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佛教知識

 

大般涅盤經40卷連載 第二十〇卷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大般涅盤經第二十〇卷》(第八品 梵行 第六節 阿阇世王歸佛滅罪  大般涅盤經第九品 嬰兒行)

  ―― ―

  大般涅盤經

  第八品 梵行第六節 阿阇世王歸佛滅罪

  本節主題:

  1 一切事情悉無定相。

  2 阿阇世王聽受佛法,認識作罪根本原因在於不知無常、苦、空、無我,思想境界從罪人升華到願為眾生入地獄,為眾生受大苦,而不言苦;並且帶動夫人、後宮婇女及無量人民悉皆同發無上正等正覺心,阿阇世王所有重罪即得微薄。

  3 如來也為一闡提說法,為一闡提中能於現在得善根者說法,也為一闡提中後世得善根者說法。

  — — —

  大般涅盤經卷第二十

  第八品 梵行  第六節 阿阇世王歸佛滅罪

  爾時世尊,在雙樹間,見阿阇世悶絕躄地,即告大眾:“我今當為是王,住世至無量劫,不入涅盤。”

  迦葉菩薩白佛言:“世尊,如來當為無量眾生,不入涅盤,何故獨為阿阇世王?”

  佛言:“善男子,是大眾中,無有一人,謂我畢定入於涅盤。阿阇世王定謂我當畢竟永滅,是故悶絕,自投於地。善男子,如我所言,為阿阇世不入涅盤,如是密義,汝未能解,何以故?我言為者,一切凡夫,阿阇世者,普及一切造五逆者。

  又復為者,即是一切有為眾生,我終不為無為眾生而住於世,何以故?夫無為者,非眾生也;阿阇世者,即是具足煩惱等者。

  又復為者,即是不見佛性眾生,若見佛性,我終不為久住於世,何以故?見佛性者,非眾生也;阿阇世者,即是一切未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

  又復為者,即是阿難、迦葉二眾;阿阇世者,即是阿阇世王、後宮妃後、及王捨城一切婦女。

  又復為者,名為佛性,言阿阇者,名為不生,世者名怨,以不生佛性故,則煩惱怨生,煩惱怨生故,不見佛性;以不生煩惱故,則見佛性,以見佛性故,則得安住大般涅盤,是名不生,是故名為為阿阇世。善男子,阿阇者名不生,不生者名涅盤,世名世法,為者名不污、以世八法所不污故,無量無邊阿僧祇劫不入涅盤。是故我言,為阿阇世,無量億劫不入涅盤。善男子,如來密語不可思議,佛、法、眾僧亦不可思議,菩薩摩诃薩亦不可思議,大涅盤經亦不可思議。”

  爾時世尊,大悲導師,為阿阇世王,入月愛三昧,入三昧已,放大光明,其光清涼,往照王身,身瘡即愈,郁蒸除滅。

  王覺瘡愈,身體清涼,語耆婆言:“曾聞人說,劫將欲盡,三月並現,當是之時一切眾生患苦悉除,時既未至,此光何來照觸吾身,瘡苦除愈,身得安樂?”

  耆婆答言:“此非劫盡三月並照,亦非火日、星宿、藥草、寶珠天光。”

  王又問言:“此光若非三月並照,寶珠明者,為是誰光?”

  “大王當知,是天中天所放光明,是光無根,無有邊際。非熱非冷、非常非滅、非色非無色、非相非無相、非青非黃、非赤非白,欲度眾生,故使可見有相,可說有根、有邊、有熱有冷、青黃赤白。大王,是光雖爾,實不可說、不可睹見、乃至無有青黃赤白。”

  王言:“耆婆,彼天中天,以何因緣放斯光明?”

  “大王,今是瑞相將為大王,以王先言,世無良醫療治身心,故放此光,先治王身,然後治心。”

  王言:“耆婆,如來世尊亦見念耶?”

  耆婆答言:“譬如一人,而有七子,是七子中,一子遇病,父母之心非不平等,然於病子心則偏多。大王,如來亦爾,於諸眾生非不平等,然於罪者心則偏重,於放逸者佛則慈念,不放逸者心則放捨。何等名為不放逸者?謂六住菩薩。大王,諸佛世尊於諸眾生,不觀種姓、老少中年、貧富、時節、日月星宿、工巧、下賤、僮僕婢使,惟觀眾生有善心者,若有善心則便慈念。大王當知,如是瑞相,即是如來入月愛三昧所放光明。”

  王即問言:“何等名為月愛三昧?”

  耆婆答言:“譬如月光,能令一切優缽羅花,開敷鮮明,月愛三昧亦復如是,能令眾生善心開敷,是故名為月愛三昧。大王,譬如月光,能令一切行路之人心生歡喜,月愛三昧亦復如是,能令修習涅盤道者心生歡喜,是故復名月愛三昧。

  大王,譬如月光,從初一日至十五日,形色光明,漸漸增長,月愛三昧亦復如是,令初發心諸善根本漸漸增長,乃至具足大般涅盤,是故復名月愛三昧。

  大王,譬如月光,從十六日至三十日,形色光明漸漸損減,月愛三昧亦復如是,光所照處,所有煩惱能令漸滅,是故復名月愛三昧。

  大王,譬如盛熱之時,一切眾生常思月光。月光既照,郁熱即除,月愛三昧亦復如是,能令眾生除貪惱熱。大王,譬如滿月,眾星中王,為甘露味,一切眾生之所愛樂,月愛三昧亦復如是,諸善中王,為甘露味,一切眾生之所愛樂,是故復名月愛三昧。”

  王言:“我聞如來,不與惡人同止坐起、語言談論,猶如大海不宿死屍、如鴛鴦鳥不住清廁、釋提桓因不與鬼住、鸠翅羅鳥不棲枯樹,如來亦爾,我當雲何而得往見?設其見者,我身將不陷入地耶?我觀如來,寧近醉象、師子、虎狼、猛火、絕焰,終不近於重惡之人,是故我今思忖是已,當有何心往見如來?”

  耆婆答言:“大王,譬如渴人,速赴清泉,饑者求食,怖者求救,病求良醫,熱求蔭涼,寒者求火,王今求佛亦應如是。大王,如來尚為一闡提等演說法要,何況大王非一闡提,而當不蒙慈悲救濟?”

  王言:“耆婆,我昔曾聞,一闡提者,不信、不聞、不能觀察、不得義理,何故如來而為說法?”

  耆婆答言:“大王,譬如有人,身遇重病,是人夜夢:‘升一柱殿,服蘇油脂,及以塗身,臥灰食灰,攀上枯樹。

  或與猕猴游行坐臥、沈水沒泥,墮墜樓殿、高山、樹木、象馬牛羊,身著青黃赤黑色衣,喜笑歌舞,

  或見烏鹫、狐狸之屬,齒發墮落,裸形枕狗、臥糞穢中,復與亡者行住坐起、攜手食噉,毒蛇滿路而從中過。

  或復夢與被發女人共相抱持,多羅樹葉以為衣服,乘壞驢車正南而游。’

  是人夢已,心生愁惱,以愁惱故,身病踰增,以病增故,諸家親屬,遣使命醫,所可遣使,形體缺短,根不具足,頭蒙塵土,著弊壞衣,載故壞車,語彼醫言:‘速疾上車。’

  爾時良醫即自思惟:‘今見是使,相貌不吉,當知病者難可療治。’復作是念:‘使雖不吉,當復占日,為可治不?若四日、六日、八日、十二日、十四日,如是日者,病亦難治。’復作是念:‘日雖不吉,當復占星,為可治不?若是火星、金星、昴星、閻羅王星、濕星、滿星,如是星時,病亦難治。’復作是念:‘星雖不吉,復當觀時,若是秋時、冬時及日入時、夜半時、月入時,當知是病亦難可治。’復作是言:‘如是眾相,雖復不吉或定、不定。當觀病人,若有福德,皆可療治,若無福德,雖吉何益。’思惟是已,尋與使俱。

  在路復念:‘若彼病者,有長壽相,則可療治,短壽相者則不可治。’即於前路見二小兒,相牽斗诤,捉頭拔發,瓦石刀杖,共相撩打,見人持火,自然殄滅。

  或見有人斫伐樹木,或復見人手曳皮革隨路而行,或見道路有遺落物,或見有人執持空器,或見沙門獨行無侶,復見虎狼烏鹫野狐。見是事已,復作是念:‘所遣使人,乃至道路所見諸相,悉皆不祥,當知病者定難療治。’復作是念:‘我若不往,則非良師,如其往者,不可救療。’復更念言:‘如是眾相,雖復不祥,且當捨置,往至病所。’

  思惟是已,復於前路,聞如是聲,所謂亡失、死喪、崩破、壞折、剝脫、墮墜、焚燒、不來、不可療治、不能拔濟。復聞南方有飛鳥聲,所謂烏鹫、捨利鳥聲,若狗、若鼠、野狐、兔豬。聞是聲已,復作是念:‘當知病者,難可療治。’

  爾時即入病人捨宅,見彼病人,數寒數熱、骨節疼痛、目赤流淚、耳聲聞外、咽喉結痛、舌上裂破、其色正黑、頭不自勝、體枯無汗、大小便利擁隔不通、身卒肥大、紅赤異常、語聲不均或粗或細、舉是斑駁、異色青黃、其腹脹滿、言語不了。醫見是已,問瞻病言:‘病者,昨來意志雲何?’答言:‘大師,其人本來敬信三寶及以諸天,今者變異,敬信情息。本憙惠施,今者悭吝。本性少食,今則過多。本性和善,今則弊惡。本性慈孝恭敬父母,今於父母無恭敬心。’醫聞是已,即前嗅之,優缽羅香、沈水雜香、畢迦多香、多伽羅香、多摩羅跋香、郁金香、栴檀香,炙肉臭、蒱桃酒臭、燒筋骨臭、魚臭、糞臭。知香臭已,即前觸身,覺身細軟,猶如缯綿、劫貝娑花。或硬如石、或冷如氷。或熱如火、或澀如沙。爾時良醫見如是等種種相已,定知病者必死不疑,然不定言是人當死,語瞻病者:‘吾今劇務,明當更來,隨其所須,恣意勿遮。’即便還家。

  明日使到,復語使言:‘我事未訖,兼未合藥。’智者當知,如是病者,必死不疑。

  大王,世尊亦爾,於一闡提輩,善知根性而為說法,何以故?若不為說,一切凡夫,當言如來無大慈悲;有慈悲者,名一切智,若無慈悲,雲何說言一切智人?是故如來,為一闡提而演說法。大王,如來世尊見諸病者,當施法藥,病者不服,非如來咎。

  大王,一闡提輩分別有二,一者得現在善根,二者得後世善根。如來善知一闡提輩能於現在得善根者,則為說法。後世得者,亦為說法,今雖無益,作後世因,是故如來為一闡提演說法要。

  一闡提者復有二種,一者利根,二者中根。利根之人,於現在世能得善根;中根之人後世則得,諸佛世尊不空說法。

  大王,譬如淨人,墜墮清廁,有善知識見而愍之,尋前捉發,而拔出之。諸佛如來亦復如是,見諸眾生墮三惡道,方便救濟令得出離,是故如來為一闡提而演說法。”

  王語耆婆:“若使如來審如是者,明當選擇良日吉星,然後乃往。”

  耆婆白王:“大王,如來法中,無有選擇良日吉星。大王,如重病人猶不看日、時節、吉凶,惟求良醫。王今病重,求佛良醫,不應選擇良時好日。大王,如栴檀火及芛蘭火,二俱燒相,無有異也,吉日凶日亦復如是,若到佛所,俱得滅罪,惟願大王,今日速往。”

  爾時大王即命一臣,名曰吉祥,而告之言:“大臣當知,吾今欲往佛世尊所,速辦供養所須之具。”

  臣言:“大王,善哉,善哉。所須供具一切悉有。”

  阿阇世王與其夫人,嚴駕車乘一萬二千,姝壯大象其數五萬,一一象上各載三人,赍持幡、蓋、花香、伎樂、種種供具,無不備足,導從馬騎有十八萬,摩伽陀國所有人民尋從王者,其數足滿五十八萬。

  爾時拘屍那城所有大眾滿十二由旬,悉皆遙見阿阇世王與其眷屬尋路而來。

  爾時佛告諸大眾言:“一切眾生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近因緣者,莫先善友,何以故?阿阇世王,若不隨順耆婆語者,來月七日,必定命終墮阿鼻獄,是故近因莫若善友。”

  阿阇世王,復於前路,聞捨婆提毘流離王乘船入海遇火而死。瞿伽離比丘,生身入地至阿鼻獄。須那剎多作種種惡,到於佛所,眾罪得滅。聞是語已,語耆婆言:“吾今雖聞如是二語,猶未審定。汝來耆婆,吾欲與汝同載一象,設我當入阿鼻地獄,冀汝捉持,不令我墮,何以故?吾昔曾聞,得道之人,不入地獄。”

  爾時佛告諸大眾言:“阿阇世王猶有疑心,我今當為作決定心。”

  爾時會中有一菩薩,名持一切,白佛言:“世尊,如佛先說,一切諸法皆無定相,所謂色無定相,乃至涅盤亦無定相。如來今者雲何而言,為阿阇世作決定心?”

  佛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我今定為阿阇世王作決定心,何以故?若王疑心可破壞者,當知諸法無有定相,是故我為阿阇世王作決定心,當知是心為無決定。善男子,若彼王心是決定者,王之逆罪,雲何可壞?以無定相,其罪可壞,是故我為阿阇世王作決定心。”

  爾時大王即到娑羅雙樹間,至於佛所,仰瞻如來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猶如微妙真金之山。爾時世尊出八種聲告言:“大王。”

  時阿阇世左右顧視,此大眾中誰是大王,我既罪戾,又無福德,如來不應稱為大王。

  爾時如來即復喚言:“阿阇世大王。”

  時王聞已,心大歡喜,即作是言:“如來今日顧命語言,真知如來於諸眾生,大悲憐愍,等無差別。”白佛言:“世尊,我今疑心,永無遺余,定知如來,真是眾生無上大師。”

  爾時迦葉菩薩,語持一切菩薩言:“如來已為阿阇世王作決定心。”

  爾時阿阇世王即白佛言:“世尊,假使我今得與梵王釋提桓因坐起飲食,猶不欣悅,得遇如來一言顧命,深以欣慶。”爾時阿阇世王,即以所持幡蓋、香花、伎樂供養,前禮佛足,右繞三匝,禮敬畢已,卻坐一面。

  爾時佛告阿阇世王言:“大王,今當為汝說正法要,汝當一心,谛聽!谛聽!

  凡夫常當系心觀身,有二十事。一、所謂我,此身中空,無無漏。二、無諸善根本。三、我此生死,未得調順。四、墮墜深坑,無處不畏。五、以何方便,得見佛性。六、雲何修定,得見佛性。七、生死常苦,無常我淨。八、八難之難,難得遠離。九、恆為怨家之所追逐。十、無有一法,能遮諸有。十一、於三惡趣,未得解脫。十二、具足種種諸惡邪見。十三、亦未造立,度五逆津。十四、生死無際,未得其邊。十五、不作諸業,不得果報。十六、無有我作,他人受果。十七、不作樂因,終無樂果。十八、若有造業,果終不失。十九、因無明生,亦因而死。二十、去來現在,常行放逸。

  大王,凡夫之人,常於此身,當作如是二十種觀。作是觀已,不樂生死,不樂生死則得正觀。爾時次第觀心生相、住相、滅相,次第觀心生住滅相、定、慧、進、戒,亦復如是。觀生住滅已,知心相乃至戒相,終不作惡,無有死畏、三惡道畏。若不系心,觀察如是二十事者,心則放逸,無惡不造。”

  阿阇世言:“如我解佛所說義者,我從昔來,初未曾觀是二十事,故造眾惡,造眾惡故,則有死畏、三惡道畏。世尊,自我招殃,造茲重惡,父王無辜,橫加逆害。是二十事,設觀不觀,必定當墮阿鼻地獄。”

  佛告大王:“一切諸法,性相無常,無有決定。王雲何言,必定當墮阿鼻地獄?”

  阿阇世王白佛言:“世尊,若一切法無定相者,我之殺罪亦應不定,若殺定者,一切諸法則非不定。”

  佛言:“大王,善哉,善哉。諸佛世尊說一切法悉無定相,王復能知,殺亦不定,是故當知殺無定相。大王,如汝所言,先父無辜,橫加逆害者。何者是父?但於假名,眾生五陰,妄生父想。於十二入、十八界中,何者是父?若色是父,四陰應非。若四是父,色亦應非。若色非色,合為父者、無有是處。何以故?色與非色,性無合故。

  大王,凡夫眾生,於是色陰妄生父想,如是色陰亦不可害,何以故?色有十種,是十種中,唯色一種,可見可持、可稱可量、可牽可縛;雖可見縛,其性不住,以不住故不可得見、不可捉持、不可稱量、不可牽縛。色相如是,雲何可殺?若色是父,可殺可害,獲罪報者,余九應非,若九非者,則應無罪。

  大王,色有三種,過去、未來、現在。過去現在則不可害,何以故?過去,過去故,現在,念念滅故,遮未來故,名之為殺。如是一色,或有可殺,或不可殺。有殺、不殺,色則不定,若色不定,殺亦不定,殺不定故,報亦不定,雲何說言定入地獄?

  大王,一切眾生所作罪業凡有二種,一者輕,二者重。若心口作,則名為輕;身口心作,則名為重。大王,心念口說,身不作者,所得報輕。大王,昔日口不敕【帝王的诏書、命令】殺,但言削足。大王,若敕侍臣立斬王首【指先王】,坐時乃斬,猶不得罪,況王不敕,雲何得罪?王若得罪,諸佛世尊亦應得罪,何以故?汝父先王頻婆娑羅,常於諸佛種諸善根,是故今日得居王位。諸佛若不受其供養,則不為王,若不為王,汝則不得為國生害。若汝殺父當有罪者,我等諸佛亦應有罪,若諸佛世尊無有罪者,汝獨雲何而得罪耶?

  大王,頻婆娑羅往有惡心,於毘富羅山游行獵鹿,周遍圹野,悉無所得,唯見一仙,五通具足,見已即生瞋恚惡心:‘我今游獵所以不得,正坐此人,驅逐令去。’即敕左右,而令殺之。其人臨終,生瞋惡心,退失神通,而作誓言:‘我實無辜,汝以心口,橫加戮害。我於來世亦當如是,還以心口,而害於汝。’時王聞已,即生悔心,供養死屍。是王如是,尚得輕受,不墮地獄。況王不爾,而當地獄受果報耶?先王自作,還自受之,雲何令王而得殺罪?

  如王所言:‘父王無辜者。’大王,雲何言無?夫有罪者則有罪報,無惡業者則無罪報,汝父先王若無辜罪,雲何有報?

  頻婆娑羅於現世中,亦得善果及以惡果,是故先王亦復不定,以不定故,殺亦不定,殺不定故,雲何而言定入地獄?

  大王,眾生狂惑凡有四種,一者貪狂,二者藥狂,三者咒狂,四者本業緣狂。大王,我弟子中有是四狂,雖多作惡,我終不記是人犯戒。是人所作,不至三惡,若還得心,亦不言犯。王本貪國,逆害父王,貪狂心作,雲何得罪?

  大王,如人酒醉,逆害其母,既醒寤已,心生悔恨,當知是業,亦不得報。王今貪醉,非本心作,若非本心,雲何得罪?

  大王,譬如幻師,四衢道頭,幻作種種男女、象馬、璎珞、衣服,愚癡之人謂為真實,有智之人知非真有,殺亦如是,凡夫謂實,諸佛世尊知其非真。

  大王,譬如山間響聲,愚癡之人謂之實聲,有智之人知其非真,殺亦如是,凡夫謂實,諸佛世尊知其非真。

  大王,如人有怨,詐來親附,愚癡之人謂為實親,智者了達,乃知虛詐。殺亦如是,凡夫謂實,諸佛世尊知其非真。

  大王,如人執鏡,自見面像,愚癡之人謂為真面,智者了達知其非真,殺亦如是,凡夫謂實,諸佛世尊知其非真。

  大王,如熱時炎,愚癡之人,謂之是水,智者了達知其非水,殺亦如是,凡夫謂實,諸佛世尊知其非真。

  大王,如乾闼婆城【音樂幻覺之城】,愚癡之人謂為真實,智者了達知其非真。殺亦如是,凡夫謂實,諸佛世尊知其非真。

  大王,如人夢中受五欲樂,愚癡之人謂之為實,智者了達知其非真。殺亦如是,凡夫謂實,諸佛世尊知其非真。

  大王,殺法、殺業、殺者、殺果及以解脫,我皆了之,則無有罪。王雖知殺,雲何有罪?

  大王,譬如有人,主知典酒,如其不飲,則亦不醉,雖復知火,亦不燒然。王亦如是,雖復知殺,雲何有罪?

  大王,有諸眾生,於日出時作種種罪,於月出時復行劫盜,日月不出則不作罪,雖因日月令其作罪,然此日月實不得罪。殺亦如是,雖復因王,王實無罪。

  大王,如王宮中,常敕屠羊,心初無懼。雲何於父,獨生懼心?雖復人畜,尊卑差別,寶命畏死,二俱無異。何故於羊,心輕無懼?於父先王,生重憂苦?

  大王,世間之人,是愛僮僕,不得自在,為愛所使,而行殺害,設有果報乃是愛罪。王不自在,當有何咎?

  大王,譬如涅盤,非有非無,而亦是有。殺亦如是,雖非有非無,而亦是有。

  慚愧之人則為非有,無慚愧者則為非無,受果報者名之為有。

  空見之人則為非有,有見之人則為非無,有有見者亦名為有。何以故?有有見者得果報故,無有見者則無果報。

  常見之人則為非有,無常見者則為非無,常常見者不得為無。何以故?常常見者有惡業果故,是故常常見者,不得為無。以是義故,雖非有無而亦是有。

  大王,夫眾生者,名出入息,斷出入息,故名為殺。諸佛隨俗,亦說為殺。

  大王,色是無常,色之因緣亦是無常。從無常因生,色雲何常?乃至識是無常,識之因緣亦是無常,從無常因生,識雲何常?以無常故苦,以苦故空,以空故無我。若是無常、苦、空、無我,為何所殺?殺無常者得常涅盤,殺苦得樂,殺空得實,殺於無我而得真我。

  大王,若殺無常、苦、空、無我者,則與我同。我亦殺於無常、苦、空無我,不入地獄,汝雲何入?”

  爾時阿阇世王,如佛所說,觀色乃至觀識,作是觀已,即白佛言:“世尊,我今始知,色是無常,乃至識是無常,我本若能如是知者,則不作罪。世尊,我昔曾聞諸佛世尊,常為眾生而作父母,雖聞是語,猶未審定,今則定知。

  世尊,我亦曾聞須彌山王,四寶所成,所謂金、銀、琉璃、頗梨。若有眾鳥隨所集處,則同其色。雖聞是言,亦不審定,我今來至佛須彌山,則與同色,與同色者,則知諸法無常、苦、空、無我。

  世尊,我見世間,從芛蘭子生芛蘭樹,不見芛蘭生栴檀樹,我今始見從芛蘭子生栴檀樹,芛蘭子者我身是也,栴檀樹者即是我心,無根信也。無根者,我初不知恭敬如來,不信法、僧,是名無根。

  世尊,我若不遇如來世尊,當於無量阿僧祇劫在大地獄受無量苦。我今見佛,以是見佛所得功德,破壞眾生所有一切煩惱惡心。”

  佛言:“大王,善哉,善哉。我今知汝,必能破壞眾生惡心。”

  “世尊,若我審能破壞眾生諸惡心者,使我常在阿鼻地獄,無量劫中為諸眾生受大苦惱,不以為苦。”

  爾時摩伽陀國無量人民,悉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以如是等無量人民發大心故,阿阇世王所有重罪、即得微薄。王及夫人、後宮婇女,悉皆同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爾時阿阇世王語耆婆言:“耆婆,我今未死,已得天身,捨於短命而得長命,捨無常身而得常身,令諸眾生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即是天身、長命、常身,即是一切諸佛弟子。”說是語已,即以種種寶幢、幡蓋、香花、璎珞、微妙伎樂而供養佛,復以偈頌而贊歎言:

  “實語甚微妙,善巧於句義。甚深秘密藏,為眾故顯示。

  所有廣博言,為眾故略說。具足如是言,善能療眾生。

  若有諸眾生,得聞是語者。若信及不信,定知是佛說。

  諸佛常軟語,為眾故說粗。粗語及軟語,皆歸第一義。

  是故我今者,歸依於世尊。如來語一味,猶如大海水。

  是名第一谛,故無無義語。如來今所說,種種無量法。

  男女大小聞,同獲第一義。無因亦無果,無生及無滅。

  是名大涅盤,聞者破諸果。如來為一切,常作慈父母。

  當知諸眾生,皆是如來子。世尊大慈悲,為眾故苦行。

  如人著鬼魅,狂亂多所作。我今得見佛,所得三業善。

  願以此功德,回向無上道。我今所供養,佛法及眾僧。

  願以此功德,三寶常在世。我今所當得,種種諸功德。

  願以此破壞,眾生四種魔。我遇惡知識,造作三世罪。

  今於佛前悔,願後更莫造。願諸眾生等,悉發菩提心。

  系心常思念,十方一切佛。復願諸眾生,永破諸煩惱。

  了了見佛性,猶如妙德等。”

  爾時世尊贊阿阇世王:“善哉,善哉。若有人能發菩提心,當知是人,則為莊嚴諸佛大眾。大王,汝昔已於毘婆屍佛,初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從是已來,至我出世,於其中間,未曾墮於地獄受苦。大王當知,菩提之心乃有如是無量果報。大王,從今已往,常當勤修菩提之心,何以故?從是因緣,當得消滅無量惡故。”

  爾時阿阇世王,及摩伽陀舉國人民,從座而起,繞佛三匝,辭退還宮。

  天行品者如雜花說。

  === ===

  大般涅盤經

  第九品 嬰兒行

  本品主題:

  1 人人都有嬰兒行,包括佛、菩薩、聲聞。

  2 生死無常、無樂、無我、無淨,為度眾生方便說於二乘、說言常樂我淨。

  3 奉行本經,當得五行(聖行、梵行、天行、嬰兒行、病行)。

  ―― ―

  大般涅盤經

  第九品 嬰兒行

  “善男子,雲何名嬰兒行?善男子,不能起住、來去、語言,是名嬰兒,如來亦爾。

  不能起者,如來終不起諸法相。不能住者,如來不著一切諸法。不能來者,如來身行無有動搖。不能去者,如來已到大般涅盤。不能語者,如來雖為一切眾生演說諸法,實無所說。

  何以故?有所說者,名有為法,如來世尊非是有為,是故無說。又無語者,猶如嬰兒,語言未了,雖復有語,實亦無語。如來亦爾,語未了者,即是諸佛秘密之言,雖有所說,眾生不解,故名無語。

  又嬰兒者,名物不一,未知正語,雖名物不一,未知正語,非不因此而得識物,如來亦爾。一切眾生方類各異,所言不同,如來方便,隨而說之,亦令一切,因而得解。

  又嬰兒者能說大字,如來亦爾說於大字,所謂婆啝、啝者有為,婆者無為,是名嬰兒。啝者名為無常,婆者名為有常。如來說常,眾生聞已,為常法故,斷於無常,是名嬰兒行。

  又嬰兒者,不知苦樂、晝夜、父母。菩薩摩诃薩亦復如是,為眾生故,不知苦樂、無晝夜想,於諸眾生其心平等,故無父母、親疏等相。

  又嬰兒者,不能造作大小諸事,菩薩摩诃薩亦復如是,菩薩不造生死作業,是名不作。大事者即五逆也,菩薩摩诃薩終不造作五逆重罪。小事者即二乘心,菩薩終不退菩提心,而作聲聞辟支佛乘。

  又嬰兒行者,如彼嬰兒,啼哭之時,父母即以楊樹黃葉,而語之言:‘莫啼,莫啼,我與汝金。’嬰兒見已,生真金想,便止不啼,然此楊葉實非金也。木牛、木馬、木男、木女,嬰兒見已,亦復生於男女等想,即止不啼,實非男女,以作如是男女想故,名曰嬰兒。如來亦爾,若有眾生欲造眾惡,如來為說三十三天、常樂我淨、端正自恣於妙宮殿受五欲樂。六根所對無非是樂,眾生聞有如是樂故,心生貪樂,止不為惡,勤作三十三天善業。實是生死無常、無樂、無我、無淨,為度眾生,方便說言,常樂我淨。

  又嬰兒者,若有眾生厭生死時,如來則為說於二乘。然實無有二乘之實,以二乘故,知生死過,見涅盤樂,以是見故,則能自知,有斷、不斷,有真、不真,有修、不修,有得、不得。

  善男子,如彼嬰兒於非金中而生金想,如來亦爾,於不淨中而為說淨,如來已得第一義故,則無虛妄。

  如彼嬰兒,於非牛馬,作牛馬想。若有眾生,於非道中作真道想,如來亦說非道為道。非道之中實無有道,以能生道微因緣故,說非道為道。

  如彼嬰兒 於木男女,生男女想,如來亦爾,知非眾生,說眾生想,而實無有眾生相也。若佛如來說無眾生,一切眾生則墮邪見,是故如來說有眾生。於眾生中作眾生想者,則不能破眾生相也,若於眾生破眾生相者,是則能得大般涅盤。以得如是大涅盤故,止不啼哭,是名嬰兒行。

  善男子,若有男女受持讀誦、書寫解說是五行者,當知是人,必定當得如是五行【聖行、梵行、天行、嬰兒行、病行】。”

  迦葉菩薩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說義者,我亦定當得是五行。”

  佛言:“善男子,不獨汝得如是五行,今此會中,九十三萬人亦同於汝,得是五行。”

  中華佛典寶庫 大正藏

  第 12 冊 No. 0374 大般涅槃經

  北涼天竺三藏昙無谶譯

  李鑫森注釋

  歡迎傳播 歡迎指正

  2017-01-07修改

 

上一篇:大般涅盤經40卷連載 第十九卷
下一篇:人生不可不知!世上有五件事最不可得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