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點,我們知道恭敬是性德,世間法、出世間法聖賢教人都要把這個當做第一堂課,由此可知它的重要性。儒家教學,我們翻開《禮記》第一句,「《曲禮》曰:『毋不敬。』」《禮記》第一句話就教你說,不能不恭敬,「毋不敬」就是不要有這種不敬的行為,不要有這個不敬的行為。所以對人,對師長、對父母,對親戚朋友,對任何一個人,對無情物也是一樣,「毋不敬」。所以世出世間的學問從哪裡做起?從恭敬中做起,你要沒有恭敬心,你什麼都不能成就。我們常講對人要恭敬、對事要恭敬,對物也要恭敬,這是對事物。
人要是把恭敬心疏忽了,不但道業沒有指望,世間事業也一事無成。所以老法師說,你看看凡是有成就的人,不要說是佛法裡的修行人,就是世間法裡面,他們事業做得很好,很有成就的,你注意看那些事業上有成就的人,他們的一舉一動,對人、對事、對物都很恭敬。他們都很尊敬人,都很敬人,所以人就會為他盡忠,會為他負責辦事。如果你常擺一副高高在上,居上位的那個架子,對底下總是用命令的方式、用呵斥的方式,這個人的福報決定不長久。為什麼?在你有權勢的時候,大家怕你,畏懼你,不能不服從你,這是為了討生活。一旦你的權勢一衰的時候,不會有人再理你了,尤其現代的這個社會,道義沒有了,所以這是自取失敗。
摘自《太上感應篇匯編》(第二四六集) 黃柏霖警官主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