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楞嚴》雲:『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淨念相繼……自得心開。』奇妙疾捷,莫過於是。一切眾生由此得度,十方如來乃稱本懷。」
憶佛念佛要帶有信願行,信願行是淨土宗最重要的核心。淨宗最重要的核心就是要相信自己是佛,願是要願意作佛,行是要真正去修行。主要是深信自己是佛,才有作佛的根本,《華嚴經》講:「信為道源功德母。」這個「信」字有它的標准,再來講落實,就比較受用得到的。
要相信這個娑婆世界是苦的,「苦緣不具豈能知」。那是不是真苦?大家雖具苦緣卻不知,這是真苦。所以說:「緣具不知乃真苦」。眾生要是真的知道,「能知即是善生時」。平日我們能夠感覺到的心苦,是因為不如自己的意,不順自己的愛欲、愛好,所以有人說學佛好苦,因為要違背自己的習氣,違背想要的、貪愛的、執著的,所以就說學佛很苦。可是在學佛人眼裡面看,心隨境轉是苦,眼被色牽是苦,眼睛隨色相轉,耳朵隨聲轉,分別好、分別壞;人家說我們好就高興,說我們有過失就難過,這就是苦。
很明顯的,你的情緒都操控在人家的話語上,你說苦不苦?可是現在的人麻木了沒有感覺,這是問題,佛法講的八苦,生、老、病、死、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五陰熾盛這八苦,一般人也很難體察。想要的東西得不到,得到了怕失去,《無量壽經》講的:「愛保貪重。心勞身苦。」一直要去追求自己想要的,想要有錢、有名,要有魅力,希望人家重視我、注意我,這是心隨境轉,在佛門看這是苦,但現在的人他認為這不是苦,所以叫「苦緣不具豈能知」。要從這裡去體察、去觀察,要相信娑婆世界是苦的,不能只感覺到有病苦才是苦,或是不如意是苦;來道場禮佛、拜佛,求佛菩薩,總希望佛菩薩順我的意,順我的愛好,有時候佛菩薩不一定會隨順。
推薦給大家一本書叫《可許則許》,這本書很好,佛菩薩不一定隨順你,隨順你只會增長你的煩惱,增長你的貪瞋癡。所以我們來佛門求佛菩薩,希望佛菩薩能讓我自己滿願,那是求苦,佛菩薩大慈大悲,他不會讓你如願,有時候是一些方便,也是為了引你入真實,你要了達實相,要了生死要出三界。所以我們有時候跟佛菩薩求,不一定會得到我們想要的,但是怎麼樣求才會得到你想要的?你要跪在佛前跟菩薩講:我有貪瞋癡,具足我相、我見,在這裡生大煩惱,今在佛前求忏悔,我的愛欲、我的好樂,都是因為這些而來的,有我相,今天發願要把它斷除,這樣求一定會有感應。你求世間的名利富貴,這還不一定滿願,求要了斷生死,要斷煩惱,這是一定可以求得到的。
所以來佛門不要求苦,不要跟佛菩薩求自己的欲望;所以叫道場,就是因為是修道的地方,我們為什麼心不清淨,就是有欲求,想要這個,想要那個,有了還不滿足,還想要更多,更多還不夠,每樣質量還要再提升,還想要更好。
古時候有一首偈子,內容很長是這樣:沒有飯吃的,想要有一碗飯吃,有了飯吃以後,想要討個老婆,討了老婆以後,想要當員外,當個員外還不夠,他沒有勢力,想買個官來做,七品、八品嫌太小,從二品買到一品,還是不滿足,他想做皇帝,做皇帝還不夠,他要長生不老。這講一個人,欲心不滿足,整天活在妄想顛倒裡,才有這些問題。
所以到佛門裡來,我們的煩惱要怎麼解決,就是要熏習佛法、熏習大乘經教,知道這些煩惱是心中本來就沒有的,正覺是你心中本具的,清淨是你本來就有的,這是大乘經教,是一乘了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