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第十八願善導釋》 016 信稱名必生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第二節 此釋深意

  稱我名號,願生我國——此釋顯明二意。

  用“稱我名號,願生我國”這八個字解釋“至心信樂,欲生我國”,顯明兩點:

  一明所信內容。“至心信樂”者,是信何法?不是信余法,但信:不論何人,只要念佛願生,必得往生。

  二明易行至極。不論何人、何時、何處、何緣,皆能稱名念佛,可謂:易行中之易行,無如本願稱名。

  一、信稱名必生

  第一點顯明所信的內容,也就是第十八願所說的“至心信樂”,“信”是明信,必須有一個所信的對象,“稱我名號”就是所信的內容、所信的對象。所以說“至心信樂者,是信何法”。

  “信樂”是信什麼法、什麼內容呢?不是信其他的法門,不是信其他的解釋,更不是以心中的感覺、感受、感動、感激作為所信的內容;那信什麼呢?信不管任何人,聖人凡夫、善人惡人、平生臨終,甚至中陰身,乃至三惡道的眾生,只要念佛、願生極樂世界,就必定往生極樂世界,百分之百的,不可能有“或者能夠往生”“或者不能夠往生”,因為“必”就是必然的,不是或然的,是百分之百的,是一百分,不是六十分,也不是九十九分。所以,“至心信樂”到底是信什麼?善導大師就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地說“稱我名號”。“稱我名號”就是“至心信樂”的內容,就是“至心信樂”所信的對象。善導大師這樣的解釋非常簡單,讓人家一看就明了,而且容易做到。

  信為善心所

  在佛法修行中,不論什麼法門,信是基礎,是非常重要的。在唯識宗《百法明門論》中說,信是屬於“善心所”,也就是屬於善心的范圍。有了信,就有了這方面的善;如果沒有信,就沒有這方面的善。為什麼?因為,再怎樣的好事、善事功德,如果不信的話,那就不會去做。如果沒有行善的因,就不可能得到善的果。人生在世,如果不行善積德,下輩子還能生而為人嗎?如果不相信三歸依是善的、好的,五戒十善是善的、好的,甚至不相信信佛念佛就能夠脫離三界六道輪回,就能夠往生極樂快速成佛,那就不會念佛,不會發願往生極樂世界。

  由此可知,一切善的、好的、殊勝的功德,都必須以信作為它的根源、基礎,才有實踐的原動力,可見信的重要。《華嚴經》有一句話說:

  信為道元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法。

  信是一切成道的根源,是所有功德出生之處,同時也能長養一切諸善法。也就是說,所有的善法功德,如果你沒有信,就不會去好樂、勤修,所以,信非常重要。

  又有一句話說:

  佛法大海,唯信能入,唯智能度。

  佛法的功德非常廣大,如同大海,廣無邊,深無底,可是如果沒有信的話,即使一點半滴你也不可能獲得,何況是那麼廣大的功德。所以,信是最初步的。

  善導大師以“稱我名號”作為我們這個法門信願行的信。信願行是信什麼?信:願生彌陀淨土,專稱彌陀佛名,就必生彌陀淨土。所謂信,就是信“願”跟“行”。如果所信的不是這樣的內容,那他的信就不是我們這個法門的正信;不是我們這個法門的正信,就不是智信,那就變成是偏信、邪信、迷信了。

  二、顯易行至極

  “稱我名號,願生我國”第二點所顯明的,是念佛在行持上、實踐上是最容易的,沒有比這更容易的,所以說“顯明易行至極”。為什麼呢?稱我名號就是念南無阿彌陀佛,是“不論何人、何時、何處、何緣,皆能稱名念佛,可謂:易行中之易行,無如本願稱名”。不管任何人,男女老幼,健康的、生病的,平生的、臨終的,甚至是動物、中陰身,乃至地獄、餓鬼眾生,稱名念佛既方便又沒有忌諱。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做任何事情,都可以念佛。也就是說,不論白天晚上,任何時候,不論大殿、客廳還是房間、廁所,不論干淨還是不干淨,也不論做任何事情,當下起念佛的念頭,都能夠念佛。這樣的念佛,並不會因為它是這麼容易,功德就比較少。因為所念的這句萬德洪名是名體一如,因此只要起心動念,只要張口稱念,當下就能夠顯現阿彌陀佛的功能,可以說“易行中之易行,無如本願稱名”。任何易行道之中,沒有比稱名念佛更容易的。

  “易行”跟“難行”是相對的,提出易行跟難行的是龍樹菩薩。龍樹菩薩在他的高著《易行品》當中,將釋迦牟尼佛一生所說的小乘大乘、顯教密教的八萬四千法門歸納為兩個法門,也就是難行道和易行道。龍樹菩薩一開始就說:

  佛法有無量門,如世間道,有難有易,陸道步行則苦,水道乘船則樂。

  佛法有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龍樹菩薩把它們歸納為兩個法門,同時用世間的道路作為比喻,因為在他那個時代,不是在地面上走路就是在水面上坐船。龍樹菩薩就用這兩種來歸納、比喻無量法門,也就是:有步行的,比較辛苦困難;有坐船的,比較安逸快樂。

  什麼法門如同步行,困難而辛苦不安?什麼法門如同坐船,容易又輕松安逸?前面是比喻,接著就指出它們的內容:

  菩薩道亦如是,或有勤行精進,或有以信方便,易行疾至阿惟越致者。

  龍樹菩薩說“菩薩道亦如是”,小乘、密教姑且不論,顯教大乘法門也跟世間道的難易苦樂一樣。

  “或有勤行精進,或有以信方便,易行疾至阿惟越致者”,這就是佛法無量法門當中,歸納為兩個法門。“或有勤行精進”就是前面所講的難行道,如同陸道步行則苦。接下來,龍樹菩薩說“或有以信方便,易行疾至阿惟越致者”,另外有一種以相信、信受的方法,容易實踐而且很快達到不退轉地,就是這裡所講的“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信是信“稱我名號,願生我國”。龍樹菩薩整部《易行品》的核心之處,就是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當中的第十八願,後面我們還會談到。

  所以,“稱我名號,願生我國”的第十八願是易行之中的易行。

 

上一篇:這位孤兒苦苦尋母十載為報佛恩他做了這件事
下一篇:淨空法師法語:2014淨土大經科注 法語菁華錄(二六)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