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劉素雲:最新《慈雲法語》之五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我想說說這個題目,借這個機會,說說這大題和這個小題是怎麼來的。

  大約是春節前吧,沒有幾天就要過春節了,我就得到了這個大題,就是“慈雲法語”,小題目就是我這次來和大家交流的六個題目。當時這個“師尊·師德·師責”,就是其中六個題目之一。

  我先說說,我對這個大題目的理解和認識。

  因為大題目是“慈雲法語”,可能我說大家有的能夠聽懂,就是這個題目不是我用腦筋想出來的,以往都有過這樣的經歷。但是這一次呢,我看到這個題目,我就想,這個題目我來講好嗎?會不會引起大家的誤會?因為是“慈雲法語”,還帶個“雲”,然後,後面還是法語。如果弄不好,大家別想,這劉素雲老師在自吹自擂,把她說的話都當成法語給我們講了。我就想,不行。我把這個題變了,後來我真的把這個題改了。我改個什麼呢?改個“智者非凡”,我為什麼要改成智者非凡呢?因為我這一次,昨天下午講,“四談我所認識的上淨下空老法師”,我覺得用大題“智者非凡”來代替這個“慈雲法語”,這能扣得上。過了一天,我又一琢磨,不行。因為以往我的經驗是,人家給我什麼我就說什麼,我一個字都不改。這一次我突然地把給我這個大題改了,好像有點不對勁。我自己問自己,你是不是你自己不謙虛,你要把你說的話當成法語?我自己回答是否定的,不是這樣的。因為這個,所以我又把這個大題目又改過來了,仍然叫做“慈雲法語”。

  這次來那一天,當天,我問師父,我說,師父,我這個總題目和這幾個小題目,可不可以?我給師父看了,我也把我自己的想法和師父說了,師父最後給我的答案是,這個題目可以。所以這次我講起來也就比較坦然了,否則的話,我真是有點糾結。怎麼給我出了這麼個題目呢?因為當時這六個題目我拿到手以後,我就用一個小紙片寫下來了。那天,正好我一個老同學來了,我們兩個是六十年的老同學,她和我同歲,她來了以後,我正好有這小卡片嗎,我就給她看。我說你看看這幾個題目,有啥感想?我這個老同學看了,就說,素雲吶,這個前面四個題我還能看得懂,後面兩個題我看不懂。後面兩個題就是這個“師尊·師德·師責”,還有一個就是我明天要講的那個“痛念死無常,回歸涅槃岸”,這兩個題目是第五、第六個講題。順序都不是我顛倒過來的,我同學就說,這兩個題目,我不知道啥意思。她問我,素雲,這兩個題目你寫啥呀?我笑了,我說,你現在問我寫啥,我也不知道,到時候,該我寫的時候,我就知道了。她以為我在跟她開玩笑,實際上我說的是真話。所以,這六個題,我拿到手以後,過完春節,我就陸續地開始按這六個題目來寫。但是寫完了以後干什麼用呢?什麼時候用?我也不知道。因為那個時候,我還沒有起心動念,說我要來香港看師父,那個時候還沒有這個念頭呢。所以我同學就問我,素雲,你這六個題目要是寫完了,你上哪發表去?我說,沒想著上哪發表。她說,你要掛到哪個網上?我說,也沒想掛在網上。她也問了,那你是不是想上香港跟大家交流?我說,沒想去香港。都沒有想,結果現在驗證了。那讓我寫這六個題目,就是我這次來香港要用的,要跟大家交流的。所以,你說奇怪,它也很奇怪,你說不奇怪,它也不奇怪。

  因為這個題目吧,確實我當時拿到題以後,我真的不知道這個“師尊·師德·師責”我寫什麼,我不知道指的是什麼樣的老師,是不是你比如說,教我小學、教中學的也是老師,引我入佛門的、教我學佛法的,也是老師。至於讓我寫哪個層次的老師,我不知道。

  我這篇文章“師尊·師德·師責”,是哪天寫的呢?是2月12號寫的。寫的時候,當我把筆、眼鏡、原稿紙都准備好了以後,坐那旮沓,我第一個念頭是,我開始寫這篇稿子了,我從哪寫起?我自己這個念頭起來以後吧,反正我就是記錄員了,寫完以後,我自己從頭看了一遍。這個路子,絕不是我大腦想象出來的那個路子。如果我要想,我不是這個路子。所以,我今天跟大家談的這個題目,那就是我2月12號筆錄下來的,我記錄下來的。至於這個是誰說的,我不知道。但是我覺得,說得挺好,挺到位。所以今天,我就如實地按這個題目給大家報告。

  這就是我今天說這個題目的因緣。

  開始是這樣說的:

  提起老師,我首先想到了釋迦牟尼佛,因為這是我們的本師。對於我們來說,本師只有一個,沒有第二個。

  2月12號,開頭語就是這幾句話,我就如實地記錄下來了。那我就知道了,從本師開始說,是完全正確的嘛。

  釋迦牟尼佛在印度示現成佛,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正像佛經裡所說的,眾生應以什麼身得度,佛就示現什麼身,度化眾生。釋迦牟尼佛就是示現佛身,來度化眾生的。佛根據眾生的迷悟程度不同、根性不同,佛把眾生的根性分為三等,叫做上中下三等。這三種根,上根的好教,下下根的也好教,中間的那一大部分是最難教的。我們想想,是不是這樣?上上根一聽就懂,下下根他老實、聽話、真干,也好度。就是中間這個層次,眾生數量也比較多,你說他不懂,他還懂一點兒,你說懂吧,還沒懂多少。唉!就這一部分是最難教化的。所以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教學,為誰?就是為中間這一大部分眾生,是為這些眾生而說的。佛真的是慈悲到了極處,我們都是屬於中間這一等。我不知道我說我們,你們服不服?我是屬於這一種。我想,我們大家大部分應該是屬於中間這一等。說上不上,說下不下,在中間晃悠呢。就是說,釋迦牟尼佛重點度的眾生裡面,就有我們自己在內。

  釋迦牟尼佛教學,是分等級的。

  為什麼呢?前面說了,眾生根性不同。所以,你就得用不同的方式方法,不同的層次來教化眾生。大家想一想,是不是這樣的?比如說,世尊在前十二年,就是最開始的十二年,是在鹿野苑搞的什麼教學呢?講的是《阿含》。這個《阿含》,就拿我們現代來說,就是小學。十二年佛講的《阿含》,是小學教育。十二年以後開始升級了,升到哪去了呢?升到中學了,就這樣一步一步地往上升。

  我們首先看,小學,他講的是小乘經典。小乘經典,是講人天法。

  這是最早的最低的一個層次。這個層次,就是告訴眾生,你怎麼樣能從人道升到天道。這是講十二年《阿含》,就要解決人能到天道的問題。但這個,他解決不了六道輪回,所以這是佛法的小乘。我們暫時把他叫做小學。這是第一個層次。

  第二個層次,世尊十二年之後,開始升級辦中學。講的什麼?講的方等。

  講方等的時間,一共是八年。這八年,是大乘的開始,這是佛法中的中學。阿含和方等加起來,一共是二十年。

  有了這二十年的學佛根基,佛開始講《般若》。這是真正的大乘。

  般若翻譯過來就是智慧。就是講完阿含,講完方等,接著佛陀講的是般若。用了多長時間呢?用了二十二年來講般若。可見般若在佛的經典裡,占有多麼重要的地位。這個,我們大家心裡都比較明確。這是二十二年的般若。

  最後的八年,世尊講的是法華。

  我前兩天講了,一乘經典有三部:《華嚴經》、《法華經》、《梵網經》。《華嚴經》是一乘經典裡其中的一部,這是真正的一乘佛法。一乘佛法是說什麼?教我們一生成佛,所以這是佛法的最高檔次。為什麼佛在這個時候開始講《法華經》?時機成熟了。當時《法華經》上有這麼一句話,說“時機成熟,會三歸一”。“三歸一”那個“一”是誰?就是《法華經》,就是一乘佛典,就是這個。那我們現在可以歸納一下,就說一乘、小乘、中乘、大乘,咱們給他起個名字,小乘、中乘、大乘是佛的方便說,一乘是佛的真實說。真實說和方便說的特點,就是我昨天舉的例子。“一乘”是主橋,其他是引橋,就是這麼個關系。這是釋迦牟尼佛講經教學的真正目的,真正目的是講一乘大法,引導眾生去極樂世界作佛。

  世尊教學是有次第的。

  辦班教學,他的學生,我們從經典裡看到的、聽到的,一共是一千二百五十五人,佛的經典裡叫常隨弟子,也叫常隨眾。這些弟子是跟隨佛陀一輩子,沒有離開,直到佛陀示寂。這一千二百五十五人,通通都成就了。只是他們成就的層次有所不同,最低的果位是阿羅漢。就是在這一千二百五十五人裡,最低果位的成就是阿羅漢果位,裡面有不少是佛是菩薩。

  但是有一點要說明的是,雖然這些弟子有的成佛了,有的成菩薩了,但是作為學生,他們很謙虛,仍然居於菩薩地位。就是成佛了的弟子,也居在菩薩地位,還作菩薩不作佛。這是什麼?表示對老師的尊重。雖然自己和老師一樣都是佛了,但是他的弟子不稱自己是佛,稱弟子為菩薩。所以我們想,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你對這個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如何理解?如果你覺得你成佛了,你和老師齊位了,甚至你超過老師了,你凌駕於老師之上了。我想,如果真是這樣,他也成就不了佛。真正能夠成佛的,他絕不是這個想法。所以弟子成佛了,誰歡喜?老師歡喜。是不是這樣?

  我就覺得咱們淨空老法師,如果他的哪個弟子成佛了,那老法師會比他自己成佛更歡喜的,我是這樣看的。這樣的老師才是真正的明師,他希望他的弟子能夠趕上自己,能夠超過自己。老師是這樣的。但是我們作為學生,能不能這樣自以為是?真的以為自己就比老師高了?這個你一旦有這個念頭,有這種行動,我想,你很快就會墮落的,你不會有大成就的。

  我們應該牢牢地記住,老師永遠是老師,學生永遠是學生,這個是不可更改的事實。

  如果你有點成就了,你就瞧不起老師了,那你今後的路會很難走、很難走的。因為什麼?我們把根丟掉了。任何時候,孝親尊師,都是世出世間法的兩個根。你想想,那大樹一樣,根被挖掉了,沒有了,那個大樹還能活嗎?活也活不長久。所以,我們修行,和這大樹是一個道理。永遠不要忘了,給我們營養的那個根。我們的智慧從哪裡來?我們是從老師那裡學來的,就是我們永遠不要忘記自己的恩師。

  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弟子當中,確實有不少已經成佛了,是再來的,這就是教下所說的“一佛出世千佛擁護”。

  好像唱戲一樣,一台戲有唱主角的,有唱配角的。是不是這樣?不可能都去唱主角嘛。但是你想沒想到,有的扛小旗、跑龍套的,是這出戲的配角,但是恰恰就在這些不起眼的配角裡,有的就是這個主角的老師,老師在幫助他的學生演戲。你們知道嗎?

  如果不知道,可能想,主角就是一個,配角就是跑龍套的,這樣認識就不對了。所以有些時候,我經常提醒大家,不要小瞧了自己身邊任何一個眾生,你肉眼凡胎,你不知道誰是佛,誰是菩薩,誰是羅漢,誰是眾生,你都要禮敬。應該是這樣的,你就對了。我剛才說,這個跑龍套的,有的恰恰是唱主角的老師,是佛菩薩的老師,來幫助他的學生演好這一台戲。為了什麼?一個目標,為了圓滿度眾生的功德,大家合唱一台戲。這一台戲,只有主角配角大家齊心協力來演,才能把這台戲演好。如果各想各的,各唱各的,那麼這台戲肯定是演砸了。

  這就叫佛菩薩的游戲神通。

  有個詞不是叫游戲神通嗎?這句話說的非常巧妙。佛菩薩有真正的游戲神通的能力,這句話一點不假。有一次,有人問釋迦牟尼佛,您老人家的淨土在哪裡?佛雙盤坐在座位上,跏趺坐,佛沒有用語言來表達,聽了有人這樣問他,佛就把他的右腳放下了,這不是跏趺坐嗎?把右腿拿下來,把右腳放下了,右腳的大拇指的足尖按到地上,大腳趾頭沾地上了,這個時候出現一個什麼樣的景象呢?這個世界立刻就變成了琉璃世界。大家都看見了,淨土就在此地。佛再把腿收回來盤上了,這個景象就沒有了。大家想想,佛在干什麼?在給眾生表法。這就是《華嚴經》裡所說的,“唯心所現,唯識所變”。是不是這樣?你看佛沒有一句話吧,就這麼一個動作,就把淨土展現在眾生面前了。還用多說嗎?這就是佛菩薩的能力,能夠游戲神通。你說是神通,是不是神通?我們凡夫做不到,只有佛陀能夠做到。他真真實實地給我們演出來了,你說這是不是佛陀在教學?用語言說是教學,用行動表達也是在教學嘛。

  現在,三千多年過去了,釋迦牟尼佛仍然受到虛空法界一切眾生的崇敬。他的師尊·師德·師責,無疑都是最最完美、圓滿的。是不是這樣?

  他是當之無愧的一切眾生的老師。

  為什麼說釋迦牟尼佛是我們的本師?作為師者,他傳道、授業、解惑,通通都具足,而且是盡善盡美的。

  這就是我給大家說的第一位老師,釋迦牟尼佛。

  釋迦牟尼佛是再來人。

  《梵網經》上說,釋迦牟尼佛這一次到地球上來,示現成佛是第八千次。

  我記得,因為這個事,後來有同修還是其他人,對我提出了批評和質疑。質疑我什麼呢?有人在網上說,劉素雲說淨空老法師是哪位哪位佛菩薩再來的。我看了以後,我心裡非常踏實,因為這樣的話我從來沒說過。如果說,和釋迦牟尼佛往上貼往上掛鉤,就是因為我說過這樣的話,我說釋迦牟尼佛在印度示現成佛是第八千次,那不可能是最後一次吧,以後還能有八千零一次,八千零二次,等等等等。如果有人說,劉素雲說淨空老法師是釋迦牟尼佛再來的,還有點依據。因為這句話雖然我沒說,但是,八千零一次,八千零二次,我說了。如果你說我說淨空老法師是阿彌陀佛再來的,你一點根據都沒有,你怎麼能胡說呢?是不是?我沒說過的話,你說我說了。後來我不是這麼說的嗎,我說,不管修學哪個法門的,你們統統都幫助這個人去找依據。我劉素雲在什麼場合什麼地點,說過老法師是某某佛或者菩薩再來,你們都幫他找依據。找不出來!因為我心裡有數,我沒有說,我也不知道。你說,我不知道,我怎麼能說呢?!所以,今天,我一說到這兒,我就想起來那件事了。所以今天,我要說這個八千次,後面的,我肯定不再說了,我要說又被人逮住了。

  古往今來,許許多多佛菩薩,示現在人世間。

  這個誰都能說,誰都敢說,事實就是這樣。沒有佛菩薩示現在人世間,我們這個地球,我估計早都毀滅多少次了吧。正因為有佛菩薩示現在我們這個人世間,我們這些個凡夫眾生們,是沾佛菩薩的光,是沾他們的光,我們才能生活到現在。

  所以說,地球上雖然有災難,我們要正視這個問題,不可以回避的,不能閉著眼睛說瞎話,不承認。雖然地球上有災難,為什麼沒毀滅呢?就是因為有諸佛菩薩示現在地球上,有大修行人住在地球上,我們是沾這些佛菩薩和大修行者光的關系,所以我們才安然無恙地活在地球上。

  我說到這,我們應該有個起心動念吧。

  感恩諸佛菩薩救度我們!

  感恩大修行人給我們帶來大的福報!

  我這樣說,有人相信,有人不相信。但是不管你信還是不信,這是事實。我們要隨著釋迦牟尼佛經教的引導,把心態轉變過來。轉迷為悟,轉惡為善,挽救地球,挽救人類。我們也要為挽救地球,挽救人類,盡我們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我們不能只沾光,只享受。是不是這樣?因為我們是地球一份子。

  釋迦牟尼佛的身份是職業教師。

  一生,他老人家表現的,用今天的話講,就叫作義務教師。是不是這樣?他對人類所貢獻的,不是別的,就是教育。什麼教育呢?倫理的教育,道德的教育,因果的教育,哲學的教育,科學的教育,統統具足了。

  釋迦牟尼佛的教育,是對九法界眾生至善圓滿的教育,能幫助我們解決世出世間一切問題。

  所以,我們要認識,釋迦牟尼佛,是虛空法界一切眾生的本師。認識本師給我們留下的經教,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真正的無價之寶。

  這是我們第一位我要說的老師,釋迦牟尼佛。

  第二位老師,禅宗六祖慧能大師,是以比丘身示現在中國的。

  這個我們大家都熟悉,因為《六祖壇經》,大家可能很多人都讀過。

  最最著名的,就是慧能大師對自性概括那二十個字,那真是千古佳句,千古絕句!

  他是二十四歲開悟,而且他的這個悟是頓悟,是徹悟。

  為什麼說他是頓悟和徹悟呢?他是怎麼開悟的呢?就是《金剛經》裡的一句話,“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慧能大師就是因為這一句話頓悟的。這是典型的上上根器的人,一句話都頓悟了。你說是不是上上根器的人?是上根利智之人,上根利智(智慧的智),真的難得。

  他開悟時,關於什麼是自性說出了二十個字,這就是《華嚴經》的精髓所在。

  慧能大師的這二十個字,是《華嚴經》的精髓所在,也是全部大藏經的精髓所在。這二十個字,大家都很熟悉,對於慧能大師,我們的評價是,他和釋迦牟尼佛是齊名齊位,一個等次的。如果慧能大師是生活在釋迦牟尼佛的那個時代,他就是釋迦牟尼佛,就是這樣的評價。

  下面,我們說說什麼叫經典?慧能大師的二十個字,關於自性的定義,是經典中的經典。

  佛教的經典,大家都知道三藏十二部,那這二十個字,是經典中的經典。如果說,佛四十九年說法,在說什麼?就說的這二十個字。

  可能又有同學有疑問了,劉老師,你不說嗎,什麼是佛法?佛都講了什麼?你說用一個字概括就是“心”,用兩個字概括就是“放下”,用三個字概括是“無所得”,用四個字概括“回歸自性”。你現在又說這二十個字,你怎麼理解?怎麼解釋?是的,你比如說,我說,這二十個字,就是佛陀四十九年所說一切法核心的核心。那你信不信?那我說,咱們老法師還有二十個字呢,我們都熟悉的,我要說,佛陀四十九年講的,告訴我們的,就是老法師說的這二十個字。你信不信?就看你怎麼理解。所以,我一再告訴大家,學佛要把他學活,要活學活用。不要把佛學死,這個不行,那個不行。貪多嚼不爛,讀這個經,讀那個經,持這個咒,持那個咒,參這個禅,參那個禅,反正那個多了。這裡面有個什麼問題呢?眾生的緣不一樣,他和禅有緣,那他就去學禅,那他和淨土有緣,他就學淨土。是這樣的一個道理。但是,如果說,你樣樣門門你都要去弄,恐怕是一無所成。

  慧能大師對於這個自性,他這二十個字是“本自清淨,本不生滅,本自具足,本無動搖,能生萬法”,這就是慧能大師對什麼是自性,他頓悟的時候告訴大家的。

  這二十個字,前十六個字“本自清淨,本不生滅,本自具足,本無動搖”,這是佛法的哲學,這十六個字是佛法哲學。後四個字是佛法的科學,就是“能生萬法”,這四個字是佛法的科學。你看,就是這短短的二十個字,把佛法的哲學和科學都講圓滿了,你說是不是我們的老師?一個大字不識的,舂米、劈材,一句佛經就讓他頓悟了。確實是我們眾生的好老師。

  我記得我寫過一篇分享報告,題目叫“大道至簡,原來如此”,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你別看這二十個字不多,他可是實實在在的大道。這二十個字,說的就是常寂光的境界。

  常寂光是什麼?常寂光就是自性,自性就是常寂光。我們往往一想常寂光就忘了自性,一說自性就忘了常寂光。實際他是兩個不同名詞,表達的是一個意思。所以以後,咱們大家記住,一提常寂光,就是說的是你的自性,一說自性,就指的是常寂光,他是一不是二。用現在的話說,常寂光究竟是什麼?用白話說,常寂光就是真心。因為什麼?“常”是不生不滅,“寂”是清淨無為,“光”是一片光明。所以說,常寂光是無時不在,無處不在,他是一切法的主體。不是有那麼一句話,我一說大家就明白了,“一切法由心想生”,這個大家都知道吧。所以說,他是一切法的主體,常寂光是一切法的主體。你的自性是一切法的主體,因為一切法都源於你的自性。涉及到一些名詞術語,你弄通了以後,你才知道:哇,原來是這呀。原來我不明白,現在聽明白了。

  一起現象,都是從自性而生,從自性而現。無論是世出世間所有的一切法,都離不開常寂光。也就是說,離不開你這個自性。

  為什麼我一再告訴大家,一定要向內求,不要向外求?向內求,你就把自性求來了,念出來了。你向外求,求的是知識,沒有用。向內求,求的是智慧,你的自性現前了,你的智慧自然也就現前了。他是一不是二嘛。是不是?

  我總說,人人都有一個寶庫,你這個寶庫的寶比阿彌陀佛寶庫裡的寶,一樣都不少。

  為什麼你現在不知道?因為你現在迷著哪,你的寶庫的門還關著哪,甚至你還上著鎖,鎖著哪。我們得拿到這個鑰匙,這個鑰匙怎麼拿?老老實實地聽經聞法,念阿彌陀佛。那個智慧就是你開這個門的鑰匙。沒有智慧拿什麼去開?當你有了智慧這把鑰匙,你這個寶庫的門你一開開,你一定是大吃一驚:原來所有的寶,我這寶庫裡都有。為什麼我以前不知道?以前因為你迷,現在因為你智慧開了,你門打開了,你就看見你的珍寶了。

  一定要向內求,不要向外求。向外求,求來的是知識。向內求,求來的是智慧。

  誰用真心?佛用真心,菩薩用真心,阿羅漢用真心。誰用妄心?凡夫用妄心。這就是凡夫跟佛菩薩的根本區別。

  真心是什麼?真心是菩提心。

  那有同修又問,老師呀,菩提心是什麼?我告訴大家,菩提心就是救度眾生的心。你看一個層次、一個層次的,這樣解釋,大家是不是就聽明白了。什麼叫真心?真心就不是妄心呗,不是假心呗。那真心,我說,真心是菩提心。

  什麼是菩提心?菩提心,就是救度一切苦難眾生的心,就是菩提心。

  你對對號,你的心是哪個心?是真心還是妄心?真心就是念念想著別人,不是想著自己。

  不是自己畫個圈,裡面就一個我,總也跳不出去。

  我有一次我給大家說,一開始這個圈裡就一個字“我”,後來我勸大家把心量放大一點,別就裝你一個人,然後這個圈又擴大一點,把他自己的家人,兒女啊,丈夫啊,妻子啊,放進這個圈裡了,一個家庭。那總比“我”的那個圈大一點。我說是,能不能再擴大一點?大家說,就再大一點吧,把家親眷屬、親朋好友、同學同事,再往裡加點。你看看我們一回向,基本上都給自己的親人回向。

  所以有的同修老問,劉老師你咋回向?我說,我的回向跟你們不一樣。目前我要說了,你們可能還覺得奇怪,老師怎麼這樣回向,以後在哪節課,我專門給大家說我是怎麼回向的,在答問裡。因為有同修在網上給我提了這個問題,要我給寫個回向詞,讓我給寫個送往生的開示詞。

  我說,有的能寫,有的不能寫,因為他不能一刀切,是吧。人家往生的這個人,他放不下的是親情,你給他開示,讓他放下錢財,那不不對路,不能有統一的。這個我要在答問時候,給大家作個回答。

  逐漸地,大家的心量就放大了,越大你的菩提心就現前。菩提心不就是你的真心嘛!你這樣,就和佛菩薩的心就相應了。你的心是佛的心,你的行是佛的行,最後你的歸宿肯定是作佛,肯定是這麼一個路子。很簡單,不麻煩。

  因為什麼我能想到這樣呢?為什麼要念念想著別人的心?因為別人,我上午不講到一體嗎?

  你知道這個一體,宇宙的一體觀,你就想,別人就是我,我就是別人。

  所以說,整個宇宙是從哪裡來的?是從自性裡生出來的。“何其自性,能生萬法”,這是慧能大師最後四個字“能生萬法”。那個自性是什麼?就是我們的真心。

  你說,翻來覆去地說,簡單不簡單?不麻煩,一點也不復雜,就這點東西。你領會了,一下子你就悟了,原來是這麼簡單!

  過去我怎麼搞的那麼復雜?!復雜真是不復雜。

  會用真心的,一生成就。大乘佛法,一乘佛法都不難,尤其是一乘佛法。

  我記得前兩天我告訴大家,師父上人從2014年到現在講的,統統是一乘佛法。

  你把這幾年師父講的東西,你消化了,理解了,你接受了,你都成。

  不是說,你得聽多少年,你得念多少年,多少,這個不在數量。你沒有大悟,你可以有小悟呢,一點一點來。

  這個真心吶,有多大?無量無邊,非常非常大,因為他要生萬法呀,你想他能不大嗎?我這個“大”,大家怎麼理解?不是指大小的大,是無邊無沿的這個心。實際,你的心就是整個宇宙。整個宇宙,都從你的心裡生出來的嘛。

  真心對自己有什麼好處?

  第一,能治自己的一切病痛。

  大家不是有病苦都想找劉老師嗎?劉老師也有病苦哇,我用什麼方法對治?我事事處處用真心,用我的真心來對治我的病痛,雖然盡管我有病痛,但是,我真是沒痛到那種痛不欲生的程度。

  第二,真心對家庭有什麼好處?家庭和睦美滿。

  這個我有切身體會,原來我的家庭不是太和睦,我什麼東西都不保密,我告訴大家,我就是透明體,沒有隱私。因為什麼?因為我那些年我做的不好,我學佛學的不對路。我對家人這要求、那要求,我就不從我自身想起,從自身做起,所以弄得大人孩子都不服氣。你說這樣家庭能和睦嗎?他們不服我,我還生氣,我認為,我這麼盡心盡力來撐著這個家,你們憑什麼要對我這樣?所以家庭不和睦。後來我轉向了,我變過來了,我路子走對了,我的家庭一天比一天和睦,現在可以說完全和睦了。因為我有切身體會,所以我告訴大家,你用真心,這個真心給你家庭就帶來和諧美滿,就帶來這個好處。

  有的同修,聽了我的小機器,聽了我的講座,真照著辦了,他也成功了。我做成了,有的同修學去了,凡是真學去的,他們也都成功了。我勸你們大家,也試試看。成功了更好。不成功,咱們再探尋別的方式方法。

  第三,真心對社會、對個人、對家庭都有好處,社會安定祥和。

  對社會有什麼好處呢?社會安定祥和。

  你說人人都用真心來對待彼此,你說這個社會還有什麼動亂?還有什麼恐怖襲擊?他一定是安定祥和的嗎。

  第四個,如果人人都用真心對世界,四個字——天下太平。

  師父中午吃完飯,給大家開示的那段話,很多同修在場聽到了,就是這樣嘛。天下可不可以太平?完全可以。關鍵在於我們的心念怎麼轉變。我把妄心都丟掉,都用真心來為人處事,這個天下肯定是太平的,能夠讓地球上所有的災變,都得到化解。

  現在地球上的災變,可以說,有史以來,大概是空前的了吧。我們以前是,從來沒聽過,這樣的災難,那樣的災難。開始還覺得奇怪,現在你好像都習以為常了,都不覺得他奇怪了。

  化解這些災難,最簡單、最有效的方式是什麼呢?就是用真心來溝通。用什麼方法和這個真心來溝通?更簡單了,四個字“阿彌陀佛”。

  所以,我每次跟大家見面,和大家交流,我都反復告訴大家,這四個字重要啊!念阿彌陀佛呀!可能有的同修們都聽膩了。你聽膩了,我也得說。真的就這四個字。

  所有的難題,都用這四個字來解決,就四個字好使。反正我是應驗了,你們信不信,那就看你們的了。

  我們明白了這個道理,決定不敢起一個妄念。念從心頭起,你念頭錯了,自然你行就錯了,你最後那個結局就慘了,所以決定不敢起一個妄念。

  決定不能有傷害別人的念頭。這樣念頭就慢慢歸正了。原來是妄念,是邪念,我們注意了這個問題,慢慢地就把妄念和邪念把它變成正念了。

  我們有時候,可能想欺騙別人,撒個小謊,是不是?編個小瞎話,但是你知不知道啊,你騙不了任何人吶,人不說“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神鬼都知”,你說你能騙得了誰?可能人家天地神鬼比你知道的都多。

  有的同修說我,說“劉老師,我們看你好像現在啥也看不明白,你咋啥也不說呢?你是不有點糊塗?”這都是比較接近的,說的都是真心話。我就笑了,我說,你舉個例子看看。

  他說,有時候明明有人的話是騙你的,我看你好像無動於衷,你為什麼不把他拆穿呢?你是不是沒看透?

  我告訴他,我說,你問我了,我只好這麼說,我看明白了,我知道在騙我,但是我不把他拆穿。為什麼呢?我是這樣想的,你騙我,我知道,但是我把你騙我說的話,我都當成真話聽。

  所以有人問我,人家騙你,你為啥不生煩惱?我就這樣告訴他,因為我把他騙我的話,我都當成真話聽,所以我就一點煩惱不生。這是我教給你們的一個竅門。

  以後再有人騙你,你別生氣,別煩惱,就把他說的都當成真話聽。聽了就聽了呗,你干嘛要去較真?!

  所以,為什麼我煩惱少,我有絕招。我教給你們,問題是你們學不學?不學你照煩惱,你要學去了,你煩惱也減輕了。

  慧能大師留給我們四句偈,這個大家都更熟悉了。“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你要把這四句話悟透了,我說,世尊四十九年所說一切法,就是這四句話。你咋說都在理。

  你覺得是不是?這四句話你明白了,你還今天這個看不起,明天那個看不對?哎呀,又這麼地,又那麼地,煩惱從哪來的?我不客氣地告訴你們,煩惱是你自尋的。是你那顆心不清淨,你那顆心是生煩惱的,是生垃圾的,不生智慧的,煩惱就是這麼來的。

  你那顆心要是清淨的,你肯定生智慧,沒有煩惱。因為啥?你那心裡沒有垃圾。你整一大堆垃圾,裝在你的心裡,你能不煩惱嗎?那才怪呢。

  所以我說,慧能大師這四句偈,是千古絕句!千古佳句!

  論它高,說它奇,說它妙,說它絕,無論你怎麼說都不過分。這個,我真想說,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我不知道,後世還有誰能說出這樣的佳句絕句來。但願以後還有這樣的高人出現,這是人類的福報啊!

  六祖慧能大師,有四句非常重要的開示。

  聖人求心不求佛

  愚人求佛不求心

  智人調心不調身

  愚人調身不調心

  這段開示是告訴我們,如何修習佛法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則,就是我剛才說過的,“內求不外求”。內求求智慧,外求求知識。再說一點,外求求來的,基本上統統是煩惱,一點智慧沒有。

  比如聽經念佛,不是昏沉就是掉舉,自古以來就有這種現象。根兒在哪裡?根本還是愚癡這兩個字在作怪。這個病根不拔除,求開悟求不到,求三昧求不到。有人死活也要求開悟,天天盼著自己開悟,我告訴你,你再下多大的功夫求,你求不到開悟,你也求不到念佛三昧。為什麼?你心不正。心不正,你的念頭錯了。

  念頭對了是什麼?把自己交給阿彌陀佛,一心老老實實地、死心塌地念這四個字阿彌陀佛。念到一定時候,悟也開了,三昧也得到了。聽我勸,不要再傻傻地求開悟,求三昧了。

  “生心和無住要融為一體,不要把他割裂開來”。

  這個用白話來說,就是“作而無作,無作而作”。

  再細說一點,我後面說的這兩句話是什麼意思?就是,事情上,該怎麼做,還得怎麼做;心上,把他放下。

  我們現在,凡夫的特點就是,我做了我就放不下。做成功了,我喜笑顏開,我樂呵呵的,天天沾沾自喜。我什麼什麼事,我做成功了,掛在心上。沒做成功,失敗了,愁眉苦臉,天天自責,我什麼時候什麼事沒做成,也掛在心上。你這個就不行。所以我告訴大家,要“作而無作,無作而作”,一切隨緣去做,做成了阿彌陀佛,眾生有福報。沒做成功,阿彌陀佛,眾生福報薄。也包括我自己。我福報要厚的時候,可能這個事我就做成了。我說我自己,如果我德行厚,可能這個事我做成了;因為我德行薄,德行不厚,這個事我沒做成,那不要怨天怨地的。做成了,阿彌陀佛,沒做成,也阿彌陀佛。繼續好好修行,好好念阿彌陀佛。

  所以我說,如果你一味地求開悟,求三昧,這本身叫什麼呢?叫污染,叫染污,讓你的心不清淨了嘛。你本身這個求,就是一種染污,與自己自性不相應,不能開悟,不能得三昧。

  所以說,慧能大師這四句開示,含義深刻,願我們每個同修都深思。就是我前面說的,“聖人求心不求佛,愚人求佛不求心,智人調心不調身,愚人調身不調心。”就是這個開示,我們大家好好思量思量。

  前面講到慧能大師的重要開示。

  我想借這個機會,說說“開示”這兩個字。

  就這個詞是什麼意思?因為這個詞,我們很多時間要用,請某某老師開示開示,請某某人開示開示,就是這個。這兩個字我們是常用的,可是咱們大家是不是真的知道開示這兩個字的真實含義是什麼呢?我最近呢,把這兩個字查一查,看一看,這兩個字源於《法華經》,是《法華經》上說的。

  “開示”是指兩件事情,一個是開,一個是示。“開”是言教,“示”是身行,合起來叫開示。什麼叫身行?做出樣子,給你看,你看明白了這是示。所以,身行言教,這是開示這個詞的真正含義。我們說了這麼多年,開示開示,反正我是最近才把這個詞弄明白的。

  下面,我想再說說,開示和悟入的關系。

  開示是老師的,悟入是學生的。如果學生不能悟,不能入,那個開示是廢話,沒有意義。

  所以老師遇到不悟入的學生,他不講。因為老師知道,他講了也白搭,沒有用。如果遇到能夠悟入的學生,老師歡喜,老師會給你講得很詳細。

  為什麼呢?因為這個學生能聽懂,老師認為,這個學生能聽懂,所以老師就給你講。遇到聽不懂的,老師不說,不是老師不慈悲,是因為機緣不成熟。

  所以說,入是證果,悟佛知見,入佛知見。大家想一想,哪個老師不喜歡他的學生證果呢?所以我們要進一步理解開示和悟入的關系。

  以後,遇到請老師開示,老師不說,可能其中還是有緣由的。大家不要誤會,不要覺得老師為什麼你看我問他什麼,他不說呢?他不說肯定有他不說的緣由,你也不要非得一問到底。機緣成熟了,老師自然會給你說的。

  另外,這個老師給你開示,不開示,開示多少,還有一個誠與不誠,誠的程度的問題。

  你緣到了,善知識自然就教你了。緣不在外頭,緣在你自己。你想不想學?是不是真正地想學?真想學,就真有善知識會來到你的身邊,這就叫感應道交。

  我就覺得,我的緣,就是這麼成熟的。因為2000年病重,非常危急的時刻,遇到了《無量壽經》會集本,遇到了老法師的《無量壽經》,我聽進去了,看進去了,我真想學,可能就是我的一念真心,就和咱們的老法師感應道交了。盡管我自己沒有起心動念,要到香港來看師父,但是你看,師父找我。有的同修就不理解了,都是居士找老師、找師父,怎麼師父主動打電話找你呢?我說可能就是這個師生緣吧。後來我跟大家說,我知道,老法師多生多劫就是我的老師。我這個學生不爭氣,到娑婆世界來,也不知道蹓跶了多長時間,師父也沒逮著我。這一生一世,師父把我逮著了。所以為什麼我信念那麼堅定,今生一定回家?師父肯定把我逮回去了。我不去也得去了,況且我還那麼想回家,所以這一生遇到了老師,真是我的人生之幸,我跟著師父肯定是回西方極樂世界——那個真正的家了。

  這就是感應道交的力量。

  不是說你想,我真的沒想來見師父。真的是2010年緣就是這麼成熟的。我曾經跟大家說過,我開始跟師父的緣,是我做夢,夢見師父瞅著我笑,一句話也不說,這是第一次。二十天以後做了第二夢,師父還是瞅著我笑。我問師父,你老人家干嘛瞅著我笑?我看師父的嘴在動,好像再說什麼,但是我一句也沒聽著,我不知道師父在說什麼。就在這之後不長時間,就是2010年的4月4號,我就第一次來香港見師父了。就是這麼個緣嘛。所以我對感應道交這個詞,我是非常非常相信的。

  我從2000年開始,系統聽老法師講經,一聽就是十年。應該說前十年,我的收獲不是太大,還沒有完完全全找到准確的正路。我曾經把這二十年分做三個階段,一個階段一個階段,比一個階段的層次在提升。

  我真的聽進去了,也可能我這句話不謙虛,這二十年聽老法師講經,我真的聽進去了。

  我不能說我契入境界了,這個沒達到,沒達到就是沒達到。我不能說我悟了,大悟了,甚至徹悟了,那是吹牛。我實事求是地告訴大家,我有一點小悟,我這點小悟的感覺是什麼呢?就是我跟大家舉例說,就像無數個小電燈泡,他原來是黑著的滅著的,不知道什麼時候,其中有個小燈泡突然就亮了。我的感受就是這個小燈泡亮了,我就悟到一點點一個小道理,所以我就覺得是不是這就叫小悟。如果我說錯了,大家可以提出批評指正。我就是這個,亮一個小燈泡,我好像明白了一點什麼事,亮一個小燈泡,我又明白了一點什麼事。我把它歸納成,我這是不是我開了一點小悟,這是這麼來的。

  再說一說,下一個老師

  我們的至聖先師孔老夫子。

  一說這個,大家就按照這個順序,想想我開頭說的,這個絕對不是我想出來的。如果這個題目給我,讓我自己動腦筋琢磨去講,我肯定不是這個路子。所以這是讓我寫的第三位老師,我們的至聖先師孔子。

  可以這樣說吧,孔子是我國古聖先賢中最具代表的教育家。

  是不是這樣?這個評價應該是比較准確吧。

  “至聖先師”足以說明在中國傳統文化的歷史上,孔子的地位和作用是舉足輕重的。“至聖”,是達到了聖人的標准。聖人是什麼?聖人就是佛。賢人就是菩薩,君子就是羅漢,不是這麼個層次嘛。說“先”,是先人、先前的意思,“師”,是老師。

  我們中國老祖宗的教育,至少也在一萬年以上。因為沒有發明文字,文字是從黃帝時期發明的。有文字記載到現在,粗略地算,應該是四千五百年,黃帝前面的神農氏、炎帝,再前面的伏羲,從伏羲到黃帝是一千年,這個一千年已經建立了中國的古文化,只是口傳,沒有文字記載,這就是我國的文化歷史。

  到了孔子時代,把古聖先賢的傳述,用文字記錄下來,傳給後世,這叫集大成。

  所以後人稱孔子為大成至聖先師,就是由此而來。這是我們的第三位老師。

  我們的第三位老師非常誠實。他自己說,他一生是“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事實證明夫子確確實實是這樣做的。所以我想,夫子的這兩句話,也是我們做人的一面鏡子。

  這兩句話什麼意思?用現在的話說,“述而不作”,是說他一生沒有發明沒有創造,那是個老實人。“信而好古”,說明他對於古聖先賢傳下來的,他相信,他喜歡,他愛好,他不懷疑。換句話說,孔子自己一生所學的、所修的、所教的、所傳的,全是古聖先賢的東西,他老人家做好榜樣,在給我們看。

  古聖先賢傳下來的東西,很簡單,容易記,傳一萬年也不會傳錯。

  比如說,五倫就二十個字,“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二十個字,師父多次說,你傳一萬年也不會傳錯的。

  比如說,四維,就是四個字“禮義廉恥”。

  八德就是八個字“孝悌忠信,仁愛和平”。

  中國傳統文化,說來說去,就這麼幾樣東西。你說難嗎?不難。但是,讓我們真正承傳下去,確實是有難度的。我們現在學東西難,難在哪裡呢?現在這個社會啊,對古聖先賢的東西沒有尊重心,瞧不起古人。喜歡搞發明、搞創造,喜歡標新立異,有這樣的觀點、這樣的做法,你什麼都學不到。為什麼?

  世出世間一切法,根是什麼?真正的根基是孝親尊師。你把這四個字丟掉了,你自然什麼都學不到。

  如果我們能夠依照古人的辦法,去修學,去教學,沒有一個不成功的。古人的方法,在《三字經》上說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們都學過《三字經》,在這裡我就不一一細說了。

  在這裡,我想重點說一下,“教之道,貴以專”。

  這是重點地告訴我們,教學的方法,這種方法,是我們祖祖相傳下來的,有效的教學方法。今天中午,師父上人跟大家說,英國的漢學院,就要采取這種中國古老的教學方法來進行。告訴大家,這次招生,學生的一個要求,就是其中一項要求,就是要會背古文。這個要求,師父說,還是要求很嚴格的。

  所以說,真正地承傳中華傳統文化,真的就要按古聖先賢傳給我們的東西來做。

  夫子在《論語》中有這樣一句話,叫做“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他的生活快樂幸福。這個快樂幸福是從哪裡來的?是從學習當中來的,他把他所學習的東西全部落實在生活上。

  “習”就是落實。落實在工作,落實在處世待人接物上,活學活用,所以他孔子學生裡面,大家都知道,物質條件最差的是顏回。恰恰就是這個物質最差的顏回,他的生活是最快樂的。你想,這個快樂,和他的是不是富貴有關系嗎?沒關系。孔子最贊歎的,也就是他這個最貧苦的學生顏回。快樂無比。這種快樂,與富貴與金錢,一點關系沒有,毫不相干。

  下面我想說說,孔子非常向往的大同之治。

  這個大同之治,在我們中國有過實踐。孔子那個時候生在亂世,中國什麼時候是大同之治呢?是堯、舜、禹這三代。古時候帝王選繼承人都是選聖人、選賢人,所以大臣都是君子,你想這能不把國家治好嗎?我們大家都知道,周朝在歷史上是最長的朝代,他一共是八百六十七年,那周朝這八百六十七年的治國,靠什麼呢?就是靠的聖賢教育。所以我們今天,要重新聖賢教育,提高到一定的位置,來落實,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也是非常非常正確的。

  我們看看現在的社會,看看西方這些國家,他們把什麼擺在第一?把經濟擺在第一,把科技擺在第一,總之是把利益排在第一。利是人之必爭,如果是人人都為了這個利去爭,你說世界能太平嗎?決定沒有太平可言的。

  只有把仁義提起來,一個國家,一個社會,才能安定和諧,才會沒有動亂。

  自古以來,中華民族就是一個聖賢輩出的民族,這在全世界,可以說是獨一無二的,作為中華民族的後世子孫,我們深感驕傲和自豪。

  今天,講“師尊·師德·師責”這個題目,我列舉了三位古今中外的古聖先賢,這只是古聖先賢中傑出的代表。

  就拿中國來說吧,中國的古聖先賢無量無邊,數不勝數,家喻戶曉,人人皆知。比如說,老子、莊子、孟子,他們都是聖人中的佼佼者,他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傑出貢獻,將永遠載入史冊,永垂千古。

  再說說近代的高僧大德,虛雲老和尚、印光大師,這都是大師級的師者。海賢老和尚、上淨下空老法師,是我們當代可遇不可求的高僧大德,可以說是聖僧,是生活在我們身邊的師者。

  虛雲老和尚,一生志大氣堅,涵養深厚,其不可思議之行跡,不是凡夫所能測度的。

  他嚴於律己,寬以待人,一生弘法,觀機逗教,老和尚一生沒有門戶之見。這也是我對虛雲老和尚非常崇敬的一個原因。我看了虛雲老和尚寫的書,我最贊歎的是老和尚一生沒有門戶之見,這太難得了!太可貴了!所以我說,虛雲老和尚是我們的學習的一位大師。

  再說說印光大師。

  越說越近,這個我們大家越來越熟悉了。印光大師,是我們淨宗的第十三代祖師,是大勢至菩薩再來。這個我們都知道,是我們近代最最著名的一位高僧。他老人家給我們留下的《印光法師文鈔》,是流傳後世的無價之寶,必將指導學佛之人,特別是淨宗學人,學有所依,走正確的學佛之路,正知正見。他的佛堂,有一個大大的“死”字,老人家牢牢把這個“死”字貼在額頭,不就是這樣地教誨我們嘛。

  所以我們現在,有的同修,平時高調唱得很高,但是一涉及到生死問題,頭就縮回去了。我的感覺是,大多數人還是貪生怕死。到真正死到臨頭的時候,你能不能夠坦然面對?這是最後關頭的最後考驗。所以,印光大師給我們做的這個榜樣,我們要牢牢記在心中。我們不用寫個“死”字,貼在我們的額頭,我們把這個“死”字,裝在你的心裡。除了阿彌陀佛,裝這個“死”字,時時提醒你要念阿彌陀佛,不要忘了,這個“死”時時會降臨到你的面前的。所以說,大師的慈悲,可以說至極至極。他用一個簡簡單單的“死”字,幫助眾生出離六道輪回,真是“大智大慧大慈悲,一心度眾生離苦輪,一個死字額頭掛,時時刻刻敲警鐘。”

  剛才我們提到了海賢老和尚,這是師父給我們推薦的,佛門大德,學習榜樣。這是離我們最近的,我們的老師。

  2014年3月份,我在香港對大眾說過:

  上淨下空老法師是當代可遇不可求的一位聖僧。

  這是我第一次使用“聖僧”這個詞,這是我第一次用“聖僧”這個詞。對於淨空老法師,我在這次來香港和大眾分享交流,其中有一個專題,就是我已經講完的《四談我所認識的上淨下空老法師》,因為這個題剛談完,在這裡我就不詳細說了。

  今天給我的這個題目“師尊·師德·師責”,就按著這個路子給我的,我也就按著這個路子給大家講的。

  今天這個主題,講到這裡就講完了。

  現在還有一點點時間,我還想借這個機會,做另一件事情。

  這件事情是什麼呢?就是1992年,我皈依佛門,第一位接引我入佛門的法師,是上覺下悟法師。他是黑龍江省鐘靈寺的住持,大法師。1992年,因為一個因緣吧,我認識了這位覺悟法師,是他把我接引進入佛門的。今年的4月22日,是我這位覺悟法師圓寂五周年紀念日。往年,到了師父圓寂紀念日,我都會去五大蓮池鐘靈寺去拜祭師父。今年,因為我出門在外,我在香港,我趕不回去,用什麼方式紀念恩師,我給師父寫了一篇祭文。我想在這裡,借這個機會,讀一讀,我為恩師寫的祭文,以表我對恩師的懷念。

  這個《祭師文》不長,也沒有什麼高談闊論,說的都是我認識覺悟師父以後,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小事。

  我把這個祭文給大家讀一讀。題目叫“祭師文”。

  祭 師 文

  尊敬的上覺下悟恩師:

  阿彌陀佛!

  今年的4月22日(農歷三月二十六日),是您老人家示寂五周年紀念日。弟子因出門在外,不能及時趕回去,像往年一樣去拜祭恩師,內心深感不安。為了彌補心中的遺憾,弟子在此,敬寫一篇祭師文,以表對恩師的感恩和懷念。

  尊敬的恩師,您是接引我進佛門的第一人。

  記得那是1992年,經我的同事介紹,我和您第一次見面,那是在極樂寺附近的一位同修家裡,這是我第一次面對面見一位出家人,見面場景我至今歷歷在目。恩師看著我一句話不說,我又不知該和恩師說什麼,就這樣相對無語地坐了半個小時。半小時後,恩師說了一句話:走,到你家去看看。我把恩師請到家裡,恩師又說了一句話:你家是佛化家庭啊!當時,我根本不知道這句話是什麼意思。也就是這一次,您在我的家裡,為我作了三皈依。可惜那時,我根本不知三皈依是啥意思。

  尊敬的恩師,您老人家把我接引進佛門,又給我指引了一條正確的學佛之路。

  您告訴我兩句話,我牢記在心,終生不忘。您告訴我的第一句話是,要讀大乘經典。第二句話,告訴我,要念阿彌陀佛。這兩句話,是我二十多年,走學佛之路的指路明燈。

  尊敬的恩師,如果弟子今生學佛能夠有一點點成就,您老人家功不可沒。

  我清楚地記得,大約是在2003年前後,您從三亞給我打電話,電話接通以後,您問我:素雲,您在干什麼?我回答:師父,我在念佛。您說了一句:念佛就好。說完,您就把電話掛了。放下電話以後,我百思不得其解,師父干嘛大老遠地給我打電話,問我在干什麼?我自己和自己開個玩笑,師父在查你的崗。若干年以後,我突然明白了,師父一句“念佛就好”,雖然只有四個字,可遠比一千句一萬句都珍貴。師父在關心我的成佛大事。

  尊敬的恩師,中國有句老話,叫做“一日為師,終身為父”。我體會到了。

  記得有一年,我去鐘靈寺看您,我們六、七個人在一起吃午飯。看得出來,您恨不得把所有好吃的東西,都拿出來,讓我吃。我們牙好,又吃烙餅又吃菜。您老人家一顆牙都沒有,一頓飯就是喝粥,看得我好心痛。我心裡想,師父是為我們操心操的,把牙都操掉了。飯後,我想在院子裡轉轉。您老人家拄著拐杖,寸步不離地跟著我。我勸您在門口坐一會兒,休息一下,您說不累,還是跟著我走。有同修說,您們看看師父的眼睛,始終不離開劉大姐,就像看不夠似的。這種超越父愛的大愛,令人永遠銘記在心。

  尊敬的恩師,您老人家示寂時,弟子沒能在您身邊守護,這是我最大的遺憾。想起這事兒,我就痛心疾首。後來我放下了,可能就是這個緣吧。令我欣慰的是,您老人家去西方極樂世界作佛去了。不遠的將來,我們會在西方極樂世界的蓮池海會上重逢的。

  尊敬的恩師,人世間的五年轉瞬即逝。未來的永恆,永遠是弟子前進的動力和方向。懇請恩師,多多加持,您這個愚癡的但一心想回家的弟子吧。

  感恩上覺下悟恩師!

  懷念上覺下悟恩師!

  弟子:劉素雲頂禮

  2017年4月22日

  我這寫的日期是2017年4月22日,我就提前在這兒讀了。為什麼今天讀《祭師文》?因為扣今天這個題目。講“師尊·師德·師責”,正好我要紀念我的這位恩師。

  今天的課,就講到這裡。還有一段時間,就這樣吧。感恩大家!阿彌陀佛!

 

上一篇:淨空法師:在外應酬時不吃肉食,打妄語如法嗎?
下一篇:劉素雲:最新《慈雲法語》之六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