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同修問到既然菩薩無我,我們在念菩薩,念的又是誰呢?這個問題如果細致說就比較多,菩薩有廣義狹義之別,無我又有究竟說方便說,念聖號的形式還有根性高低不同。
1.不同根性,不同念佛菩薩心態
從基層的色身,到神識,到最後的法都是無我的。菩薩的無我並非其他,而是在提醒還陷在所謂有我的幻想裡的凡夫,所以就要涉及到根性利頓了。
最頓的是把佛菩薩物化出一個真實存在的樣子來,按一個真實的人物一樣想著念著。
我們絕大多數學佛人是以最頓的方法在念佛,就是把佛菩薩當成一個固化的人物。比如念阿彌陀佛,往往是站立的,渾身金色,右手低垂做接引狀,這其實就是一種固化。為什麼阿彌陀佛不是坐在蓮花上?為什麼不是手裡拿些法寶?
中根一點的是怎麼念?就是念佛菩薩聖號的同時能想著他們的功德,想著他們的行做,想著他們對修行人的教戒。以這個念的形式去連接聖者的行做,從而獲得一種榜樣的力量和敦促。
利一點的怎麼念啊?當然念什麼都是在念自性了。佛是圓滿的,而聖號只是給我們一個方便契入的手段。比如釋迦牟尼佛——能仁寂滅,並非其他佛不仁慈,也並非其他佛不在常寂光中。既然在境界層面是沒有區別的,為什麼叫這樣的名號啊?就是方便我們契入理解。
而菩薩是佛的一個側面,或者可以說成某菩薩代表的德是佛德的一個部分,我們可以通過這個側面窺探全部,所以念佛菩薩都是在念究竟圓滿的自性。只是借由聖號展現出來的側面不同,比如地藏,比如觀音,比如文殊,展現出來的側面不同,都是佛的果德可以包括的。如果說念自性,又沒有相可抓,這是不容易有著力點的,通過聖號展現出來的某個方面,我們以此契入,容易理解自性。
2.菩薩顯示一個相是為救度眾生的方便智慧
菩薩無我,我們念菩薩,那麼到底在念什麼?那就要看,我們怎麼理解菩薩了。你理解菩薩是救苦救難的,就會很容易物化出一個相貌樣子來。救苦救難的菩薩絕對不能長得太難看,所以要柔軟些,又要安詳些,這個層面就是人在造菩薩,人在按著自己的意圖和理解去勾畫出一個菩薩樣子來,可是那不是菩薩。
若高一點說,佛菩薩的像確實是木雕泥塑,所以只求佛菩薩保佑的人就很難獲得,因為對著一堆泥土木頭在祈求,而非是透過這個像的樣子建立起和菩薩的真實溝通。
《普門品》讀一讀就知道,觀音菩薩哪有一個固定的相貌啊?三十二應身啊,三十二是簡單的列舉了三十二種,可是我們讀經就會知道,哪裡是三十二擋得住的?三十二萬也擋不住啊,怎麼可能有一個固定的相可得呢?只是菩薩為了隨順大家顯示了對應的相,讓我們知道罷了。讓我們去執著這樣的一個相,通過這個相去稱念他,稱念就是在接緣,可以作為以後幫助的線索。所以菩薩顯示一個相是為救度眾生的方便智慧。
比如我們見過一個人,就算長得很一般,我們也可以記得有那樣的一個人;而如果這個人長的什麼樣都不知道,我們能記得住他嗎?能記得有過這樣的一個人嗎?等到需要的時候就更想不起來了。
在阿羅漢的層面就已經有神通了,可以隨意變化的。當然佛教裡很少提,不過經文裡也有展現。比如《法華經》裡記錄藥王藥上菩薩想出家,可父親信邪不支持他們,然後他們通過顯示神通獲得了父親的支持,並也幫助父親結下了佛緣。
羅漢尚且可以用神通變化,隨意顯示,何況菩薩?因為菩薩證的就更高級了,比如有一個陀羅尼叫做一切眾生語言陀羅尼,菩薩證得這個陀羅尼可以聽懂任何眾生的言語,可以和任何眾生溝通。所以任何一尊聖人嚴格來說都是無相的,沒有固定相,沒有必然相,非有相,非無相,非法相,非非法相。
3.救度眾生的大菩薩
因為無我,所以可以隨緣示現對應的樣貌形態,只是菩薩的級別越高級,救度眾生的手段、方法、效果都會更好些。這是菩薩的真實差別,其他所謂修行境界也都顯示在救度眾生的差別上,所以救度眾生多的是大菩薩,而不是談論高妙的是大菩薩。
救度眾生分三大塊:
一是救度范圍。就是這尊菩薩救度的眾生都是在什麼區域的。大菩薩來說是九法界的翹楚,也堪做九法界的老師,雖然沒成佛,也足可以有無量無邊的菩薩依止他。九法界是縱線,橫線是能救度多大范圍內的眾生,是救度一個區的,一個市的,還是一個國家的,或者一個世界的,還是無量世界?
二是救度多久的問題。救度的行為能持續多久?我們看《地藏經》,地藏菩薩了不得,無量世界,無盡劫數,而且在他救度眾生的正常標准是令眾生先成佛,所以九法界眾生包括菩薩也可以受地藏菩薩教化。
三是救度效果。雖然地藏菩薩也在頭頭救拔,這邊救出惡道,轉頭這眾生又掉進去,但是我們一看《地藏經》開頭馬上就明白了,來的那麼多佛菩薩,都是地藏菩薩救度的成果展示;而隨地藏菩薩來的那些各獲果證的眾生,僅是現在還在受地藏菩薩教化的罷了。開篇來的佛菩薩是地藏菩薩已度的,後來隨地藏菩薩來的那些眾生是他當度的,而還有很多很多眾生是地藏菩薩未度的。我們總以為他是度地獄,其實這是偏見,如果就是度地獄眾生何來那麼多佛菩薩做證明啊?
4.無我的運用
這是大菩薩的樣子了,於是經文裡怎麼說的?也是如觀音菩薩一樣的,各種隨緣示現,釋迦佛不也是這樣嗎?所以聖人沒有固定的相,給我們一個相是為了救度我們而留的方便手段,其實他們並非只那個樣子的。這才是無我的運用,而我們不大容易用。
比如炒菜,熱油崩出來灑在手上了,如果自己急了,計較了,肯定會燙出泡的。當然我做菜少,被崩的也少,有的時候崩上了就擦一下,該干什麼就干什麼,回頭等想起來都不知道灑在哪了,也沒燙到,連紅點都沒有,這也勉強算是無我的運用。學佛了,知道一切唯心造了,可能理論高深弄不明白,但是簡單的運用是可以的啊。
你面對的聖像是木雕泥塑,但也不僅是木雕泥塑,確實要看以什麼心去面對,所以心態調整對了收獲巨大,功夫用的少,效果卻很好;而心態沒調整對啊,努力努力再努力,效果一直不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