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夢齋山人:何謂前念不生,後念不滅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1、佛法探討:何謂前念不生後念不滅?

  學法筆記:六祖惠能大師與法海禅師對話時說:前念不生即心,後念不滅即佛;成一切相即心,離一切相即佛。如何解義呢?先說第一句:佛性是不生不滅的。前念不生,這是約體性而言,諸法之本體,不立一法,不染一塵,空空無大千嗎。這個前念不生即心,就是說諸法之心體。後念不滅即佛。這個心性呀,祂不是一潭死水,祂有般若大用呢。說到究竟處,前念後念不一不異,前念後念不二。前念不生就是寂,後念不滅就是照,寂而常照,照而常寂,寂照一如,即如如佛也。前念不生是體,後念不滅是用,體用不二即入佛道。再說第二句:成一切相即心,離一切相即佛。相從何來?從緣起來。心性能依染淨緣,具造十法界。依染緣有染用,依淨緣有淨用。所以法華經言:知法常無性,佛種從緣起。金剛經言:離一切相,即名諸佛。離什麼相呢,離一切妄相,離有相,離空相,離即有即空相,離非有非空相,離盡一切相,最後連離相也離之,這就是言語道斷,心行處滅了。成一切相就是緣起,離一切相就是性空。悟得緣起性空,便是即心即佛,即佛即心。如此就證得了一真絕待法界寂滅大慧海。南無阿彌陀佛。

  2、答疑解惑:

  請問山人:達摩大師說:作而無作,無作而作,此語為何義?

  答:無作就是不執著不著相,作就是要盡心盡責。作而無作是說做事要盡心盡責的去做,但不能執著,不著個作相;無作而作是說雖然不執著不著相,但不是啥也不做,是要在不著相的前提下把事盡心盡責做好。無作就是:諸法性空,無實體不執著;作就是諸法緣起,有因果要盡責。無作就是應無所住,作就是而生其心。無作就是離一切相,作就是即一切法。無作與作無先後,作之便是無作時,無作之時盡心作。這就是金剛經言:眾生度盡而無有一眾生可度者之深刻義谛。只有這樣,才能於相上不取一法,於性上不捨一法;不取不捨,才能契入性相一如、體用不二之中道。南無阿彌陀佛。

  3、快樂分享:

  我們講輪回,什麼是輪回呢?一年有四季春夏秋冬,冬去春來,這就是輪回呀。一粒種子種到土裡,原來的種子滅掉了,卻能發芽生根長葉開花結果。這個果又是種子呢,又被種到田地裡,又生根發芽長葉開花結果,這就是輪回呀。有位聖哲說:終點就是起點,起點又是終點。君看種子就是如此呀,春天把種子種到田地裡,這是種子的起點,到了秋天收獲的還是種子呢。種子的這一期生命的結束,就是下一期生命的開始呢。再看一個圓吧,在這個圓的任何一點開始,一直順著這個圓走下去,又回到了起點。這就是輪回呀。君說從秦朝的一粒種子到現在,經過了多少輪回呢?我們相信春夏秋冬四季在輪回,相信一粒種子在輪回,那麼我們相信生老病死也在輪回嗎?有位聖哲說:死即是生,生即是死,生死輪回。這個話用在種子上,用到四季上,都是可以理解的。若是用的人的生命上,就有很多人會說這是迷信呀。一個真理在被懷疑時,是很難被大多數人接受的。君看意大利的古代科學家伽利略,當時歐洲和整個世界都在信仰“地心說”,就是說太陽圍著地球轉。伽利略經過多次實踐,證實了是地球圍著太陽轉的“日心說”。可是這個真理是不被當時人們所接受的,伽利略也因為堅持“日心說”而別活活燒死。後來哥倫布從英國出發,一直前行又回到了英國,才證實了地球是圓的,這時伽利略的“日心說”才被整個世界所承認。如果沒有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伽利略的“日心說”不知何時才能重見天日呢?這裡有個敏感的問題:科學與宗教相互矛盾嗎?現在科學已經證明物質不滅,得出了“能量守恆定律”和“能量轉換定律”。那麼精神滅不滅呢?現在的量子物理學已經初步證時精神也是不滅的。用量子學的觀點看這個世界,就是這個樣子的:物資~分子~原子~納米~量子~~,最後是無形無相流動的光波而已。這和宗教經典所講的“色即是空”的理論是十分吻合的。我們相信科學,相信真理,那麼現在科學的發展,正在逐步證實宗教經典的真實性。可喜可賀呀,只有科學和宗教聯合起來證實宇宙人生的真相,那將是人類的福音,也是人類思想認識的解放。有位聖哲說:人生最大的可悲之處,就是不相信人生有輪回和人生有來世,更不知道如何去經營美化來世。謹以此文奉獻給那些沒有宗教信仰的有緣人。南無阿彌陀佛。

 

上一篇:淨空法師:千萬不要以為一門學久了就厭了、煩了,那是你功夫不得力
下一篇:夢齋山人:往生極樂世界的妙法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