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三十六年在香港東蓮覺苑開示
“機緣難得,開示有愧。”各位善知識,本人此次來廣州之因緣,是□□□將軍及□□□主席,為超薦大戰及內戰之□□□□、殉難同胞,故本人來廣州作一水陸法會,承香港佛教同人之約,本人亦欲與港地之護法舊弟子相見,故來港一行。今日得與諸位共處一堂,機緣頗為難得。若說到開示法要,本人感到十分慚愧,原因:一為言語不通,彼此隔閡。二為自己尚不能開示自己,何敢開示他人?故只能說與諸位隨便談談。
“佛法常聞,港人之福。”吾輩佛教徙當知佛法難聞。但港方常有各大法師在各佛教場所講解經論,是誠不可謂非香港人之福。講經法師多,明教理者亦多,重要是教人不可著於外相,如經雲:“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又雲:“大地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眾生具有如來智慧德相而不能成佛,全由塵勞煩惱之所迷惑。佛陀福德智慧圓滿,是不迷,常住真心。常即不變,住即不動,真即不假。此不變、不動、不假,能覺悟了知一切法者,名常住真心。
“起惑作業,無量痛苦。”眾生因迷住真心故,起惑作業,紛紛擾擾,此紛擾中,即有無量痛苦在。如大乘起信論雲:“無明不覺生三細,境界為緣長六粗。”粗即可見諸事實之粗相。目前世間之現象,是貪、瞋、癡及殺、盜、YIN種種惡業充滿。由此惡業,引起流轉受報,致有眾生相續,世間相續(輪回)。推此輪回之因,為心對外境迷執(無明)而起。如能覺悟,返妄歸真,即能息除流轉輪回之苦。何以有貪瞋癡,即能起殺、盜、YIN種種惡業?
“人各淨心,世安民樂。”如一家庭,父母養有子女數人,父母對之必加愛護,有愛即有貪,貪其所愛者常得快樂及美好之享受。如貪求而不得,則瞋心隨起,瞋心熾盛,則起爭斗。小者則家與家爭,大者則國與國爭,戰事爆發矣。故欲世界安寧,人民和樂,必須各淨其心。貪、瞋、癡猶若人之心病,欲使去除此心病,必須良醫開示妙藥。佛即一切眾生心病的良醫,一切佛法是妙藥之單方,眾生心病有多種,故治心病之法門亦多。
“學佛必須注意實行。”如能信醫服藥,自必藥到病除。但信醫之藥方而不依方服藥,故雖良醫妙藥,以不服故,病亦依然。故學佛而欲修淨自心者,必須注重於實行。復有不得不注意者,佛為治各種不同心病,故設有多種法門,如治瞋心重者,教修慈悲觀;治散亂心重者,教修止觀;治業障重者,教修念佛觀;一切如來三藏十二部經典,皆不可思議,不得於此中有所偏輕偏重。
“不離本宗,專心信賴。”只能選擇何法門與本人最相應,即以此一法為正,余法為副,專門修學,行住坐臥,不離本宗。如念佛,則隨時隨地不忘念佛。試觀經中有“受持六十二憶恆河沙菩薩名號,與一心稱念觀世音菩薩名號,其功德正等無異。”皆為勉勵眾生專心信賴所宗,作如是說。設學佛者,無有主宰,不專心修學,結果必一無所得。
“努力破除一切妄想。”又修學者,必須依佛戒。戒為無上菩提本,如依佛戒,則不論參禅、念佛、講經、無一不是佛法。若離佛戒,縱參禅、念佛、講經、亦與佛法相違,入於外道。學佛修行,本非向外尋求目的,只為除去自己業障,使不致流轉生死。若了生死。無須行持,故經雲:“佛說一切法,對治一切心。若無一切心,即無一切法。”此心即指妄想,其經中意,如無病即不須藥。又學佛者最要具足自信心,梵網經雲:“我是已成佛,汝是當成佛。常作如是信,戒品已具足。”意謂人人如能自信,具有佛性,當來成佛,必努力解除一切客塵妄想。
“有如演戲,人生若夢。”自信自身本來是佛故,一切煩惱,一切相,一切障,皆是顛倒妄想。故修行者,切不可執著,應當放下。所謂萬法皆空,一無所得。金剛經雲:“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何以一切世間有為法是如幻無實?此以喻明之。猶如演劇,台上鼓樂奏時,戲子則扮演男、女、老、少種種角色,演出喜、怒、哀、樂等情節。台上之天子,威風凜凜,及至台後問之,則彼必答曰“戲也。”台上之殺人凶犯,驚怖憂愁,及至台後問之,彼亦曰“戲也。”
“設能覺了,何有苦樂?”演戲時情節逼真,下台後則一無所得。眾生亦復如是,煩惱未了時,榮華富貴,喜怒哀樂,般般出現。人人本來是佛,猶如戲子本身,煩惱流轉時,猶如扮演劇中人,設能覺了世間原是劇場,則處天堂亦不為樂,在地獄亦不為苦。男本非男,女本非女,本來清淨,佛性一如。世人不覺,常在夢中分別,是我、是他、是親、是怨,迷惑不息。其有出家者,雖離親戚眷屬,但又分別,此是我居之寺院、是師、是徒、是同窗、是法友,亦屬執迷。
“返妄歸真,自利利他。”故在家者被俗情迷,出家者亦有法友、法眷之迷,皆未得真覺。如能脫離一切迷惑,返妄歸真,方可成佛。故六祖大師聽人念金剛經至“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之處,頓然有所覺悟。此八字,如從言語上解,當不可得,必須心內領會。佛教真理,雖不可以言說論表,但若全廢言說,則又有所不能。理必依文字,方能引見義故。今之學佛者,應研習一切教理,而以行持為根本,宣揚佛法,使佛法燈燈相續。“將此身心奉塵剎,是則名為報佛恩。”希望一切學佛者,皆以此二語,以為自利、利他之標准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