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人間天:《八大人覺經》是三世諸佛、一切菩薩大士都覺悟的經典,不可錯過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八大人覺經》的八條內容,就是三世諸佛、一切菩薩大士都覺悟的事情。

  大家重溫一下這八條大綱:

  一、要覺悟世間的苦、空、無常、無我。這是非常標准的小乘佛教特色。修持自己,沒提度眾生的部分。

  小乘佛法著重於修持自己,先把自己的生死搞定。前面這四條都是在這個部分上盤桓。我們想在佛教裡得到利益也是這樣的,要對自己有個認識,要對世界有個認識。這前四條就是對世界和對自己認識的一個縮影。學佛須堅定地建立苦觀、空觀、無常觀、無我觀等等,以此幫助我們認識外部的宇宙和內在的生命間的關系。

  第一條提到外在的山河大地、五陰、四大、國土等等都是生滅變異,瞬間就可能無常敗壞的,而主導這一切的是什麼呢?就是這個心,所以心才是一切罪惡的源頭。而我們觀察不到心,所以就會抓到這個外在的形骸成為替罪羊,雖然形骸奔命於各種業力中,但心是主導,所以看心才是正道,這樣的觀察就會慢慢的從生死的陷阱中看到陷阱,遠離陷阱,從而遠離生死輪回的痛苦侵襲。

  二、多欲為苦。我們的生死從哪裡來?疲勞痛苦從哪裡來?都是從欲求的超標而來。修行佛法,修持正道,要懂得貪是牽引我們生死的因,掐斷、解除掉這個因,就可以不受這個果;欲念為生死源頭,斷除欲念就掐斷生死入口,能不再入輪回,自然不受隨之而來的諸苦。

  三、知道如果不懂得控制心,不懂得知足,就會在各種事物中去追求更多,釋放貪欲,這樣只會增長罪惡,就會輪回得越深痛。覺悟的菩薩和要覺悟的修行者,要反其道而行之,安守這個修行的清苦,以追求得到般若智慧為目的;雖然不可能馬上得到智慧,但是要努力造作開啟智慧的業因。

  四、知道生死源頭是貪欲,知道造作罪惡是因為不知道滿足,那麼就要斷除這些,還要依賴第一條的苦、空、無常、無我等等的觀法來對治;但怠惰是一個非常嚴重的毛病,要以精進對治怠惰散漫。雖然道理懂了,但是知道不行道,就是毛毛道,行道不知道,這道也就不可能走得通了。

  想破除四大的束縛、五陰的遮蔽、六欲的牽引、七情的逼迫、想除掉三重煩惱,都要依靠精進修持。知道方法了就要去行做,就像挖井一樣,選好了地方,也知道要怎麼做了,不去挖水不會出來,哪怕就差幾厘米,不挖也是不會出水的。因為怠惰是很普遍的毛病,所以精進是修行到某個階段必然要落實不懈的。沒有人站你後面,每天提點要怎麼修行;沒人站你的後面,告訴你今天你的功課沒有做;沒有人成天隨著你,告訴你這是不可以的,那是不對的。所以當我們學佛,升起了那份沉甸甸的心念,扛上了艱巨的責任,就意味著這條路上可能要非常的孤獨,少有陪伴,那麼要不要一路前行?

  把功課表拿出來讓大家有個目標,有個動力,有個方法,有個過程,更重要的是當我們做了定課,就會持續不斷地堅持,這種堅持,只要是對的,一定會得到良好的回饋。只是每個人的狀態不同,所以反應出來的情況也不會一致,所以不要去追求一致,如我常常說“不必求同”。

  五、要知道有一天我們可能要面臨去教化眾生,為了完成好這個任務,為了完成好這個宿世以來的使命,我們有沒有做好准備?要通過廣泛地學習和寬泛地聽聞,成長智慧,成就辯才。

  有沒有准備好充足的武器和彈藥?有沒有做好戰斗的培訓?這是非常重要的。從這第五條開始,世尊就引領我們進入到大乘的修持中了,不再提自己出輪回,不再說你自己要斷除煩惱,也不再說你的生死大事你還得去處理;這些都到手了,才進入到這一段的修持中,才進入到大乘度眾生的任務中。

  怎麼去和眾生溝通,如何去教化他們?要先擁有一個能溝通的平台,去落實把佛法的道理講給他們,這就是辯才無礙的重要性。沒有辯才,言說偏離佛法的要義,這是非常可怕的事情;但只要不偏離核心區域,有些微細錯漏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

  用廣學博聞來實現成就辯才。如果只是去強調多學習,就會出現偏差,所以我們要廣學博聞的是出世間的法要。第五條就提出了要教化一切的眾生,幫助他得到究竟圓滿的大快樂,這就是大乘發心,如果沒有大乘的發心,想趣入大乘菩薩聖位是不現實,也是無法企及的。我們能否激發幫助眾生得到大快樂的心願呢?這就是大乘的入門。

  常常和大家說發心,不是閒著沒事沒東西說,因為這是門檻級別的問題,鑰匙一類的關鍵點,雖然很小很不起眼,但是決定了事物能否繼續發展,所以這個部分必須搞得清楚。我們發出大乘的心、度眾生的心、利益眾生的心沒有?如果發出來了,學的法雖然可以是小乘的,但是只要能拿出來利益眾生,這就是大乘的法。而如果沒有發出,就算做了種種布施利樂都是出於自身考量,那就是人天福了。

  六、怎麼面對貧苦多怨的情況。貧苦因為財布施做得不好,所以沒有財富的回饋。多怨就是內心不平靜,就是愚癡,又回到心地上,這個心上種的滿滿都是仇怨,怎麼可能成就美好的果實?所以想有好的結果,從轉變心念開始,懂得道理了,再去做想得到的因緣,才能期望得到果實,不然只張嘴等餡餅是不可以的。

  怨恨的心,必然激發各種惡劣的行為,這些行為就是貪嗔癡,就是罪過,就是罪惡;所以菩薩要懂得這個道理,要和眾生結善緣,要用到菩薩的四攝法,分別是:愛語、布施、同事、利行。通過這四種行做和眾生結善緣,以期成為度他們出輪回的機緣。

  到此非常重要地提點了布施,如果不去和眾生結緣做布施,眾生和佛菩薩就會一直是平行線,不會有交集,也就不會有被度的可能。我們看到很多人是菩薩來的,他可能自己也不知道,在這世間行做的種種其實就是結緣而來,有的菩薩要在六道中和眾生結更長久的緣。比如地藏菩薩和觀音菩薩,他們都是無量無邊劫以來就和眾生結下深緣,這個緣分才是以後能度化眾生的根源。我們表面上去供養佛菩薩,實際上你能供養佛菩薩的行為是你自己的心念嗎?這是各種情況的結果,各種加持努力的結果,才會讓我們和佛菩薩結下這個緣分,成為被度的機會。

  菩薩在做布施的時候,應如《金剛經》中提到的“無所住而行於布施,不住於相行布施”;但我們不能按斷四相論,於是要有一個過渡、一個台階,布施的時候不要去挑人,不要去計較過去善惡。因為我們布施不只是積累福德,還要通過布施斷除自己的貪欲,從這個布施中和眾生結緣。從這三個角度來說,我們都不能去挑選布施的對象,也不能心裡有分別地去做布施,有分別地去做布施如人入暗,雖有眼目卻無所見;不住相、不執著、不分別地去做布施,就日光明照,有目人自然得見種種。

  不能說這個人和我有仇就不去布施,度眾生依然是這樣的。不管是六親眷屬,還是冤親債主都要去度,因為都是有緣的,只是這些緣的類型種類不同罷了。所以不要去貪求這些細枝末節的事情,而是要把握大方向,這樣布施就有無量無邊功德,而不能做到這個,稍微穩妥一點也可以得到無量無邊的福德。

  因為菩薩不受福德的緣故,所以說菩薩在行做布施的時候,還不能想我這樣做有多少福德,這樣想就不能說這個人是菩薩,因為他還有相,有外在的塵相,還有內在的我相,還有我執的一系列的相,這樣的人怎麼可能叫做菩薩呢?

  七、要知道五種欲望他們的過患。不管是深潛在五蘊的欲望,還是財色名食睡的欲望,不管是過分放逸,還是會留下後患,都是要謹慎注意的。雖然我們還是一個輪回眾生,但我們不應該以這個來給自己貼上標簽,畫地為牢在這凡夫的生死中。

  我們雖然是俗人,但是我們學佛了,在學佛菩薩們的行做,在跟隨三寶修持,所以應該對三寶行恭敬念。有的僧人行做不那麼令人信服,但是我們也要出於對他這一領袈裟恭敬,法賴僧傳,僧人是佛法流通的主力,是佛陀住世的代表,是清淨行做的榜樣,出於種種原因要恭敬尊重。能發心出家本身就非常的不容易,很殊勝,遇到真正修持的僧人,他們梵行高遠的能慈悲一切,這樣的僧人堪受人天供養,也當然值得我們追隨學習。不為別的,這一身行做就足夠我們學習很久的。這裡我們應該學習的:一是心量;二是行做;三就是精進修持的方法。依然可以理解為“信願行”必須具足,如果對此人無法信受,也自然不願意跟隨,更不樂意聽他的指引。

  讓人信受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為什麼有的人可以信受他,而有的人卻不能信受呢?就如四攝提到的菩薩和眾生結緣的問題。緣分的深厚程度決定了後世遇到的概率;緣分的性質,決定後世遇到後的情況。這樣我們就能理解菩薩在世間行做,化種種身在做什麼了,其實根本目標就是度眾生,但是因為眾生剛強難化,不給點利益是不會跟隨的,所以就得千辛萬苦地給眾生利益,讓他們一點一點的靠近。所以我常常和大家說:歡迎你們上賊船,但是不是所有人都能上得來,還有很多同修在下面晃悠,就是不想上。

  八、生死的痛苦逼迫,就像猛火燒燃一樣;菩薩發大乘心,慈悲一切,要代替眾生受那麼艱難重大的苦痛,給我們剩下小小的痛苦,只是為了讓我們能夠覺醒。

  有的人學兩天佛了就開始說:我怎麼可能遇到這樣的不順呢?佛經不是說讀佛經就會得到種種的順利,種種的惡事都不會輕易的聽聞到嗎?為什麼會遭遇這樣的事情呢?我們如果知道自己造業時候多招人恨,就知道自己今天承受的已經是輕如鴻毛了,連這點都不能承受,等菩薩不代替我們承受大痛了,重壓下來,我們必定粉身碎骨。

  每每思維到佛菩薩的偉大,都會由衷地生出一種真正的敬仰、恭敬、贊歎,這是真正得利益的地方。我們看到佛菩薩的行做是多麼的殊勝,他們的種種行做、種種功德利益是多麼不可思議,這時我們的心念其實是貼合在佛菩薩這的,這時我們沒有造作業力,沒有造作惡因,而且用佛菩薩的淨行裝點了自己的心地,這時種下的就是佛菩薩的因,必定成就佛菩薩的果。如稱念阿彌陀佛一樣,念佛是因,成佛就是果了。我們常常心心念念都是佛菩薩,心滿滿的都是清淨覺悟正能量,不會去造作貪嗔癡的行為,這就是解脫。

  看到佛菩薩是怎麼行做的,我們崎岖前行,努力學著他們的樣子,這就是在學佛。佛菩薩的心慈悲柔軟,我們也學習這慈悲柔軟,學習用智慧來做照明,指導慈悲行,這樣智慧有了用武之地,慈悲也有的放矢,兩全其美;如果只去行做一個會出現偏差,為一個善行但是卻造作了很多惡業,這個善雖然看上去是善,但是本質裡卻是惡的,沒有這個善怎麼可能形成這麼多的惡呢?就像一個小孩生下來 辦滿月酒,於是被殺的那些生命必須要算賬在這個孩子頭上,那個連吃饅頭都不會吃的孩子就掛了好些命債,有的人說這不公平,是啊!六道裡不講公平,因由你的緣故促成的善,這就是你行做的善;因為你促成的惡,這就是你做的惡。

  在人世間行走一定要謙虛謹慎,不要亂說話,也不要動不動就和人扯起閒篇沒完沒了,說兩句寒暄寒暄,然後該忙什麼馬上去干活就得了,別擺龍門沒完沒了,那就是地獄客了,不是佛弟子。

  如上這八條,簡單粗暴地和大家又聊了一下下,這八條都是佛菩薩覺悟過的道理了,也都是佛菩薩真正經過的道路,我們如果想成就為佛菩薩也必須因循此路而得成就,所以希望大家提起精神,精進勇猛。

  阿彌陀佛。

  摘自人間天新浪博客《八大人覺經略說》

 

上一篇:人間天:如何扭轉貧窮多怨的症狀?
下一篇:仁清法師:怨憎會是什麼?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