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十”是佛家最常用的禮節,合十亦稱“合掌”。其形狀是兩手當胸、十指相合,合十為禮,以示敬意。
“合十”對佛教弟子而言,是最熟悉不過的招呼方式,合十的動作,不僅可以達到收攝內心的作用,也給人一種謙和的印象,因此成為我們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禮節之一。那年北京鬧“薩斯”,“合十”一度成為部分北京市民見面打招呼的方式,因為避免了手的相互接觸。
“合十”並非佛教所創,它是古印度的一種禮法,佛教是沿用這種禮法,後來逐漸成為佛教的專用禮節。印度人認為右手為神聖之手,左手為不淨之手,故有分別使用兩手之習慣;然若兩手合而為一,則為人類神聖面與不淨面的合一,故藉合掌來表現人毫無掩飾,最為真實的本來面目。
“合十”禮佛的來源,廣見於諸經論中,《觀音義疏》卷上載,我國以拱手為恭,印度以合掌為敬。合掌除表示衷心敬意外,亦表示返本還源,入於非權非實,事理契合之意。又《大唐西域記》卷二載,印度之禮法共有九等,合掌為其中之第四位。
除了遇到人可以合十表示問候、打招呼之外,我們經過法師身旁、或穿越大殿佛前,也可以“合十”的姿態,稍稍欠身經過,表示自己的禮貌與尊重。此外,佛教弟子在寫信時,用「某某人『合十』」作為信末署名,也是一種表達謙遜、恭謹心意的方法。還有,當我們聆聽長者大德說話時,也可以雙手合十表示恭敬。如果談話的時間較長。則可以把手放在腹前。改成操手(放掌)姿勢,這樣也能讓人攝心,不會散漫沒精神。
一些心理學家注意到,當人們感到緊張、焦慮或心浮氣躁時,合十可以讓人馬上平和、安定並且集中注意力。這個把雙手合掌放在胸前的動作,看似簡單,但是對平穩情緒卻很有效。
“合十”或“問訊”,雖然是佛教弟子常用的生活禮儀,但是透過肢體的動作,最終是可以讓我們達到端正儀容的目的,也是為了讓心沉穩、安定,達到向內收心的效果。讓自在、寧靜的身心狀態,與佛教的思想融合在一起。
《轉自中國當代佛教網--文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