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淨土往生傳新白話版1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西晉江東釋僧顯

  家族姓傅是岱郡人,有說是臨川南城人。祖上世代在岱郡做官,因而家住岱郡。僧顯在少年時,就放棄世俗操守苦行,不喜歡虛偽的人事、盛衰機巧的變華,還沒有成年,有時禅定就很多天。西晉的末年,劉曜(前趙皇帝)侵擾京洛一帶,僧顯就躲避到江東,用心在名山大川,雖然是懸崖極險人跡不到的地方,也必定去探看。晚上在人跡不到的地方,遇到外國僧人傳來翻譯的新經典,經文詳細說明淨土信願行三事的道理,以及九品往生的次第。於是很歡喜說:“我身在五濁惡世,眾苦纏繞,忽然得到這樣的經典,好像飛出爛泥翱翔大虛空,我從今以後的思念有歸處了。”於是至誠西方淨土堅持不懈有九個月。一天晚上僧顯現病態,只見無量壽佛從天而降,空中不斷有百寶光明,照耀他的身體。當晚僧顯起來洗浴,為同伴及侍者,述說自己見到的一切,並再次勸誡因果,勉力還沒有覺悟的人,隨後圓寂。鄰近寺院有人見到金台從西邊下來;有的聞到特殊香味滿室,人人都驚異。

  東晉廬山釋慧永

  姓鄱,是河內(河南北部一帶)人。東晉末年,跟沙門竺昙現受教,後來聽說道安法師是當時的榜樣,自己就千裡迢迢去追隨學習。當時中原多有戰事,就想先南向翻過五嶺,到羅浮山修行。才走到尋陽郡,就被刺史(官名)陶范苦苦相留,於是寄住廬山西林寺,不到一年門徒就大增。慧遠公又來停留,於是相約計劃在廬山終老。慧遠住東林寺三十年,從不出山,慧永在西林寺也是如此。並且研究經律,精明講經說法,生活簡樸坦然。曾經想找能心靜的地方修習三昧禅定,就在峰頂建一茅屋,慧永每次去峰頂,附近的老虎,必定來馴伏,有人害怕,就驅走老虎,過不久又來伏在旁邊。又曾經走到烏橋,烏橋的營主乘馬醉酒,道路梗阻不能通過。慧永因為天時已晚,沒有退路,舉起拐杖遠遠指向那馬。馬受驚主人掉下地,因而大病,很快就追悔。慧永說:“佑戒之神,不滿你狂人,對我悔什麼呢?”然而慧永純真自然從不惡語傷人,只是一心發願求生西方淨土。義熙十年,病中整理衣服,合眼向著西方,專注念佛,不久要穿鞋起身。眾人擔心上前詢問,慧永說:“我因為佛來了所以起身,何必問啊!”遂後圓寂。僧俗眾人奔來,都聞到天香,七天才消失。

  東晉廬山釋慧遠

  俗姓賈,是雁門婁煩人。少年就跟隨舅舅在許昌和洛陽游學,博覽經史,尤其通達莊老學說。二十一歲時,想去江東,跟范宣子學習,但南路阻塞,願望沒有實現。當時道安大師在太行山,弘揚佛法,聲望很高,慧遠前往歸依,一見面就完全敬服。後來聽道安講《般若經》,豁然開悟,於是說:“其它各種學說都是糠秕。”與母弟慧持,捨棄世俗出家事奉道安,但他的風韻嚴肅舉止方正,道安常感歎說:“使佛教流傳東土的重任,難道在慧遠身上嗎?”到二十四歲非常善於講習,有聽眾提問實相的意義,雖然反復條理分析,卻更增疑惑,慧遠引用莊子文章類比,聽眾才明白了。這以後道安師就允許慧遠不廢棄世俗的書。秦建元年間襄陽發生戰亂,道安被朱序軟禁後僧團分離,他的徒眾各自隨緣離去。慧遠與慧持數十人,同到荊州,不久又想南去羅浮山,路過尋陽郡,見廬山山峰青峻,很滿意想留下來,無奈住的地方離水較遠。慧遠用禅杖扣地說:“如果這裡可以居住,就讓干涸的土壤冒出泉水。”話剛說完泉水湧出。後來尋陽干旱,慧遠到那泉水邊,讀《龍王經》,不一會兒就有巨蛇,從水中升空,接著下起大雨,因而稱那裡是龍泉。當時沙門慧永,已住在西林寺,邀請慧遠同住,又慚愧住處狹小不夠住,於是告訴刺史桓伊,桓伊同意創建東林寺給慧遠住。先前陶侃鎮守廣州時,有打魚的人,在海上得到阿育王的造像。那像很奇異,侃護送到武昌寒溪寺後,寺裡曾經遭遇火災,但唯獨像保存下來。後來侃調往其他郡任職,因為像常有靈異,就派人迎取,竟然不能抬動。當慧遠的寺院建成願心來祈請,像卻自己飄然而來,因此知道慧遠有修證,一動念就有祥瑞的感應。殷仲堪(東晉大臣)到荊州任職,路過廬山,與慧遠談論《易經》,長時間不厭倦。堪說:“智慧深明難以與敵。”司徒王谧、護軍王默,都欽仰慧遠的風德遙致敬意。谧有書信說:“年紀不到四十歲已老得像六十歲,怎麼不悲哀頹廢自己呢?”慧遠說:“古人不貴重一尺長的寶玉,而貴重一寸短的光陰。因為它的存在,不在多少年。”那宋武帝劉裕追擊盧循,駐軍在桑尾,左右屬下說:“遠公是廬山的無冕之王,與盧循交情深厚。”宋武說:“遠公是世外的人,哪有彼此分別。”於是派使者送信去,並贈送錢米。秦主姚興贊美慧遠的才思,多次表示供養。新譯出《大智度論》,姚興就寄給慧遠,並寫信說:“這本論著是龍樹菩薩創作的,又是大乘方等經的主旨。沒有大士,誰能作序?”桓玄(東晉將領)討伐對手殷仲堪(東晉將領),來到廬山腳下,邀請慧遠走出東林寺前的虎溪相見,慧遠推辭掉了。桓玄要親自進山,左右隨從說:“殷仲堪是罪人,極力推崇慧遠。但主公不用尊敬他。”桓玄說:“殷仲堪是活死人,而我誰能相比呢?”既而見到慧遠,桓玄不覺就起了敬意 ,雖然內心懷有疑難,不敢再發作。當問到征討的計策,慧遠不回答,追問為什麼不回答,慧遠說:“軍旅打仗的事沒有學過啊。”桓玄又問:“有什麼願望?”慧遠答:“願檀越(指桓玄)平安,也沒有別的事。”桓玄出山後,對左右隨從說:“這人實在是平生從未見過的,我怎麼能怠慢他。”後來桓玄憑著控制朝政的威勢想方設法請慧遠來幫助自己。又制定“沙門致敬王者”,尚書令(官名)何充、僕射(官名)褚翌、諸葛恢等,都有上書議論,他們的下屬根據上面的意思,又互相爭執不休,沒有定論。慧遠著寫“沙門不敬王者論”五篇送交桓玄,桓玄才止住這事。後來桓玄失敗西逃,晉安帝從江陵,轉道去京城主政。何無忌勸慧遠迎接晉安帝,慧遠借口生病推托,安帝派人送信慰勞卻超過常禮。慧遠表示感謝說:“釋慧遠禮拜,十月和暖皇帝身體應該和順吧。貧道舊病纏身,年紀起來越衰老,接到仁慈來信,垂光慰問,深受感動,實在是百感交集。”安帝看過慧遠的信後,再次特別回信。陳留的謝靈運(東晉詩人),因為有才很傲慢,對慧遠較少贊許,但是與慧遠一接觸,馬上就很敬服。而慧遠內在通達佛法教理;外在善解儒家書藉,自從在廬山居住三十年,身影不出山外,形跡不入俗世。彭城的劉遺民,豫章的雷次宗,雁門的周續之,新蔡的畢穎之,南陽的宗炳,清河的張野,都放棄世間榮華,依隨慧遠指教。慧遠與劉遺民等僧俗一百二十三人,結為清淨社團,在彌陀像前,誠懇發誓,要往生安養國(西方淨土)。又讓劉遺民編撰文字刻在石碑上,當時有人稱為蓮社,指的就是大家心願中要往生的地方。至於慧遠的善長和能力主要在弘法上,每當聽到有僧徒去西域回來,必定都要向他們詳細了解佛理法味。罽賓國的沙門僧伽難提,太元年中到尋陽江,慧遠請他重新翻譯《阿毗昙心論》及《三法度論》。晚年聽到鸠摩羅什(佛經翻譯家)到中原,燒香祈禱表示想往,以及去書信問候。羅什也早已知道慧遠的名聲,回復書信表達友好,而且還寫偈五首,大加贊賞,從此兩人南北千裡書信不斷。義熙十二年八月一日慧遠出現病態,到第六天,更加困頓,大德長者都來問候,請他喝豉酒(一種藥酒),慧遠說:“用酒治病戒律上沒有條文,請用米湯吧。”又說:“已過中午了。那麼請用蜜漿吧。”就讓修律的法師,尋找戒律條文,還沒查到一半,慧遠已經亡故了,享年八十三歲。當時出家人在家人都擠滿了道路。尋陽太守阮保,與弟子法淨等人,在山的西面,開鑿墓穴安葬。而謝靈運、宗炳(東晉畫家)一時的名流,追悼慧遠的遺德,多次寫墓志銘。梁朝僧人慧皎,距離慧遠時代一百多年了,知道他的事跡,也為他作傳記。根據慧遠的其他傳記記載,慧遠在淨土上的修行,能勤奮的念。初住廬山十一年,是一心觀想,三次見到殊勝的景相,而慧遠為人深沉,始終也不說出來。後來在十九年七月三十晚,慧遠在般若台的東龛,剛剛入定,就見到彌陀佛身滿虛空,圓光之中有很多化佛;又見到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侍立在左右;又見水流光明分為十四支,每一支水上下流動,能自動演說苦空無常無我。佛告訴慧遠說:“我因為本願力來安慰你,你七天後就生到我國。”又見到佛陀耶捨與慧持、昙順(已往生的高僧)在佛的旁邊,上前對慧遠行禮說:“法師的願望是比我們先到淨土,怎麼來遲了?”慧遠既看得分明,又覺得神志清楚不亂,於是與他的徒弟法淨、慧寶等,說出了他所見到的,並且告訴法淨說:“自從我在這裡十一年,有幸三次看到淨土勝相。今天又看見了,我生淨土是一定的了。”第二天開始生病,又對法淨說:“七天的時間,就要到了,你們要好自努力,不要被世間的凡情拖累啊。”到期果然圓寂了。

  釋慧虔

  姓皇甫,是河朔人。精持戒律,他的志向尤其堅固。最初住在廬山才十年,出家人在家人有修佛道的,都贊歎仰慕他。慧虔因為慧遠師在廬山腳下,德業四處傳開,再加上又深明佛法,振聾發聩,所以贊美而感歎說:“他和我是一樣的人。他的德業,我不如啊。那麼我心中,能沒有慚愧嗎?”於是去吳郡會稽弘揚佛法,以及山陰嘉祥寺,聚眾教化,大力引導扶持。當時鸠摩羅什傳來新譯的經典,沒有講解,慧虔都詳細講。但他講的時候必定與眾人說:“若是像法末法有講道遺教的,願他們借助很少的善根,能深切信奉彌陀。”五年後得病,慧虔知道時間到了於是說:“登金蓮坐玉池,蓮開見佛,就是那時候了。”他所祈望的是,所有眾生,成為真正法友,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成為自己的良善導師,除此以外沒有別的願。那一晚山陰北寺有淨嚴比丘尼,正在小睡,忽然見到觀音勢至與百千眾人從高處下下,彩旗傘蓋的光芒如日月。淨嚴見了,邊禮拜邊仰望,並且上前詢問:“大士要去哪裡呢?”回答:“去嘉祥寺迎接虔公罷了。”慧虔在當晚也預先看到勝相,緊接著告訴弟子,然後就圓寂了。

  釋僧濟

  不清楚是什麼人,也不知道他的剃度師父。晉安帝時,曾經進入廬山,向慧遠公請問佛法,各種經書,都能貫通要旨。慧遠常說:“與我繼承宏揚大法的,是這個人嗎?”僧濟因為敏悟的見解,受到慧遠的稱譽,每次講解時得到很多人的欽佩。後來他有病,困在枕席上,三天不能起來。慧遠送一燭給他說:“你可以憑這個用心系念安養國。”僧濟明白他的意思,拿著燭靜想,又請其他僧人,晚上誦讀《觀無量壽經》。天快亮了,到五更時,僧濟把他拿的燭,交給弟子元弼,在僧人中繞行。不一會兒,就覺得自己帶有一燭在空中飛行,被彌陀佛接到掌上,到遍十方禮拜所有的佛。須臾間就醒覺了,詳細與元弼等人述說。然後歡喜地說:“我因一晚上觀念蒙佛接引,只有佛大慈悲與念一起來。”到第二天晚上,又見到空中化佛與化菩薩都來匯集。又對元弼說:“化佛來了,我就去了。”於是向著西方圓寂。過了三個月,暑天到了,肌肉不腐壞。

 

上一篇:淨土往生傳新白話版
下一篇:信仰就是別人做惡我們依然行善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