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萬行大和尚:出家人被供奉和供養有什麼意義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印光大師曾經說過一句話:“佛子常思己過。”他的意思是,作為一個佛子,要經常反思和檢討自己的過錯,這樣才能進步。同時也應該“常思己能”,經常問問自己有什麼能力利益眾生,利益社會,是否就這樣一直讓眾生供奉著。

  大家認為我們被供奉和供養有什麼意義呢?被供奉供養是我們應該的嗎?古時候的祖師大德早就意識到了這個問題,所以印光大師才說“佛子常思己過”。

  我們今天面臨的問題,祖師們早就遇到過,歷史一直在重演,所謂江山依舊人依舊,歷史也依舊。只是在不同的時代,不同的場合,上演了始終同一幕的劇情。祖師一直被信徒供奉著,我們現在也被供奉著,那麼祖師是如何超越這種被供奉的心態呢?祖師受眾生供奉,能讓眾生受益。我們呢?在當今這個時代,我們的價值體現在哪裡?

  世間人這樣供奉我們,將我們奉為僧寶,我們該怎麼做呢?印光大師說了同一個道理,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眾生給我們財布施,我們要給眾生法布施。法必須由我們實證得來以後,自己受益了,悟到了此路可通,才可以把它布施出去。你沒有親證過,沒有嘗試和體驗過,用什麼來回報眾生呢?

  錢財雖然重要,但一個眾生的法身慧命更重要。芸芸眾生一生忙忙碌碌,都是為了衣食住行,為了這個臭皮囊,從來沒有拿出一點時間為自己的靈魂工作,為本來面目工作,為如來自性工作。而我們出家人是為了如來自性而工作,為我們的靈魂而工作。

  人的生活分為物質、精神和靈性。精神離不開物質,物質也需要精神。人只要滿足了物質的需求,就會有精神的需求;滿足了精神的需求,就會有靈性的需求。過去佛法的傳播只在皇室、貴族、士大夫這一階層。

  一個人只有解決了溫飽,物質上有了保障,才可能進入精神領域;在精神領域裡,他的心靈才會提升,從而進入更高的境界——靈性;經過靈性的修煉,才能回歸自性,回歸本來面目。

  我們是否把佛法研究透了?是否真修了?是否身體力行了?老祖宗告訴我們參要真參,修要實修,不要每天敲著不明不白的木魚,念著不明不白的經,盤著腿坐在那裡渾渾噩噩。自古以來在法上成就的人,哪一個不是拿出自己的身家性命,拼上十年二十年,方見自性?

  只有到了這時候才能接受十方的財供養,因為再多的財供養也抵不過法布施——親證後的法布施。而我們現在只是讀了點經書,會一點口頭禅,當給人法布施時,就顯得沒有底氣。

  為什麼說“千人吃飯,一人還賬”?這個還賬之人是已親證過來的人。“雖然這些都是假和尚,也接受別人的供養,但這都沒問題,賬由我一個人來還。”——只有過來人才敢說這句話。印光大師一生都致力於弘揚淨土,逢人就勸人學佛,他確實得道了。

  一個時代有三五個高僧,就能把所有出家人的債都還了。我們要做一個還債的僧人,不要讓別人來替我們還債。誰願意做一個受者,不願意做一個施者呢?印光大師說他自己是個慚愧僧。他已經得道了,還說是慚愧僧,我們應該是個什麼僧呢?

 

上一篇:夢參老和尚:日常生活當中,隨時隨地你都在修行
下一篇:文昌帝訓示勉子戒YIN文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