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南懷瑾(1918年-2012年),國學大師,詩人,中國傳統文化的積極傳播者,其著作多以演講整理為主,內容往往將儒、釋、道等思想進行比對,別具一格。
初學靜坐,如何達到靜?大家不要特別求一個靜,姿勢坐好,六根不用,眼睛不外視,耳朵聽到外界種種音聲,雖然非常吵鬧,但六根意識不動,與你如同兩個世界,毫不相干,鬧市就同山林一樣,內心自然就靜了,何必再去求一個靜的境界?當然,自己覺得心理的思想妄念來去不停,這是個問題。大家不要忘記了一切學問修持都從靜中來,人性本來是靜,動是後天的染污,從古至今,從生至死,始終是靜,思想來去你不要理它,也不要歡迎它,不迎不拒,自然“隨它落地自成灰。”你越想去注意思想,反而激蕩內心的思想,發而成為外在的語言聲音,從身心深入體會參透這些道理,慢慢就會進入觀世音入道之門。
一上座你不要管自己的妄想,比如街上的車水馬龍,我晝夜在此境界中,我把它當成什麼聲音呢?當成海潮音。普門品上說:“梵音海潮音”。觀世音菩薩道場,在浙江普陀山。那海水的浪潮,比現在還要吵;風濤浪起,如同風吹高樓呼呼作響,各種聲音都有。但是,你只是聽到而不干擾,不是聽不見聲音。聽不見不就如同死人一樣?也不是用意去聽它,本來現成,不要另外去聽。聲音來了是動相,聲音去了是靜相,動靜二相只是相對的現象。能聽的作用,它不在動相與靜相之間,動來也留不住,靜來也無所住,能知道動,能知道靜,當體即空,一念不生,自然就對了,非常簡單。……
佛法是非常科學的實證,因此,大家應各走各的路,個人選定一門深入,至死不變。有人修念佛三昧,那還是依此修,有人持大悲咒習慣還是持大悲咒,有人念六字大明咒達到一心不亂,則還是念六字大明咒;或修六妙門、白骨觀,種種法門都可以,但是,不要變來變去。有人如果有其他信仰禱告,一樣的可以各走各的路線,選定一門。或者有人說:“我什麼法門都用不上路”,那你就用觀世音法門。
我現在講話的聲音與外面車水馬龍的聲音,大家都聽到了,但不要注意聽它;現在鞭炮聲也聽到了。鞭炮放過就清淨了,本來清淨的。這是最粗淺的觀音法門,馬上可以體會。不管是念佛也好,走任何修行法門,慢慢寧靜回轉來可以聽到自己身體內部的聲音,不需做任何功夫。身體內部本來是有聲音的,為什麼大家聽不見?如果從事科學研究,人體血液的流動,心髒的跳動,身體內部音聲的震動,卻比一顆原子彈爆炸的聲音還大。老子說:“大音希聲”。宇宙運行的聲音很大,可是人們自己習慣了,反而聽不見。銀河系統聲音最大,我們人類也聽不見。連我們身體內部的音聲也是一樣聽不見。
什麼時候你才聽見呢?當人睡下去靠在枕頭上,還沒有睡著以前,你用手把兩耳蒙起來,像包餃子把耳朵合攏起來,此時就聽到心髒血液流動聲音很大。搭乘飛機時的噪音或在戰場上炮彈爆炸的巨聲,拿手蒙起耳朵,同樣比較容易與外界音聲隔離;那時,內在音聲就很大。但是,修持觀音法門的人,在靜態之時,可以聽到自己內在的音聲;即使在最熱鬧的地方,還是可以聽到自己內在的音聲。修持到此地步,身體上的轉化,可以到達相當的情況。慢慢聽自己內部的音聲靜下去,血液流動、心髒跳動的音聲都靜下去,靜到什麼程度呢?連身體內部的音聲都清淨了,那時會出現一種非常奇妙的音聲。順便告訴你們,當年我在四川峨眉山頂上閉關時候的經驗。
每當夜深人靜的時候,在峨眉山頂上,冰天雪地中,夜裡起來靜坐,萬籁俱寂,飛鳥亦無,清淨境界,如身游太虛中,安心自在,就像神仙境界一般非常舒適。而且常聽到虛空中天樂之音,非常美妙。因而想到莊子所謂“天籁之音”。莊子形容冷冷然、清雅悠美渾厚的音聲,那真是聞所未聞的天音。依我的經驗,現在雖在吵鬧的都市中,心靈一靜,天籁的梵音仍然可以聽到,與嘈雜的音聲毫不相礙。所以懇切希望諸位依此修觀世音法門,一定會有所成就。
——《定慧初修》
《楞嚴經》上,觀世音菩薩向釋迦牟尼佛報告,報告修行的方法和經過。觀世音菩薩講了,他說我是用觀音法門。怎麼叫觀音?就是觀一切聲音。怎麼觀呢?現在我給你指出來哦!你看!你站在這裡,心裡不動,動與不動都不管。外面掃地的聲音、飛機的聲音、汽車的聲音、一切聲音、我講話的聲音,你都聽到了,都了解。但是,和你毫不相干,聽過去就算了嘛!“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觀世音,觀世間一切音。這是外觀。慢慢觀。你看!更清淨吧?!所以,古人修道要在水邊林下,那流水下來,溪流之聲“潺——”“潺——”。流水變成了幫助修道的工具。不必注意去聽,聲音自然就進來了。心境“寂然不動”。在竹林裡,松樹下,風一吹過,“灑——”。好幽靜,使你心中什麼都沒有了。觀海潮音,觀松風水月之音,一切音聲都幫助你修道。這是外觀。慢慢!慢慢!慢慢!你也不要去理它,自然聽著等於不聽,見山不是山,聽聲不是聲。聲聲入耳,聲聲不相干。然後,慢慢感覺到這個念頭就是聲。聽!聽!聽!聽!呼吸也是聲,身體上的不舒服也是聲。舒服與不舒服都是聲,感覺也是聲,聲是動,動相。慢慢!慢慢聽,聽!《楞嚴經》上觀世音菩薩告訴我們一個妙訣:“動靜二相,了然不生。”聽到聲音,聲音是動相。沒有聲音的時候,你說你聽到沒有?聽到了,聽到了靜相。靜也是相。動相不生,靜相也不生,才達到了觀世音菩薩的法門,才可以進到這個殿裡來。……
聽到的聲音,是動相。聽不見的,你也聽到了,聽到了靜相。“動靜二相,了然不生。”怎麼叫“了然”?動相來了,聽到了,知道是聲音。靜相來了,知道是靜。多“了然”!不“了然”,你就是死人了,就變成木頭了。還學什麼佛?“了然不生”,不生什麼?不起妄念。動相來了,讓它來;去了,讓它去。靜相來了,知是靜相,去了,讓它去。不著靜相,也不著動相。動靜二相都是相對的兩邊。那個能知道動相,能知道靜相的東西,從生到死,從來沒有動過,明明了了。動靜二相,了然不生。
——《習禅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