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智能上師:《壇經心要直解》機緣品6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我們再說說怎麼樣通過明白這個原理來解脫。開悟證果了解三身的關系之後,明白這個身體不是我,法身才是我,看到的景象都是一種幻相,都是不真實的,就像《心經》中講的“照見五蘊皆空”。一旦了悟了法身,成為覺者,就能轉化第七識,把我執消除,轉化成平等的智慧,把第七識轉成了平等性智,把第六意識轉成妙觀察智。再起心動念,比方我看到這個人的眼睛大、那個人的眼睛小,知道嗎?知道,但不執著,這叫什麼呢?叫妙觀察智。非常清楚了達,又不執著,如水上畫圖一樣,也就是轉第六識成了妙觀察智。

  即使開悟了,我們仍然是眼晴要看、耳朵要聽、鼻子要嗅、舌頭要嘗、身體要動,也就是說前五根還要用,不是不用,修行就是把這個根塵脫開,但脫離開不是不用,也要用。

  用的時候,覺者是把前五識轉成成所作智,也就是佛性的妙用,都成了自性光芒了,也就是報身和化身。所以說,明白了三身,也就延伸到了四智,三身四智就是這麼一個關系。

  三身和四智沒有什麼差別,三身和四智就是一回事兒,它只是變化了一下。

  轉識成智,嚴格意義上講,了悟到諸法實相的時候,一切的識以前怎麼用還怎麼用,只是你不執著了、無所住了,生起的所有的心都是智慧了。修行就是這麼一個道理,所以必須要懂得解脫就在這兒,不是在別處。

  六祖講“大圓鏡智性清淨”,就是法身本來清淨,我們通過了達諸法實相,能對六塵不起愛憎,心裡沒有疙瘩了,全都是平等、無礙了,叫“平等性智心無病”。

  “妙觀察智見非功”,妙觀察智就是隨便看隨便想,用的時候任運不執,用了等於沒用一樣。

  “成所作智同圓鏡”,就是不管聽啊、看啊、做呀、用啊,還回歸本位,就叫做同圓鏡,圓鏡指的就是我們的法身。

  “五八六七果因轉”,五就是前五識,八就是第八識,六是第六識,七是第七識,原話是:“六七因上轉,五八果上圓”,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第六意識、第七末那識是我法二執的根,修行就是破執著,因此我們的下手處就是六、七識,就是不斷地轉六、七識,這樣在修行的道路上煩惱才會逐漸逐漸地減少,或者是思想越來越淡泊,這是個漸修的過程。當我們去除了我、法二執,開悟證果的時候,才知道法身是我,這時第八識就自然轉成了大圓鏡智。第八識一轉過來,運用在五根,統統是成所作智。所以說前五識和第八識,只有在證果的時候才能把它解決了,也就是開悟的時候,才能夠扭轉這個。

  “但用名言無識性”,六祖講雖然“六七因上轉,五八果上圓”,但是實際上一旦明白了這個道理,就沒有因上轉、果上圓了,沒有什麼轉不轉的,自性本來如是,就這麼做就行了,沒必要考慮六七、五八這個事情了。

  “若於轉處不留情,繁興永處那伽定。”所謂的轉處就是轉識成智的當下,不留情就是不執著。我們明白這個道理了,一切的起心動念,不管是五識、六識還是七識、八識,你盡管用,於一切處起心動念無滯無礙,外離一切相,內不動心。你盡管起心動念,盡管用,盡管做,而且做到不執著,這樣的話就叫做無住而生心,《金剛經》裡講無住而生心,這個就是六祖闡述的佛法的本意。這個轉處指的就是無住,你必須做到無所住才叫轉處,我們現在不會轉,干什麼事情都住,住在修行上,住在語言上,住在文字上,住在事情上,把什麼事情都當真,所以就產生痛苦、煩惱和輪回。時時地做到無所住的話,就做到了“那伽定”。什麼意思呢?就是不管你在任何時、任何處,都處在定中,就是一種等持的狀態,也叫定慧等持。

  六祖講的這個三身四智,和《忏悔品》講的沒有什麼兩樣,只是更形象化了,也分別表達了凡夫與佛陀的思想框架和行為結構。佛陀經過等持的力量,把所有的識轉成了智,而我們凡夫現在都沒轉,都是在煩惱痛苦當中,這就是凡夫和佛的差別之處。

  智通師父聽完之後,原來是這麼回事啊,這麼簡單啊,他一下子明白了,開悟了。所謂的悟就是把這個事兒搞得特別清楚明白了,沒有障礙了,沒有疑惑了。

  我們思想上沒有障礙、沒有疑惑了,心就特別地通透豁達,修行就是要這種解脫。不是念著咒叫解脫,念咒不叫解脫,是心裡邊沒有任何的掛礙,通達無礙了,這才叫解脫,所以說悟的作用是干這個的。

  當心處於雜亂的狀態,理解不了這個道理,只有在沒有雜念的時候,才能一下子能夠悟透,這叫靈光顯現。包括世間法中,我們在某一個方面的成就,也是在非常清淨沒有雜念的狀態下,靈光顯現,後來成為了這方面的大師,因為在這個時候能夠透徹地了解事物的本質。

  六祖這麼一講,智通師父也非常靈光,一下子就解決問題了。六祖的大弟子們都是這麼解決問題的,沒那麼復雜。學佛實際上是挺簡單的事情,是我們弄得太復雜了,天天地想我要開悟,我想證果,你看六祖說得多簡單。

  智通師父明白之後就說了幾句偈語,他說“三身元我體”,法報化三身原來是我如如不動的本體,我的佛性當中本來就具有三身;“四智本心明”,四智本來就是清淨心的顯現,我的心明白了、透徹了就顯現四智;“身智融無礙”,三身四智,本來沒有兩樣,是融合不二的;“應物任隨形”,接觸、應對事物的時候,時時顯現三身四智,就像鏡子一樣;“起修皆妄動”,清淨自性、三身四智本來就存在,無可修、無可證,不明白這個道理的時候,認為可修可證,這都是一種妄想。因為我不了解這個本位,所以是妄動;“守住匪真精”,執著有三身四智,去守住三身四智,就不是清淨自性。有些人修行,總是事情來了讓自己不動心,或者壓住念頭,這樣修行是錯誤的。盡管起心動念,盡管說話,盡管干一切事,這都是佛性的光芒,這樣才叫做“真精”;“妙旨因師曉”,我明白了三身四智這個佛陀的智慧,是因為六祖您啊;“終亡染污名”,就是通過六祖大師點拔,我終於了達了真空妙有、妙有真空的這種智慧和妙用。最後這兩句話都是智通師父贊歎六祖,也是贊歎他自己終於通過六祖獲得解脫了。

  三身四智的道理明白之後,對修行非常有幫助,我們就不會死修了。死修的人容易鑽到死胡同裡去,認為一坐能坐出什麼,或者有感應了,這些都不叫佛法,只是一種覺受,和我們講的定慧等持、三身四智的這種圓融道理及解脫的證境,根本就不是一回事,“守住匪真精”嘛。死修的人守著一個東西,壓住念頭不起,這是住相,是不明了三身四智,沒有真正地徹底地了解,都是半路上的修行。

  在座的各位有問題一定要調整,應該向法達、法海、智通、惠明等各位師父學習,他們是真正大根器的人。大家應該好好思維一下,我們為什麼是這樣的?就是沒有真正地了解佛陀的真實意義,“願解如來真實義”,卻把如來的意義理解偏了。

  所以,我們一定要把這個如來真實義了解透徹,並能運用它,這樣就等於在行持《六祖壇經》,在行持《金剛經》,在行持著佛陀偉大的智慧!

 

上一篇:大安法師:淨土宗祖師的判教
下一篇:智能上師:《壇經心要直解》機緣品7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