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淨空法師:威爾士三一聖戴維大學跨宗教論壇致辭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尊敬的諸位宗教領袖、代表,諸位嘉賓,女士們、先生們:大家好!

  今天,在各宗教神聖的加持之下,我們能有此機緣,在威爾士三一聖戴維大學舉辦「跨宗教論壇」,意義十分深遠!眾所周知,聖戴維學院自一八二二年建立之初,就是旨在提高宗教神職人員的教育,百多年來培養出許多優秀的傳教士,為宗教教育做出很大的貢獻。

  【前言】

  宗教是人類所必需,其重要性非比尋常。二十世紀著名的歷史哲學家英國湯恩比博士曾說:「歷史的發展是先有宗教,然後科技再從宗教中衍生出來。科技從未能夠替代宗教,並且我預計,它永遠不能替代宗教。」「我相信,宗教對人類而言,一直是不可或缺的,未來亦然。」

  縱觀今日世界,亂象紛呈,災難頻繁,這是古今歷史上前所未有的現象。如何化解沖突,促進世界安定和平?這不僅是迫在眉睫的當務之急,更是全人類共同的理想和願望。這樁事情必須從宗教下手,除了宗教之外,找不到更好的下手處。

  十多年前,我遇到一位退任的政治領袖,他問我:你看這個世界還會有和平嗎?我回答說:只要國家與國家之間、政黨與政黨之間、族群與族群之間、宗教與宗教之間,都能做到平等對待、和睦相處,世界就和平了。這四樁事情很難、很棘手,但是如果從宗教下手,就可以做到。為什麼?

  【一、所有宗教的核心都是仁慈博愛】

  盡管世界上有許多不同的宗教,但是所有宗教的核心思想都是愛,仁慈博愛。所以宗教能夠團結,團結在哪裡?團結在愛,神聖的仁慈博愛。

  基督教《聖經》中說:「你們應該彼此相愛;如同我愛你們,你們也應該彼此相愛。」伊斯蘭教《古蘭經》說:「安拉實是至恕的、全能的。」錫克教:「我心中珍惜超過一切的乃是愛,它使我在塵世享有永恆的生命。」巴哈伊教:「與人性的尊嚴相匹配的美德,乃是能以容忍、慈悲、同情和友愛,來對待地球上所有的民族和眾人。」印度教:「願在所有人眼裡,我都是朋友;願在我眼裡所有人都是朋友;願我們在各人眼裡都是朋友。」道教:「救人之難,濟人之急,憫人之孤,容人之過。」儒家:「凡是人,皆須愛,天同覆,地同載。」佛教《華嚴經》中說:「諸佛如來,以大悲心而為體故。因於眾生,而起大悲。因於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覺。」《華嚴經》這段經文說明慈悲心的重要性,慈悲心就是真誠無私的愛心。在佛門,修菩提心要從慈悲心開始修起,佛是因大悲心而生菩提心。為什麼能生起大悲心?是因為憐憫一切眾生,見到眾生在生死輪回中受眾苦,因此,佛就以平等無二的大悲心普度一切眾生。這就是聖哲所示現仁慈博愛的真心。

  宗教人士、神職人員要如何落實神聖的仁慈博愛?我曾經在日本遇到基督教的石井牧師,他是一位大學教授。我在日本講經期間,他邀請我到電視台進行訪問,現場播出。我解答了他十幾個問題,最後他問我,宗教之間如何互相包容?我回答說:《聖經》所說的「上帝愛世人」,這就是答案。上帝愛世人是抽象的,所有神職人員和信徒應把上帝的愛從自己身上做出來,落實在生活、在工作、在處事待人接物中,代表上帝去愛世人,宗教之間就能互相包容。如果沒有代表上帝愛世人,就與上帝的意思相違背。所以,各個宗教絕不能自贊毀他,一定要彼此互相尊重、互相贊歎。石井牧師聽了非常的認同。

  【二、眾神一體 宗教一家】

  多年來,我們之所以深深相信宗教能夠互相團結,是源於「世界宗教是一家」的理念。

  在中國河南曾經出土一塊石碑,是唐肅宗時期的,名叫「混元三教九流圖贊」。所畫的圖像,當中是釋迦牟尼佛,左右兩側分別是老子和孔子,說明儒釋道三教是一體不二的關系。所謂是「三教九流是一家,宇宙萬有是一體」,這就是世界宗教是一家的寫照。我在新加坡和澳洲團結宗教的過程中,常常用手指來比喻各大宗教:五根手指表面上看各不相同,追溯到根本,都是從手掌發生來的。所以,如果我們對每個宗教都深入研究、悟入經典義理,領悟到核心,就會發現他們都是同一個根本。

  宗教都肯定,宇宙之間只有一個真神,這個真神是宇宙的造物主,神通廣大,能現無量身。在從前,由於交通不方便,信息不發達,人不相往來;生活方式不相同,文化不一樣,所以這個真神要分很多身,在各個不同的地區教化眾生——在基督教稱為上帝,在伊斯蘭教稱為安拉,在古老的中國稱盤古開天地,在佛教稱為真如自性……其實都是一個。現在科技發達,交通方便,在這個時代,宗教要由分到合,要趨向和合,平等對待,和睦相處。

  正是因為各個宗教的神都是同一個真神的化身,所以各宗教的教義都是大同小異的。你仔細去看看宗教的經典,相同的應當占百分之七、八十,不同的是少數部分。不同的地方多半是生活習慣、文化背景不一樣,總的方向、目標都相同,都是勸人「諸惡莫作,眾善奉行」,都是倫理、道德、因果的教育。因此,各個宗教要彼此互相贊歎,不能傲慢自是,輕視別人,否則就會造成對立與沖突。

  宗教團結不是空談,我們真正做到了。一九九九年,我們將新加坡九大宗教團結成相親相愛的一家人,大家時常往來,參加彼此重要的活動,做出很好的成績,受到新加坡政府的肯定、贊揚。我們也在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和澳洲舉辦宗教團結的活動,都相當成功。二〇〇六年,新加坡九大宗教領袖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手牽手,聯合為世界和平祈禱,感動了教科文組織總干事、各國大使及與會嘉賓。二〇〇二年起,我們在澳洲圖文巴團結宗教、團結族群,十多年來,成功的把圖文巴建設成為多元文化和諧示范城。今年三月,教科文組織九個國家的大使以及嘉賓莅臨圖文巴,考察宗教團結、族群團結的成果,深受感動,對世界和平建立起了信心。大使們這樣評語:「我們非常贊歎圖文巴多元文化背景的族群能夠和諧相處。在圖文巴見到所有人都一直笑容滿面。」「你們把我們所談的做了出來,變成現實。你們是我們所宣揚理論的實證。」

  【三、宗教回歸教育 互相學習】

  世界和平的理念如何從根本上實現?必須宗教回歸教育、互相學習,共同弘揚宗教仁慈博愛的教育,是世界和平的基礎。

  中國最早的教育專著《禮記•學記》上說:「建國君民,教學為先」。中國傳統文化儒釋道三教,全都是教學起家;縱觀世界上各個宗教的創始人,也都是偉大的社會教育家。「宗教」二字,按照中國字的意義來解釋,「宗」有三個意思:主要的、重要的、尊崇的;「教」也有三個意思:教育、教學、教化;「宗教」兩個字合起來就是:人類主要的教育、重要的教學、尊崇的教化。二十年來,我們在國際上推動宗教團結,對於這個定義,各個宗教人士都認可,都說這個意思非常的好。所以各個宗教一定要把自己的經典講清楚、講明白,才能夠惠予眾生真實的利益。

  宗教要振興起來,一定要回歸教育,要以創教的人做榜樣,一定要講學、要上課。而且宗教之間要互相學習,不但學習自己的經典,也要學習別人的經典。求同存異,大家一個方向、一個目標,共同為世界的安定和平做出貢獻。在新加坡期間,我認真學習各個宗教的經典,編成《世界宗教是一家》的小冊子。我曾應新加坡天主教的邀請,在天主教學校講解《玫瑰經》;我也曾經講過《古蘭經》,回教徒聽了很滿意。二〇一五年,我提出,從各個宗教聖典裡面節錄精華三百六十小段,匯集在一起,成為《宗教經典三六〇》,方便不同宗教的人士互相學習彼此的教義。消息一出,得到了圖文巴各宗教、教派,以及新加坡、香港、馬來西亞等宗教領袖和熱心人士的大力支持。二〇一六年十一月,《宗教經典三六〇》叢書問世了,得到各宗教人士的重視與贊歎。

  現在,在休斯校長的促成下,威爾士三一聖戴維大學將設立「和諧博士」學位,由各個宗教的領袖推薦教授和學生。大家在一起生活與學習,深入自己宗教的教義,也學習他人宗教的教義,共同發揚宗教仁慈博愛的精神,為各個宗教培養繼起的人才,也為將來宗教學院乃至宗教大學儲備師資,這是一件眾神歡喜的好事情!

  【四、效法神聖的仁愛無爭】

  今年九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即將舉辦世界和平會議,我們將提出「無爭」的理念。選擇競爭、斗爭、戰爭,人類有受不盡的苦難;放棄競爭、斗爭、戰爭,人類有享不盡的福報。這也是各個宗教的聖哲所提倡的。只要真正放下爭,人類可以將地球構建成幸福美滿的天堂。

  在中國歷史上,有一段謙讓的佳話。這個故事發生在清朝康熙年間,故事的主人翁是當時在朝廷擔任高官的張英,他一生為人處事以敬、慎為懷。有一次,張英的老家與鄰居吳家,為了住宅基地的問題發生爭執,彼此不肯相讓,地方官員也勸解不了。於是張家的總管千裡寫信到京城報告這件事情,張英回信給家人只是一首詩:「一紙書來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長城萬裡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於是張家人主動退讓了三尺;吳家見了深受感動,也退讓了三尺,於是兩家之間留出一條六尺寬的巷道,這就是「六尺巷」的由來。張英的謙讓,體現出儒家仁愛的美德,這與宗教教育「仁慈博愛」的核心思想不謀而合。宗教人士要帶頭落實神聖仁慈博愛的精神,放下相爭,提倡互讓,拓開心量,為人類創造真正的和諧,我相信這確實是真神、上帝、佛陀所樂見到的。

  【結語】

  我們深深相信,只要宗教能夠做到平等對待、和睦相處,就會影響族群、影響政黨、影響國家,也都能做到平等對待、和睦相處,那麼,世界和平就實現了——這是宗教對人類做出最偉大的貢獻。願我們攜手同心,共同朝著這個方向邁進!

  最後,真誠祝願英國及世界各國國運昌隆,國泰民安!祝願世界安定和平,永續大同!謝謝大家!

 

上一篇:淨空法師:有時候信念很大,有時候又沒有信心?
下一篇:佛法那麼好,誤解的人卻那麼多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