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四十六輕戒之二十九未精佛道勤外論
《集頌》:“現有佛教未精求,異道外論勤學修。
如是一切染違犯,若上聰敏能速受,
經久不忘憶無失,達義善思巧觀尋。
成就俱行無退動,二分學內一份外。”
更正:前一條中,《梵網經》“背小向大戒”改為“背大向小戒”。
前面講過,大乘行者不單要修學共道的聲聞(教法),為了廣度眾生,教化外道,也要習學外道典籍,但以何為度,前提條件是啥必須知道,否則,雖犯戒而不知,可歎。
如果對於你自己的修行法門以及相關的理論、儀軌等,尚未完全精熟,就非常“精勤地”修學外道異論,就是“染犯”。
如果是上根利智的人,對佛教的所學所修容易接受,並經久不忘不失,對於聞、思、修證,皆有一定的證量成就,自己的言行、知見皆隨順佛教的要求,不會被他人的邪知邪見動搖退墮,在此前提下,以掌握度脫眾生的方便方法為目的的,對外道典籍的修學是可以的,但也必須是以修學佛法為重點,要“二分學內典,一份學外典”。
外道典籍之說,並非貶義詞。經雲:“佛法心為宗”,凡以修心為方式,以了脫成佛為目的的佛教典籍,就成為內典;心外求法,或於了脫成佛無關的典籍,即為外典。
其實,外典不僅僅指其他宗教的典籍,即便是佛教中學習的“五明”典籍,裡面的內容:聲明(相當於語言文學類)、因明(相當於邏輯學)、工巧明(相當於工業、手工藝學)、醫方明(相當於醫藥學)、內明(完整的佛學修證體系),嚴格地說,只有內明才算內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