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佛教問答

 

淨慧法師:多聞不如修無漏學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第十問:“常聽人說,多聞不如修無漏學,不知其中義理是什麼,懇請智者解釋一下。”您知其中義理嗎?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

  答:倡導修無漏學,並不排斥多聞;而是在多聞的同時,注重與實際修行相結合,互為功用,互不為礙,相互促進,相得益彰。對多聞理解有二;一為對廣學博聞、見多識遠、理論豐富、記憶不凡的人,給予的綜合評價;二為對參學受教、明法不疑、通達知義、開智堪任之士,作出的認可結論。無漏對應有漏,有漏為身心俱漏;即欲習漏、諸有漏、無明漏。修無漏學,須從身心為下手處,即持戒、禅定、智慧。

  凡有學之人,均須多聞;從初入佛門者至諸菩薩,皆為有學。對初學者而言,有學為參訪、受法、讀經、禅行等。對學有所成者而言,有學為戒行、禅觀、入經、求證等。對諸菩薩而言,有學為親近諸佛、擁護道場、請法受教、得佛授記等。有學與多聞,各有其含義;有學既向外學又向內學,既向理學又向習學;而多聞則為外學理學,非內學習學。初學者若寡聞,則難依明師、難聞勝義、難辯法理、難成大器,故各宗門皆有鼓勵多聞之風。故初學者,在重視知教義明法理的同時,更應重視知與行之間的結合,才能進入修行的最佳狀態。否則,只重多聞,忽略實修,既得多聞第一,仍為道旁數沙;如佛侍者阿難,從世尊處學得八萬二千法,又從佛弟子捨利弗處,學得二千法,共計八萬四千法,仍遭魔事,佛入涅槃後,結合實修方圓成大阿羅漢道。

  身心有漏者,身執欲習,心貪諸有,蘊含無明。執欲習則不善法生,難持淨戒,道法身器必漏明潔淨水。貪諸有則一切煩惱生,破壞道心,佛道心器必漏妙理福水。含無明則染著業習生,常遇魔事,心性妙器必漏菩提智水。唯修持戒,升華善行功德,方能去除欲習煩惱。唯修禅定,保持身心清淨,方能化轉諸有煩惱。唯修智慧,禅觀心光升起,方能空掉無明煩惱。對修淨宗者,唯修“都攝六根,淨念相繼”,方能去除欲習、諸有、無明煩惱。煩惱盡除,心無諸漏,清淨梵行,道業成就。

  在我們中間,有修清淨梵行者,身心俱得無漏,卻示現不盡漏相,眾皆不識,有時還笑他傻呢!在你們周圍,有弘法利生者,早已道業成就,可度有為而不現無為相,眾難起信,有時還打殺罵辱呢!為何出現如此現象,皆因將多聞知識化,應用學術化,身執名相,心生驕慢,背離了佛法多聞實義,脫離了修習多聞法理。可見修無漏學有多麼重要,故有經劫多聞,不如一日修無漏學之說;如老百姓選藥時的一句大實話,“不看廣告看療效。”2014、4

 

上一篇:日行一善有哪些途徑
下一篇:淨慧法師:學佛人為什麼不可以因為果呢?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