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萬行大和尚:修行要一門深入才能入道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萬物生長因靜始發,身心寧靜晝夜均等,動靜湛然四季循環,大道至簡回歸自然。長壽型的動植物,靜態遠遠超過動態,所以才長壽。人要長壽,身心寧靜的時間必須多於活動的時間。

  修法要一門深入。有的人覺得一門不夠,還要兩門、三門。這說明他一樣都抓不住,一樣也捕捉不到。因為他的心空虛茫然,神識散亂,所以抓一個不夠,要抓幾個,只有一天到晚亂哄哄的才覺得踏實,才有安全感。

  大道至簡,簡能入道。人生最高的境界就是簡單、單純。復雜的人生與道相違背,導致人性墮落。佛教講單純心是入道的根本。道教講赤子之心,也就是心性要像嬰兒那樣純真無瑕才能入道。基督教講天國是孩子的,什麼時候把心修得像嬰兒一般天真單純,就能和上帝同一體。

  想知道自己的心是不是單純,離道是遠是近,伸出手看看掌紋便知。如果掌紋像蜘蛛網一樣縱橫交錯,像地圖一樣橫七豎八,今生想成就恐怕不容易,僅此一點,足以證明你今生修道比別人困難。

  一個人的性格與命運在自己的掌紋上已經盡顯無遺。有的人越熱鬧越興奮,越能找到感覺;一旦獨處,便覺得孤獨、寂寞、無聊、空虛,總想找人聊天,喜歡三五成群聚在一起談天說地,說是道非。這種人永遠進入不了內在寧靜、祥和的狀態。

  想獲得真正的祥和,只有讓身心寧靜。唯有寧靜才能與萬物同一體。當身心統一、寧靜時,內在靈性的力量才能釋放出去,並接收和領納外來的力量。靜是生命回歸的唯一途徑,此靜並非默然不動。

  古人講最高境界是身動心閒,凡夫卻是心動身閒。成就的人一定是身動心閒。身體越動,他的心越閒,越寧靜,越能捕捉到感覺;事情越是十萬火急,越能顯出他一夫抵萬勇的鎮定自若與氣定神閒。心無所住、無所事事時,反而容易丟掉覺知,心往外馳,胡思亂想,產生雜念。

  但大多數人恰恰在無所事事、心無所住時,頭腦比較清醒,思維比較清晰,能說會做;一到緊要關頭,就頭腦信息中斷,覺知丟失,手忙腳亂,不知所措,不知道自己在哪裡,也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只有極少數人壓力越大,事務越繁忙,越是關鍵時刻,越鎮定,越打不起妄想。因為他的身、心與事三者已經融為一體了。

  為什麼我們要修一個法,並且抓住它,在上面大做文章呢?目的就是讓你在心上做一件事,一旦有事做,你就不會妄念紛飛,思前想後,忙於萬事了。把你的心捆綁在一件事上,就是要遏制你的心猿意馬。當通過一個法讓你的心寧靜下來以後,連這個法也要捨去,讓心自然歸於寧靜,不需再借助任何方法和外力。

  但是,目前我們尚未達到這個階段。你能一心一意地做一件事,堅持半年(半年是對上等根器人而言,一般人需要三年來訓練這顆心,以達到制心一處),做完了立刻放下,再專注在另一件事上,也就是讓你的心始終住在一件事上。倘若能這樣三年不變,將來有一天突然不給你事做時,你便可達到無事於心、無心於事,你的心裡不再有事,事再也鑽不進你的心裡了。能保持不思、不想、不亂,成道才有希望。

  很多人平時能說會道,似乎是個人才;一旦遇事,馬上暈頭轉向;要是多做幾件事,多接觸幾個人,簡直就是一個沒有頭腦、沒有靈魂的人。為什麼會這樣?因為有生以來他就沒有踏踏實實地做過一件事、一份工作、一番事業,從來都是游手好閒,做事東一榔頭西一棒子,心始終漂浮著,沒有落在一件具體的事上,也就是說他從來沒有專注在一件事上並持之以恆。這種人注定學不了佛。

  一個人無論修了多少法,拜訪了多少明師,跑了多少寺廟,讀誦了多少法本,如果不能在一個法上苦苦執著地修上三年,不能靜下心來在一件事上專注三年,這個人是不會有成就的。你白天所做所想和夜間所夢是否相關?如果晚上做的夢和你白天所想所做風馬牛不相及,想成道不過是癡心妄想!

  永明禅師講過入道的十大特征,也即檢驗入道的十大標准,其中之一就是:白天念佛,晚上夢境也念佛;白天參禅,晚上夢境也參禅;白天學律,晚上夢境也學律。達不到這樣,你說你入道了,那是自欺欺人。你白天織毛衣,晚上做夢沒有織毛衣,白天打字,晚上做夢沒有打字,想入道絕無可能。專心織毛衣和專心打坐、專心念佛、專心誦律只是形式上的區別,本質上毫無區別。古人講專注即是禅,即是修道。

  一個人走鋼絲已經走得一心不亂了,你何必要求他放棄走鋼絲來跟你坐禅,以達到一心不亂呢?但是,如果一個通過走鋼絲達到一心不亂的人來坐禅,他很快就能捕捉到如同走鋼絲一般的一心不亂。

  為什麼?因為他已經在另一個領域通過專注地工作獲得了三摩地。如果讓他換一個環境,采用新的形式和方法,頭幾天可能難以上手,但他很快就會適應並捕捉到一心不亂。因為他早已證到了一心不亂。如果在自己的領域裡從未達到過高度專注和一心不亂,想在另外一個領域達到高度專注和一心不亂,那是癡心妄想!

  一個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從未達到過忘我:忘掉吃飯,忘掉疲勞,忘掉時間、空間,從沒有體驗過這種忘我境界的人來學佛,參禅打坐,常常是一會兒覺得腿痛,一會兒覺得肚子餓,一會兒覺得不適應環境,感覺屋子不是太空曠,大得嚇人,就是小得令人壓抑,他怎麼都無法進入內在寧靜與和諧的狀態。

  如果心始終處於寧靜、和諧的狀態,外在的環境又怎麼可能影響到你,你哪裡還會在乎屋子是大是小,今天是晴天還是陰天,是高溫還是低溫呢?空不掉外在的環境,你就進入不了內在寧靜的狀態。有些人在跟別人說話、聊天、談工作時,一開口總是怪別人,出了問題總在外面找原因:抱怨環境不好,說別人不跟他合作,不協助他……總之就他對,別人都錯,事不成都是別人的原因,與他無關。

  這種人從不向內找,管不住自己的身口意,從不在自己身上找原因,你說他一句,他有十個百個理由來反駁你,目的只有一個:就是不關他的事。為什麼這種人愛推脫呢?心靈太脆弱了,不敢擔當。日常生活中的瑣事尚且不能擔當,詭辯、推辭、推卸,又怎麼配學佛?更別說成佛了!

  誰知道佛的心量?我常比喻佛心如同大地。如果理解不了佛的心量,就想想大地。實際上佛的心量遠遠超越了大地。古人喻佛心量為“心包太虛,量周沙界”,佛心承載著山河大地、宇宙虛空。大地能默默地承受一 切垃圾、污穢,甚至越骯髒的東西,越能令其生長出好的農作物,化一切腐朽為神奇。

  在關鍵時刻才能看出一個人的品質和情操,顯出一個人的膽識。有一種人平時不需要他時,他信誓旦旦,口出狂言,大包大攬;一旦遇事,跑得比誰都快,而且還能找出一堆理由為自己解釋、開脫。犯了錯,要找出問題存在的原因,要接受教訓,吃一塹長一智,以後不再犯同樣的錯誤。其實犯錯誤也是一種境界,何須辯護解釋?連這點境界都沒有,還學什麼佛?

  總之,大道至簡,平常心入道。

 

上一篇:常把慚愧放心頭,有三大好處
下一篇:海濤法師:遇到感情問題應該念什麼咒?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