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淨土聖賢錄新白話版6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魏昙鸾

  昙鸾,是雁門人。少年時游覽五台山,見到神跡靈異,因此發起信心出家。讀《大集經》時,因為經的詞義深奧,所以為經文作注解,文字過半,就感到身體氣虛,需要醫療,於是歎道:“人命危險脆弱,早晚無常。我聽說有長壽的神仙,往往不時出現。如果學會這個法,再弘揚佛教,不也可以嗎?”遂後去江南陶隱(南北時的道士仙家)的那裡,懇求仙術。陶隱給他仙經十卷,昙鸾高興地回來,經過洛陽,遇到三藏菩提留支。昙鸾問:“佛法中也有長生不死的法術,勝過這個仙經的嗎?”留支說:“這裡哪裡有長生不死的法,就算能長壽,暫時不死,最終還是要輪回,有什麼了不起呢?至於長生不死,是我佛家的道法啊。”就把《十六觀經》送給昙鸾,說:“學了這部經,那三界不用再生,六道不再去了,好壞消息,禍福成敗,不求就有了。至於壽命,就是河沙那麼多劫的量,也沒有能比的啊。這就是我金仙氏(佛)的長生法啊。”昙鸾大歡喜,於是焚掉仙經,而專修淨土《觀經》,自己修行又勸化他人,使淨土法門流傳很廣。撰寫《禮淨土十二偈》,續寫龍樹菩薩的偈。又撰寫《安樂集》兩卷,流傳後世。魏主皇帝敬重他,稱他為神鸾,安排他住持並州大寺,晚年移住到汾州玄中寺。興和四年,一天晚上,在室中見到西域僧人對他說:“我是龍樹啊,久在淨土,因為你是同志,所以來相見。”昙鸾知道自己往生的時日到了,召集眾人開示說:“勞碌一生,沒有休止的那一天;地獄的苦,不能不害怕;九品淨業,不可以不修。”接著吩咐弟子高聲唱佛,向西禮拜就往生了。在寺裡的人都見到旌旗傘蓋,從西邊來,天樂充滿空中,很久才消失。昙鸾的事傳到朝庭,皇帝下旨安葬在汾西文谷,建塔立碑。(《續高僧傳》,《樂邦文類》)

  北齊慧光

  慧光,住在洛陽。著有《華嚴經》《涅槃經》《十地經》等注解的文字,說盡了權實的奧妙意旨。一天有病態,見天眾來迎接,慧光說:“我的願望是,歸依安養國而已。”然後淨土化佛,充滿虛空。慧光說:“只願我佛加持我,滿了我的本願。”彈指間往生了。(《佛祖統紀》)

  北齊道憑

  道憑,姓韓,是平恩人。十二歲出家,通曉經論,聽遍所有講課,越來越深入玄奧的境界。在魏趙一帶宏揚佛法,講演《涅槃經》,《華嚴經》,各種律論,不用底稿,就能說明要點。平常福智雙修,露著肩光著腳,靠乞討為生。道憑發願回向,求往生西方淨土。齊朝天保十年三月十七日,在邺城西南寶山寺往生,享年七十二歲。臨終時,佛光滿屋,異香充滿庭院。(《續高僧傳》)

  北周慧命(法音)

  慧命,姓郭,是太原晉陽人。出家後,專門修行方等經,《普賢行願品》等禮忏法。歸投恩光、先路二位禅師,後來游仙城山。先是有道士孟壽,發心歸依佛,捨出自己住的房屋,改建成寺院塔廟。當慧命將要來山上時,孟壽恍惚在夢中,見到神祇嚴密守衛他的住處,醒來後慧命就到了,孟就改名他的住處叫善光寺,供養慧命,眾同修也來聚集。不久,慧命告辭返回故地,當時有法音禅師,與慧命交好,一起到長沙果願寺,能禅師處,修學禅定。後來二人都回到仙城,住了五年,慧命與法音,自知時日到了,攜手在松林下,相對笑道:“就在這裡可以往生了。”隨侍在旁的人剛開始聽到他們的話,還不明白。不到十天,二人同時有病態,周朝天和三年十一月五日,慧命端正盤坐,面向西方念佛,眾人都見到佛來接引,慧命合掌往生了。眾人都有夢到天人下來,旌旗招展,又聽到房中有唱頌,奇香異樂,種種不一。法音在當月十七日,也坐到自己早已選好的地方,念佛往生了,他顯現的瑞相也相同,享年都是三十八歲,就在樹下,築造墳墓。(《續高僧傳》)

  北周靜藹

  靜藹,姓鄭,是荥陽人。少年時游覽寺院,看見地獄變相圖,受到震動要求出家,於是到瓦棺寺,歸依和禅師。十七歲時,受具足戒,嚴持律儀,通曉經論,踐行大慈悲,絲綢皮革,全都不要,終身只穿粗毛布做的衣服。周武帝將要滅佛法,靜藹向皇上據理申訴,當面抗旨。皇上不聽,靜藹就帶領信徒,進入終南山隱居。後來又悄悄到太一山的錫谷中,披上衰服,暗自闡述大乘佛法,多有論著,藏在巖洞中。靜藹哀悼大法的淪落,對弟子說:“我留在世間沒益處,打算捨棄身命。”有一天,獨自在別的巖洞中留下,叫侍者下山說:“明天應當早點來。”靜藹盤坐在盤石上,自己割自己身上的肉,一段一段的擺在石頭上;牽引腸子掛在松枝上,五髒都露出來,筋肉手腳頭臉,全都割完了。最後用刀割心,捧在手裡往生了,當時是宣政元年七月十六日,享年四十五歲。侍者第二天早上來,還見靜藹合掌捧心,向西方盤坐不動,遺骸沒有血跡,只見白色乳汁一樣的液體流下來,凝固在石頭上。又見他親手寫的遺書和偈語,在石壁上,那文字是:“各位有緣的人,在家出家,或男或女,都好好安住,在佛法中,不要生退轉心,若是退轉,就是失掉善利。我因為三個因緣,捨棄這身命。一現身多有過失,二不能護法,三要盡快見到佛。”偈語是:“無益之身,惡煩人功。解形窮石,散體巖松。天人修羅,山神樹神,有求道者,觀我捨身。願令眾生,見我骸骨,煩惱大船,皆為覆沒。願令眾生,聞我捨命,天耳成就,菩提究竟。願令眾生,憶念我時,具足念力,多聞總持。此報一罷,四大凋零,泉林徑絕,巖室無聲。普施禽獸,乃至昆蟲,食肉飲血,善根內充。願我未來,速成善逝,身心自在,要相拔濟。此身不淨,底下屎囊,九孔常流,如漏堤塘。此身可惡,不可瞻觀,薄皮裹血,垢污塗漫。此身臭穢,猶如死狗,六六合成,不從他有。觀此臭身,無常所囚,進退無免,會遇蟻蝼。此身難保,有命必輸,狐狼所啖,終成蟲蛆。天人男女,好丑貴賤,死火所燒,暫見如電。死法侵人,怨中之怨,吾以為仇,誓斷根原。此身無樂,毒蛇之箧,四大圍繞,百病交涉。有名苦聚,老病死薮,身心熱惱,多諸過咎。此身無我,以不自在,無實橫計,凡夫所宰。久遠迷惑,妄倒所使,喪失善根,畜生同死。棄捨百千,血乳成海,骨積太山,當來兼倍。未曾為利,虛受勤苦,眾生無益,於法無補。忍痛捨施,功用無邊,誓不退轉,出離四淵。捨此穢形,願生淨土,一念華開,彌陀佛所。速見十方,諸佛聖賢,長辭三途,正道決定。報得五通,自在飛行,寶樹餐法,證大無生。法身自在,不斷三有,殄除魔道,護法為首。十地滿足,神化無方,德備四勝,號稱法王。願捨此身已,早令身自在。法身自在已,在在諸趣中,隨有利益處,護法救眾生。又復業應盡,有為法皆然。三界皆無常,時來不自在。他殺及自死,終歸如是處。智者所不樂,應當如是思。眾緣既運湊,業盡於今日。”(《續高僧傳》)

  隋昙延

  昙延,姓王,是蒲州桑泉人。十六歲時出家,游歷各個講堂,深悟法要。著有《涅槃大疏》,完成後,卷軸徹夜放光,塔中捨利又放異光。魏朝宰相宇文泰,為他在京西建寺院,名叫雲居寺。周朝建德年間,朝庭讓他負責僧人統領。隋朝開皇初年,安排他住持延興寺。八年八月十三日往生,享年七十三歲。昙延一直以西方為正信觀想,不管說話還是沉默,都是專注想念不變,好像在甚深的禅定中。昙延有遺言,將身體骨肉,施捨給禽獸。往生時,寺院附近有叫任金寶的,說是看見空中旌旗傘蓋,排列在昙延的前面,兩行引路,從延興寺直到山的西邊。(《續高僧傳》)

  隋道喻

  道喻,不清楚他的出身。住在開覺寺,念阿彌陀佛,造栴檀佛像,像只有三寸高。後來在定中見到佛,對他說:“你造我的像,怎麼太小呢?”他說:“心大就大,心小就小。”說完,見佛身遍滿虛空,佛告訴他說:“你應當沐浴,晚上明星出來時,我來迎接你。”晚上時間一到,就見到佛來迎接,光明滿室,道喻隨即往生了,當時是開皇八年。(《淨土文》)

  隋智舜

  智舜,不清楚他的出身。進入廬山,效仿慧遠師的淨業。大業初年,講完《觀經》後,就示現病態,見到鹦鹉孔雀,都念佛法僧,發出微妙的聲音。智舜告訴弟子說:“我今天往生了。”遂後往生。(《佛祖統紀》)

  隋登法師

  登法師,不清楚他的來歷。在並州興國寺講《涅槃經》,來聽經者的人,普勸他們念佛求往生。開皇十二年圓寂,臨終時,異香滿室。到殡葬時,香雲遍布各個角落。(《往生集》)

  隋智顗

  智顗,名字叫德安,姓陳,是颍川人。母親懷孕時,夢見五彩煙,萦繞在懷抱,出生後,室內充滿光明。智顗的眼眼有重瞳,睡必定合掌,坐必定面向西方。長大一點,見佛像就行禮,遇到僧人必定恭敬。十八歲時,投歸湘州果願寺法緒出家,誦讀《法華經》,並且通曉律藏,喜好禅悅。去光州大蘇山拜見慧思禅師,慧思一見智顗說:“昔日在靈山一同聽講《法華經》,過去的因緣牽引,如今又來了。”於是讓智顗看普賢道場,為他說四安樂行。智顗就在這座山上修法華三昧,修到第三天晚上,誦讀到《法華經》藥王品“是真精進,是名真法供養如來”時,身心豁然開朗,寂靜入定,了悟了《法華經》,通達了諸法實相。陳朝光大元年,智顗初到金陵,住在瓦官寺,宏揚禅法。大建七年,前往臨海的天台山,在北峰建造庵堂,住下來。不久,奉朝庭旨意到金陵。陳朝滅亡,智顗去到廬山,又在荊州揚州一帶周游。隋朝開皇十四年,智顗回歸天台,先後建寺院三十六所,佛像八十萬尊,親自度化僧人一萬四千人,贖買魚具溪塘六十多個,改作放生池,上報朝庭,嚴禁捕撈。因而龍天致敬智顗,出家在家人都遵從智顗的教化,佛法從此大盛。晉王楊廣,歸依智顗受菩薩戒,尊奉智顗稱為智者。智顗曾經著有《淨土十疑論》,其中末後一篇,開示欣厭二字的意義,說:“要決定往生西方淨土的人,具有兩種行,一定能往生。一,厭離行。二,欣願行。所謂厭離行,就是凡夫在無始劫以來,被五欲(財色名食睡)纏住了,輪回六道,受盡各種苦。不生起厭離五欲的心,就沒有出頭的日子。因此,要常常觀察這個身體,是膿血屎尿,一切惡臭,不干淨的污穢。《涅槃經》說:‘如是身城,愚癡羅剎,止住其中,誰有智者,當樂此身。’(身體像城,住的是愚癡和魔鬼,智者是不願意住的)又有經說,這個身體是所有苦的根源,一切都不潔淨,困苦癰瘡等,根本沒有意義,以及各類天人的身體,也都是如此。修行的人或者行路或者坐下,或睡或醒,應常常觀察這個身體,只有苦沒有樂,生起深深的厭離心。縱然妻房不能立刻斷掉,也漸漸生厭,作七種不淨的觀想:一、觀察這個YIN欲身,是從貪愛煩惱生起,這個種子不淨。二、父母精血和合,這個產生不淨。三、住母胎中很髒,這個住處不淨。四、在胎中只有吸食母血,這個飲食不淨。五、十月懷胎滿足,從產門生出,這個初生不淨。六、薄皮覆在表面上,體內全是膿血,這個全體不淨。七、死後膨脹腐爛,這個結果不淨。觀察自身是這樣,觀察別人也是這樣。對貪愛的境界、男女身等,生起深深的厭離,常常觀察到那不淨,能這樣觀察的人,YIN欲煩惱,就漸漸減少。又發願,願我永遠脫離三界的雜食、臭穢膿血不淨,迷惑顛倒五欲男女等身,願得到淨土的法性生身,這就是厭離行。欣願行,又有二種:一、先明確求往生的意義。二、觀察那淨土莊嚴等事,心中欣喜願求。所謂明確往生的意義是,之所以求生淨土,是為了救拔一切眾生的苦。也就是思忖自己:‘我現今沒有能力,如果在惡世,煩惱的境界太強,被自己造的業力纏縛,沉淪三惡道,動不動就是無量的劫數。這樣的輪轉,無始劫以來沒有停止過,什麼時候才能救拔苦難的眾生呢?因此,求生淨土,親近諸佛,如果證到無生法忍,才能在惡世中救濟苦難的眾生。’所以《往生論》說:‘發菩提心者,正是願作佛心。願作佛心,則是度眾生心。度生心,則是攝眾生生佛國心。’又,願生淨土,須要具足兩種行:一、須要遠離三種障礙菩提門的法。二、須要得到三種隨順菩提門的法。什麼是遠離三種障礙菩提法?一、依靠智慧門,不是只求自身安樂,遠離我們貪著自身的這種心念。二、依靠慈悲門,救拔一切眾生的苦,遠離不顧眾生安樂的這種心念。三、依靠方便門,憐憫一切眾生,要給予眾生安樂,遠離恭敬供養自身的這種心念。如果能遠離三種菩提障,就得到了三種順菩提的法:一、不染污清淨心,不為自身求種種安樂,菩提就是這沒有染污的清淨處。如果為自身求安樂,就是染污身心,障礙菩提門。所以不染污清淨心,是順菩提門。二、安住清淨心,為了救拔眾生的苦,菩提就是這安穩一切眾生的清淨處。如果沒有救拔一切眾生的心,使眾生離生死苦,就是違背菩提門。所以安住清淨心,是順菩提門。三、好樂清淨心。因為要使一切眾生證大菩提涅槃,菩提涅槃就是這畢竟常樂處。如果沒有使一切眾生得畢竟常樂的心,就是遮障菩提門。所以好樂清淨心,是順菩提門。這個菩提因為什麼能得到呢?關鍵是往生淨土,常不離佛左右,證得無生法忍後,在生死的國土中,救度苦難的眾生,悲智圓融,雖在定中而常有妙用,隨意自在沒有妨礙,就是菩提心。這是願生的意義。二、所謂心中歡喜願求,就是希求心生起,緣想彌陀佛,或法身或報身等,金色光明,八萬四千相,每一相有八萬四千好,每一好放八萬四千光明,常照法界,攝取念佛眾生。又,觀察那淨土七寶莊嚴妙樂等,完全就如《無量壽經》、《十六觀經》等介紹的。常常修行念佛三昧,以及布施、持戒、修福等一切善行,全部回向施捨給眾生,願同生那極樂國,決定能往生。這就是欣願門。”智顗的度化因緣已完畢,前往剡東石城寺,對弟子說:“我要在這裡往生了。”吩咐在東牆下擺設床鋪,智顗面向西方,專念阿彌陀佛,般若觀音。又吩咐多點香火,唱念《無量壽經》,以及《觀經》經題後,贊歎說:“阿彌陀佛的四十八願,莊嚴清淨的佛土,蓮華寶池七行寶樹,容易往生卻沒有人願意。但是地獄的惡相現前,一念改悔的人,尚且能往生,何況持戒有智慧的熏修呢?努力實行佛聖的教導,功夫是不會白費的。”弟子請示說:“不知大師證到什麼樣的境界?離開這裡往生何處呢?”智顗說:“我不統領大眾,必定清淨六根(圓教相似位)。但是損己利人,只登上五品位(圓教觀行位)。我的師友,現在隨觀世音大勢至菩薩,都來迎接我了。”說完端坐,如同進入三昧禅定,享年六十七歲,時間是開皇十七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天鄉寺的釋慧延,聽到智顗往生,傷感哭泣不止,想知道智顗往生到哪裡,因此抄寫《法華經》,希求得到暗示。夜裡夢見智顗隨觀音菩薩從西邊來,對他說:“疑心消除了嗎?”其它靈異多有顯現,大概都如此類。(《續高僧傳》,《佛祖統紀》,《十疑論》)

 

上一篇:呷絨多吉上師法語:學佛,用清淨的發心為眾生服務
下一篇:人間天:心量有多大,福報就有多大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