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涼大師在《華嚴經疏鈔》解釋經題裡說過兩句話,他說「有解無行」,有解,我們深入研究,沒有去照做、沒有修行、沒有功夫,叫「增長邪見」,「而不旋復」就是增長邪見。可見得佛門講求的是解、行要相應,特別是《華嚴》,《華嚴》把行擺在前面,解擺在第二。《華嚴經》上以兩位菩薩顯示這個意思,普賢是代表行的,實行、實踐、真干的,文殊菩薩代表智慧。而經上告訴我們,《華嚴經》上普賢為長子,文殊為庶男,文殊排在第二。這個意思就是告訴我們,《華嚴經》是行重於解,它是解行相應,但是行擺在第一。
《圓覺經》上這兩段話的意思亦復如是。要認真去修,修就是把自己的毛病、把自己的習氣,要認真的改過來。我們佛門裡頭常講開悟,悟有小悟、有大悟、有徹悟,徹悟是講明心見性,徹底覺悟,我們現在沒有,小悟總要有。什麼是小悟?每天反省檢討,知道自己的毛病、知道自己的過失,這就是小悟,就是覺悟。覺悟之後,能把自己的毛病、習氣改過來,那叫修行,你真的修了。覺悟是智慧,改過是功夫,這才叫解行相應。如果今天一天沒有發現過失,這一天就空過了,這一天迷惑顛倒,一點進步都沒有。佛經裡面說過,世間有兩種人沒有過失,一種是諸佛如來沒有過失,第二種是凡夫沒有過失。凡夫怎麼?不知道自己有過失。如來是所有過失都改過來,真的沒有過失了。三乘聖者他們之所以不同於凡夫,他們知道自己的過失,三乘是講聲聞、緣覺、菩薩,跟我們凡夫不同的在哪裡?他們天天找到自己的過失、天天在改過。等覺菩薩還有一品生相無明沒破,那就是他的過失,所以他天天還在覺悟、天天在改過。改過就是修行,把自己的錯誤修正過來叫修行。
大乘無量壽經指歸 (第十四集) 19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