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佛教知識分子,我們屬於知識分子,知識分子喜歡讀書,喜歡廣學多聞,佛就用這個方法,來教你修定。怎麼修法?念書,一門深入,長時薰修,讀書千遍,其義自見。那個讀書千遍是修定,不讀書會胡思亂想,讀書的目的是什麼?把妄念趕走,把雜念趕走,讓心裡頭只有經文,沒有其他東西。到最後連經文也放下了,就見性了。所以,讀書千遍的目的不是記誦,這個一定要知道。連孔子都知道,「記問之學,不足以為人師也」,要怎麼樣?要自己開悟,悟出來才能為人師,記誦的不行。但是用記誦這個方法,用這個方法達到一心不亂,達到明心見性,這個不能不知道,然後你才曉得佛法之巧妙。
那我們讀世間的書能不能開悟?能,沒有不能的,什麼書都能。只要你不為境界所誘惑,你念到什麼?念到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念得字字清楚,沒有念錯,沒有念漏掉,一遍一遍念,修定。不懂這個道理他不曉得,懂這個道理真有受用,眼在色塵上入定,耳在聲塵上入定,鼻在香塵上入定,舌在味塵上入定,這叫真修行。到哪一天吃東西,知道味道,不知道味道那就白吃了,知道味道,不放在心上,就這一句是修行。見色不把色放在心上,聞聲不把聲放在心上,六根接觸六塵境界,統統不放在心上,這個心是清淨的。放在心上心就被染污了,心就變成生滅了,就不是不生不滅,障礙了自性無量的智慧德能,放在心上障礙了。不放在心上,慢慢自性流露出無量智慧、無量德能、無量相好。
我們有理由相信,學了這麼多年明白了,在中國,老莊孔孟有沒有見性?肯定是見性。再往上去看,伏羲神農、堯舜禹湯、文武周公,這些大聖,我相信他們統統都是明心見性,在佛法說那都是佛,佛的化身。中國人喜歡聖人,他就聖人身分出現;喜歡賢人,賢人身分出現。中國歷朝歷代有沒有聖人出現?肯定有;有,不說。你看看連我們近代,海賢老和尚,我們可以肯定他是聖人,他明心見性了。其余的幾個那是賢人,賢人是大悟,聖人是徹悟。阿羅漢是小悟,小悟也很管用,中國聖賢典籍裡面所要求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阿羅漢可以做到修身,阿羅漢、辟支佛。菩薩大悟,阿羅漢是小悟,菩薩是大悟,大悟是賢人,這樣的人在中國歷代不少。你去看《四庫全書》,著作這些書的人,都是大悟以上,這裡面的聖賢徹悟,佛菩薩應化在中國。
為什麼這些佛菩薩,好像是偏愛中國,在中國出現這麼多,什麼原因?原因肯定很多,很復雜,《易經》上有兩句話說得好,「物以類聚,人以群分」。這就是生到東方這個聖賢地區是一類的人,這地方喜歡,喜歡就看到光,看到光他就來了。歡喜聖賢教誨,兩百年前的中國人,聽到聖賢沒有不生恭敬心,這就是心裡頭有聖賢,仰慕聖賢,尊重聖賢,學習聖賢,他就到這來了。像我們這社會,你看喜歡學經教的,我們講經他就來了;不喜歡,住在隔壁他也不來,一堂課他也不來聽。我們從這些現象慢慢就悟到了,哪一個族類的它聚在那裡,它那個地方放什麼樣的光,現在講磁場,跟他的磁場相同,他就很快樂,他就喜歡;跟他的磁場不相同他就排斥。所以這個光,我們今天用磁場,這很相似,很多光我們肉眼看不見,但是能感受到。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注 (第一九六集) 2015/6/12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41-0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