我初中畢業,我的母校是南京一中。程度低有個很大的好處,聽話!老師怎麼教,我們就怎麼做,所以老師看到我當寶貝。

  我跟方東美先生學哲學,方先生是世界哲學的權威,我們那個時候是慕他的名,對於這門東西很有興趣,很想學,只希望能到學校去旁聽他的課程。一見面談起來,他看到我是個初中學生,什麼都沒有學過,一張白紙,學的心很虔誠,他就特別教我。每個星期天叫我到他家裡給我上兩個鐘點課,一個老師,一個學生。什麼原因?初中畢業,老實,這就學成了。所以不要看到自己程度很低,又沒有口才,不怕,佛菩薩加持你,阿彌陀佛本願加持你。

  悟道師到此地來講過經,你們有聽過他的,他也是初中畢業,也是很老實,他講經講了十年。在新加坡,今天我們想去見,機會不巧沒有見到,演培老法師,我一九七七年在香港講經,碰到他老人家也到香港去,我們一塊在一起玩。他那個時候請香港那些老和尚替他找個徒弟,這些老法師問你要找什麼樣的徒弟?他說我要找個初中程度就可以了。這些人很奇怪,人家找徒弟都要大學畢業,你怎麼要找個初中的?老和尚很客氣,我就是這個程度!

  只要發真誠心,要求佛菩薩感應,這從前李老師教給我的。發心講經說法不是容易事情,不能看得太容易,也不能看得太難。看得太難,你就不敢學;看得太容易,你決定學不成功。這樁事情要通達世出世間法,出世間法通達,要不通世間法,你不契機;世間法通達,不懂佛法,不契理,講經說法得契機契理。

  世出世間法通達談何容易!怎麼辦?有個方法,求感通,感應、感通。

  什麼方法才求到感通?至誠,“誠”到極處就通了。所以我們在講台上,講得大家聽了好像還像這麼回事情,是不是自己能力?不是的,是佛菩薩的感應道交,是我們大家的真誠心。我有個誠心,真誠發心來學講,大家有誠意到這裡來聽經,我們共同的真誠,感應到佛菩薩的加持。

  所以講經,很多同修都知道,我講經從來沒有預備,我講經經本,沒講之前從來不看的。上講台講的這些話我自己不曉得,講完之後你問我,我一句都不知道,我也不曉得我講了些什麼。這些都是事實,從來沒有說我要准備講個什麼。

  但是你們諸位初學的,一定要“我要准備講些什麼”,你初學的,你還不行,你還要學規矩。所以來學沒有別的,學規矩而已,不依規矩,不成方圓。大家來學,老師當年傳授就是傳授規矩,依照這個規矩、模式去做,認真、努力去做,做到個十年八年,自然就得心應手,左右逢源,那個時候就得佛加持。佛力加持是一年比一年殊勝,你自己會感覺,強烈的感覺到,不是人的力量。這種深經,人的力量講不出來,人要想怎麼樣講,全是妄想、全是分別執著。在講台上,看看大家的面孔、表情,那個話也不曉得從哪裡出來。這個道理要懂得,這個道理要相信,你不信不行。“辯才”這個事情就解決了,不是個難事情。

  再看第三句:

  【常勤修習得陀羅尼。】

  “陀羅尼”是梵語,翻成中國意思叫“總持”,要用現在話來講就是“綱領”。

  “常勤修習。”你自然能把整個佛法的綱領掌握住,能夠掌握綱領,那就千變萬化,這個非常重要;抓不住綱領,找不到重心,那當然就是困難重重。

  第四句:

  【以少功用善能利益無量眾生。】

  “少功用”特別是指淨宗法門經典最少,只有“五經一論”六樣東西。所以有人說,佛教好,可是我不敢學,為什麼?經典太多,浩如煙海,我從哪裡學起?你就可以把“淨土五經”拿來,淨土宗就這麼多,全部都在此地,不多。你要嫌少,少有《大藏經》,喜歡少的有少的,喜歡多的有多的。所以世尊所說之法能滿一切眾生的願望,喜歡簡單的有簡單的,喜歡麻煩的有很麻煩的,盡管你挑選,這才能夠真正做到盡如人意。這是佛的真實智慧,這是佛的善巧方便。以極少的功用能夠真正利益到無量眾生,這確實是指念佛法門,本經最後彌勒菩薩“十心”,導歸極樂。

  復講不能添加自己的議論、不能發揮,要有耐心,以便厚積薄發

  【以少功用令諸眾生起增上心恭敬尊重。】

  眾生得利益,自然就尊重“三寶”,這是一定的道理,特別是在這個時代。時代不斷的在轉變,過去有很長一段時間,社會停留在農業的時代,農業時代我們知道耕作是有時間性的,農忙過後,就有相當長時間的休閒。於是休閒期間當中,寺院庵堂往往選擇在這個時候講經說法,有的是時間,所以一部經開出來可以長達三、四個月,一些喜歡聞法的在家居士都可以到寺院去討經單,住在寺院把這部經聽完,他有時間。

  現在社會變了,以美國為例子,這是世界科技先進的國家,他們的假期,最長的假期五天。諸位將來要是有人請你到美國弘法,你心裡要有數,人家請你講一部《無量壽經》,不要講得太長,《無量壽經》,你要曉得五天講完。一天兩個小時,總共十個小時,你要把這部經講完,不能有漏掉的,個個字都要講到,那才叫高手。所以前面講,你能夠得“陀羅尼”你就有這個本事,一切經可以長講,可以短講,可以淺講,可以深講,你得“陀羅尼”了,你就會自在。他最長的時間只有五天,你講七天,准定有兩天不能來。

  所以在新加坡這個地方難得,還可以天天講經,你們還都能抽出時間來聽,不容易,現在在這個時代幾乎到稀有了。我們要了解這個時代的趣向、要能應付這個時代,所以東西要精簡。

  我們在學講經的時候,李老師給我們規定的時間,最少不能少過三次,最多不可以超過十次。你要講給他聽,從“如是我聞”講到“信受奉行”,一個字都不可以漏,這叫“全講”。沒有漏,不可以說挑哪幾段來講,不可以的,一定這部經完完整整講出來給他聽。

  可是諸位要曉得,那個地方講的十次,實在講十個鐘點都不到,我們一次是四十五分鐘。大多數是五次,老師是以五次為標准,七次就很少,十次很稀有。我們同學當中講十次的只有一個人,一般的都是講五次。五次多少時間?一次四十五分鐘,五次就四個半小時。我們講《彌陀經》,《彌陀經》不長,從“如是我聞”到“信受奉行”,四個半小時講圓滿,清清爽爽,沒有枝葉,行家來聽都點頭、都佩服。怎麼講的?什麼議論、發揮都不可以,就是把字句講得清清楚楚,要一夾雜就壞了。這個方法是教你學規矩,沒有別的,就是學講經的規矩。

  第二個是訓練你的耐心。你有意見、有悟處,不准你發揮,訓練你的耐心,看你能忍受多少年。愈能忍受,你的功力愈深,古人講的“厚積薄發”。

  印光法師為什麼有這樣的威德?實在講他老人家講經很少,好像只有在上海護國息災法會講過“開示”,其他的沒有聽說他講過經的,他都是跟人書信往來。為什麼有這麼大的影響力?因為他忍耐了七十年,七十歲他才出來。他在普陀山藏經樓裡面三十多年,天天在那裡用功,從來沒有表現,積的厚。一旦發出來,那個力量就太大了,所以說“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老師訓練學生也是如此,不叫你“鳴”,等到哪一天叫你“一鳴驚人”;你天天在“鳴”,驚不了人。你才曉得老師那個苦心。

  你真學成之後,你對老師一生不會忘記,佩服五體投地,老師對學生愛護真的是無以復加。他要成就你,先要訓練你的耐心,不准你“鳴”。你就是老實規矩講,等到講個十年、八年你再“鳴”,那“一鳴”就“驚人”。從前這個教學法,老師對學生要負責任的,不像現在;現在不負責任,實在講現在也負不了責任,學生不聽,那怎麼能負得了責任?!負不了責任。負責任就是百分之百的服從。這要找什麼?找初中以下的程度,你叫他去找什麼資料什麼的,他沒有這個能力,那只好就聽話,這種人好教,反而容易成就。道理都在此地。

  底下一句,第六句:

  【得身口意清淨律儀,】

  這“三業”清淨,是前面這“三業”更進了一步,前面斷“貪嗔癡”,這得“清淨律儀”。

  第七句:

  【超過一切惡道怖畏。】

  決定不墮三惡道。縱然有這些惡的習氣,阿賴耶識裡面有這些種子,“緣”他控制住了,就是不會受外面境界的誘惑,他有定力、有耐心,有智慧觀察,緣斷掉了。所以一切惡道自自然然這種恐怖的心沒有了。

  【於命終時心得歡喜。】

  不會怕死。世間人對死很恐怖,修行人不會,臨命終時知道,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去了。去到更好的地方,捨這個身去換金剛不壞身,哪有不歡喜的道理?!哪有恐怖?!所以得歡喜心。

 

上一篇:大安法師:淨土法門的真實大利在什麼地方?
下一篇:淨空法師:閉關的條件是什麼?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