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手裡拿著鋒利的寶劍,然後讓另一個人端著裝滿芥子油的器皿上路,並且威脅他說:“如果途中有一滴油溢出來,就砍斷你的頭,就殺死你。”這個人肯定會小心翼翼、特別集中精神地端著這個容器。用這個比喻來說明不放逸,說明內心專注。我們就應當這樣去分辨善惡、取捨善惡,盡心盡力地斷所斷,盡心盡力地證所證。
所謂不放逸,就是要這樣小心翼翼地時刻集中精神,唯恐生起惡念、造作惡業,盡力避免生起這些煩惱、惡念,不讓自己造業。
現在我們在這兒聞法、修法,是否集中精力、小心翼翼?也就是不讓心放逸,不讓心散漫。如果你真的這樣不放逸、集中精神的話,還能聽到別的聲音嗎?還能想到別的事兒嗎?不可能的。心專注在一個外境上不動搖,這叫禅定。有的人一會兒想這個,一會兒又看那個,東張西望,東想西想,這樣的人還會有禅定嗎?還會有專注嗎?不會的。若沒有禅定,沒有專注,這叫散亂、懈怠。
如果依照佛的教言去觀察、依智慧去判斷,盡管我們每天看似在聞法、修法,但實際上還是在修散亂心,還是在長養懈怠。有的人還整天怨天尤人:“我怎麼還不成就呢?我怎麼還不解脫呢?”你這樣能解脫嗎?你這樣能成就嗎?自己看看吧!
也許大家現在做不到一個小時內保持專注、不散亂,但若是能在十分鐘或者十秒鐘內做到不散亂,也可以啊!但是我們根本沒有做到,根本就沒有禅定,根本就沒有專注。盡管身在聞法、修法的行列,但是心沒有專注,所以沒有聽明白,沒有什麼覺受。聞法的時候,只有心專注了,才能聽明白,才能增長智慧,這叫聞慧;修法的時候,若是心專注了,就有覺受,就能產生智慧,這叫修慧。
盡管我們現在也在聞法、思維,但心還是散亂、懈怠,所以就處於似懂非懂、一知半解的狀態。似懂非懂,實際沒有懂;一知半解,實際上沒有明白。我們看似明白了,實際沒有明白;看似解開了心靈的疑惑,其實沒有解開,還是糊塗、愚癡的狀態。之所以會這樣,就是心沒有專注,沒有禅定造成的。所以說,戒是定的基礎,定是慧的基礎。只有具有禅定的功夫,才有聞慧、思慧、修慧,否則不會有這些智慧。戒律是禅定的基礎。戒是淨,是從明理中來的。戒定慧三學剛開始有程序,最後則沒有程序,是一體的;剛開始有次第,最後則沒有次第,是一體的。剛開始有程序,那個時候還沒有達到一體的程度;最後成為一體的時候,它是沒有程序和次第的,戒中有定,定中有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