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慧淨法師:極樂無為之偈解釋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極樂無為」之偈解釋

  極樂無為涅盤界,

  隨緣雜善恐難生;

  故使如來選要法,

  教念彌陀專復專。

  此偈出自善導大師《法事贊》,系解釋《阿彌陀經》核心教理之偈。

  此偈言簡意赅,不但概釋《阿彌陀經》之核心教理,亦涵蓋淨土三經之核心教理。

  此偈簡要舉出淨土宗之目標與方法。

  此偈彰顯淨土宗開宗目的之內涵。

  此偈不但弘揚淨土法門者宜常講多講,修學淨土法門者,亦應吟詠熟背。

  極樂無為涅盤界──此句解釋「其國眾生,無有眾苦,但受諸樂,故名極樂」,及依正二報段之經文:寶欄網樹、寶池、德水、樓閣、蓮華、天樂、金地、天華、供佛、鳥音風樹說法、無量光、無量壽、阿鞞跋致、一生補處等。

  玄奘《稱贊淨土經》言:「無有一切身心憂苦,唯有無量清淨喜樂,是故名為極樂世界。」

  天親菩薩《往生論》之意,若約二十九句邊者,有為無漏也;若約一法句邊者,無為無漏也。《大經》言「次於無為泥洹之道」,即其義也。

  《往生論》言:「無量壽佛,國土莊嚴,第一義谛,妙境界相。」又言:「略說入一法句故,一法句者,謂清淨句;清淨句者,謂真實智慧、無為法身故。此清淨有二種,應知。」

  ◎ 彌陀淨土,依正主伴,同一涅盤,妙境界相。

  依報涅盤──《大經》國土涅盤文。彼佛國土,無為自然。建立常然,無衰無變。

  主佛涅盤──佛即是涅盤。彌陀妙果,號曰無上涅盤。

  眷屬涅盤──第十一願文。國土涅盤文。我若成正覺文。

  ◎ 觀彼世界相,勝過三界道。究竟如虛空,廣大無邊際。

  正道大慈悲,出世善根生。淨光明滿足,如鏡日月輪。

  備諸珍寶性,具足妙莊嚴。無垢光炎熾,明淨曜世間。

  佛慧明淨日,除世癡闇冥。如來淨華眾,正覺華化生。

  愛樂佛法味,禅三昧為食。永離身心惱,受樂常無間。

  眾生所願樂,一切能滿足。故我願生彼,阿彌陀佛國。(《往生論》)

  ◎ 彼土光明,從如來智慧報起,觸之者,無明黑闇終必消除。

  生彼淨土,即見阿彌陀佛,未證淨心菩薩,畢竟得證平等法身,與淨心菩薩,與上地諸菩薩,畢竟同得寂滅平等。(《往生論注》)

  ◎ 捨此穢身,即證彼法性之常樂。

  既見華台心踴躍,從佛逍遙歸自然;

  自然即是彌陀國,無漏無生還即真;

  行來進止常隨佛,證得無為法性身。

  四種威儀常見佛,行來進止駕神通;

  六識縱橫自然悟,未藉思量一念功。(善導大師)

  隨緣雜善恐難生──此句解釋「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之經文。

  玄奘《稱贊淨土經》言:「非少善根,諸有情類,當得往生」

  梵文《阿彌陀經》言:「不可唯以下劣的善為根本的。」(穆勒由梵譯英,林光明由英譯漢)

  梵文《阿彌陀經》言:「眾生不因此世所作善行,得生彼國。」(黃庭威由梵譯漢)

  不可以少善得生,反顯應以多善得生。

  「隨」,隨順。「緣」,機緣。「雜善」,法然《選擇集》第十三章:「諸余雜行者,難生彼國,故雲隨緣雜善恐難生。」可知「雜善」即是「諸善、余善、眾善、萬善」,亦是「雜行、諸行、余行、眾行、萬行」。

  ◎ 宋元照《義疏》言:「如來欲明持名功勝,先貶余善為少善根:所謂布施、持戒、立寺、造像、禮誦、坐禅、忏念、苦行,一切福業,若無正信,回向願求,皆為少善,非往生因。若依此經,執持名號,決定往生,即知稱名是多善根、多福德也。」

  ◎ 此即除念佛外,廣言即八萬四千法門,約言即《觀經》所宣「定散二善」。

  眾生各隨其緣,所修諸善萬行,欲生其國,因果不相應,經言「少善不可得生」,釋言「恐難生」。「恐」者,恐慮、恐怕之意。

  ◎ 極樂世界是法藏菩薩全性起修,究竟清淨無垢、無為無漏、微妙莊嚴之報土,是涅盤的境界,離一切相:離言說相,離心緣相,是不能分別、籌量、計度,所謂「言語道斷,心行處滅」,不可思議之一真法界,真如實相,第一義空。唯有法藏菩薩全性起修之本願名號,亦即無量無邊不可思議功德名號,可以得生。以凡夫自力有為有漏,亦即有煩惱有污染之雜善,及分證之聖人所修一分無為無漏善根,不可得生。

  ◎ 不可生,釋言「恐難生」,當有其意。《往生禮贊》言:「念念相續,畢命為期者,十即十生,百即百生」、「若欲捨專修雜業者,百時稀得一二,千時稀得三五」、「但使專意作者,十即十生;修雜不至心者,千中無一」。

  ◎ 「恐難生」者,顯示尚可得生,唯難而不易。如何得生,以回向故,如《大經》第十九願與三輩,《觀經》之九品。

  《觀經疏》雲:「就行立信者,然行有二種:一者正行,二者雜行。……

  若修前正助二行,心常親近,憶念不斷,名為無間也。

  若行後雜行,即心常間斷,雖可回向得生,眾名疏雜之行也。」

  又雲:「備修眾行,但能回向,皆得往生。……佛光普照,唯攝念佛。」

  ◎ 以此諸文,則此句有諸義:一、隨自他意。二、隨自不生,隨他得生。三、隨自回向亦可得生,然而甚難。四、雖可得生,平生不蒙光攝。五、生在胎宮。《大經》言:以疑惑心,修諸功德,生彼宮殿,壽五百歲。六、權實廢立,下文「專復專」即是。

  ◎ 隨自隨他──隨自緣修雜善是少善、自力、難行,不可往生;

  隨佛緣念彌陀是多善、他力、易行,決定往生。

  昙鸾《往生論注》言:「凡夫人天諸善、人天果報,若因若果,皆是顛倒,皆是虛偽,是故名不實功德。」

  「顛倒」者不真,故虛偽。如夢中苦樂哭笑皆不實,當真即顛倒。

  《印光大師文鈔》言:「世間善業不出輪回,若對信願具足之往生淨業,則彼善業,仍屬惡業。」

  昙鸾《往生論注》言:「緣佛願力故,十念念佛,便得往生。」

  善導大師《往生禮贊》言:「上盡一形,下至十聲一聲等,以佛願力,易得往生。」

  喻:取眾寶為家產,難而少;取摩尼為家寶,易而多。

  故使如來選要法──此句解釋「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七日,一心不亂」之經文。

  玄奘《稱贊淨土經》言:「又捨利子,若有淨信諸善男子,或善女人,得聞如是,無量壽佛,無量無邊,不可思議功德名號、極樂世界功德莊嚴,聞已思惟,若一日夜,或二,或三,或四,或五,或六,或七,系念不亂。」

  「故」者承上。「使」者,彰彌陀所選擇之本願稱名,能使釋迦如來於諸善之中亦選擇本願稱名教導五濁惡世惡眾生,顯二尊一致,互為郢匠。

  何以故?由酬報本願之無為涅盤土,以一切凡夫,乃至三乘之諸善因緣,不得往生故,但可以彌陀本願念佛之一因得生故。

  正由超世誓願建立報土者,舉體全是為眾生故,不得不使釋迦如來亦如是教令眾生念佛往生。

  ◎ 「要法」者,指「執持名號」,非定散要門。「要」者,專也、求也、契也;「法」者,名號也,亦即本願稱名之念佛。隨緣雜善非本願行,非生因故,非可專修、非可求願、非可契約之法,故釋迦捨而不選;唯選取此可專修、可求願、可契約之法,故雲「選要法」。

  教念彌陀專復專──「教」,釋尊之示谕、教導、教敕。「念彌陀」者釋「執持名號」。即教谕敕令「一向專稱彌陀佛名」。

  ◎ 專復專──大意有三:

  一、 顯示二重廢立:雜正、助定。

  二、 顯示一行一心:初專修一行,再專成一心,成為專一行一心。

  三、 顯示殷勤勸谕一心於一行。

  專復專者,橫超,超勝萬法,速超生死大海,速超至無上覺。

  ◎ 專復專者,一心不亂也。

  ◎ 專復專者,龍樹菩薩所言「恭敬心執持稱名號」也。自力之人修雜行,不專不敬。

  ◎ 專復專者,四修皆具:恭敬、無余、無間、長時。

  三心四修五念,皆是南無阿彌陀佛。

  ◎ 何故「教念彌陀專復專」?

  ? 一、本願唯說念佛故。二、三輩為說念佛故。三、九品導歸念佛故。四、光明唯攝念佛故。五、淨土蓮華日燦故。

  ? 《小經》光明無量無礙文。《觀經》攝取不捨文。《禮贊》唯攝念佛文。《觀念》不攝雜業文。 《觀經疏》光攝三緣文。

  ? 法界藏身文。阿字十方偈。

  ? 萬行圓備德名故,念佛一行,遍攝萬行,功能超絕,簡易圓頓,實非雜善,得為比類。

  ? 此界一人念佛名,西方便有一蓮生;但使一生常不退,此華還到此間迎。(法照大師)

  ? 西方進道勝娑婆,緣無五欲及邪魔;成佛不勞諸善業,華台端坐念彌陀。(法照大師)

  ◎ 善導:念佛即是涅盤門。法照:念佛成佛是真宗。

  ◎ 登門入室。登其門方能入其室,登錯門入錯室,不至目標。到哪裡,從哪門出入。

  ◎ 陸道步行則苦,水道乘船則樂。

  保證到達之條件:易。易則人人都能到達,且輕松安樂。

  ◎ 娑婆成佛──發菩提心,廣修六度萬行。

  淨土成佛──發願生心,專念彌陀佛名。

 

上一篇:伯父往生記
下一篇:慧淨法師:《阿彌陀經》要文善導釋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