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和同修聊天,說到對眾生救度的問題。或許每個學佛人各自都會在媒體上、經書上看到類似的內容,也會有很多同修跟隨發心,願救度眾生。
能升起慈悲心、菩提心,這都是非常難得的,很殊勝、很重要,但是我希望各位的每一個願望都有落腳點,能真正地去實現這些,而非發一個空願就完畢,這個空願就會成為流浪生死的憑證和依據。當各位真的發出某種心來,是否有手段落實,是否有計劃步驟去踐行,就成了成敗的關鍵,所以佛教中所有的指導幾乎都會連到最後的行做上來。
聞思修要落到行做上,戒定慧也要落在行做上,信願行還要落到行做上,所有的法門、所有的行門最後都是要貫徹在行做上,才能真正達到理事圓融。我們在經文裡學到再多的義理方法,最後若不能貫徹落實,也都是空無實意的。這也正是因為佛法有其可證性的地方,若沒有行做,就沒有可證性,也就沒有可重復、可復制的余地。由於講經的機緣不同、啟問因緣不同、聽講眾生不同,使得經文略有差別,有的經文強調的重點在理上,有的落在事上,有的落在理事融合上,因為如上的種種因緣不同,導致我們後人很容易在經文裡看到互相不同的指引,都是佛說的內容,我們都該尊敬奉持,只是各位要根據自己的情況而來,切忌胡子眉毛一把抓。當明理在前,落實在後,然後再繼續明理、繼續落實在行做上,這樣循環進行才是正路。如果只偏一邊,很容易出現隨後的種種麻煩,乃至修行上無法逾越的瓶頸。
想突破瓶頸,在我看來,就兩個手段:一是努力擴展學習,二是努力落實行做,若這兩個能堅持,瓶頸也是可以安然度過的。學習是很重要的,善知識的八個標准裡就有——“廣讀大乘經典”這一條,只讀幾部是不可以的,很容易落入成見裡,常有人說某部經多殊勝、不可思議,可是各位,若展開經文,哪部經文都是不可思議、無比殊勝的,沒有一部經文不是這樣的。
多讀經文能解決問題嗎?這取決於各位怎麼讀,如果是胡子眉毛一把抓,真的很難有效果。前期和大家分享了佛教框架體系,也多次和大家說這個體系框架是每個學佛人應該自己建立的,但是我說了三、四年也沒有人做出哪怕一個雛形給我看,所以我就勉為其難地把體系框架做出來,分享給大家,做一個例子,以期能達到拋磚引玉的作用。也就是說 你必須擁有一個框架體系,才能把學到的內容安放在某個對應的區域,而不會把這些東西堆放在門口,成為後續學習的障礙,這個障礙就是我們都知道的——所知障,也就是理法的障礙,法執煩惱了。
有了框架體系,我們再讀經文,就會懂得這部經在說什麼,強調的內容在哪裡,落腳點在哪裡,是幫助我們做哪一個部分的,這樣經文展開——每一部經都是佛陀的美意,都是佛陀的饋贈。可是因為我們堆在門口,這些大禮包就收不下幾個,再收就成了垃圾,促成了輕法慢教的罪過。隨後,促成了各種慢、各種的誹謗,這不應該是我們希望獲得的。所以這個框架體系是幫助各位理順這些學習障礙,乃至前後關系的,並非是要把框架凌駕在佛法之上,而是要用立體的眼光、全面的模式,去理解佛法,這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希望每個學佛人都能掌握的基本技能。
理上有手段獲得支持,余下的就是事上如何落實;如果理上就卡殼了,事上就不會順利進行,就會卡在原地。若不懂得改變,不求改變,不付出努力改變,就會讓人停留在瓶頸上。
我們若都升起慈悲心了,那麼要如何落實?就像這普門超度一般,有的人就認為這是度鬼的,就是度惡道眾生的,可是我一再強調:最後要用這普門超度度得了你自己,才是真得其利。如果眾生能在這個發願念佛的簡單手段裡得生極樂淨土,那麼我們任何一個人就都可以做得到,只是我們是否真的信受十念必接,這就成了前面的門檻了。所以我常常說:若你信受十念必接,你就應該信受普門超度,你也就應該依賴、依靠普門超度,因為普門超度的精髓就是十念必接, 就是依靠佛菩薩無量慈悲宏大誓願而得圓滿的。若我們信受淨土五經一論,卻不能信受十念必接,就和不信五經一論是沒有區別的,因此,十念必接就是阿彌陀佛慈悲大願的最低門檻。我們苦難眾生業重、煩惱熾盛,不依靠如此簡單的方法還要依靠什麼法門呢?我們或者沒有文殊菩薩那樣久修善根,所以對經文尚且有疑惑,自然要對這些經文的義理疑惑。佛陀在很多經文裡強調再三:符合我的意思的,就是佛陀說的;不符合我意思的,就不是佛陀說的內容。
最近在整理《四種清淨明誨》的講義,裡面大量出現這樣的句子,過去沒有強調太多。佛陀留下四個依止,也是拋棄了對人、對文字 、對識心等的依靠,轉投到對義理、智慧等等的依靠,這些依止是給我們的法寶,給我們選擇法門的重要依據和手段,我們要會用,去選擇合適自己的,而非是用來抨擊什麼。
普門超度是每個學佛人不可錯過的殊勝法緣,是每個眾生無量劫以來難求難遇的殊勝法緣,是無量無比菩薩歡喜推行的,是無量無比佛陀護持推行的。在這娑婆,我們推行得很差,是我們的業力使然,我們是佛法的罪人,並不能把佛陀廣大意志傳遞承載。
又逢十五,我們依然會在群裡帶同修來做普門超度,真的不知道會在哪一次後,帶做的方式停止。我覺得,這些是每個向上、向好、向光明的眾生應該去落實的內容,並非是我強調、帶領,大家才能走一走、做一做的。
阿彌陀佛.
摘自人間天新浪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