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業經》裡講過一個公案。有位比丘尼,說另外一位比丘尼象狗一樣,後來在五百世中轉生為狗。只是順口說了一句,看似是微不足道的行為,就有如此嚴重的後果。
我們在喇榮時,上師如意寶非常重視這方面的修行,經常給我們講些相關的公案,以及談論他人過失的罪過。哪怕在心裡思量他人的過失也很不好。如果對他人觀清淨,自己的相續就會變得清淨;如果思量他人的過失,自己的相續就會變得不清淨。
作為學佛修行人,保持自己相續的清淨是最重要的。在一切對境中,不要讓自己的相續染污,這是修行的根本。一旦開始思量他人的過失,立即體察自心,就會發現自己的內心變得不清淨,甚至生起煩惱。若你觀清淨,當下相續也會變得清淨,也會生歡喜心。這是讓自己快樂的便捷方法,也是保護心態的殊勝方法。但世人都是顛倒的,偏偏不願意這樣做,偏偏要思量他人的過失,這叫自尋煩惱。
再者,當你看到這些不清淨的事情,看到對方的過失時,其實是自己內心的一種反射,此時你自己的內心是不清淨的,也是不覺悟、不智慧的。所以,當遇到這樣的對境時,應該反省、忏悔。但是我們並沒有這樣的認知,反而認為這是對方的過失,錯上加錯。
從他人的角度講,眾生是跟我們一樣的凡夫,肯定也有不清淨的顯現,但這也是他自心的一種反射。若我們有這個能力,有這個緣分,能喚醒或幫助他改正這種錯誤,可以當面指出。好比一位具德的上師,攝受一名合格的弟子時,是不會手下留情的,他肯定會恰如其分地指出他的缺點和毛病,這是有必要的。若你們的緣分好,也有改正或喚醒他的能力,可以指出。否則,是不可以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