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教本末】:
知道「教所被機」,就要明教的本末,下面,「此三世諸佛本戒。法界法爾。非新所制。捨那為欲利樂諸眾生故。還自誦出傳授化身。」
這戒從哪來?三世諸佛本戒,法界法爾,十方三世諸佛都是如此,過去佛如此,現在佛如此,未來佛如此,統統都是依這個戒而成就,依心性而成就,所以說為「心地戒」。這心地戒,不用想得太多,什麼菩薩五十二心,幾地的菩薩……,不用作如是解,這都徒增知見,但明心地即是具戒,這是三世諸佛本戒,因為諸佛都見性。見性以後表現出來的就是《梵網經菩薩戒》所說的樣子,非新所制,一般的五戒、比丘戒、比丘尼戒都是新制的,不是本性具足的,都是犯了戒佛才制。所以比丘戒、比丘尼戒都是犯戒後才制戒的。
實際上,《梵網經》是講心性,眾生本性本來如此,不要看只有「十重四十八輕」,它跟一般的戒律不一樣。所以不能解成五戒,解成一般的戒律,甚至解成外道戒,這到後面會再說明。盧捨那佛為欲利樂諸眾生故誦出,傳授化身,也就是說傳授是一個形式,盧捨那佛的化身自然具盧捨那佛之戒,所以化身出來即是傳授,為利樂眾生,好像有口誦、好像有放光,往還擎接之事,實際上,化身亦具足,所以梵網菩薩戒是講眾生佛性的心地戒。「盧捨那」翻作中文叫遍一切處,遍一切處就是真性,所以化身千百億,他傳與化身。化身再傳眾生。這一部經跟一般看到的經不一樣,它不是凡夫眼所看的。很多外行的人總是找不到這部經從哪來,因為他沒有工夫參加。不要說現代人沒工夫參加,縱然證阿羅漢,也沒有能力參加,因為那是盧捨那佛的境界,不是凡夫、二乘所能測知,所謂「聲聞億劫思佛智。盡其神力莫能測。」因為他往外找,所以找不到根據,若是回光返照,見自本心,那他就找到根據了。總在考古上、在歷史上找,而且去錯誤的地方找,是根本找不到的。
這部經傳來中國,誰傳來的呢?
「什公相傳雲。西域有十萬頌六十一品。具翻應成三百卷。未至此土故不具也。」
所以這一部經是羅什大師傳過來的,羅什大師告訴我們西域有十萬頌,四行為一頌,有十萬頌,傳過來應該有三百卷,有六十一品,所以這一部經只是《梵網經》其中的一部分。《華嚴經》只傳來了一半。《梵網經》有三百卷,但中國只有兩卷。所以大乘菩薩律藏沒有過來,也就是指梵網菩薩戒,大家看到的只是戒相,所以有很多大家都不會持,都跟小乘戒、五戒混在一起,只有真正見性的祖師大德才有資格、才有能力把這一部戒講得好,所以希望大家看菩薩戒的時候,可以看賢首國師的《梵網經菩薩戒本疏》,寂光律師的《梵網經直解》,蕅益大師的《梵網經合注》,智者大師的《梵網菩薩戒經義疏》,這些都是真正的大德,對《梵網經》的批注,智者大師人稱小釋迦,這些大師才有資格,真正為菩薩戒做批注。其他現代的那些戒律批注,大可不用去聽,因為沒有用,處處著相。我講《梵網經菩薩戒》目的不是要你們來聽我的,我是要你們去看祖師大德的,這樣才對,才是真正的原汁原味。
~~出處節錄:《梵網經菩薩戒正說》一書,悟顯法師講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