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淨空法師:清淨心是最好的營養!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一、隨順天道 自然飲食最健康

  我們今天生活在這個世間,科技雖然發達,但違背了天道,春夏秋冬是天道,四季所生長的動物、植物是天道。現在運用科學的方法,春天可以吃到秋天的東西,冬天可以吃到夏天的東西,這就是違反了天道,破壞了自然法則。眼前看起來好像有好處,得到方便,殊不知常吃就吃出病來了。

  傳統的中醫認為,健康的飲食、最好的食物是現前生長的。《禮記·月令》中講到,十二個月每個月生長什麼植物,我們吃那種植物就是最有營養的。我們的身體與自然完全融合成一體就健康,違背了自然法則,肯定要生病。

  現在因交通的方便,使得世界各地的蔬菜果實哪裡都能買到。我們不懂得要吃當地、當月生長的東西,而吃出了一身病,還不知道病是從哪裡來的。所以,最好的食物、最健康的食物是本地的、當月生長的,這才是最健康的。人不能不順應自然,自然是天道,自然是性德,要隨順本性。

  因此,日常生活是修行,飲食起居是修行。就在日常生活中修不分別、不執著,因為自然法則裡頭沒有分別、沒有執著,真正修行人,是六根接觸六塵境界之處,念念隨順自然的規律,隨順自然的法則,即隨順性德、體性。隨順體性是菩薩道、是菩薩行,違背了體性,這是講六道三途。

  二、貪吃多過患

  1. 食色乃輪回之根性

  所謂‘食色性也’,古今中外,可以說很少不貪色的、很少不貪吃的,一切物欲當中,這兩種是什麼性?六道輪回的根性。我們要曉得,這兩樣東西貪著,不能放下,六道輪回就不能出離。

  佛在經上告訴我們‘不得貪餮’,貪餮,就是我們今天講的貪吃。貪的范圍很大,貪吃的確是相當嚴重,哪一個人不喜歡美味?這個一定要戒除。美味飲食,喜歡喝酒,喜歡吃好東西,講求這些。這都是屬於貪瞋癡裡面意三業的貪惡。不管什麼東西,只要貪愛,麻煩就大了,死了以後,這個業力特別強,就被牽著去投胎。故貪心是很大的麻煩,一定要把它斷掉。

  2. 病從口入

  佛在《地藏經》上說‘若遇飲食無度者。說饑渴咽病報。’五欲裡面,財色名食睡,世間人哪一個不貪吃?這是大病,世間人許許多多得的病都是貪吃得來的,所以現在飲食衛生要特別留意。尤其是現前這個時代,我們現在這個時代是五濁惡世,可謂濁惡到極處,什麼樣的怪病、病菌到處都有,不小心就傳染了,剛傳染到的時候還不曉得,病發作的時候來不及,就沒救了,所以飲食樣樣要小心。

  飲食不能沒有,我們要靠飲食來 維持身命,來養這個身體,可是古人又說“病從口入”,由此可知,飲食要講求營養、要講求衛生、要講求適量,但是可不能貪吃。暴飲暴食,這個對自己講是不自愛。吃到自己喜歡吃的東西,總想多吃一點,吃的東西太多、吃得太雜,甚至於不衛生,對腸胃負擔很重,自然影響內髒,人的疾病就從這兒來。

  3. 貪吃、挑食釀殺業

  貪瞋癡叫三毒,殺生是瞋毒,所有一切病毒都離不開貪瞋癡。惡業裡頭最重的是殺業,殺生的原因都是貪吃,飲食挑口味,吃眾生肉。我們想想看,每天被殺害、被吃掉眾生有多少!而不知一個人在一生當中,為了三寸的舌頭不曉得造多少罪業。我們要曉得,再好的美味到喉嚨就沒有了,就是通過這三寸舌頭,就為這麼一點點舌根的享受,一天到晚忙來忙去,實在得不償失。人的身體是一個整體,身體的每個器官、每個細胞是相互作用的,不能說我只愛舌頭,其他就不管了。如果說只愛舌頭,為了它我拚命吃,撐到腸胃搞壞了,得了一身病,腸胃壞了,舌頭也跟著倒楣。不能說人死了,身體壞掉了,舌頭還活著,哪有這種道理?都是同歸於盡!而且殺害多少眾生,造無量無邊的罪業,實在不值得!

  為了滿足人的貪心,現在飼養的豬六個月就殺了。喂豬的飼料都是化學藥物,促進豬的發育,它長得快。所以它肉裡頭,都有毒素不正常。再說從前家畜都是養在外邊,沒有殺的時候,它的生活很自由、很自在,它心情很開朗很快樂。現在這一些畜生,一生下來就是養在籠子裡頭,等於說坐監牢獄,終身監獄,到最後的時候被殺了。它能是什麼心情?它肉裡頭充滿了毒素,人吃了怎麼會不生病?奇奇怪怪的病,病因時間很長遠,現在吃的這些東西,可能導致十年之後哪個地方生病,二十年之後會生什麼病。我們一般人哪裡懂得?所以生活起居任性不得,這是大學問,決定不能夠任性。這是從生理上來講,如果從殺生果報來講就更嚴重了!

  香港有一則社會新聞,大眾都知道。在前些年,有母女兩個人喜歡吃海鮮,每一天到海灣都買活的,她倒不是自己抓,而是買活的回來殺、回來吃。到晚年這個母親就得了一種病,病的時候跟大家講:“好大的水,到處都是泥沙,在房間裡頭亂爬,好像往岸上爬”,就是海鮮那種樣子。後來身上就腐爛,就死掉了。沒多久女兒也得這樣的病,到處去求神、問卜,遇到一個法師。法師就告訴她,“你這是一生殺生吃海鮮的果報。”教她趕緊忏悔,放生、吃素。她當時就照做,但是來不及,還是死了。她的親戚朋友看她這個樣子,就永遠吃長素,不敢吃這些肉食了。這都是真人真事,死的時候就像那些水族形相一樣,活生生的果報展現給我們看,真的太可怕了!

  三、正確的飲食方法

  1. 飲食簡單,心清淨、身健康

  (1)飲食簡單利於身

  飲食要簡單,不要搞很多花樣,花樣搞得多,決定不健康。所謂“病從口入”,吃東西是愈簡單愈好。飲食簡單,我們的腸胃干淨。腸胃干淨,就不會生病。一般講,中國人講色香味,外國人只講營養。他們吃東西非常單調,幾乎每天都吃一樣的菜色; 中國人就不習慣,天天要換口味,不換口味,這個東西就吃不下去,這是習氣。

  (2)六、七分飽最好

  我們要調適身體,吃東西,絕對不要吃飽,通常一般講,吃六、七成就好。吃得太飽會使人昏沉,保持著不飽不饑最好,不但對修道有幫助,平常工作的時候,精神也能提得起來。

  (3)睡前勿貪吃

  在睡眠的時候,因為人的身體沒有動作,腸胃蠕動得很緩慢,吃東西消化就不良了。如果吃的東西多,再要貪吃,那可就麻煩大了。

  (4)清淨心是最好的營養

  現在,由於報章雜志經常報導這個營養,那個營養,這都是騙人的,是要我們把口袋裡的鈔票去營養他去。而我們吃了那些東西,說不定就吃出了一身病。所以,飲食要簡單,心地要清淨。心愈清淨,需要的營養愈少。因為我們體力的消耗就是營養的消耗,營養是能量,身體是個機器,要補充能量,像汽車一樣,不加油,它就不能跑了。人需要加油,需要加能量。能量消耗到哪裡去?百分之九十五都消耗在妄念上。所以心愈清淨、妄念愈少,就變成一部省油的車。一天吃一點點就夠了,營養也足夠了。如果一天到晚打妄想,一天吃五頓都不夠。

  (5)素食養身心

  素食確確實實養身養心,心地善良,身體就健康。他們吃肉食的,吃了一身毛病;我們吃素的人,身體卻一點毛病都沒有。

  生活愈簡單,我們的心就愈清淨,心愈清淨,身體裡面五髒六腑起的作用就正常,身體就愈健康。

  四、牢記佛陀教誨,過智慧的生活

  1.持齋的真正意義

  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給我們做了個榜樣,他到外面去托缽,托缽是什麼?給什麼吃什麼,沒有選擇的。日中一食,一天吃一餐,樹下一宿,所以他不貪睡,也不貪吃。

  佛在世的時候,佛也不是有意提倡日中一食,佛並不重視這些問題。而是佛陀在世那個時候,印度的確叫“宗教之國”,當時印度的宗教非常非常多,佛經裡面所記載的就有九十六種。這些宗教徒,他們都是日中一食,所以,佛出來教化眾生,人家如果看到釋迦牟尼佛一天吃三頓飯,估計大家對他印象就不好了:你看你都還比不上那些宗教。於是佛也采取他們的生活方式,日中一食。當然,佛心清淨,佛的弟子們身心都清淨,一餐確實是足夠了。這一餐是跟平常一餐的分量相等,而不是把三餐在一頓中吃掉。淨土經典裡面,往生是信願持名,沒有說一定要持午才能往生,不持午就不能往生;我們在三經、五經裡面都沒有這個說法的。所以,大家在飲食方面要正確掌握。修行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要有飽滿的精神。如果吃多了會昏沉,精神提不起來;肚子空的、餓的時候也不行,也沒有辦法辦道。

  如果能夠把飲食減少,這的確是好事情,也省事。一天忙三餐飯,那麼多時間去料理,實在講是毫無意義,的確是很浪費。

  台中的李老師、李炳南老居士,他是日中一食,但是他並不講求這個過中。為了省事,他一天吃一餐。他吃的量很少,都是自己做。他吃飯就是一個帶把的小鍋,鍋是它,碗也是它,飯菜煮在一起,洗也就洗一個,非常省事,真正是非常簡單。別人看到,認為苦得不得了,他自己卻快樂得不得了,樂在其中!因為這樣他時間就多了,他做他的弘法利生的事業。信徒中有些人晚上請他去吃飯,他也不拒絕,他照樣去參加,也去應酬一點,這是大乘菩薩法。他對於這些不拘束的,當然,不是他晚上想吃,故意叫人去請他。如果故意叫人請那就錯了,那就是真的叫犯戒、破齋了。齋是身心清淨,是這麼個意思。

  煩惱輕、妄念少,我們需要補充的能量就少,一天一餐夠了,會非常正常,精神飽滿,一天到晚歡歡喜喜,常生歡喜心,這種人才真正懂得自愛。絕不糟蹋自己,對於自己身體,每一個器官、每一個細胞都愛護,都不傷害它,儒家講這是盡孝道。我們的膚發、身體,受之於父母,我自愛就是愛父母,不自愛常常損壞自己身體,這就是不孝!這個道理懂得的人少,釋迦牟尼佛做出了這麼好的榜樣給我們看。

  2.守“中道”,生活簡單樸素、健康智慧

  什麼事情都守住一個原則:“適可而止”。這句話可以用在一切時、一切處、一切事物當中,這也是儒家講的“中庸”,佛家講的“中道”。適可而止,決定不能夠過分。尤其是佛法裡面,佛常講“比丘常帶三分病”,“三分病”是什麼病?就是餓病,就是不要吃飽。這樣子人時時刻刻在警覺之中,不迷惑,時時刻刻想著佛的教誨,記住佛的教誨,依教奉行。

  所以佛菩薩、祖師大德們給我們示現的那種生活方式,是最健康的,他們過的是智慧的生活。生活簡單樸素,不但健康長壽,而且充滿了智慧。這才是真正的人生,這才是真正的幸福美滿。

 

上一篇:人間天:恭敬禮拜觀世音菩薩福不唐捐,怎麼獲得呢?
下一篇:淨空法師:對個人在家自修的開示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