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佛教知識

 

大般涅盤經40卷連載 第十一卷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大般涅盤經第十一卷》(第六品 現病  第七品 聖行  第一節 什麼叫聖行)

  ―― ―

  大般涅盤經

  中篇 五行篇

  第六品 現病

  本品主題:

  1 阿羅漢等五種人,有病行處,非是如來。如來今言病乃是如來秘密之教。

  2 大涅盤,即是諸佛甚深禅定,如是禅定,非是聲聞緣覺行處。

  3 虛空之性,非安非病。

  — — —

  大般涅盤經卷第十一

  第六品 現病

  爾時迦葉菩薩白佛言:“世尊,如來已免一切疾病,患苦悉除,無復怖畏。世尊,一切眾生有四毒箭,則為病因。何等為四?貪欲、瞋恚、愚癡、憍慢。若有病因,則有病生,所謂愛熱肺病、上氣吐逆、膚體病習、其心悶亂、下痢哕噎、小便淋瀝、眼耳疼痛、背滿腹脹、顛狂干消、鬼魅所著,如是種種身心諸病,諸佛世尊悉無復有。今日如來何緣顧命文殊師利,而作是言:‘我今背痛,汝等當為大眾說法。’

  有二因緣,則無病苦,何等為二?一者憐愍一切眾生,二者給施病者醫藥。如來往昔已於無量萬億劫中修菩薩道,常行愛語,利益眾生不令苦惱,施疾病者種種醫藥,何緣於今自言有病?

  世尊,世有病人,或坐或臥,不安處所,或索飲食,敕誡家屬,修治產業,何故如來默然而臥?不教弟子聲聞人等,屍波羅蜜【持戒到達解脫彼岸】、諸禅解脫、三摩跋提【觀慧,詳見園覺經】、修諸正勤?何緣不說如是甚深大乘經典?如來何故不以無量方便,教大迦葉、人中象王、諸大人等,令不退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無上正等正覺】?何故不治諸惡比丘、受畜一切不淨物者?

  世尊,實無有病,雲何默然,右脅而臥?諸菩薩等,凡所給施病者醫藥,所得善根悉施眾生,而共回向一切種智,為除眾生諸煩惱障、業障、報障。

  煩惱障者,貪欲、瞋恚、愚癡,忿怒、纏蓋、焦惱、嫉妬、悭吝、奸詐、谀谄、無慚無愧,慢慢慢【慢有七慢,如倨傲等自我估計過高】、不如慢、增上慢、我慢、邪慢、憍慢,放逸貢高、怼恨诤訟、邪命谄媚、詐現異相、以利求利、惡求多求,無有恭敬、不隨教誨、親近惡友、貪利無厭、纏縛難解,欲於惡欲、貪於惡貪、身見有見及以無見、頻申憙睡、欠呿不樂、貪嗜飲食、其心夢瞢【目光不明】、心緣異想、不善思惟、身口多惡、好憙多語,諸根闇鈍、發言多虛,常為欲覺、恚覺、害覺之所覆蓋,是名煩惱障。

  業障者,五無間罪,重惡之病。

  報障者,生在地獄、畜生、餓鬼,誹謗正法及一闡提,是名報障。

  如是三障名為大病,而諸菩薩於無量劫修菩提時,給施一切疾病醫藥,常作是願,令諸眾生,永斷如是三障重病。

  復次世尊,菩薩摩诃薩修菩提時,給施一切病者醫藥,常作是願,願令眾生永斷諸病,得成如來金剛之身。又願一切無量眾生作妙藥王,斷除一切諸惡重病,願諸眾生得阿伽陀【不死藥】藥,以是藥力,能除一切無量惡毒。又願眾生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無上正等正覺】無有退轉,速得成就無上佛藥,消除一切煩惱毒箭。又願眾生勤修精進,成就如來金剛之心,作微妙藥,療治眾病,不令有人生诤訟想。亦願眾生作大藥樹,療治一切諸惡重病。又願眾生拔出毒箭,得成如來無上光明。又願眾生得入如來智慧大藥微密法藏。

  世尊,菩薩如是已於無量百千萬億那由他劫,發是誓願,令諸眾生,悉無復病,何緣如來乃於今日唱言有病?

  復次世尊,世有病人,不能坐起、俯仰、進止,飲食不御,漿水不下,亦復不能教戒諸子,修治家業。爾時父母、妻子、兄弟、親屬、知識,各於是人生必死想。世尊,如來今日亦復如是,右脅而臥,無所論說,此閻浮提【閻浮提又名南贍部洲,是娑婆世界欲界中的四大部洲之一,即我們現在所居住地方】有諸愚人,當作是念,如來正覺必當涅盤,生滅盡想。而如來性,實不畢竟入於涅盤,何以故?如來常住無變易故,以是因緣,不應說言我今背痛。

  復次世尊,世有病者,身體羸損,若偃若側,臥著床褥,爾時家室心生惡賤,起必死想。如來今者亦復如是,當為外道,九十五種之所輕慢,生無常想。彼諸外道當作是言:‘不如我等,以我性常、自在、時節、微塵等法而為常住,無有變易。沙門瞿昙,無常所遷,是變易法。’以是義故,世尊,今日不應默然,右脅而臥。

  復次世尊,世有病者,四大增損,互不調適,羸瘦乏極,是故不能隨意坐起,臥著床褥。如來四大無不和適,身力具足,亦無羸損。世尊,如十小牛力不如一大牛力,十大牛力不如一青牛力,十青牛力不如一凡象力,十凡象力不如一野象力,十野象力不如一二牙象力,十二牙象力不如一四牙象力,十四牙象力不如雪山一白象力,十雪山白象力不如一香象力,十香象力不如一青象力,十青象力不如一黃象力,十黃象力不如一赤象力,十赤象力不如一白象力,十白象力不如一山象力,十山象力不如一優缽羅象力,十優缽羅象力不如一拘物頭象力,十拘物頭象力不如一分陀利象力,十分陀利象力不如人中一力士力,十人中力士力不如一缽健提【堅固力神】力,十缽健提力不如一八臂那羅延【金剛神】力,十那羅延力不如一十住菩薩【最高修為菩薩】一節之力。一切凡夫,身中諸節,節不相到。人中力士,節頭相到。缽健提身,諸節相接。那羅延身,節頭相拘。十住菩薩諸節骨解,盤龍相結,是故菩薩其力最大。世界成時從金剛際,起金剛座,上至道場菩提樹下,菩薩坐已,其心實時逮得十力。如來今者不應如彼嬰孩小兒,嬰孩小兒愚癡無智,無所能說,以是義故,隨意偃側,無人譏诃。

  如來世尊有大智慧,照明一切,人中之龍,具大威德,成就神通無上仙人,永斷疑網,已拔毒箭,進止安詳,威儀具足,得無所畏,今者何故右脅而臥,令諸人天悲愁苦惱?”

  爾時迦葉菩薩,即於佛前而說偈言:

  “瞿昙大聖德,願起演妙法。

  不應如小兒,病者臥床席。

  調御天人師,倚臥雙樹間。

  下愚凡夫見,當言必涅盤。

  不知方等典,甚深佛所行。

  不見微密藏,猶盲不見道。

  惟有諸菩薩,文殊師利等。

  能解是甚深,譬如善射者。

  三世諸世尊,大悲為根本。

  如是大慈悲,今為何所在。

  若無大悲者,是則不名佛。

  佛若必涅盤,是則不名常。

  惟願無上尊,哀受我等請。

  利益於眾生,摧伏諸外道。”

  爾時世尊,大悲熏心,知諸眾生各各所念,將欲隨順畢竟利益,即從臥起,結跏趺坐,顏貌熈怡,如融金聚,面目端嚴,猶月盛滿,形容清淨,無諸垢穢,放大光明充遍虛空。其光大盛,過百千日,照於東方、南西北方、四維上下、諸佛世界,惠施眾生大智之炬,悉令得滅無明黑闇,令百千億那由他眾生【萬億眾生】,安止不退菩提之心。

  爾時世尊,心無疑慮,如師子王,以三十二大人之相、八十種好莊嚴其身,於其身上一切毛孔,一一毛孔出一蓮花,其花微妙各具千葉,純真金色,琉璃為莖,金剛為須,玫瑰為台,形大團圓猶如車輪,是諸蓮花,各出種種雜色光明,青黃赤白紫頗梨色。是諸光明皆悉遍至阿鼻地獄、想地獄、黑繩地獄、眾合地獄、叫喚地獄、大叫喚地獄、焦熱地獄、大焦熱地獄。是八地獄,其中眾生常為諸苦之所逼切,所謂燒煮、火炙、斫刺、㓟剝,遇斯光已,如是眾苦,悉滅無余,安隱清涼,快樂無極。是光明中宣說如來秘密之藏,言諸眾生皆有佛性。眾生聞已,即便命終,生人天中。

  乃至八種寒氷地獄,所謂阿波波地獄、阿咤咤地獄、阿羅羅地獄、阿婆婆地獄、優缽羅地獄、波頭摩地獄、拘物頭地獄、分陀利地獄,是中眾生常為寒苦之所逼惱,所謂擘裂、身體碎壞、互相殘害,遇斯光已,如是等苦亦滅無余,即得調和熅暖適身。是光明中亦說如來秘密之藏,言諸眾生皆有佛性,眾生聞已,即便命終,生人天中。爾時於此閻浮提界及余世界,所有地獄皆悉空虛,無受罪者,除一闡提。

  餓鬼眾生,饑渴所逼,以發纏身,於百千歲,未曾得聞漿水之名,遇斯光已,饑渴即除。是光明中亦說如來微密秘藏,言諸眾生皆有佛性,眾生聞已,即便命終,生人天中。令諸餓鬼亦悉空虛,除謗大乘方等正典。

  畜生眾生,互相殺害,共相殘食,遇斯光已,恚心悉滅。是光明中亦說如來秘密之藏,言諸眾生皆有佛性,眾生聞已,即便命終,生人天中,當爾之時畜生亦盡,除謗正法。

  是一一花各有一佛,圓光一尋,金色晃曜,微妙端嚴,最上無比,三十二相、八十種好莊嚴其身。是諸世尊,或有坐者、或有行者、或有臥者、或有住者、或有震雷音者、或澍雨者、或放電光、或復興風,或出煙焰身如火聚、或復示現七寶諸山、池泉河水、山林樹木、或復示現七寶國土、城邑聚落、宮殿屋宅,或復示現象馬師子、虎狼孔雀、鳳凰諸鳥。

  或復示現,令閻浮提所有眾生,悉見地獄、畜生餓鬼;或復示現欲界六天。

  復有世尊,或說陰界諸入多諸過患、或復有說四聖谛法、或復有說諸法因緣、或復有說諸業煩惱皆因緣生,或復有說我與無我、或復有說苦樂二法、或復有說常無常等、或復有說淨與不淨。

  復有世尊為諸菩薩演說所行六波羅蜜、或復有說諸大菩薩所得功德、或復有說諸佛世尊所得功德、或復有說聲聞之人所得功德、或復有說隨順一乘、或復有說三乘成道。

  或有世尊左脅出水右脅出火、或有示現初生出家坐於道場菩提樹下轉妙法輪入於涅盤、或有世尊作師子吼令此會中有得一果二果三果至第四果、或復有說出離生死無量因緣。

  爾時於此閻浮提中,所有眾生遇斯光已,盲者見色,聾者聽聲,啞者能言,拘躄能行,貧者得財,悭者能施,恚者慈心,不信者信。如是世界,無一眾生修行惡法,除一闡提。

  爾時一切天、龍、鬼、神、乾闼婆【聞香音樂神】、阿修羅【似天非天之神】、迦樓羅【金翅鳥】、緊那羅【頭上有角音樂歌神】、摩睺羅伽【大蟒神】、羅剎【惡鬼】、健陀【赤鬼】、憂摩陀、阿婆魔羅【瘧鬼】、人、非人等,悉共同聲唱如是言:“善哉,善哉,無上天尊,多所利益。”說是語已,踴躍歡喜,或歌或舞,或身動轉。以種種花散佛及僧,所謂天優缽羅花、拘物頭花、波頭摩花、分陀利花、曼陀羅花、摩诃曼陀羅花、曼殊沙花、摩诃曼殊沙花、散陀那花、摩诃散陀那花、盧脂那花、摩诃盧脂那花、香花、大香花、適意花、大適意花、愛見花、大愛見花、端嚴花、第一端嚴花。

  復散諸香,所謂沈水多伽樓香、栴檀、郁金和合雜香、海岸聚香。

  復以天上寶幢、幡、蓋,諸天伎樂、筝笛、笙瑟、箜篌鼓吹,供養於佛,而說偈言:

  “我今稽首大精進,無上正覺兩足尊。

  天人大眾所不知,惟有瞿昙乃能了。

  世尊往昔為我故,於無量劫修苦行。

  如何一旦放本誓,而便捨命欲涅盤。

  一切眾生不能見,諸佛世尊秘密藏。

  以是因緣難得出,輪轉生死墜惡道。

  如佛所說阿羅漢,一切皆當至涅盤。

  如是甚深佛行處,凡夫下愚誰能知。

  施諸眾生甘露法,為欲斷除諸煩惱。

  若有服此甘露已,不復受生老病死。

  如來世尊以療治,百千無量諸眾生。

  令其所有諸重病,一切消滅無遺余。

  世尊久已捨病苦,故得名為第七佛。

  惟願今日雨法雨,潤漬我等功德種。

  是故大眾及人天,如是請已默然住。”

  說是偈時,蓮花台中一切諸佛,從閻浮提遍至淨居,悉皆聞之。

  爾時佛告迦葉菩薩:“善哉,善哉。善男子,汝已具足如是甚深微妙智慧,不為一切諸魔外道之所破壞。善男子,汝已安住,不為一切諸邪惡風之所傾動。善男子,汝已成就樂說辯才,已曾供養過去無量恆河沙等諸佛世尊,是故能問如來正覺如是之義。善男子,我於往昔,無量無邊億那由他百千萬劫,已除病根,永離倚臥。

  迦葉,過去無量阿僧祇劫,有佛出世,號無上勝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為諸聲聞說是大乘大涅盤經,開示分別,顯發其義。我於爾時,亦為彼佛而作聲聞,受持如是大涅盤典,讀誦通利、書寫經卷,廣為他人開示分別,解說其義,以是善根,回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善男子,我從是來,未曾有惡煩惱業緣,墮於惡道,誹謗正法,作一闡提,受黃門身無根二根,反逆父母,殺阿羅漢,破塔壞僧,出佛身血,犯四重禁,從是已來,身心安隱,無諸苦惱。

  迦葉,我今實無一切疾病,所以者何?諸佛世尊久已遠離一切病故。

  迦葉,是諸眾生不知大乘方等密教,便謂如來真實有疾。

  迦葉,如言如來人中師子,而如來者實非師子,如是之言,即是如來秘密之教。

  迦葉,如言如來人中大龍,而我已於無量劫中捨離是業。

  迦葉,如言如來是人、是天,而我真實非人、非天,亦非鬼神、乾闼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非我、非命、非可養育、非人士夫、非作非不作、非受非不受、非世尊非聲聞、非說非不說。如是等語,皆是如來秘密之教。

  迦葉,如言如來猶如大海須彌山王,而如來者實非鹹味同於石山,當知是語亦是如來秘密之教。

  迦葉,如言如來如分陀利【芬芳白蓮花】,而我實非分陀利也,如是之言即是如來秘密之教。

  迦葉,如言如來猶如父母,而如來者實非父母,如是之言亦是如來秘密之教。

  迦葉,如言如來是大船師,而如來者實非船師,如是之言亦是如來秘密之教。

  迦葉,如言如來猶如商主,而如來者實非商主,如是之言亦是如來秘密之教。

  迦葉,如言如來能摧伏魔,而如來者實無惡心,欲令他伏,如是之言皆是如來秘密之教。

  迦葉,如言如來能治癰瘡,而我實非治癰師也,如是之言,亦是如來秘密之教。

  迦葉,如我先說:‘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善能修治身、口、意業,捨命之時,雖有親族取其屍骸,或以火燒,或投大水,或棄冢間,狐狼禽獸競共食噉,然心意識即生善道。而是心法,實無去來,亦無所至。真是前後相似、相續、相貌不異。’如是之言,即是如來秘密之教。

  迦葉,我今言病,亦復如是,亦是如來秘密之教。是故顧命文殊師利:‘吾今背痛,汝等當為四眾說法。’

  迦葉,如來正覺實無有病,右脅而臥,亦不畢竟入於涅盤。

  迦葉,是大涅盤,即是諸佛甚深禅定,如是禅定,非是聲聞緣覺行處。

  迦葉,汝先所問,如來何故倚臥不起,不索飲食,戒敕家屬,修治產業?

  迦葉,虛空之性,亦無坐、起、求索飲食、敕戒家屬、修治產業,亦無去來、生滅、老壯、出沒、傷破、解脫、系縛,亦不自說、亦不說他、亦不自解、亦不解他,非安非病。善男子,諸佛世尊亦復如是,猶如虛空,雲何當有諸病苦耶?

  迦葉,世有三人,其病難治。一、謗大乘,二、五逆罪,三、一闡提。如是三病,世中極重,悉非聲聞緣覺、菩薩之所能治。

  善男子,譬如有病,必死難治,若有瞻病、隨意、醫藥,若無瞻病、隨意、醫藥,如是之病定不可治,當知是人必死不疑。

  善男子,是三種人亦復如是,若有聲聞、緣覺、菩薩,或有說法,或不說法,不能令其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迦葉,譬如病人,若有瞻病、隨意、醫藥,則可令差,若無此三則不可差。聲聞緣覺亦復如是,從佛菩薩得聞法已,即能發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非不聞法能發心也。

  迦葉,譬如病人,若有瞻病、隨意、醫藥,若無瞻病、隨意、醫藥,皆悉可差。有一種人亦復如是,或值聲聞、不值聲聞,或值緣覺、不值緣覺,或值菩薩、不值菩薩,或值如來、不值如來,或得聞法、或不聞法,自然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所謂有人,或為自身、或為他身、或為怖畏、或為利養、或為谀谄、或為诳他,書寫如是大涅盤經,受持讀誦,供養恭敬,為他說者。

  迦葉,有五種人於是大乘大涅盤典,有病行處,非如來也。何等為五?一斷三結,得須陀洹果,不墮地獄、畜生、餓鬼,人天七返,永斷諸苦,入於涅盤。迦葉,是名第一人有病行處,是人未來過八萬劫,便當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迦葉,第二人者,斷三結縛,薄貪恚癡,得斯陀含果,名一往來,永斷諸苦,入於涅盤。迦葉,是名第二人有病行處,是人未來過六萬劫,便當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迦葉,第三人者,斷五下結,得阿那含果,更不來此,永斷諸苦,入於涅盤,是名第三人有病行處。是人未來過四萬劫,便當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迦葉,第四人者,永斷貪欲、瞋恚、愚癡,得阿羅漢果,煩惱無余,入於涅盤,亦非骐驎獨一之行,是名第四人有病行處。是人未來過二萬劫,便當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迦葉,第五人者,永斷貪欲、瞋恚、愚癡,得辟支佛道,煩惱無余,入於涅盤,真是骐驎獨一之行,是名第五人有病行處。是人未來過十千劫,便當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迦葉,是名第五人有病行處,非如來也。”

  === ===

  大般涅盤經

  第七品 聖行 分目錄

  第一節 什麼叫聖行

  第二節 從白骨觀所起思念〈一〉菩薩大菩薩得毀淨戒因緣〈二〉苦谛

  第三節 集滅道谛。〈一〉集谛〈二〉滅谛〈三〉道聖谛

  第四節 諸行無常 佛性為常〈一〉非色無常〈二〉色無常〈三〉諸行無我 如來有我〈四〉如來實是常住 不變 不般涅盤〈五〉菩薩之聖行

  ― ― ―

  大般涅盤經

  第七品 聖行

  本品主題:

  1 佛及菩薩之所行就是聖行,苦集滅道就是聖行

  2 菩薩大菩薩於是微小諸戒律中,護持堅固,心如金剛。持四重禁及突吉羅,敬重堅固,等無差別。

  3 菩薩大菩薩為眾生覺悟破戒,不墮阿鼻地獄。

  4 一切有為皆是無常,佛性無為是故為常,虛空者即是佛性,佛性者即是如來,如來者即是無為,無為者即是常。

  5 外道不能理解常、樂、我、常。

  — — —

  大般涅盤經

  第七品 聖行  第一節 什麼叫聖行

  爾時佛告迦葉菩薩:“善男子,菩薩摩诃薩應當於是大般涅盤經,專心思惟五種之行,何等為五?一者聖行、二者梵行、三者天行、四者嬰兒行、五者病行。

  善男子,菩薩摩诃薩常當修習是五種行,復有一行是如來行,所謂大乘大涅盤經。

  迦葉,雲何菩薩摩诃薩所修聖行?菩薩摩诃薩若從聲聞、若從如來,得聞如是大涅盤經,聞已生信,信已應作如是思惟:‘諸佛世尊有無上道,有大正法,大眾正行。復有方等大乘經典,我今當為愛樂、貪求大乘經故,捨離所愛妻子、眷屬、所居捨宅、金銀珍寶、微妙璎珞、香花伎樂、奴婢僕使、男女大小、象馬車乘、牛羊雞犬、豬豕之屬。’復作是念:‘居家迫迮,猶如牢獄,一切煩惱由之而生。出家寬曠,猶如虛空,一切善法因之增長。若在家居,不得盡壽淨修梵行,我今應當剃除須發,出家學道。’作是念已,我今定當,出家修學無上正真菩提之道。菩薩如是欲出家時,天魔波旬生大苦惱,言:‘是菩薩復當與我興大戰诤。’

  善男子,如是菩薩何處當復與人戰诤?是時菩薩即至僧坊,若見如來及佛弟子,威儀具足,諸根寂靜,其心柔和,清淨寂滅,即至其所而求出家,剃除須發,服三法衣。既出家已,奉持禁戒,威儀不缺,進止安詳,無所觸犯。乃至小罪,心生怖畏,護戒之心,猶如金剛。

  善男子、譬如有人帶持浮囊,欲渡大海。爾時海中有一羅剎,即從其人乞索浮囊,其人聞已即作是念,我今若與必定沒死,答言:‘羅剎,汝寧殺我,浮囊叵得。’羅剎復言:‘汝若不能全與我者,見惠其半。’是人猶故不肯與之。羅剎復言:‘汝若不肯惠我半者,幸願與我三分之一。’是人不肯。羅剎復言:‘若不能者當施手許。’是人不肯。羅剎復言:‘汝今若復不能與我如手許者,我今饑窮,眾苦所逼,願當濟我,如微塵許。’是人復言:‘汝今所索,誠復不多,然我今日方當渡海,不知前途近遠如何?若與汝者,氣當漸出,大海之難,何由得過?脫能中路,沒水而死。’

  善男子,菩薩摩诃薩護持禁戒,亦復如是,如彼渡人,護惜浮囊。菩薩如是護戒之時,常有煩惱、諸惡羅剎語菩薩言:‘汝當信我,終不相欺,但破四禁【YIN、盜、殺、大妄話,四波羅夷之極重罪】,護持余戒,以是因緣,令汝安隱,得入涅盤。’菩薩爾時應作是言:‘我今寧持如是禁戒墮阿鼻獄,終不毀犯而生天上。’煩惱羅剎復作是言:‘卿若不能破四禁者,可破僧殘【比四禁較輕者,尚可早救】,以是因緣,令汝安隱得入涅盤。’菩薩亦應不隨其語。羅剎復言:‘卿若不能犯僧殘者,亦可故犯偷蘭遮【粗惡粗過】罪,以是因緣令汝安隱得入涅盤。’菩薩爾時亦復不隨。羅剎復言:‘卿若不能犯偷蘭遮者,可犯捨墮【因財事生犯貪慢心】,以是因緣,可得安隱入於涅盤。’菩薩爾時亦不隨之。羅剎復言:‘卿若不能犯捨墮者,可破波夜提【三百六十死墮地獄罪】,以是因緣,令汝安隱得入涅盤。’菩薩爾時亦不隨之。羅剎復言:‘卿若不能犯波夜提者,幸可毀破突吉羅【惡作惡說】戒,以是因緣可得安隱入於涅盤。’菩薩爾時心自念言:‘我今若犯突吉羅罪,不發露者,則不能渡生死彼岸而得涅盤。’菩薩摩诃薩於是微小諸戒律中,護持堅固,心如金剛。菩薩摩诃薩持四重禁及突吉羅,敬重堅固,等無差別。菩薩若能如是堅持,則為具足五根諸戒,所謂具足菩薩根本業清淨戒、前後眷屬余清淨戒、非諸惡覺覺清淨戒、護持正念念清淨戒、回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戒。

  迦葉,是菩薩摩诃薩復有二種戒,一者受世教戒,二者得正法戒。菩薩若受正法戒者終不為惡,受世教戒者,白四羯磨,然後乃得。

  復次善男子,有二種戒,一者性重戒,二者息世譏嫌戒。性重戒者,謂四禁也。息世譏嫌戒者,不作販賣、輕秤、小斗、欺诳於人、因他形勢取人財物、害心系縛破壞成功然明而臥、田宅種植、家業坐肆,不畜象馬車乘、牛羊、駝驢、雞犬、猕猴、孔雀、鹦鹉、共命及拘枳羅、豺狼、虎豹、貓狸、豬豕及余惡獸、童男、童女、大男、大女、奴婢、僮僕、金銀、琉璃、頗梨、真珠、車磲、馬瑙、珊瑚、璧玉、珂貝諸寶,赤銅、白臘、鍮石盂器、𣰽[毯-炎+瞿]毺、毾𣰆[毯-炎+登]、拘執、眊衣,一切谷米、大小麥豆、穈粟、稻麻、生熟餐具。

  常受一食,不曾再食。若行乞食及僧中食,常知止足,不受別請。不食肉,不飲酒,五辛能熏悉不食之。是故其身無有臭處,常為諸天、一切世人恭敬供養、尊重贊歎,趣足而食,終不長受。所受衣服纔足覆身,進止常與三衣缽具,終不捨離,如鳥二翼。

  不畜根子、莖子、節子、椄子、子子,不畜寶藏,若金、若銀,飲食、廚庫、衣裳服飾、高廣大床、象牙金床、雜色編織、悉不用坐。不畜一切細軟諸席、不坐象薦馬薦、不以細軟上妙衣服用敷床臥,其床兩頭不置二枕,亦不受畜妙好丹枕、安黃木枕。終不觀看象斗、馬斗、車斗、兵斗、男斗、女斗、牛斗、羊斗,水牛、雞雉、鹦鹉等斗。亦不故往觀看軍陣,不應故聽吹貝、鼓角、琴瑟、筝笛、箜篌、歌叫伎樂之聲,除供養佛。摴蒱圍碁【類似擲骰賭博戲】、波羅塞【象馬兵戲】戲、師子象斗、彈碁六愽、拍毱、擲石、投壺、牽道、八道行成,一切戲笑悉不觀作。終不瞻相、手腳、面目,不以抓鏡、芝草、楊枝、缽盂、髑髅而作卜筮,亦不仰觀虛空、星宿,除欲解睡。不作王家往返使命,以此語彼,以彼語此。終不谀谄,邪命自活。亦不宣說王臣盜賊斗诤、飲食、國土、饑馑、恐怖、豐樂、安隱之事。善男子,是名菩薩摩诃薩息世譏嫌戒。

  善男子,菩薩摩诃薩堅持如是遮制之戒,與性重戒等無差別。

  善男子,菩薩摩诃薩受持如是諸禁戒已,作是願言:‘寧以此身投於熾然猛火深坑,終不毀犯過去、未來、現在諸佛所制禁戒,與剎利女、婆羅門女、居士女,而行不淨。’

  復次善男子,菩薩摩诃薩復作是願:‘寧以熱鐵周匝纏身,終不敢以破戒之身,受於信心檀越衣服。’

  復次善男子,菩薩摩诃薩復作是願:‘寧以此口吞熱鐵丸,終不敢以毀戒之口,食於信心檀越飲食。’

  復次善男子,菩薩摩诃薩復作是願:‘寧臥此身大熱鐵上,終不敢以破戒之身,受於信心檀越床敷臥具。’

  復次善男子,菩薩摩诃薩復作是願:‘我寧以身受三百鉾,終不敢以毀戒之身,受於信心檀越【施主】醫藥。’

  復次善男子,菩薩摩诃薩復作是願:‘寧以此身投熱鐵镬,不以破戒,受於信心檀越房捨屋宅。‘

  復次善男子,菩薩摩诃薩復作是願:‘寧以鐵搥打碎此身,從頭至足令如微塵,不以破戒,受諸剎利婆羅門居士恭敬禮拜。’

  復次善男子,菩薩摩诃薩復作是願:‘寧以熱鐵挑其兩目,不以染心,視他好色。’

  復次善男子,菩薩摩诃薩復作是願:‘寧以鐵錐遍身攙刺,不以染心,聽好音聲。’

  復次善男子,菩薩摩诃薩復作是願:‘寧以利刀割去其鼻,不以染心,貪嗅諸香。’

  復次善男子,菩薩摩诃薩復作是願:‘寧以利刀割裂其舌,不以染心,貪著美味。’

  復次善男子,菩薩摩诃薩復作是願:‘寧以利斧斬斫其身,不以染心,貪著諸觸。’

  何以故?以是因緣,能令行者墮於地獄、畜生、餓鬼。

  迦葉,是名菩薩摩诃薩護持禁戒,菩薩摩诃薩護持如是諸禁戒已,悉以施於一切眾生。以是因緣,願令眾生護持禁戒,得清淨戒、善戒、不缺戒、不析戒、大乘戒、不退戒、隨順戒、畢竟戒,具足成就波羅蜜戒。

  善男子,菩薩摩诃薩修持如是清淨戒時,即得住於初不動地。雲何名為不動地耶?菩薩住是不動地中,不動、不墮、不退、不散。

  善男子,譬如須彌山,旋藍猛風不能令動、墮落退散,菩薩摩诃薩住是地中,亦復如是,不為色聲香味所動,不墮地獄、畜生、餓鬼,不退聲聞、辟支佛地。不為異見、邪風所散,而作邪命。

  復次善男子,又復動者不為貪欲恚癡所動,又復墮者不墮四重,又復退者不退戒還家,又復散者不為違逆大乘經者之所散壞。

  復次善男子,菩薩摩诃薩亦復不為諸煩惱魔之所傾動,不為陰魔所墮。乃至坐於道場菩提樹下,雖有天魔,不能令其退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復不為死魔所散。

  善男子,是名菩薩摩诃薩修習聖行。

  善男子,雲何名為聖行?聖行者,佛及菩薩之所行處故,故名聖行。

  以何等故,名佛菩薩為聖人耶?如是等人有聖法故,常觀諸法,性空寂故,以是義故,故名聖人。有聖戒故,復名聖人。有聖定慧故,故名聖人。有七聖財,所謂信、戒、慚愧、多、開、智慧、捨離,故名聖人。有七聖覺故,故名聖人。以是義故,復名聖行。”

  中華佛典寶庫 大正藏

  第 12 冊 No. 0374 大般涅槃經

  北涼天竺三藏昙無谶譯

  李鑫森注釋

  歡迎傳播 歡迎指正

  2016-12-11修改

 

上一篇:呷絨多吉上師法語:我們要用正確心態去學習佛法
下一篇:大般涅盤經40卷連載 第十二卷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