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學誠法師: 你會表達心意嗎?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世親菩薩《大乘百法明門論》

  一切最勝故。與此相應故。二所現影故。三位差別故。四所顯示做。如是次第。

  ──《大正藏》第31冊,第855頁

  講|學誠法師

  釋迦牟尼佛他所悟的道理也就是這些。一切事物漸漸地都是虛幻的,生老病死都是虛幻的。春夏秋冬,所有的一切它都是生住滅,都是變化,都是無常。那我們人的情緒,人的煩惱也是無常。因為無常,產生種種的問題,產生種種的誤判,產生種種的對立。那實際上面,如果我們用佛法來體會,用佛法來理解,用佛法來觀照,這無常它反而會變成一個善法。

  世間上面他不學佛法的人,你說無常,他怕得不得了,他會說要死了,是不是?你年歲一大,特別歲數比較大,你問他說什麼時候無常,他肯定有點怕,是不是?生病,你問他好好念佛,准備無常,他就非常怕,你說對不對?實際上,無常也是善法,那我們人的情緒,實際上面心所51個,何止51個?是不計其數的。這個法也是不計其數的,八萬四千,無量無邊的法,非常多的法,非常多的情緒,我們是認識不到,認識不了。世親菩薩把它概括成百法,概括成五十一個心所,這是主要的法,而不是說我們人只能分成這五十一種種心理狀態,再分的話,可以分非常非常多,分不完。

  那比如說,我們人,會看到一個人,他很高興,很高興的時候,那你會不高興,你為什麼會不高興呢?因為你平時對這個人看不慣,或者說是冤家,你說他今天得了什麼好事那麼高興,是不是?你看到別人高興的時候,我們自己會變成不高興,我們會起煩惱。他這個是非常常見的。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非常容易遇到。那麼有時侯也會看到說,別人應該要不高興,應該要起煩惱,應該要生氣才對。我這麼去說他,這麼去罵他,這麼去捉弄他,那麼多人去諷刺他,他怎麼不會生氣呢?就是對方不會生氣,反而你自己會生氣,是不是?我們這裡的法師,你再怎麼說他,他不生氣。對不對?反而,你說他的人,你說一說,自己生氣。這就是修行的一種功夫,對不對?你說這個心態,在心所裡面屬於哪一個?你都不好說的。人的這些煩惱,這些情緒是非常不可思議,也是非常莫名其妙的。他為什麼會這麼反應?他也都是有原因的。這種原因說不清楚,而且說我們悟不到。所以就給它加了個名字叫無明。對不對?無明就是說不清楚。明的話就變成明門論了。

  但是,又有好多修行的人,他非要給它搞清楚不可,一定要找答案。那你實際上,這個答案你找不到,你只有去找過程,你只有注重過程,最後你才會有答案。他有時候,我們有些同修,為什麼修行的功夫就那麼好?你說他好的事,他也不會不高興,你說他不好的事,他也不會起煩惱,以至於你去猜說,他到底什麼原因?你猜不出來。他這個修行的一個過程形成的一種功夫,它不是說他故意的就是要這樣子。那你去做,就做不了。你一天、兩天、三天你可以,一個禮拜、兩個禮拜、一個月你就不行了,那絕對是受不了。這個只能在我們的心裡頭去用功,才是有辦法的。

  學佛法,我們用一個最簡單的例子來做比喻。比如你學外語,我們同修學英語,而且我們學善法,對不對?你會念字母,你會念音標,你會念單詞,甚至說你一篇文章你會讀的下來,乃至說你一篇文章你會背的下來,那麼你敢講說我的英語學好了嗎?是不是?哪那麼簡單的事情,不要說你學外語,你學我們普通話來講,學中文來講,學一輩子,我們都很難講說我中文學好了,你寫一篇文章看一看?寫不出來,至少是寫不好。那學佛法更是如此,那麼容易說是佛法就學好了,這不可能的事。你說我們讀一篇文章,中文的也好,英文的也好,一個中文的老師給我們讀,他那種語感就是不同。我們剛剛開始讀外語的人,我們這種語感,跟一個外國的老師那個語感他也不一樣,人家聽了以後這種感受都不同,感覺也不同。那我們學中文也好,學外語也好,它包括這些內容。因為你要說話,說話他要產生語感問題。因為你翻譯的要准確,你就要去記很多的單詞,去記很多的詞語,對不對?你才有辦法翻譯,你才有辦法這個文章寫得通順,把我們內心世界完全表達出來,而且說表達得更好一點。

  但是我們常常看到一些,我們自己認為說,這些比較親切的佛學的名詞,就認為這是最好的。我們這樣子就可以,那這個就會很有問題。百法都是法,最後的目的都是要回歸到無我。它從一個法又一個法,一種現象又一種現象來破斥的,說這是我們的心相,這些心相為什麼會產生?產生之後我們怎麼辦?所以從一一法上面來認識說這個法的自性是什麼?這個法的業緣是什麼?這個法的名言是什麼?所以它都有名,定啊,慧啊,性啊,貪啊,嗔啊,癡啊,對不對?名言。它都有什麼作用?它的自性是什麼?它都講得清清楚楚,講的清清楚楚目的讓我們了解說,這個法它有什麼功能?它有什麼性能?這叫什麼法?它是一種什麼狀態?我們才能夠多多少少感受得到。

  不然的話,我們自己內心的世界只有感受的,但是我們表達不出來。這種種的感受,用我們自己的語言的體系,或者說用世間的語言的體系,不足以把我們內心這麼復雜、這麼細膩、這麼深廣的一種境界表達出來,表達不了,他一表達都是支離破碎。

  學誠法師《大乘百法明門論》第十三講第4節

  講於北京龍泉寺德塵居

  2009年6月11日

 

上一篇:你學佛走對路了嗎?看看這七個指標,你做到了幾條?
下一篇:印光大師:如何念佛才有效?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