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個「禮敬諸佛」,有人說每樣東西都是佛,看到它就拜,桌子也拜、椅子也拜,這不叫禮敬,這是著相!剛才講「若人欲識佛境界,當淨其意如虛空」,心中有相、有個佛相也是著。那要怎麼禮敬諸佛?要從體起用,體是空寂的,能包容!椅子有椅子的作用,你拿來坐就好,你不要拿來打人,不要拿來做非法的行為,要如法而行,用平常心對待,你不是把它當佛來拜,那地板也是佛!你的腳不能踩地板,踩地板就是踩佛,踩佛是大罪,所以不能這麼解說。不要著相才是禮敬諸佛!那是不是看到人都拜?看到動物也拜?如果要學常不輕菩薩那也可以,但是他懂道理,他不著相,一般人不懂道理。那懂了道理,是不是就一定要學常不輕菩薩呢?不一定!
所以什麼叫「禮敬諸佛」?剛才講:心要能包容。就像現在有人在提倡中華文化,說:我中國的文化是第一,其他的文化都要跟我學習。這就不是禮敬諸佛,要知道心性周遍,眾生形類各不同,行業音聲亦無量,這一切都是心所現的。哪有叫別人來隨順你的?而且中華的文化,也不是只有儒家!中華的文化博大精深,生活中任何你眼睛看到的,幾乎都有中華文化的蘊含在裡面,包括建築、水墨、乃至文字、度量衡,統統都是中華文化,醫學、堪輿學!乃至軍事、政治、經濟,都有中華文化在裡面!儒家只是中華文化的一點點而已,所以想要弘揚中華文化,第一個要學得中華文化的精神,中華文化的精神在於能夠包容,在於能夠接受各種不同的文化。
所以大家看看孔子,他就懂得周游列國,學習人家的長處,取人之長,捨己之短,去了解各個國家不同的風俗習慣,尊重它、包容它,不是去到國外,或去到法國,說法國人沒有學《弟子規》,將來就完蛋了,這怎麼會是中華文化?你反而到處跟人家結惡緣!去到美國、去到英國,都叫外國人來學中華文化,這就是顛倒,不但中華文化推不出去,人家還看扁你!認為你迂腐,思想觀念是倒退的!實際上中華文化,「中」就不偏;「華」就是「花」,如同現在講的各種不同的物種、各種不同的族群、不同的文化,都在這個地球上,能夠生存、能夠共存共榮,這才是中華文化的精華。所以大家學佛要清楚,這是普賢菩薩教給我們的心量,從體起用!各種不同的風俗民情要了解,然後尊重它,不能叫外國人改變他的生活習慣。同樣是講孝道,中國人認為的孝道,跟外國人認為的孝道不一樣!同樣是講一個打招呼,有些國家他打招呼是擁抱,這裡打招呼也許就舉個手,古人打招呼是作揖,都不一樣!你不能在形象上要人家改變!要去尊重,懂得入境要隨俗。
如果都要人家來學中華文化,那只會發生戰爭!這個世界發生過一次世界大戰、二次世界大戰,原因就是因為我相不除,心沒有辦法包容,認為自己的文化是最優越的,認為自己的文化是最好的,叫別人都要來學你,跟你一樣,那就產生了戰爭了。所以現在有些人在提倡這些東西,好像是在提倡,但是跟佛法講的完全不相應,不但跟佛法講的不相應,跟中華文化的精神也不相應,在表面上好像是在弘揚中華文化,實際上在滅除中華文化,起碼要知道中國人的心量是非常的大。中國的聖人、賢人,甚至歷代的這些盛世這些君王的心量都非常的大,他能夠用和平的方法,包容各種不同的民族,這才是有學到中國的文化,佛教到中國後轉型也成為中華文化。
一部《四庫全書》分四個部類:經、史、子、集,儒家只是中華文化的一部分,其他還有諸子百家……等,有各種不同的學問,連做衣服有衣服的學問、經商有經商的學問、甚至泡茶喝水,都有它的學問!確實是博大精深!絕不能叫人家學《弟子規》就等於是中華文化!連李毓秀也沒有這樣講!所以要清楚「禮敬諸佛」的意義,對所有的眾生要平等尊重,要平等和睦!不能夠排斥對方,不能夠要求對方去學你喜歡的、認可的,那這個就是錯誤的思想觀念,就是沒有做到普賢菩薩教的禮敬諸佛。一切眾生都是諸佛如來,心量要大,要懂得禮敬!這才真正有學到佛。不是只在事相上,以為看看中國的書,就叫學中華文化,那是著相,不是真學!只是學文字,是佛法講的「文字學人」!禅宗講得更不好聽,叫做「知解宗徒」!
所以真正要學的是心法,不是學事相,不是寫寫毛筆、讀讀《四書》、《論語》,就算在學中華文化,那只是在學中華文化的表相,心髓要能抓得到,它是包容的!如同花一樣五彩缤紛,為什麼能開花?能結果?就是因為它能包容,不是心存排斥。你排斥人家就不歡迎你、不喜歡你!所以真正要能夠在現代的社會,學佛能夠成功,你學習中華文化的精神,要像剛才講的這樣子學!這是普賢菩薩教的,普賢菩薩沒有分別心!他的眼界是《華嚴經》上講的普眼境界!什麼叫普眼境界?他的眼界,也就是見識,看到的比我們還多!他一眼普觀十方法界!看得非常的透徹,性相、理事、因果,都非常的清楚,他看透以後教給我們—禮敬諸佛,對於不同的文化,你要去包容,這點很重要,不是叫他們都來跟我們中國人學習,這是一種錯誤的提倡方式,連世間法都不會這樣!學到後來,人家認為中國人是自大且自私的,是沒有遠見的,是心量狹窄的,乍看好像是在發揚中華文化,實際上反而讓人家看扁並排斥中華文化,這點要非常的清楚!
在平常的時候就要知道,一切眾生是同一體性,這「體」先知道,你才能夠禮敬,禮敬是不是壞的也要跟他學?壞的不用跟他學。這需要有智慧,不要錯會。像現在有所謂的同性戀,難道你要跟他學嗎?你們不要說:法師你也要尊重他、也要贊同他。那是你聽經聽錯了,聽到後來是非不分,那就是顛倒。同性戀在佛門是屬邪YIN!實際上清淨佛門裡面也沒有什麼正YIN或邪YIN,即使男女也是邪YIN,同性戀也是邪YIN。這種不要學,這才有智慧!不能說普賢十願第一個就要包容,就好壞不分,那你這個「行」裡面就沒有智,慈悲裡面就沒有智慧,慈是周遍的,但是在裡面要有智慧,對的才學、才做,不對的不能做,所以這「普賢行」不好講!就像有人聽到「什麼都一樣」,學儒跟學佛都一樣,或是學外道跟學佛也一樣。就有出家人還俗了,跑去學其他宗教,他說都一樣嘛!
既然都一樣為什麼你不好好學佛?有人說儒教跟佛教都一樣,所謂「都一樣」,是講體性一樣,但相用不一樣,佛法講的是般若,講的是心性。儒家所說不過人天,甚至講「天」的部分也非常少,多數講到人道,也沒有講到鬼神道。佛法講十法界,所以不一樣。說一樣是講體性,在相用上絕對不同。還有同修說,既然念佛可以攝心,那為什麼不念一二三四?這就是搞錯了,同樣是音聲,但是它的作用不一樣,更在於這音聲背後代表的意義。
現在有所謂的「水結晶報告」,不懂佛法的人,誤以為水會聽人的音聲,實際上不是水會聽,而是這音聲所代表的意義去轉變了它,不是水會聽!凡夫不懂這道理所以錯會。如果水會聽,它就不叫「無情」,那它就是「有情」,你罵水,它不會起瞋恨!只是水結晶樣子變差,等一下贊歎它,它又好了,所以它是隨有情眾生而轉變。可是你罵有情眾生,他可是會記恨你一輩子的,這是有情眾生!所以要搞清楚「水結晶的報告」的真正意思,不是水能聽。這裡的水是屬於無情。那麼,哪邊的水能聽?極樂世界的水會聽,華藏世界的水會聽。那為什麼華藏世界的水會聽?因為全體轉過來了。實際上,華藏世界、極樂世界,所有的一草一物,都是阿彌陀佛的心願所顯現的,所以說那裡的水也是佛、風也是佛,因為都是佛的作用,沒有分有情跟無情了。有情、無情是在迷分上去分的。現代很多人都搞不清楚,所以錯說為「一樣」。那可不一樣啊,這千萬要清楚,不能混濫,若混在一起,那你就「是非不分」了。若是非不分那在佛教是叫「愚癡」,你就造作愚癡的業。所以,普賢菩薩講的「禮敬諸佛」,不是叫大家看到桌椅板凳就去拜它,是它有它的作用,你就應當發揮它的作用,好好如理如法的使用、保養,該擦的時候要擦,該上油的時候要上油,才叫禮敬諸佛,這是對無情禮敬。
那對有情眾生如何做到禮敬諸佛?每個眾生都有佛性,有佛性者應當成佛,所以要介紹對方來接觸道場、來學佛,把他的佛性開發出來,這才是真正的禮敬。真正的修行人遇到眾生就會勸他來學佛。遇到動物就方便給牠授三皈依,有人說:三皈依一定要法師才能授,不是的,有碰到就隨緣幫牠授,所以要懂得怎樣才是禮敬諸佛,不是一直在事相上磕頭、禮拜、作揖……,禮敬諸佛的心法,在於能夠知道心性廣容,自性如同虛空,包容一切、不著一切,從這裡做出發點,這樣的禮敬才叫徹底。每個地方、每個地區都有它的風俗習慣,不要去違背它們的風俗習慣,這才叫「禮」。所以,不要常常想著中國人很偉大,去看到別的人、別的國家,就說人家都不如法。這不對,中華文化的精神在於能夠包容,並不像現在有些人提倡的這麼狹窄,這點要清楚。
說至究竟,對於心性要能夠契入,才是真正的禮敬,不是在事相上分別、取捨相的好壞、大小,這些禮敬都不稱性,都是有所對、有所著的。「禮敬諸佛」跟一般人所想的禮敬不一樣的,所以自己的心量要大,菩薩的心量是一即是多,多即是一,能令長劫入短劫,有劫入無劫。這個世界的轉變有「成、住、壞、空」,「無劫」就是空劫,有無可以相互即入,《華嚴經》的用詞叫即入,有無可以相互契合,這是菩薩的心量。能夠開一念為萬年,收萬年於一念,這是長劫入短劫,短劫入長劫,這是菩薩的心量。
凡夫心量狹窄,能所相對。順我意的、跟我比較好的,就對他好一點,逆我的就對他瞋恨,不光是自己的同事、朋友、同學,甚至對自己的家人也都如此分別。哪個小孩比較貼心,就對他好一點,哪個小孩比較不貼心,你也會心生分別,在裡面愛憎取捨不休。明明都是你的小孩,但是還是有這麼重的分別心,就是現代人講的「偏心」,這也是學佛修行的問題,都是心不清淨所造成的差別。所以為什麼要講「禮敬諸佛」,因為一切眾生都有佛性,有佛性者皆當成佛,所以應當禮敬,乃至畜生類、無情類也應該禮敬。所謂「物盡其用」就是禮敬無情。
華嚴宗杜順和尚的《漩澓頌》裡面講得相當圓滿,內容是「若人欲識真空理,身內真如還遍外,情與無情共一體,處處皆同真法界」,意思是說:如果有人想識得真實相的義理。「真空理」就是實相的道理,要曉得身內跟身外是同一體性,所以叫「還遍外」,有情跟無情都同一心,不起分別心!這才是菩薩的心量!接下來是:「只用一念觀一境,一切諸境同時會」,是說:用一心照一切境界,一切境界就是「無分別境界」,在天台宗叫:一心三觀照一境三谛。即是如如智照如如理,境智一如,以一念觀一境,一切諸境同時會。因為從心所現,而心沒有分別,所以同時顯現出來,這就是常講的「照見五蘊皆空」,這是一切諸境同時會。
再來:「於一境中一切智,一切智中諸法界」,在一境當中能夠發般若智慧就叫一切智,一切智即是十法界,亦是諸法界,這就是普賢菩薩的心量,不是凡夫所能想象的,禮敬諸佛是要做到這樣的深入程度。不能只在事相上,看到桌椅板凳拜它,看到狗、看到貓你就頂禮牠,說牠也是佛,這都是著相,你對於道理能不能了解,不要著相!「常說佛法不壞世間法,就是當你懂得實相道理時,仍不壞事相上的常理規矩」,這點相當的重要。對於小貓、小狗……等動物,不要虐待牠們,要常常跟牠結緣,拿些吃的東西給牠們,這是最好的結緣,不要故意嚇牠、不要虐待牠,尤其年紀小的孩子,常常會虐待動物,有的是在學校抓昆蟲或抓蟑螂來虐待,這都是童稚無知造下殺生害命的罪業,大人都要注意。再來講到「一念照入於多劫,一一念劫收一切」,一念可以展開成多劫,所以叫照入。
因為我們眾生迷於過去、現在、未來,不知道三世是一念。但是菩薩知道了所謂三世是一念,所以一念展開來成為三世、甚至為九世,《華嚴》講的九世一念,一念九世,所以一念照入於多劫,一一念劫收一切,時間是抽象的概念,抽象的概念跟非抽象概念的可以合在一起,叫一一念劫收一切,最後的「時處帝網現重重。一切智通無罣礙。」是講你的心量如同法界,就像「帝網珠」,帝網珠就是帝釋天羅網上的珠,光光交映,重重相攝,真心本性就是如此呈現法界。但是眾生著相,一著相馬上就變成:此非彼,彼非此,能非所,所非能,這是著相所帶來的無比大害處,所以連最基本的禮敬諸佛,都沒有辦法做到,這是講「禮敬諸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