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虛雲老和尚:參話頭的四種境界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偈

  諸人入堂鍛煉,看誰倚天長劍。

  是佛是魔皆斬,直叫梵天血濺。

  金鎖玄關掣開,曠劫無明坐斷。

  一朝刺破虛空,露出娘生真面。

  心即是佛。佛即是覺。此一覺性。生佛平等。無有差別。空寂而了無一物。不受一法。無可修證。靈明而具足萬德。妙用恆沙。不假修證。只因眾生迷淪生死。經歷長劫。貪嗔癡愛。妄想執著。染污已深。不得已而說修說證。所謂修者。古人謂為不祥之物。不得已而用焉。 此次打七。已經三個半七。還有三個半七。下三個半七。身心較為純熟。用功當比前容易。諸位不可錯過因緣。務要在下三個半七內。弄個水落石出。發明心地。才不孤負這個難得的機緣。

  這二十多天來。諸位一天到晚。起早睡遲。努力用功。結果出不了四種境界。

  一者。路頭還有搞不清的,話頭看不上,糊糊塗塗,隨眾打盹。不是妄想紛飛,就是昏沈搖擺。

  二者。話頭看得上,有了點把握,但是死死握著一片敲門瓦子,念著“念佛是誰。”這個話頭,成了念話頭。以為如此可以起疑情、得開悟。殊不知這是在話尾上用心,乃是生滅法,終不能到一念無生之地。暫用尚可,若執以為究竟實法,何有悟道之期。晚近禅宗之所以不出人了,多緣誤於在話尾上用心。

  三者。有的會看話頭,能照顧現前一念無生,或知念佛是心,即從此一念起處,蓦直看到無念心相。逐漸過了寂靜,粗妄既息,得到輕安,就有了種種境界出現。有的不知身子坐在何處了,有的覺得身子輕飄飄的上騰了,有的見到可愛的人物而生歡喜心的,有的見到可怕的境界而生恐怖心的,有的起YIN欲心的,種種不一。要知這都是魔,著即成病。

  四者。有的業障較輕的,理路明白,用功恰當,已走上了正軌的。清清爽爽,妄想若歇,身心自在,沒有什麼境界。到此地步,正好振起精神,用功向前。惟須注意枯木巖前岔路多,有的是在此昏沈而停住了,有的是得了點慧解,作詩作文,自以為足,起貢高我慢。

  以上四種境界都是病。我今與你們以對治之藥。

  第一如話頭未看上。妄想昏沈多的人,你還是看“念佛是誰”這個“誰”字,待看到妄想昏沈少,誰字不能忘了時,就看這一念起處,待一念不起時,即是無生。能看到一念無生,是名真看話頭。

  第二關於執著“念佛是誰”,在話尾上用心,以生滅法為是的人。也可照上述的意思,即向念起處看到一念無生去。

  第三關於觀無念已得寂靜輕安而遇到任何境界的人。你只照顧本參話頭,一念不生,佛來佛斬,魔來魔斬。一概不理他,自然無事,不落群邪。

  第四關於妄念已歇,清清爽爽,身心自在的人。應如古人所說:“萬法歸一,一歸何處?”由一向至極處邁進,直至高高山頂立,深深海底行,再撒手縱橫去。

  以上所說,都是對末法時期的鈍根人說的方法。其實宗門上上一乘,本師釋迦牟尼佛在靈山會上拈花之旨,教外別傳,歷代祖師惟傳一心,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不落階級,不假修證,一言半句即了,無一法可得,無一法可修,當下就是。不起妄緣,即如如佛,那裡有許多閒話呢。

  世尊說法四十余年,顯說密說,言教已有三藏十二部之多,要我來說,也不過是拾佛祖幾句剩話。至於宗門下一法,乃佛末後升座,拈大梵天王所獻金檀木花示眾,是時座下人天大眾皆不識得,唯有摩诃迦葉破顏微笑。世尊乃曰:“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實相無相,付囑於汝。”此乃教外別傳,不立文字,直下承當之無上法門,後人籠統,目之為禅。

  須知《大般若經》中所舉出之禅,有二十余種之多,皆非究竟,唯宗門下的禅,不立階級,直下了當,見性成佛之無上禅,有甚打七不打七呢?只因眾生根器日鈍,妄念多端,故諸祖特出方便法而攝受之。

  此宗相繼自摩诃迦葉以至如今,有六七十代了。在唐宋之時,禅風遍天下,何等昌盛。現在衰微已極,唯有金山、高旻、寶光等處,撐持門戶而已。所以現在宗門下的人才甚少,就是打七,大都名不符實。昔者七祖青原行思問六祖曰:“當何所務,即不落階級?”祖曰:“汝曾作甚麼來?”思曰:“聖谛亦不為。”祖曰:“落何階級?”思曰:“聖谛尚不為,何階級之有!”六祖深器之。現在你我根器劣弱,諸大祖師不得不假方便,教參一句話頭。

  宋朝以後,念佛者多,諸大祖師乃教參“念佛是誰?”現在各處用功的都照這一法參究。可是許多人仍是不得明白,把這句“念佛是誰”的話頭放在嘴裡,不斷的念來念去,成了一個念話頭,不是參話頭了。

  參者參看義,故凡禅堂都貼著“照顧話頭”四字,照者反照,顧者顧盼,即自返照自性。以我們一向向外馳求的心回轉來返照,才是叫看話頭。話頭者,“念佛是誰”就是一句話,這句話在未說的時候叫話頭,既說出就成話尾了,我們參話頭就是要參這“誰”字未起時究竟是怎樣的。譬如我在這裡念佛,忽有一人問曰:“某甲!念佛的是誰啊?”我答曰:“念佛是我呀!”進曰:“念佛是你,你還是口念,還是心念?若是口念,你睡著時何以不念?若是心念,你死了為何不念?”我們就是對這一問有疑,要在這疑的地方去追究它,看這話到底由哪裡而來?是什麼樣子?微微細細的去返照,去審察,這也就是反聞自性。

  在行香時,頸靠衣領,腳步緊跟前面的人走,心裡平平靜靜,不要東顧西盼,一心照顧話頭;在坐香時,胸部不要太挺,氣不要上提,也不要向下壓,隨其自然。但把六根門頭收攝起來,萬念放下,單單的的照顧話頭,不要忘了話頭。不要粗,粗了則浮起,不能落堂;不要細,細了則昏沉,就墮空亡,都得不到受用。如果話頭照顧的好,功夫自然容易純熟,習氣自然歇下。

  初用功的人,這句話頭是不容易照顧得好的,但是你不要害怕,更不要想開悟,或求智慧等念頭。須知打七就是為的開悟,為的求智慧,如果你再另以一個心去求這些,就是頭上安頭了。我們現在知道了,便只單提一句話頭,可以直接了當。

  如果我們初用功時,話頭提不起,你千萬不要著急,只要萬念情空,綿綿密密的照顧著,妄想來了,由它來,我總不理會它,妄想自然會息,所謂“不怕念起,只怕覺遲”。妄想來了,我總以覺照力釘著這句話頭,話頭若失了,我馬上就提起來。初次坐香好似打妄想,待時光久了,話頭會得力起來。這時候,你一枝香可以將話頭一提,就不會走失,那就有把握了。說的都是空話,好好用功吧!

  ——虛老《上海玉佛寺禅七開示》

 

上一篇:佛教故事:阿難化瓜
下一篇:人間天:若信願行具足,稱念觀世音菩薩聖號,當下就得解脫!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