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我們聽從智者大師在《淨土十疑論》的開示:
“專心偏念阿彌陀佛,求生極樂世界,如《無量壽經》、《觀經》、《往生論》等,數十余部經論文等,殷勤指授,勸生西方,故偏念也。”除了淨土三部經以外,《往生論》,乃至很多淨宗祖師或他宗祖師的著作,是勸勉行者念阿彌陀佛的聖號,求生極樂世界。以玄奘大師的高徒窺基大師來說,窺基大師是唯識宗的祖師,窺基大師也有為《阿彌陀經》做注解,而且有兩部,一部是《阿彌陀經疏》,一部是《阿彌陀經通贊疏》。《阿彌陀經通贊疏》,窺基大師注的比較詳細。窺基大師在這兩部《阿彌陀經》的著作之中,也相當鼓勵行者,念阿彌陀佛的聖號,往生極樂世界。所以,在此智者大師說的確實沒錯,譬如《無量壽經》、《觀經》、《往生論》等,數十部經論經文法語,指授行者一心念佛,求生極樂世界。古德以淨土三部經作為淨土法門的根本教典,後來前清魏源居士,再將《華嚴經》的〈普賢行願品〉抽出來做淨土宗的第四經,後來民初印光大師,再將《楞嚴經》的〈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抽出來作為淨土第五經,所以淨土五經,《無量壽經》、《阿彌陀經》、《觀無量壽經》,是古德所選取,這三部經專說阿彌陀佛的教法;《普賢行願品》與《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就不是專說淨土的教法,《普賢行願品》只不過是《華嚴經》——四十華嚴其中一品,《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也只不過是《楞嚴經》二十五圓通其中之一,所以也是兼說淨土教法。不管是佛經或祖論,專說阿彌陀佛的教法,也兼說阿彌陀佛的教法,無不勸勉行者稱念阿彌陀佛的聖號,求生極樂世界,所以印光大師在《文鈔》經常如此的開示,“千經萬論處處指歸”,說的一點都沒錯。繼續看下面一段:
“又彌陀佛別有大悲四十八願,接引眾生”,為什麼偏念阿彌陀佛的聖號?智者大師告訴我們很好的原因,就是因為阿彌陀佛有大悲四十八大願。“別有”就是指別願,因為每一位諸佛如來,在因地的修行,一定有發通願與別願。通願就是通於一切菩薩所誓發之願,也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四弘誓願。別願就是每一位菩薩所發的願力各有不同,譬如《悲華經》記載,世尊在因地菩薩行發五百大願,觀世音菩薩發十二大願,藥師佛在因地菩薩發十二大願,阿彌陀佛在因地法藏菩薩,發四十八大願,每一位諸佛如來,在因地所發的願,有通願是一樣的,有別願是不同的。
阿彌陀佛的名號,就是因為阿彌陀在因地發了四十八條大願,經過不可思議兆載永劫的修行,已經圓滿四十八條大願的每一願,修諸六度萬行究竟圓滿,所以成就不可思議的願行功德,使得極樂世界依正莊嚴建立,使得四十八願的每一願圓滿成就,使得法藏菩薩成為南無阿彌陀佛,所以這句佛號南無阿彌陀佛,稱為萬德洪名。萬德就是形容,佛陀在因地菩薩的修行,功德究竟圓滿了,所以稱為萬德。我們念南無阿彌陀佛,想要求生阿彌陀佛的淨土世界,當然就會和阿彌陀佛相應,這是一定的道理。你念彌勒菩薩,求生欲界第四層天兜率天宮內院,就是彌勒菩薩的兜率淨土世界,你就和彌勒菩薩相應,這是一定的道理。彌勒菩薩在過去生初發心,發願不食眾生肉,所以你修學彌勒法門,除了念彌勒菩薩的聖號,除了讀誦彌勒三經,《彌勒菩薩上生經》、《彌勒菩薩下生經》、《彌勒菩薩大成佛經》以外,你最重要要去修持的就是,持齋、茹素,不可以吃魚吃肉,因為你吃魚吃肉,和彌勒菩薩的願心不相應。所以彌勒菩薩稱為慈氏菩薩,在《悲華經》記載,彌勒菩薩發願,要在人歲平均十年,穢污五濁的時代,從兜率天宮下降人間,擁護苦難的眾生。所以當你修彌勒法門,幫助一切短命的凡夫眾生離苦得樂,你這樣的修行,就和彌勒菩薩相應。相同的道理,你念阿彌陀佛的聖號,根據阿彌陀佛所發的四十八願的願力起行,你所作所為越與四十八願相應,你就與阿彌陀佛的內心更近更親,這是一定的道理。
所以,阿彌陀佛的四十八願,接引眾生,這對我們眾生而言,是最重要的,要解脫生死也是最穩當的。因為,雖然十方諸佛是佛佛道同,但是願力不同,阿彌陀佛與釋迦牟尼佛、與藥師佛、與十方諸佛,果地上的神通、智慧、道力都一樣,但是在因地菩薩所發的別願不同。雖然東方流離世界與兜率淨土世界清淨莊嚴,和極樂世界無二無別,但是念南無藥師佛,與念南無阿彌陀佛,有相同也有不同。不同的就是你念南無阿彌陀佛,與阿彌陀佛願力相應,你念南無藥師佛,與藥師佛的願力相應。《藥師經》記載,藥師佛的十二大願,並無臨終接引願。
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的第十九願臨終接引願,對凡夫眾生而言,是非常的重要。因為凡夫在平生就已經顛倒了,不必等待到臨終,凡夫以苦為樂、以無常為常、以無我為我,所以在平生就是顛倒凡夫了,不必等待臨終。凡夫在平生就已經顛倒了,臨終更容易因為業障現前產生顛倒,阿彌陀佛為了要護持每一位眾生在臨終心不顛倒,意不凌亂,如入禅定,正念現前,所以誓言在行者的臨終,現前接引。從《無量壽經》或者從《觀無量壽經》、或者從《阿彌陀經》的經文,我們都可以看見,不管修念佛的行者,或者是修諸雜行的行者,在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就已經現前了。《淨土聖賢錄》,或者《佛祖統紀》,或者《往生集》,這此記載往生極樂世界的傳記記載的非常多,行者在臨終還未斷氣的時候,阿彌陀佛就已經現前了。所以有理論、有實務,使我們明白,我們只要“發菩提心,修諸功德”,對我們十八願的行者而言,發菩提心就是要往生極樂世界成佛度眾生,修諸功德就是念南無阿彌陀佛,這樣我們在臨終,阿彌陀佛就現前來接引,往生極樂世界就千穩萬當,所以當然發願求生極樂世界,所以當然稱念阿彌陀佛的聖號。因為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是我這樣的凡夫容易往生,是我這樣的凡夫去得了,當然求生極樂世界。如果十方有哪一個淨土世界,比極樂世界更容易往生到達,更容易讓我這樣煩惱的凡夫投生,我們就不一定要念佛求生極樂世界了。哪一個淨土世界是我決定去得了的,我就求生那個淨土世界;哪一位佛的聖號有辦法救得我這樣念佛會打妄想的煩惱凡夫,我就念那一位佛的聖號。
在諸佛如來之中,唯有阿彌陀佛誓言以果地名號決定救度,就是阿彌陀佛,所以在十方諸佛之中,當然偏念阿彌陀佛。這樣的道理是大家很容易體會的,猶如在三百六十五行之中,哪一個行業是我的能力興趣很容易從事賺大錢的,我就是從事這個行業,這是一定的道理。你絕對不會去從事一件你很困難賺大錢的,你的能力也根本無法做的行業,絕對不會。八萬四千法門也是如此,哪一個法門是我這種煩惱的凡夫,可以當生修成佛道,我就根據這個法門修學,對我而言,這個法門就是我最殊勝的法門;哪一尊佛救得了我這樣的凡夫,我就念那一尊佛的聖號,這是一定的。
“又《觀經》雲:阿彌陀佛有八萬四千相,一一相有八萬四千好,一一好放八萬四千光明,遍照法界,念佛眾生,攝取不捨。”這段經文並非是原文,智者大師與古德在引經據論,通常都是采取經文的大意,也就是取意,很少照經文的原文摘錄,智者大師是如此,善導大師也是如此,道綽禅師也是如此,昙鸾大師也是如此,甚至距離我們最近的淨宗祖師印光大師也莫不如此。
《觀經》這段經文,出自第九觀真身觀。真身觀是觀阿彌陀佛的真身妙相,是觀正報。從真身觀這段經文,我們可以明白,阿彌陀佛的一一光明,是遍照十方世界念佛眾生,所以什麼人念佛,什麼人被阿彌陀佛的光明照耀。善導大師在《往生禮贊》顯示這段《觀經》經文說:
彌陀身色如金山 相好光明照十方
唯有念佛蒙光攝 當知本願最為強
善導大師將《觀經》這段經文的真義說出,說的實在太好了。
“唯有念佛蒙光攝”,唯有稱念阿彌陀佛的眾生,受阿彌陀佛的佛光照耀。受阿彌陀佛的佛光照耀,有什麼功德利益?身心柔軟,業障消除。最近信願才去助念一位老先生,這位老先生在平時從事殺業,抓魚抓了一、二十年。這樣的人在臨終之前三、四年左右,受到他的兒子的勸勉念佛,但是年紀大,又多病,所以不是非常精進的稱念。這位老先生到了要捨報之前大約一個禮拜,他的兒子請師父去關懷他;一個禮拜後捨報往生了,我去為他助念。我去為他助念的時候,他斷氣已經超過八小時了,所以我觸摸到他的手指頭與腳趾頭,硬梆梆的。經由我們本願山彌陀講堂的蓮友排班念佛,信願對他開示念佛,到七、八天以後做功德佛事,告別儀式,他的身體就非常的柔軟了。阿彌陀佛的佛光照耀,就是有這樣的殊勝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