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同修學佛,所有的佛教道理都應該從經文中來,經文是一切教義的根本,是指導我們把教義落實於當下。所以對學佛而言,能讀得懂經文,明白佛菩薩告訴我們什麼是大事。
有段時間一直在處理某些同修的錯誤觀點,這些觀念有的是很陳舊的,是坊間流傳的從口入耳轉瞬遷訛,再說一遍就已經變了樣子;就算我們把某句經文念的再熟,轉述他人的時候也會變了樣。所以聽人講的,雖然可以方便理解,但是卻會面臨丟失原意的風險。丟失的多或少,一要看我們自己的理解吸收能力;二要看講的人言語水平;三要看體悟佛法的深度了。所以聽人講固然很自在、很舒服、很方便,可是卻隱藏風險。一個真正學佛的人,如果喪失了從經文中攫取營養的能力,基本上類似於孩子不能吃主食,只能靠食管打流食。這種情況在過去學佛人中大面積存在,在現在更是大面積存在,尤其是當下是那麼浮躁的一個社會,讀書是很奢侈的一件事情。
我不知道你們在其他地方是怎麼學的佛,我也不大關心這些,不在意你在隨誰學,不在乎你在追隨什麼體系學,也不在乎你在修學什麼宗門教派,各位來到幻海迷局,我希望你們在這裡一天,就有一天的收獲,一年有一年的收獲,這種收獲是一回頭就能看得到的,而不是熬時間數日子。
《9字讀經法》在群裡少說四、五次之多了,只有一次是在《佛教框架體系》裡提到,其他都是單獨強調,因為很多同修還不會用,用的非常生硬。或許各位應該很慶幸能遇到這《9字讀經》的方法,我在過去接觸佛教到埋頭讀經,大概十多年的時間才在《無量壽經》裡看到了“信願行”三個字,你們現在就輕易拿到9個字。當時我還是讀幾頁就要昏睡一段,業力是很深重的,不像你們對我設想的那樣,大家學佛都不容易,我在學佛的這個路上,比你們可能都略艱辛點。
當我讀到“信願行”三個字的時候,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感覺一下子握住了佛教的精髓要義,而且這三個字普遍的存在一切經文中,借此三字,我勉強的算是能略懂一點點佛經的意思。也正是借這三個字才有了我的今天,才有了這個《三位配合三步走》的學習系統,才有後續推出來的所有的內容和方法。可以說佛法是萬能的,抓住根本就可以演化出無量無邊的應用,我在這樣做,但是做的還不夠,有的同修暫時還沒得到明顯的利益。我不能責怪你們不隨這個系統跟進,只能說是我福薄,是我業重,生此娑婆,臨此末法,是我頑固不化,才在這個時候還在輪回,沒能生在佛陀身旁,沒能常隨佛陀座下,沒能親睹慈顏恭聽佛陀的教誨,這一切若不是我罪業深重,還當有什麼解釋呢?所以我略盡綿力,在這一小方天地裡和大家叨咕叨咕所謂佛法,這是我很榮幸的事情,也非常感恩每個能跟隨著的同修捧場。這二十多年來走的彎路很多,吃的虧也很多,造的業也多,消的福也多,沒什麼東西能拿出來供養各位菩薩,很是慚愧。但是在這個路程裡還算積累了點小小的經驗,和大家分享它,並非是想強行灌輸給各位,而是希望這些內容能幫助到誰,哪怕只有一個眾生,哪怕少走一個彎路,哪怕只避開一個小坑,我都會盡力來做,跟隨與否最後還是要全仗各位的。
《9字讀經法》勉強算我提出,說發明就很折煞我了,因為這9個字全在經文中,佛菩薩提了又提,經文中滿滿的全是,分別是:聞思修、信願行、戒定慧。聞思修是線索,信願行是綱領,戒定慧是根本落腳點。粗暴的說,我們可以在任何一句經文中,找到這9個字的影子,可以在一個詞裡、一個字裡找到這9個字的影子,所以我才可以白話起來不打草稿,也可以說的沒完沒了。
比如說“澄淨”,從詞性裡可以理解都是名詞,或是動詞,或是動名詞,於是有了四種組合,都照顧到就有了很多豐富的內容,這是技巧,我不推薦技巧,因為用的心不算正;不如投入進去,全情跟隨那個來的直接更有沖擊力。可是大家不會用心,不會收攝自己的心,不會把心貼在經文教義中,所以還是要討論點方法,這9個字就是一個小方法,卻是你可以撬開經文大門的金剛鑽,非常好用,廢話不多說,展開9個字讓大家體會一下這是什麼。
還是拿澄淨,只當名詞,是一種很干淨的狀態。當我們聽到“學佛要清淨自己的心”的時候,我們是否相信“可以清淨自己的心”?是否相信“佛法就是能清淨自心的”?如果你信了,從初聽到現在就產生了“聞思信”3個字了。我們讀到的經文,一句話讀過去了,所謂聞,那就是落沒落在心裡?可不是左耳朵進去右耳朵冒就能叫聞了,落在心裡就是你聽進去了,隨著走了。就像傳說流言一樣,當說起八卦的時候眉飛色舞,他的那個投入就是落心了,就是聞進去了。聽聞到了、看到了、遇到了,這都是聞的來源,你接觸到的任何人事物,都可以是聞的來源,而非只靠某個感官。
落心裡了就要合計合計了,“這個是什麼”?也就是要有一個基礎的分辨能力,簡單的分析一下,“哦,澄淨是這個意思”,知道澄淨的大體意思了,後續就要隨著思維跳一下,跳到對自己的審視,也就是你“聞到了這個”,你知道“這是什麼”了,你是否會信?就像傳言說了什麼什麼,我可能聽到了,但是沒懂人家說了什麼,我也就無所謂信不信,因為不知道這是啥,也不知道要信啥。所以信的基礎是能略懂,不可能要求大家都懂了才來信佛,這雖然智信很好,可是很多學佛人還是靠迷信入的門,不能把這個路厥了,這就斷了人學佛的路了,對不對?所以要允許一部分人以非常迷信,乃至極其迷信的狀態接觸佛法、進入佛門;但是他們對佛的理解就不可信、不能信、不許信。很多人就是聽了半瓶子水給講的,然後再傳送給別人,這種多重跑偏不可能跑回正路了,所以如果這個人對佛教的認識還不夠准確,那麼他說的內容可以聽,但是不足信,如果你信了,就自認倒霉就完了。
如果我們信“學佛可以做到澄淨”,“聞思信”這三個字走過了,就要再問自己“願不願?”了,也就是這句經文裡面描述的內容,我願意不願意承受,我願意不願意獲得?如大長者子見佛相好,那麼不要去管他隨後怎麼想的,各位如果見到佛的32相80種隨形好,自己是否想見,想擁有呢?我們讀經文,那麼多次提到佛、提到菩薩,“我是否想見,是否想擁有,是否想成就?”在一些經文裡描述的是惡濁的情況,我們是否不想承受這些惡濁,是否希望遠離痛苦煩惱?願就像船的舵一樣重要了,你不願那就算了,文字聲音突突突就過去了,你既然不願,何必知道怎麼成就的?如果你願了,那就不一樣了,這個門可能就要展開了。於是“我願澄淨自己”,那麼方向明確了,手段是什麼?聞思修、信願行,第三字與第六字是“修行”,是要找行做方法去落實了,到這就算六個字完畢。
(1)我聽到澄淨二字;
(2)我知道這個是對的,是好的;
(3)我相信可以獲得;
(4)我願意獲得,那麼我就要找到手段方法去獲得,這就是學佛的路啊,於是“修行”二個字裡,我們找到了什麼?如果沒有落實隨後戒定慧三個字,可能前六個字都沒有痕跡,悄無聲息,可能就是內心裡的一閃念。最後三個字完全落實了修行,也就是戒定慧。“我想澄淨自己”那麼我要怎麼“行”做(定),要避免什麼(戒),這一系列的獲得澄淨的方法,簡而言之就是“戒定慧”。我想澄淨自己,那就要做澄淨的戒,以清淨的戒行,進入到實際修持中,堅持保持這就是定,你能去這樣做就是有智慧了。
於是風雨不誤讀《地藏經》,每天都能讀一部,一個小時的時間不做別的什麼,能長年累月的去堅持讀,可以說是習慣,說是生物鐘、節奏如何,這其實就是定啊。只是我們理解的定更高大上罷了,這只是我們堅固認為定就是禅定。
這9個字就是如此用的,三個字、三個字、三個字的投入進去,非常好用。因為有的同修還是不會,所以我在之前標明的次第步驟:1聞、2思、3信、4願、5行、6修、7戒、8定、9慧。所以如果把修行和戒定慧融合為“行”,一共才五個字“聞、思、信、願、行”,用這個方法讀經文,會非常容易理解一句經文中的深入意思,更重要的是,會在任何一句經文中,獲得來自佛菩薩的慈悲指點。所謂指點可不是變現出一個什麼形象、什麼聲音、什麼光怪陸離的東西,而是在佛教經文中,這些提點是處處都在的,只是我們抓不到、挖不到、看不到、就理解不了,於是讀經文味同嚼蠟。如果你讀的經文讀不出味道來,要反省自己:這種讀,是否能理解佛菩薩要說什麼,要告訴我什麼東西?我在過去讀不懂,三頁五頁讀過去一點印象都沒有,而且還昏沉,必須要睡一會才能再讀,就算那樣,我抱定一個念頭:佛菩薩說的內容,肯定是希望有人懂!為什麼我讀不懂?文字就是這樣,我也不是文盲,所以我堅信只要有人能懂,我也一定能讀懂,那個時候不知天高地厚,現在我到有點不懂了。所以有人來問我“你懂佛法嗎?”我回答肯定說“我不懂!”如果有人說懂那肯定是騙人的,而我在前面提到的所謂懂,不僅是要知道大體的意思;而要能深入進去,略明白佛菩薩的意圖;和對自己當下心行的指點,到這才算略到一站。
我希望各位讀經文的時候,能讀到感動、讀到溫暖、讀到希望、讀到鼓勵、讀到如佛陀就在面前,以溫暖手掌,撫摸我的頭低聲訴說,你要如何如何。可是這些恕我無能,給不了各位啊,只能自己去獲取,自己去感受了,而我僅是把這些方法分享給大家,不會用,我可以再分享;不明白,我可以解釋;不理解,我可以介紹,只是希望你們自己能走到這裡,領略這一路不同以往的風景。閒言碎語如此,各位擔待,阿彌陀佛。
摘自人間天新浪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