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大安法師:先往生淨土再求阿鞞跋致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我們注意到,這十三代祖師有很多都是不可思議、從本垂跡的菩薩再來之人。善導大師相傳是阿彌陀佛的化身,是非常不一樣的,所以他的修行、他的思想,確實在淨土宗的教理史上是非常突出的。也可以說,是在善導大師手上完成了中國淨土宗思想的奠基、框架。

  善導大師的老師是道綽大師,道綽大師又是深深地佩服昙鸾大師。昙鸾大師留下了一部《往生論注》,在《往生論注》裡面,我們看到他立論的依據首先就是龍樹菩薩在《十住毗婆沙論》裡面的判教,以此來建立他淨土宗思想的框架。

  我們從判教來看,中國這些淨土宗祖師大德的判教,是直接把印度的淨土思想傳承過來了。

  《十住毗婆沙論》實際上是解釋《華嚴經》的一部著作,非常注重阿鞞跋致,那怎麼獲得阿鞞跋致?龍樹菩薩概述為兩種:一種是靠自力獲得阿鞞跋致,如步行到達目的地;一種是靠佛力,以信心作方便,快速得到阿鞞跋致,就好像乘船,順風揚帆乘船則樂。

  所以他就把佛法的無量法門分為難行道和易行道。難行道就是要靠自己修戒定慧,破見惑、思惑、塵沙惑,豎出三界,這就像步行到達目的地,很辛苦,是難行道;易行道就是靠信願這樣一個方便,仰賴佛力加持,快速地到達阿鞞跋致,這叫易行道。

  這個判教是一個非常特別的角度,我們看很多無論是印度,還是中國祖師的判教,如五時八教等,都有一個很明晰的或從時間、或從內容的序列來加以判別。但龍樹菩薩卻從易行道和難行道方面來判,這個角度就非常特別。

  昙鸾大師對這個判教是非常贊歎的,而且是加以了創造性的發揮,就是說難行道在佛滅度後,在五濁惡世之時,那就顯得更難。

  昙鸾大師提出了五點難:第一,外道相善,亂菩薩法。菩薩法是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的法門,但那些或求天道、或求人天福報的外道的表現形態也是善啊,於是就混淆了菩薩法,把佛出世的本懷、度脫眾生的究竟利益給破壞了。

  第二,聲聞自利,障大慈悲。

  第三,無賴惡人,破他勝德。就是無賴的惡人會去障礙他人修行持戒。

  第四,顛倒善果,能壞梵行。

  第五,唯是自力,無他力持。

  尤其最後談到——唯是自力,沒有佛力加持——這件事情非常險。所以在這個時候,特別要張揚易行道,張揚靠佛力加持到阿鞞跋致的重要性。

  昙鸾大師根據淨土宗的思想,談到首先要往生淨土,再求阿鞞跋致,而不是在此穢土求阿鞞跋致。所以他又根據時代和眾生的根機對龍樹菩薩的思想作了些變通。對這樣的判教,道綽大師進一步加以诠釋,就把它分為聖道門和淨土門。

  什麼叫聖道門?如果我們在娑婆世界憑自己的力量修戒定慧,斷惑證真,這叫聖道門。

  何謂淨土門?就是稱念名號,乘阿彌陀佛的大願往生淨土,到淨土去悟證無生法忍,得聖果,這就叫淨土門。

  這樣一分呢,道綽大師覺得從時代、根機以及教法的對應來看,末法眾生根機陋劣,對於聖道門難以信解,難以證悟;而淨土宗,靠他力,這種教法與眾生的根機契合,容易修行,容易開悟,容易得到解脫。於是就廣引了很多的經典來談這個問題。

  所以就建立了一個觀點:現在正是捨聖道門取淨土門的時候。

  到了善導大師那裡,他也是繼承了這樣的思想。

  善導大師的主要思想是在《觀經四帖疏》裡面,《觀經四帖疏》裡面談到,通途教理頓漸各隨眾生的機宜可以得到利益,但是現在很難,所以要回到淨土門。一切善惡凡夫得生者,都是承托阿彌陀佛大願業力為增上緣往生淨土,這樣就能解決一切問題。

  我們從這個判教的脈絡來看,中國淨土宗祖師已經接續上了古印這些祖師的思想。所以我們在理論思想方面,要注重善導大師的一些著作。

 

上一篇:大安法師:有人障礙我們念佛,還應該順從嗎?
下一篇:戒色者如何對待女朋友?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