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修學報告

 

學佛修行過程中有益過自己漸悟的善知識和小感悟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緣聚美景,緣散則消,夢幻泡影,了不可得。莫執無常的為常,應珍惜光陰離妄歸真啊。離點滴妄即見點滴真實,離一切妄即見一切真實。住真實慧即自然锲入隨心所欲而不逾矩的大自在境界。

  阿彌陀佛

 

  若沒有需要守護或心有余而力不足之時,那就守護好自己。道德之心充滿,貪欲之心不生,這才是人生意義所在。

  阿彌陀佛

 

  我們為什麼不能解脫?因為當你在忍受時,用一個“我”。不可以用“我”,要用觀照的“無我”。佛教最高的境界是“無生法忍”,不是用忍耐,要用無生,本來不生,何其有滅啊!這個世界是無常幻化的,花花世界抵不過我們的“清淨心”。———慧律法師開示

 

  透過批評的眼睛看,世界充滿缺陷過失之人;透過傲慢的眼睛看,這世界充滿低賤愚癡之人;透過智慧的眼睛看,你會發現原來每個人,都值得尊重和學習。 不圓滿是自己有煩惱,不清淨是自己有業障。心有慈悲,沒有看不起的人;心有智慧,沒有看不慣的事。

 

  印光大師認為,觀世音菩薩的普門救度,猶如一月投影萬川,即使是一勺乃至一滴水,也皆現全月。但如果水昏暗波動,月影便不能分明。眾生的心如水,如果心不志誠,便難蒙救護。

  觀世音菩薩是無所住且無所不在的。

 

  莫把野心當志向,這完全兩碼事。

  野心是和攀比欲望相感應,

  志向是和上進願望相感應。

  野心是私欲,志向是無私。

  野心是情欲,志向是理智。

  用心不同,作用不同,天壤之別。

  阿彌陀佛。

 

  恆常不變而無生滅,謂之常;

  寂滅永安,其境界無苦而安樂,謂之樂;

  心安理得,得大自在,毫無拘束,空我兩忘,謂之我;

  無煩惱,解脫一切垢染,謂之淨。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遠離欲望,安於寂靜,最為殊勝。

 

  羅素說過:“若理性不存在,則善良無意義。”

  有時候,自以為是的善良,往往比惡更可怕。

  為什麼說自以為是的善良比惡更可怕?

  就像慈母多敗兒,慈母對孩子無盡的慈悲確實是偉大而又值得贊歎的,可是慈悲裡若沒有智慧,就如同在慈悲淨水裡增加了愚癡這一致命的毒藥啊。尤其是有強迫症的,那好心幫倒忙的悲劇那是時常上演。

  身邊有個真實的悲劇,自古以來婆媳關系就是一個嚴峻的問題,能處的好雖有但不多,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啊。有次去朋友家做客,朋友的媽媽向我吐苦水,傾訴她婆婆好難伺候,她本性善良,感覺不照顧又不行,照顧了又不心甘情願難受的想哭。一問前因後果,才知道還是由於往昔的悲劇導致的心結。

  朋友本來應該是有一個弟弟或妹妹的,只是因為朋友的母親不小心錯吃了老鼠藥,差點一屍兩命。朋友的母親需要安胎藥,讓自己的丈夫去買藥,剛好婆婆也就是朋友的奶奶想要買老鼠藥毒死老鼠。朋友的父親買來了老鼠藥和安胎藥,藥的包裝又差不多,粗心大意,把老鼠藥給了自己的懷孕的妻子,把安胎藥給了自己的母親,結果悲劇上演了。朋友的母親身體受損,接受不了喪子之痛,心中從此有了心結。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若這位奶奶一念心慈,不動惡念殺生想要毒死老鼠,而是憐憫老鼠只是餓了,尋口飯吃,用和善的方法讓它們走,那這悲劇確實不會發生。老鼠藥毒死了自己的子孫,婆媳從此不和,看似是陰差陽錯,實際上是人禍啊。禍福無門,惟人自召,阿彌陀佛,罪過罪過。

 

  人和人成長環境天差地別,每個人也各有各的三觀和苦衷。

  其實,每個人做好三件事就夠了:

  知道什麼是對的;

  去做;

  不強迫別人去做。

 

  每個有情眾生的潛能都是無限量的、平等的,可開發出來的潛能因心量、善根、福德、因緣而有所不同、不平等,這就是平等裡有平等,不平等裡有平等。誰都可以用自己淺薄的智慧,做一些力所能及、量力而行的善事。上求無上智慧,自度度他,求真實永恆的安樂。

  善惡就在一念之間,若一國之主,一念惡,發動侵略核武戰爭,那帶來的負面影響無可估量。一個人的能力有多大,所承擔的責任就有多重大,若心性跟不上能力,那是災難。可惜的是,大部分都是對他人的德行或環境有諸多要求,總有抱怨,卻沒有反觀自省提升改善自己。殊不知,久而久之,自己已經是個災星。不想痛苦,痛苦卻一個接一個降臨,想要快樂,快樂卻像仇敵一樣被滅掉了,這才是真正的悲劇,很多到死都沒醒過來,空過一生。要引以為戒啊。

 

  學而不能知,與不學同。

  知而不能行,與不知同。

  真正的修行學習,是深入靈魂,自然而然的流露,不是刻意,不是心計思維。

 

  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

 

上一篇:不欺暗室
下一篇:達真堪布:你想搞明白今生今世,必須得搞明白來世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