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黃柏霖:李老師對慎勿信汝意,慎勿與色會的開示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為什麼會喜新厭舊、口是心非呢?老和尚曾經在講經講過,沒有到阿羅漢的果位,不要相信你的心。因為什麼?因為阿羅漢已經破我執了,他無我了。阿羅漢無我,就可以相信他說的話,還沒有到阿羅漢不要相信。為什麼?因為都是八識五十一個心所,用第六識的分別、第七識的末那執著、第八識的阿賴耶,八識都是染污識,所以不能相信他說的話。

  這裡這一段,「得新忘故,口是心非」,我們就引用淨空老法師的老師,李炳南老教授,我們最尊敬的李炳南老師來給我們開示。李炳南老師有解釋《佛說四十二章經》,四十二條經文裡面,第二十八條經文,佛就說了,佛說,「佛言:『慎勿信汝意,汝意不可信。慎勿與色會,色會即禍生。得阿羅漢已,乃可信汝意。』」什麼時候可以相信你的心呢?佛說,到阿羅漢就可以相信。這一段經文,佛跟我們講,不要隨便相信你的心,你的心不可信。為什麼?因為你有我貪、我愛、我瞋、我癡,你有我執。要謹慎,不要跟色相會,「色」,你也可以講色塵,也可以講女色,「色會即禍生」,跟色相會,災禍馬上來。

  這一段李炳南老教授,在他的講義裡面有這樣解釋。他說,這是在「此章戒人二事」,這一段經文,在警戒我們世人兩件事情。「一者,不論修世出世法,皆須持之,一者,專修出世法,必須持之」。李老師這樣開示,他說,不論你是修世間法,或是修出世間法,你都要遵守,你都必須要這樣堅持。一者,你專修出世間法,就是解脫的法,那「必須持之」,一定要去做到。李老師說了,他說,「凡夫一事無成」,共同的毛病就是我見,我見就是我的見解、我的看法。我們常常跟人家討論,哎呀,我覺得,我認為,我堅持這樣,那個我見很堅持。所以我現在比較學會,當然我的我見也會跑出來,但是我經過反思以後,經過省思以後,我馬上會放下自己的堅持,我會退。我說,好,那照你的意思做,我現在已經慢慢可以做到這點,好,我照你的意思做。

  我其實這樣學習,我認為我自己得到好處。為什麼?其實我是學會放下,這就是放下。不然什麼時候才放下?放下你心的執著,你這個八識心的執著。所以那天慈平法師到我們講堂來講助念,他講助念講得很有意思。他說,什麼叫助念?幫助你提起正念。你不是等到死掉再提起你的正念,平常根塵接觸,就要幫助你自己提起正念。什麼叫正念?清淨的念頭。那什麼叫清淨的念頭?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無壽者相,這是《金剛經》的境界,你放下我執不就得了嗎?那不就是提起正念嗎?那你我執放不下,你臨命終怎麼放得下呢?那不可能正念現前。我們都希望說,臨命終時,預知時至,身無病苦,心不貪戀,意不顛倒。所以李老師說,我見就是我的看法。

  孔子是聖人,他在講經說法的時候,「於其論述」,他從來不說他自己說。孔子仍然就說,我引用《詩經》說,「猶引詩雲」。「或曰於傳有之」,或者說我引某一部傳裡面有這樣說,孔子從來沒有說,「未雲我見如何」。所以孔子就講說,我所講的不是我發明的,我信而好古,述而不作。什麼叫信而好古,述而不作?我都是照老祖宗講的道理,不是我自己創作的,我信而好古,述而不作。所以孔子從來沒有講說,「我見如何」,這是真正的在教誨他的弟子,「於其誨人也」。孔子又說了,「又諄諄於毋意毋我」。你看孔子他也明白這個道理,我執,我見。又諄諄教誨說,不要相信你的心,不要相信你自己,「毋意毋我」。

  可見聖人所看真理的看法都一樣,這叫「佛佛道同」。所以我們在回向文裡面都有講,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薩摩诃薩,摩诃般若波羅蜜。「佛佛道同」。佛的說法,也不是自己說,我認為我要怎麼說,不是。佛都說,「古佛皆如此說」,古佛也是這樣說,「故經雲佛佛道同也」。為什麼「佛佛道同」呢?因為每一尊佛都把四十一品無明破盡了。從破我執,再破法執,再破四十一品根本無明,最後入妙覺位,究竟成佛,所以「佛佛道同」。「凡夫具見思惑,真心隱,而識心用」。李老師說,凡夫他有見思惑,第一個見惑,就是身見、邊見、邪見、見取見、戒禁取見。思惑,貪瞋癡慢疑。所以破見思惑以後,就證阿羅漢了。你有見思惑以後,真心就隱藏起來了,識心就起作用了。

  「故所雲所見,皆出於無明愛慢」。所以你所說的跟你所看到的,你所提出來的看法,統統是出自你的無明,跟我貪、我愛、我瞋、我慢,「無明愛慢」。「不可信也」,所以不能夠相信。「信則害人而復自害」,如果你相信你現在的心的話,你不只是害別人,也是害自己。「古人雲:『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庸人」是什麼?「自信所見之凡夫也」,「庸人」就是自己相信自己所看到的,那就是凡夫。李老師說,「造原子彈」,最後我摧毀你,你摧毀我,今天的世人就是「同歸於盡」。那都是什麼?都是「庸人自擾」。「謂凡夫之見既不可信,如汝之見乃可信乎?」李老師就說了,他說,凡夫之見不可以信,那李老師你的見解,可以相信嗎?「如汝之見乃可信乎?」李老師自己說了,「答曰:『余之登台講經,依祖師注,述聖人言,當可信也,苟違經注,自發高論,豈能信之。』」

  我們李炳南老師的文言文,真是好到不行,太好了,他儒佛並弘。他能當孔子的後代孔德成先生的奉祀官府的主任秘書,其來有自。他座下能夠誕生四位高僧大德,淨空老法師、果清律師、徐醒民老師、江逸子老師。這個筆記誰作的?是徐醒民老師筆記的。徐醒民老師現在身體還很健康,上次我帶蔡老師,馬來西亞漢學院的同學去見,還有海口國學中心的學生,去見徐醒民老師,非常地尊敬以及佩服徐醒民老師的國學基礎,幾乎是《易經》的化身、《論語》的化身。所以李老師就自己說自己了,李老師說,我登台講經,我是依祖師的注解,我是依聖人的開示,當然可以相信。

  就像我現在講《感應篇匯編》,我都不敢用自己說,我都是什麼?引用淨空老法師的開示、引用李炳南老師的開示、引用印光大師的開示,這是淨空老法師教的。淨空老法師說,還沒有開悟以前不能講經。為什麼?錯下一個注解,五百世野狐身,這會怕啊,錯下一個字,講錯一句話,那很可怕的事情。可是當時淨空法師也是不敢講經,他就問李老師。李老師說,大家都不講經,那這樣佛誰來傳呢?法不就滅掉了嗎?佛法無人說,雖智不能解。後來李老師就跟淨空老法師說了,依祖師的注解、依佛陀的開示就沒有錯。老和尚說,注解要是有錯,注解的祖師會負責。所以我就聽老法師這樣的開示,我都引用祖師的注解,不敢表示自己的意見。所以李老師說,我都是依祖師注解,依聖人開示,當然可以相信。如果我違背祖師的經注,我自己「自發高論」,我表示我自己的見解論調,那當然不用信了,「豈能信之」,當然不用信了。所以不論世間法、出世間法,如果想要有成就,要把我見拿掉,我見的毛病拿掉,「皆當治之」。

  「專修出世法者,其為出家人,必須斷色欲」,這個地方就講到,剛才佛陀的開示,要斷色欲。李老師說,想專修出離三界,了生死,出世法的人,尤其是出家人,必須要斷色欲,必須要把色斷掉。在家修羅漢果位者,也需要男女分居。「修大乘法」就是修菩薩大乘法,在家可以允許有妻室,就是可以有妻子家庭。「然非謂不戒女色」,但是並不表示說他不戒女色。而是要什麼?要「戒之於心」,在心上要完全斷色。因為菩薩他重視心念,他起心動念,動了就是犯戒了。所以「乃戒之於心也」,所以菩薩道,大乘菩薩道是在講心戒,不是在講事相上這樣持不持,他起心動念,動了就犯戒了。如維摩诘大居士,如維摩诘大菩薩,「是法行之尤難」,所以行菩薩道,就要學維摩诘大菩薩,所以要行這種清淨行,不容易啊。

  「通法八萬四千,不論小乘大乘」,通途法門,八萬四千法門,不論是小乘法、大乘法,「在家出家,若不斷男女之欲,決無可成者也」。李老師講得很嚴格,李老師說,通途法門,八萬四千法門,不論你是學小乘、學大乘,在家人或是出家人,如果你不斷男女之欲,絕對不可能成就的,「決無可成者也」。「由此觀之」,由此看來,「不離妻子,而曰修禅,豈非自欺欺人」。李老師說,由此說來,不離開妻子而說你要修禅,那不是自欺欺人嗎?「自審色欲不能斷」,那自己說,我色欲,我目前還斷不了,自己自審,就是我自己覺得,色欲我還斷不了,我還有家庭。「惟可修淨土」,我帶業往生。李老師說,如果你認為你色欲斷不了,是可以修淨土,求帶業往生,但是還是需要怎麼樣?「亦須嚴戒邪YIN」,還是必須要嚴格戒除邪YIN。

  「以上二事解之已,經文一說即知」。以上就是李老師在解釋《佛說四十二章經》的第二十八條經文。佛說,「慎勿信汝意」,「意」就是凡夫的我見,就是我們第六識的分別、第七識的末那執著、第八識的阿賴耶識。「若信之,即是信無明愛見我慢」,如果你相信你的心,就是相信無明、相信我愛、相信我見、相信我慢。「未有不害世也,故復雲汝意不可信」,所以佛陀說,你的心不可以相信。「『慎勿與色會』,即是戒男女之欲,不然,貪瞋癡慢疑愈染愈深,輪回生死,永無解脫之期」。佛陀告訴你,「慎勿與色會」,你不要去跟色相應。所以必須要「戒男女之欲」,不然的話,你「貪瞋癡慢疑愈染愈深」,就「輪回生死」,永遠沒有解脫的日期。

  所以告誡我們,「色會即禍生」,如果你跟色欲相會、相應,災禍馬上來。「色欲必須永戒」,色欲必須要永遠戒除。「意則去乎凡夫之見」,那麼「意」的話,就要像去掉你凡夫的我見。「故經雲,得阿羅漢已,乃可信汝意」。所以經上說,你得到阿羅漢的果位,破見思惑了,才可以相信你的心。「阿羅漢已斷見思惑,真心之光已現」,他「真心之光」,智慧已經流露出來了。「如上弦月」,「上弦月」就是初一到十五,這種月亮像香蕉一樣,這叫「上弦月」。十六到三十是下弦月,有一點像香蕉那個形狀。那阿羅漢他不是滿月,滿月就是佛。所以阿羅漢是「上弦月」,他就像上弦月一樣。「雖微而能照破凡情」,雖然他不是全部圓的月亮,但是他可以照破無明,他可以照破凡夫的情執。「故可信也」,所以可以相信。「未跻此境,世法惟信孔子之言,出世法惟信佛言」。這句話講得非常好,你還到達不了阿羅漢的境界。「未跻此境」就是說,你還做不到阿羅漢這個境界。世間法,你可以相信孔子說的話,出世間法,你只有相信佛說的話,這樣就不會走錯路、做錯事、說錯話。

  摘自《太上感應篇匯編》(第二二八集) 黃柏霖警官主講

 

上一篇:黃柏霖:楚王诏求遺履
下一篇:黃柏霖:幫寫休書削功名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