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至心稱念菩薩聖號之時,等同於就是菩薩在一樣,我們稱念的心念越純粹、越清淨、越至誠、雜妄越少、干擾越少、計較越少、疑惑越少,獲得的加持和受用就會越多;放下心裡那些亂七八糟的掛礙,心念和菩薩合一,完全地投入菩薩的懷抱,事事都可以得到化解,如菩薩在解決一樣。
因為我們的定力和根基可能不好,所以想清清靜靜的念聖號是略難的,佛菩薩垂以慈悲給我們一個擴大的活動范圍,就是念佛、念法、念僧!有這三個點可以落腳就會很穩當了,我們讀經的過程就是要去攫取這三個方向的落腳點。得到落腳點後,就找方法契入其中,念佛的定力渙散了,馬上改為念法;當這個定力又渙散了,改為念僧;只要有足夠的保持就一定不會跑丟,不會從三寶裡跑出去。所以遇到事情了,我們當以這三個點去契入,如果佛菩薩在場,面對這個事情要如何決斷?這個事情是佛教裡說的什麼道理法義?這個事情應該落實如哪位大德一樣的行持?
於是經文裡鋪陳開來的都是佛菩薩面對問題,怎麼看、怎麼解、怎麼分析的,比如《地藏經》的四段發願,他面臨什麼情況,做了什麼樣的決定?最後激發了他的什麼樣的願念?這就是方法啊,就是成功的案例,就是菩薩如此走來的真實心路歷程。我們不會讀,當故事了,沒把這個當成一個實驗報告,沒當成一個真實的勵志案例,怎麼收效啊?於是他在面對這樣的事情時,做了那樣的事情,如婆羅門女在為母親做功德,寧可捨棄家宅房屋,你有這份信心和孝心嗎?沒,那麼怎麼能一日一夜蒙佛加被來到業海,並獲母往生何處的消息?
這樣是讀經啊,拿來和自己對照,發現自己的不足。如若那個時候經文裡說的就是我,我會做什麼選擇?我會如菩薩一樣的選擇嗎?如果我不會如菩薩一樣的做選擇,我怎麼成菩薩?如果我連菩薩道怎麼走都不清楚,如何說自己就在覺悟的路上?這些問題的答案都在經文裡,就擺在那裡字跡清晰可見。
經文是面對九法界眾生而講,我們當攫取適合當下根性的內容去落實,這就是契法,這樣讀經就是契經,這樣學佛就是契入菩提。適合當下的自己才是好的,不適合的部分要學會暫時擱置他。
阿彌陀佛!
摘自人間天新浪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