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人間天:從投生為梵天的條件說如何於修行中獲得輕安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從投生為梵天的條件說如何於修行中獲得輕安

  普門品雲:“應以梵王身得度者,即現梵王身而為說法”。那麼什麼是梵王呢?

  《楞嚴經》中有關梵王的兩處描述如下:

  【若諸眾生,欲心明悟,不犯欲塵,欲身清淨,我於彼前,現梵王身,而為說法,令其解脫。】《耳根圓通》

  【身心妙圓,威儀不缺,清淨禁戒,加以明悟,是人應時能統梵眾,為大梵王,如是一類,名大梵天。】《精研七趣》

  這裡對大梵天出現幾個重疊的描述:一是能夠持守戒律;二是身心都沒有欲念;三是明悟現前。當然還有兩個重要的投生為梵天的條件:一是修上品十善;二是修禅定。

  1.梵天及天人的一些基本狀況

  各位知道欲界的六層天是修各品級十善業就可以投生的,雖然是天人,也有飲食男女的欲望,越高的天人欲望越淡薄,但全部六欲天還是有欲望的。到了梵天就已經徹底沒欲望了,身體和心裡上的都沒有欲望了,以此基礎修禅定,就算只進一禅境界就可以投生到梵天裡。梵天有三層:梵眾天、梵輔天、大梵天。

  梵眾天是剛剛脫離欲界的,還是心有余悸的那種,雖然身心沒有欲望,但是約束的很緊張,害怕一不小心又觸犯了,屬於如履薄冰那種;梵輔天這就是能幫助大梵天推行仁德了,因為他脫離欲界更遠一點,對可能重墮欲界的念頭已經慢慢的放下了,開始努力向上,所以就會更多地為大梵天服務,親近大梵天;而大梵天也是一層天,裡面的天人是眾多的,每層天都會有一個天王,在大梵天的眾多大梵天人裡有一位天王,就叫做大梵天王了。有的材料介紹:梵眾天是歸屬大梵天王的村民級別,梵輔天是大梵天王的臣老!但是每二層天之間都有巨大的間隔,都各自有各自的天王,說大梵天是余下二個梵天的王,這就稍微有點出入。

  經文裡表明了一個很重要的基礎門檻條件,也就是說修行禅定的最基礎的條件是斷YIN欲,身體和心裡上的YIN欲都要斷掉(見《楞嚴經四種清淨明誨》),才能憑借一禅境界的修行投生在三層梵天。至於是修為有多高、福報多深厚、投生哪一層梵天,這就要看能明白什麼道理了,也就是明悟了什麼東西了。

  還有的介紹說大梵天掌控一個小千或者中千世界,這個部分就不值一駁了。每個小世界都各自擁有獨立完整的二十八層天,也就是說這個娑婆世界是由一百億個小世界組成的佛土,那麼就有一百億個二十八層天的諸位天王了,所以在娑婆的大梵天王有一百億個,忉利天王也是有一百億個,乃至其他的天王也是這樣數字,各位要知道娑婆眾生是非常多的。

  大梵天被提到前面來,緊接著羅漢,是否就代表大梵天在二十八層天裡更高一些呢?並不是這樣的,在經文裡介紹過“大梵天王是傲慢成就”。當世界進入劫災的時候,我們知道劫災分大小了,小的三劫災難就是刀兵劫、饑馑劫、瘟疫劫;大的三災劫難就是水劫、火劫、風劫。這個大三災劫難的次序部分,我持不同的意見,因為從世界組成的次第來看,也必然是先成就的後壞,後成就的先壞,越後成就的越不穩定,越需要基礎支撐,而基礎輕微動搖,上層建築就會迅速感受並被影響。就像我們穿衣服一樣,先穿內衣再中衣、外套,脫的時候自然是先外套,再中衣這樣的次序脫。世界形成最初是風,然後風起摩擦產生火性,火性蒸騰形成水性的濕潤流淌,流淌大的就是水,不大流淌的就成了洲灘陸地。

  所以四大元素構成器世界的過程是先風、火、水,最後是地,那麼劫災敗壞的時候,也自然先是地壞,然後水壞、火壞,最後是風壞。大風驟起三禅天及以下全部吹碎;劫火發動,二禅天及以下全部焚盡,光音天也不能幸免;劫水發動,一禅三個梵天及以下,包括六欲天、修羅道、人道、地獄、餓鬼,全部都毀壞掉。當這個世界進入到壞劫的時候三災劫難就陸續開始了。

  只有修禅定到四禅福生天及以上了,才能避免三災的襲擾。對高級別的天人來說,他們可以在遇到劫難時向更高的天逃跑,所以這個大梵天王是最早下到臨界欲界的位置,也正是因為這樣的機緣,他觀察自己來的時候,下面的世界是什麼都沒有啊,一個螞蟻都沒剩下;但是隨著他的到來,慢慢的下面開始有眾生出現了,所以他就會認為,這都是因為我才出現的,所以婆羅門教把大梵天王當成是創世之神。但佛教認為這世間一切不是神創造的,而是因為眾生的不可思議業力招感形成。

  所以大梵天王也因為這樣的一個誤會,就背了一個傲慢成就的黑鍋。而天與天之間往往會出現一個非常匪夷所思的事情,就是每層天都會有眾生認為這是最好的了,都會有眾生不思進取,就想在這呆著了,所以才會出現自在天王、大自在天這類的,就認為自己的天是最高最好的了。

  2. 大梵天王修上品十善,還要身心欲望全無,又要修禅定才能獲得。

  如果有眾生達到了這樣的基礎條件,他也想投生到清淨的天裡,觀世音菩薩就會示現大梵天王的身相來給他說法,說的就是怎麼成就大梵天的投生問題。因為這個人的基礎條件可以做的很好,就差禅定修行的一些提點,一禅的境界就不算多高了,得輕安就可以了。但是一禅雖然斷盡欲望,還是有感受的,所以在一禅的境界最怕就是聲音。

  到二禅境界了,雖然能聽到聲音,但不害怕聲音了。在一禅境界聽到微細聲音都像是一萬響大地紅在眼前爆炸一樣,人如果定力差,馬上從境界裡嚇跑出來了,所以這個時候的聲音就像尖銳的刺一樣,又叫做音刺或者聲刺,就是形容一禅境界聽到聲音時候的那個狀態。

  輕安是很容易獲得的修行感受,不管是以那種修行方式是非常容易獲得的。就像我們讀經,讀的專注的時候,全部注意力都放在經文的描述裡了,這個時候自己的身體在哪裡,身體有什麼感受等等全部都沒了,什麼腰痛坐不住啊,腿酸盤不起啊,或者餓了、三急等等的感受,都可以蕩然無存。在輕安境界裡就是輕輕地像羽毛遇到輕微的風一樣,慢慢的,柔柔的,緩緩的,身心都會很愉悅。

  可能很多同修也會有過類似的感受,這就叫輕安,是屬於一禅的境界。但是也會發現不能聽聲音,哪怕就是在樓下的鄰居吐口痰,自己在樓上坐著,都好像要吐在自己臉上了一樣,所以出現這種感受的時候,最合適的做法就是離群索居,離人越遠越好,人帶來的干擾也就越少。所以這就是為什麼“天下名山僧道占”,不是他們不想和人待在一起,我們也知道很多寺院的生活條件很匮乏,但就是那樣,他們也不願接近人群,其中原因之一就是聲音尖刺的修行障礙。

  如果一禅都沒辦法突破,總是沒外沒了的被各種聲音干擾,就不要說二禅、三禅、四禅了。如果你家是臨街的,晚上有人喝多了吼兩嗓子,你若在打坐就能被從境界裡吼出去,或者有汽車飛馳而過,轟鳴之聲長長遠遠的,這確實是修行很大的障礙。往往很多人會說:“小隱於山,大隱於世間。”這個話粗聽是很對的,可是從實修層面,你若沒有小隱的修行基礎,你想大隱在世間,安心不動於這些繁重的干擾,沒有實修基礎是不可得的,除非你是騙子。

  所以有的人提出了一種比較新穎的打坐方式,打坐時念佛,以念佛來幫助打坐。我在幾年前遇到一個這樣的人,也能把自己坐熱了,算是很精進的一個小孩,但是他的修行感受從哪裡來都不知道。後來機緣之下,就和他說了一下,他才明白原來自己的那些修行感受不是從打坐來,而是從念佛來。隨後告訴他如何繼續做,沒出兩個月有突破了,完事就不和我玩了,我這人品也不知道怎麼那麼差。

  這對實修而言次第、步驟、每一階段什麼表現、什麼原因、怎麼解,這些實在的問題都是非常細密的。解得開可以繼續深入,解不開就會圍繞這個問題,很難突破提升。所以在實修的境界裡,一層境界就相當於隔了一層天一樣的。這就像《維摩诘經》裡文殊菩薩和維摩诘居士探討什麼是不二義谛,到底什麼是不二法門?於是隨來的諸位大菩薩就一一地發表自己的解悟,等到文殊菩薩的時候,我們就看得出境界的差距了;到維摩诘居士說不二法門的時候,默無所說。如我們現在人來看他就是沉默了,無語了,卡殼了。可是最後文殊菩薩才算看明白,這才是真的不二法門。想一想文殊菩薩何等人物,在法華經開篇彌勒菩薩馬上要成佛了,連佛陀示現的勝相都不明白原因,還要問文殊菩薩的。可這個問題上,維摩诘明顯是比文殊又高了一個層次。

  這一個層次在我們看來就是一點差別,但是在實修面前那就是隔山跨海的距離,往往一個字的拿捏表述,就把個人的修為體現無遺,在明眼人眼裡,真是不揉沙子的。

  3.修行一禅不難,只要我們把心念能更好的投放在一處就可以了

  一禅境界的輕安是很容易獲得的,就像我們讀經用隨文入觀,就很容易獲得輕安,只是隨文入觀我們也要把文字障礙做基礎掃除,要對經文很熟悉,才能在隨經文鋪陳之下,我們順著文字的描述,沒有半點阻滯地滑進那個場景,就跑到法會現場,佛就在面前,我們就在諸大弟子聽法者中間。所以經文描述的場景,描述的序分不是白做的,我們會讀,在那個部分就可以滑進去,讓自己出現在法會現場,佛還沒開口,我們就已經在下面坐好了。

  但是隨文入觀也依然是害怕被打擾,就像很多恐怖電影可以很嚇人,因為前面的種種氛圍營造的很好,把我們帶進場景和氣氛裡了,忽然出現一個什麼玩意,就足可以把人嚇一大跳,就是因為我們融入進去了,這種感受我們在平常的生活工作中也會感受到,在專注地做什麼事情呢,忽然電話一響,嚇一跳。

  融入進去了就很容易獲得輕安,就算不是靠打坐的形式,所以我剛剛說很容易獲得的。就像打麻將一坐幾小時,不吃不餓,不喝也不渴,小桌一放啥事都忘,連上廁所都能忘記了,什麼腰間盤頸椎病的都沒了。這就是在輕安的狀態裡了,但這都是邪定了,邪定的結果就是出邪智,所以打麻將很好的人,看別人出牌軌跡就能猜出對方要什麼,這就是邪智起用了。修行是要避免邪智狂慧的,不是從正確路子來的智慧是不堪受用的,因為邪智的結果不可能是清淨的,自然就不可能帶給我們更長久堅固的快樂受用。

  所以修行一禅不難,讀經可以,念佛也可以,打坐可以,觀想也可以,只要我們把心念能更好的投放在一處,就這樣簡單。修淨土常常會說念佛、念法、念僧,其實就是把心念投放在對三寶的思維和觀察裡,注意力全在這裡了,對其他周遭的信息就自然屏蔽了,這就是修行裡很重要的根塵不偶了。

  所以當修行人想投生到梵天,要修行獲得輕安的受用,他也希望明白怎麼獲得,同時他的基礎戒律又做的很好,身心上的欲望都斷盡了,這個時候觀音菩薩就會顯示出大梵天王的身相來,給他講如何做才能投生到大梵天的方法了。

  對正常學佛人來說,若各位抱定要出輪回,那麼就自然不用去求諸天為王的福利受用。在《楞嚴經》裡提出,諸位天王裡,很多都是菩薩慈悲示現的,因為要帶領大眾修行,而不是帶大眾享樂,只懂得享樂,這樣的天王就該下崗了。

  今天的部分就到這裡,阿彌陀佛!

  摘自幻海迷局新浪博客《普門品析67》

 

上一篇:修道中不可忽略內修系統
下一篇:心經正義(A)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