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面對貧苦多怨的情況。貧苦因為財布施做得不好,所以沒有財富的回饋。多怨就是內心不平靜,就是愚癡,又回到心地上,這個心上種的滿滿都是仇怨,怎麼可能成就美好的果實?所以想有好的結果,從轉變心念開始,懂得道理了,再去做想得到的因緣,才能期望得到果實,不然只張嘴等餡餅是不可以的。
怨恨的心,必然激發各種惡劣的行為,這些行為就是貪嗔癡,就是罪過,就是罪惡;所以菩薩要懂得這個道理,要和眾生結善緣,要用到菩薩的四攝法,分別是:愛語、布施、同事、利行。通過這四種行做和眾生結善緣,以期成為度他們出輪回的機緣。
到此非常重要地提點了布施,如果不去和眾生結緣做布施,眾生和佛菩薩就會一直是平行線,不會有交集,也就不會有被度的可能。我們看到很多人是菩薩來的,他可能自己也不知道,在這世間行做的種種其實就是結緣而來,有的菩薩要在六道中和眾生結更長久的緣。比如地藏菩薩和觀音菩薩,他們都是無量無邊劫以來就和眾生結下深緣,這個緣分才是以後能度化眾生的根源。我們表面上去供養佛菩薩,實際上你能供養佛菩薩的行為是你自己的心念嗎?這是各種情況的結果,各種加持努力的結果,才會讓我們和佛菩薩結下這個緣分,成為被度的機會。
菩薩在做布施的時候,應如《金剛經》中提到的“無所住而行於布施,不住於相行布施”;但我們不能按斷四相論,於是要有一個過渡、一個台階,布施的時候不要去挑人,不要去計較過去善惡。因為我們布施不只是積累福德,還要通過布施斷除自己的貪欲,從這個布施中和眾生結緣。從這三個角度來說,我們都不能去挑選布施的對象,也不能心裡有分別地去做布施,有分別地去做布施如人入暗,雖有眼目卻無所見;不住相、不執著、不分別地去做布施,就日光明照,有目人自然得見種種。
不能說這個人和我有仇就不去布施,度眾生依然是這樣的。不管是六親眷屬,還是冤親債主都要去度,因為都是有緣的,只是這些緣的類型種類不同罷了。所以不要去貪求這些細枝末節的事情,而是要把握大方向,這樣布施就有無量無邊功德,而不能做到這個,稍微穩妥一點也可以得到無量無邊的福德。
因為菩薩不受福德的緣故,所以說菩薩在行做布施的時候,還不能想我這樣做有多少福德,這樣想就不能說這個人是菩薩,因為他還有相,有外在的塵相,還有內在的我相,還有我執的一系列的相,這樣的人怎麼可能叫做菩薩呢?
摘自人間天新浪博客《八大人覺經略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