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7年秋,北方普降大雨,天津、保定低窪的地方,都變成了澤國。整個直隸(河北)受災125縣,近兩萬個村莊,5萬畝土地受災。災民630余萬,大量災民湧入天津。津浦路北段被沖毀,火車停運。北部永定河決口,大興、宛平、永清、安次、武清、寶坻、香河、涿縣受災尤其嚴重,為數十年所罕見。
當年7月,海河流域連降大雨,引發洪水泛濫。9月下旬,南運河潰堤13處,洪水向北漫溢,市區臨時土埝潰決,洪水突入天津市中心,海光寺、河北路一帶水深近2米。
水災發生後,社會各界紛紛行動,組織赈災。參與災害救濟的團體有中國濟生會籌辦水災義赈會、旅滬順直同鄉會、津埠水災義赈會、京師籌辦天津水災急赈會、天津水災義赈會、美國紅十字會、天津基督教水災赈濟會、北京基督教水災赈濟會、奉直水災集珍售券會等。
在普陀山潛修的印光大師也從北方居士的來信中了解到京、津水災的情況。晚清以來,佛教衰微,對於這次水災的救援行動也比較遲緩,大師對此十分憂慮。他與好友谛閒法師聯絡,分別給在終南山南五台靜修的高鶴年居士寫信,敦促高居士盡快下山開展救災行動。
當時已是陰歷九月底,終南山已經大雪封山,信件、電報無法寄達。幸好西安臥龍寺方丈了公請雲水僧把印光大師、谛閒法師的信和上海狄楚青、王一亭、程雪樓幾位居士的電報送到了高居士所在的茅蓬。大師在信中說,救災即是普渡眾生,亦是保護佛法,請快快下山赈災。高鶴年居士立即出山,當天到達西安臥龍寺。第二天啟程赴北京、天津考察災情。臥龍寺方丈臨行贈詩說:“拔出紅塵夢裡身。回看苦海半沉淪。慈航普渡無休息。厭世翻成救世人。入山載得寶來歸。淨土惟心不用猜。願向東林重結社。大家攜手上蓮台。”是高居士此次出山的極好寫照。高居士冒著風雪趕到洛陽,轉火車到保定、天津重災區視察。然後南下赴上海,陰歷十月十九到達上海,與狄楚青、王一亭、應季中等商議成立佛教慈悲義赈會。上海諸公又推薦高居士到各地組織佛教慈悲會分會。
陰歷十月二十二日下午,高鶴年居士第一站趕到普陀山法雨寺,方丈陪他來見印光大師。大師說:“北方來函,京津水災奇重,各善團中外人士及各教,皆往救濟。惟我佛教無人,為人輕視,將來如何立足?近來天災人禍,紛至沓來,是眾生業力所造,但佛教慈悲不可不援手也。”大師與了清方丈,招集錫麟堂了余上人、長生庵老當家、佛頂文質和尚、及諸山長老,說明北方赈災救濟事,大家當即同意成立佛教慈悲會普陀山分會,號召僧眾隨緣樂助。
十月二十三日早晨,大師辦陝西小米粥油餅招待高居士,早餐時談到“某某老先生等來山請皈依我,我決不准。並送香金,分文不收”。並責備高居士不應該介紹居士來求皈依,因為有違寺院的清規。於是高居士向常住負責人說明情況。關於授皈依和接受供養二條有違清規的問題,請求常住破格允許印光大師給在家弟子傳授皈依。在大師生病的時候允許大師用自己的米面單獨做飯。方丈和都監當場答應了這兩條要求,並通告全寺僧眾。並將居士供養給大師的米面,由庫房送到大師住處。
高居士回過頭來再三頂禮並勸說大師,“如有真正發心請求者,務必為他們說方便皈依,普度眾生,適合佛祖遺風,如違常住之規模,余向法雨老當家及方丈請求通過”,大師這才含笑點頭同意。
高居士離開的時候,大師要將僅存的拾圓大洋,取出交高居士帶回上海赈災。高居士再四不收,說縱然有款,理應送交分會。告別時,大師囑咐高居士赈事完畢後,再來普陀山休養。
摘自:《印光法師的故事》作者:余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