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佛學的四不與四有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人生要有什麼,不要有什麼?佛教的五戒約束我們,不要亂殺、不要亂取、不要亂YIN、不要亂說、不要亂吃,因為有五戒的‘不’,就會‘有’所得,例如不亂殺生就能長壽,不亂取就會得到法財,不亂YIN就能家和,不亂說就有好名譽,不亂吃身體就能健康。此外,另有‘四不與四有’:

  第一、遇事不惑有智:遇到事情,有明監之識,能洞察時事的變化,預知禍福休咎的洞察力,就是有智能。像東漢光武帝劉秀,當初自己的親兄長被殺,若不是因隱忍不惑,得到劉玄帝的信任,怎能興漢,繼而以柔道得天下呢?所以我們在面臨紛雜之事時,不能荒亂、迷惑,要用智能去處理。

  第二、犯難不避有節:當一個人在窮途末路、艱難困苦的時候,‘居亂世能生死不改其守者’,猶如烈女不嫁二夫,忠臣不事二主,都是堅強的意志力在支持著。像文天祥忠於南宋,雖為元軍所俘,多番勸降,百般折磨,又被長期囚禁於潮濕陰暗的囚牢裡,他只求速死而不屈,其從容就義的精神,為人間留下浩然的正氣。這種危難之中不逃避的節操,受到後人無限的景仰。

  第三、臨財不私有廉:東漢時期的楊震,是明經博覽的經學家,曾被譽為‘關西孔子’,他雖曾做過朝廷顯赫的太尉官職,但始終過著儉樸的生活。有一天,受他舉薦任仕的學生王密前來拜見,臨走前留下黃金十斤,楊震說:‘你知道我的為人,怎還這麼做?’王密說:‘晚上沒有人會知道的。’楊震說:‘天知、地知、我知、你知,何謂無知!’王密聽了之後,只得慚愧的離開了。一個人面臨這種狀況,能沒有私心,不想私取,不想侵吞,就是有廉潔的人格了。

  第四、應付不疑有辯:我們在社會上立身處事,難免會遇上艱難的事情,更有甚者會面臨性命交關之際,此時若能以禅定攝心,不慌不亂,不疑不惑的堅定立場,自能胸有成竹的化干戈為玉帛。好比蔺相如赴秦時,即是對自己的立場、言語有信心,展現無礙辯才,終能完璧歸趙。

  ‘四不四有’就是:

  第一、遇事不惑有智,

  第二、犯難不避有節,

  第三、臨財不私有廉,

  第四、應付不疑有辯。

 

上一篇:要超度,多念《金剛經》
下一篇:子不語(新齊諧)新白話版因果選錄3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