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位法師 諸位居士大德 阿彌陀佛
我們繼續學習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大家請看第三十八願:設我得佛。國中天人。欲得衣服。隨念即至。如佛所贊。應法妙服。自然在身。有求裁縫。搗染浣濯者。不取正覺。這是妙服自然在身願。
極樂世界的天人,要想得到衣服不用去買,也不用去找裁縫做,隨念即至,自然在身。這裡雖然只是舉了衣服一類,其實也包含了所有的日常所需。《無量壽經》中說:“無量壽國,其諸天人,衣服飲食,花香璎珞,缯蓋幢幡,微妙音聲,所居捨宅,宮殿樓閣,稱其形色,高下大小,或一寶二寶,乃至無量眾寶,隨意所欲,應念即至”。
在阿彌陀佛的國土上,天人們所需的,衣服、飲食、璎珞、幢幡、住宅、宮殿、樓閣等都是隨著心裡的意願,一動念,它就顯現出來,這一願簡直是太奇妙了,對我們來說就像神話一樣。要想得到衣服,這個念頭一動,這個七寶的衣服就自然現前,雖然是七寶所成,但是比絲綢還要柔軟。那些帶業往生的眾生,到了極樂世界,還有我們世間的習氣,一到了吃飯的時間,他就馬上會動這個念頭,這個時候,七寶缽器就會自然的現前。你想要的是金缽或者是銀缽,都會隨自己的意願現在跟前,美食充滿其中,酸甜鹹辣,各隨所欲,不多不少,吃完之後它又會自然的消失,不用去收拾,也不用去清洗。宮殿、樓閣也是這樣,房子的形狀、顏色、大小都隨著天人們的意願顯現,這一切,正是表現的事事無礙不可思議的境界。但是,不是我們這些帶業往生的凡夫親證的,都是阿彌陀佛的願力所加持得到的,使得這個極樂世界的天人思食得食、思衣衣來,生活中這些一切的所需,都是稱心如意。這種思食食來、思衣衣至的境界,對我們來說,太不可思議、不可理解,願文中為我們打了一個比喻:如佛所贊,應法妙服,自然在身。這段願文在唐譯的經文中,是這麼說的:“國中眾生,所需衣服隨念即至,如佛命善來比丘,法服自在體,若不爾者,不取正覺”。這裡的如佛所贊,舉的是善來比丘的意思。佛在世的時候,對這些請求出家的弟子們說:善來比丘,那個來請求出家的人,由於他前世的善根和佛的威神之力,當下須發自落,袈裟自然在身,缽盂在手,具足比丘威儀,即得比丘的具足戒。這是出家的比丘的十種因緣之一,這種受戒的方法只限於世尊,別人不能這樣傳比丘戒。據《增一阿含經》中記載,迦葉帶著五百弟子,來禮拜佛陀要求出家,佛說:“善來比丘,此法微妙,善修梵行”,這時迦葉及五百弟子所穿的衣服都變做袈裟,頭發自落。還有這個㤭陳如五比丘、捨利弗和目犍連共二百五十人,以及釋迦族的皇室弟子,共一千三百四十一人,都是依此法得戒的。這裡用這個比喻,幫助我們來理解往生到極樂世界的眾生,由於彌陀大願的加持,生到極樂世界,妙衣即能隨意而至。願文中說到,應法妙服,這是說,隨念而至的妙衣是如法的,妙服指的就是袈裟。《大智度論》中說:佛弟子住中道,故著三衣。三衣就是我們說的缦衣、七衣和二十五條衣,梵語叫做僧伽梨、郁多羅僧、安陀會,這個都統稱為袈裟。是三世諸佛修道的標志,也叫做出世服、慈悲衣、福田衣、蓮花衣、離塵衣,這些都是以德來立名。在《四分律》中,佛陀曾經告訴阿難:過去諸佛著如是衣,得成佛道。未來諸佛亦當著如是衣,得成佛道。我們往生到極樂世界都能不退成佛,所以也著如是衣,也就是袈裟,得成佛道。
阿彌陀佛立這個大願,也是處處為眾生的修行考慮。首先,一切往生者都能受用現前,不用為了生計而奔波勞碌。古德雲:“身安而後心安,心安而後道隆“,極樂世界的眾生,不用為了衣食住行而勞作,無論是飲食、衣服還是住房,都是隨念即至。而且所有受用的資具,都能隨自己的心願,這樣就能夠安心的辦道,道業才能有成,對這一點,我們大家都深有體會。有些居士也非常向往到寺廟來精進念佛,也想和大家共修,但是迫於生活的壓力,不去工作就沒有工資,一家老小沒法吃飯,等到工作忙碌了一天,好不容易閒下來了,想念念佛,已經非常的疲勞,就需要休息了,等到第二天一睜開眼睛,就又要像陀螺一樣,忙於各種事務,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不知何時能夠閒下來。不僅現在是在家人忙,出家人也忙,為了建設寺院,讓僧眾們有一個淨修的道場,也要投入很多的時間和心血,而不像極樂世界,一動念,宮殿就自然現前,而且是七寶所成,非常的莊嚴。可以說,極樂世界的天人、菩薩們,心心念念都是在用功辦道,一點都不用為了生活去忙碌、去付出時間和精力。
這個大願的第二個好處,是不會因為衣食方面的受用而去造作罪業,而且還能在受用時增長道心。我們種過地的都知道,在種莊稼的時候,會傷到很多的眾生,耕種的時候,田裡的這些蟲子之類的會喪失性命,還有的,為了糧食的豐收、多產而去打藥,這樣傷害了眾生,包括我們吃的人,也會受一定的傷害的。還有的,為了能夠穿上華麗的服裝,絲綢、裘皮,造了很多殺業。所以我們人類,為了吃飯、穿衣而造種種的殺業,將來會受苦無窮的。我們在享用種種美食和衣服的時候,就會去分別,這個東西是好還是不好?這件衣服是漂亮還是不好看?從而增長了分別執著,貪心就產生了。極樂世界的人都穿袈裟,袈裟是解脫人所穿的法服,因而有善哉解脫服,無上福田衣之稱。袈裟有自利利他的種種功德,能幫助人消除罪業,增長道心。極樂世界的人,吃了自然現前的百味飲食,都能身心柔軟,伏住無明煩惱。所以極樂世界的一切受用資具,都是幫助人修道的,對想圓成佛道的人來說,極樂世界是一個再好不過的修行道場。學習了這一願,對比一下娑婆世界和極樂世界的差別,我們就會生起厭離娑婆欣求極樂的心,以此信願之心,執持名號,持一聲是一九蓮種子,念一句是一往生正因,這樣決定往生極樂淨土。
好,我們看第三十九願:設我得佛。國中天人。所受快樂。不如漏盡比丘者。不取正覺。這是樂如漏盡願。
極樂世界的天人所受的快樂,猶如得漏盡通的比丘。我們常說五通天人,六通羅漢,只有阿羅漢才能證得漏盡通。這個仙人、天人還有外道,他們可以證到天眼通、天耳通、神足通、宿命通、和他心通,唯有這個漏盡通,必須要證得阿羅漢果才能證得。
漏是洩漏的意思,也是煩惱的另外一個名稱,當我們六根接觸到六塵,產生了貪嗔癡的煩惱,心就會往外跑,天天都在煩惱之中,所以叫做漏。漏盡比丘是斷了見思煩惱,一念不生,沒有任何的染濁,心得清涼,所受的快樂是真樂,是大乘的法樂。往生到極樂世界的凡夫,雖然煩惱還沒斷,但是到了極樂世界,他是蓮花化生,清虛之體,壽命無量,沒有生老病死苦;也沒有父母、妻子、兒女,所以無愛別離苦;每天又是與諸上善人俱會一處,沒有怨憎會苦;所需的衣服、飲食、住宅,都是隨自己的意願現前,沒有求不得苦;能時常親近阿彌陀佛諸上善人,而且水鳥樹林都能演說妙法,所以無不聞說法苦。極樂世界的人,每天所見到的,是周滿世界的寶樹、七寶莊嚴的精捨、宮殿、還有很多的蓮池,八功德水湛然盈滿,池中的蓮花大如車輪,放百千種光明,普為十方說微妙法;聽到的是,極樂世界的清風吹動寶樹羅網,所發出的微妙法音,還有百寶色鳥的鳴叫聲,這些和雅的聲音,讓人生起了念佛念法念僧之心;聞到的是,無數栴檀香樹、吉祥果樹所散發出的種種香氣。在水池中沐浴的人,想要這個水涼點,水就會涼一些;想要水熱一些,水就會熱一些;想讓水流的緩一些,它就會緩;想讓水流的急一些,它就會急一些。這個池水對所有的眾生,都能滿他的意,洗了之後不但身體舒暢,還能夠開人智慧。所以,我們看極樂世界的人,六根接觸到六塵,煩惱不起、身心安樂、聽聞妙法、入真解脫。願文中用漏盡比丘,來比喻極樂國中的天人所受的快樂,是隨順我們,讓我們理解極樂國的天人,就像證得阿羅漢果的人一樣心地清淨、沒有我執,對那些外境,對那些樂境,不生貪戀,內心逍遙自在,得到的是清涼之樂、清淨之樂。
我們娑婆世界的人,每天都是為苦所逼,心裡的煩惱很重。《法華經》中說:“以三苦故,於生死中,受諸熱惱”,這三苦是苦苦、壞苦、行苦。苦苦,就是我們因為過去起惑造業,所招感來的四大假合的身體,我們這個身體已經是眾苦交聚,而在這一生當中,還要遭受環境中的天災人禍,生計上的逼苦煎熬,可以說是苦上加苦,所以叫做苦苦。就比如,我們現在冬天,冬天的寒冷,到了夏天,夏天的炎熱,饑馑,這些直接給我們身心,帶來了種種的痛苦。壞苦,壞苦是指樂境變壞,變換而產生的苦惱。比如,我們的身體本來是健康的,突然被檢查出了重病,甚至是絕症,不能永遠的這麼健康,我們大家都有生老病死、成住壞空。本來是位居高官,但是因為變故,被貶、或者成為階下囚,這在歷史的公案上有很多很多。也有的,家庭生活美滿幸福,但是好景不長,轉眼就變成了妻離子散、各奔東西。這些感情、財富、地位、名譽,這些都是不能夠長期穩固、永久的,快樂只是暫時的,終究還是痛苦。行苦,是指隨著時光的流逝,身心發生轉變而產生的苦。一個人身體很健康,也沒有遇到什麼生活的變故,但是終究還是要老去的,從意氣風發的少年,變成白發蒼蒼的老人,這種苦帶給大家多少的無奈和感慨。總的來說,人修這個有漏的福報,到最後都是幻滅的,避免不了長劫的輪回受苦。只有斷了見思惑,沒有我執的阿羅漢,才能做到沒有熱惱,清涼安樂。但是在末法時期,要想證得阿羅漢果,談何容易?所以我們應該感恩阿彌陀佛發此大願,讓我們一生到極樂世界,就能所受快樂如漏盡比丘,讓我們這些帶業凡夫,永離熱惱,但受諸樂,就像《往生論》中所說:“永離身心惱,受樂常無間”。
我們唯有好好念佛,這樣才能報佛恩。現在社會科技發達、經濟繁榮,但是芸芸眾生,雖然物質上面都提高了,但是仍有各種各樣的煩惱。世間人大多不信佛法,不信念佛法門,都認為稱念佛名能有什麼用處,人們不知道一句彌陀名號,具有不可思議的神力,能治一切的煩惱。當我們在心煩、憂傷、焦慮的時候,當我們在逆境的時候,我們可以經行。就像我們散步一樣,一句一句的走著念著阿彌陀佛,有規律的一步一個阿彌、一步一個陀佛,這樣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這樣時間長了,把我們這種煩惱憂慮,就給降伏住了,心就會清涼,念上一段時間,這個煩惱漸漸就可以息下來了。當工作壓力大,事務忙,夜不能寐的時候,現在這個神經衰弱,還有抑郁症的都非常的多,這個時候我們也可以專心稱念佛名,念著念著,這個心神就安定下來了。我們在打精進佛七的時候,有個老居士來找師父,說師父,我感覺念佛真的很好,我這好幾年的失眠已經治好了,看看,就是這麼的快速。所以說,這個阿彌陀佛是無上醫王,這句佛號就是萬德洪名,如阿陀伽藥能醫眾病。只要大家對念佛法門,能夠生起信心,專心稱念無有間斷,念到心空境寂,煩惱自然可以斷除。徹悟大師說:“清珠投於濁水,濁水不得不清,念佛投於亂心,亂心不得不佛”。如果我們能夠具足真實的信願,持念佛名,字字句句都能從心而發,出口而入,那麼自然會在生的時候,遠離熱惱,死的時候,往生到極樂國土,受大快樂。
好,我們大家請看第四十願:設我得佛。國中菩薩。隨意欲見。十方無量。嚴淨佛土。應時如願。於寶樹中。皆悉照見。猶如明鏡。睹其面像。若不爾者。不取正覺。這是樹現佛剎願。
前面我們在第三十一願,徹照十方願中,講極樂國土的功德,極樂世界的樹木花朵,宮殿樓閣都能徹照十方諸佛世界。而這一願,是講國中菩薩的功德,國中菩薩,想見十方無量莊嚴佛國土,隨著他的念頭,當下就能在寶樹中見到,而且非常的清晰,就像鏡子照在自己的臉上一樣。這些國中菩薩,想看看其他淨土的情況,阿彌陀佛就發願,加持他們對著寶樹的葉子,就能見到他想見到的國土。比如,現在我們經常念消災延壽藥師佛,都想見到東方淨琉璃世界,那麼到了極樂世界,我們就能在寶樹上清清楚楚的看到。蕅益大師說,只要能往生極樂世界一個佛國,即是生於十方諸佛的淨土。由於阿彌陀佛的這一願,可以看出,不但從理上說是這樣,往生的人,也可以從事上親身感受到,往生極樂世界就等於往生十方世界。當然了,這種功德不是這些國土的菩薩親證的,從一個小的寶樹裡面,映照出十方無量無邊的剎土,這是事事無礙的境界,這是佛的境界,這些國中菩薩是蒙阿彌陀佛的願力加持,才能隨自己的意願,從寶樹上看到自己想見的十方佛剎。寶樹就像我們今天說的,是一個大的接受信號台,一個屏幕,只要你調節頻道,而不是用搖控器,是菩薩們的念頭,你只要念頭一動,就會換一番的景象。當他們看到種種國土的殊勝莊嚴,聽到諸佛講經說法,還有他方國土的菩薩精進修學,就會從中受到啟發,更好的精進修行,直接可以在極樂國土就可以參學到了。當然這是說菩薩想見到淨土,如果想見到穢土的話,也是這樣,我們往生之後,想看看我們以前的同修、家親眷屬,也能在寶樹上看到,這樣就能更加的精進勇猛,發心成佛來普度這些眾生。
極樂世界中,不僅寶樹能顯現十方無量世界,那些亭台、樓閣、寶幢、寶幡、寶地、蓮池都能夠顯現。這裡只是舉出其中一個寶樹,極樂世界中的任何一物,都能顯現十方剎海,這正顯示了極樂世界的事事無礙的境界,一真法界的境界。唐朝的法藏大師是華嚴宗的三祖,武則天非常仰慕他,把他請到宮裡面講《華嚴經》,法藏大師為了幫助武則天和這些聽經的人,能夠理解事事無礙的境界,法藏大師准備了十面鏡子,安放於八方和上下,鏡面和鏡面相對,距離一丈,他點燃一支火炬,照著中間安放的一尊佛像,於是每面鏡子都是重重疊疊,重重疊疊的出現佛像,重疊無盡。在場的人,一下子就明白了事物和事物之間的圓融無礙的關系了。以我們末法人的根機,對很多佛教理論的理解是非常困難的,幸好釋迦牟尼佛教我們念佛法門,蓮池大師說:“一句阿彌陀佛,赅羅教門八法,圓攝禅門五宗”。所以大家千萬不要把這個念佛法門,看作是淺顯容易的事,只是愚夫愚婦所被的法門,我們應當深信念佛法門,依信起願,依願起行,那麼就能於念念之間,流出無量的諸佛如來,遍坐十方微塵剎土,轉大法輪。如果信願不深切,修行不努力,終日悠散,淨業無成。
我們下面看第四十一願:設我得佛。他方國土。諸菩薩眾。聞我名字。至於得佛。諸根缺陋。不具足者。不取正覺。這是諸根具足願。
他方國土諸菩薩眾是此願所被之機。這是指他方世界中的淺位菩薩,六根不具會給菩薩帶來兩方面的障礙。第一,從自利的角度來說,六根不具會影響菩薩的修行。如果眼睛不好,就沒辦法看經;耳朵不好,就不能聽經聞法;不能說話的人,就不能稱誦經文;腿腳不好,就不能到外邊去參學;那手不好的話,什麼也做不了了。諸根不具,也就是佛說的八難之一,是障道的因緣,佛法的修學離不開六根的作用。第二,是從利他的角度來說,古人說:六根有缺,受世輕慢。一個人如果六根不具足,或者六根長的丑陋,會受到世人的輕慢,就不能廣度眾生。就像佛的弟子㤭梵波提尊者,他因為過去生中做沙彌的時候,笑話一位老比丘誦經像吃草,這個老比丘已經證得阿羅漢果了,他因為這個業障,感得五百世中受生牛身。雖然這一世已經證得了阿羅漢果,但是還有牛的習氣,沒事的時候總像在嚼東西,而且他的腳長得也像牛蹄,常被人譏笑。佛憐憫他,也為了不讓眾生造口業,於是就命他到忉利天的屍利沙花園受天供,修習禅定,直到世尊涅槃以後,迦葉尊者召集五百阿羅漢結集經典的時候,才派人把他從天宮當中請回來。所以就因為形象上的問題,㤭梵波提尊者就不能像捨利弗他們一樣,幫助佛在世間度化眾生。我們現在也是這樣,弘法的法師如果相貌丑陋,六根不具,也會對弘揚佛法帶來障礙。因為大眾如果見到法師,不能生起歡喜心,那就會對佛法生不起信心,很難去接受法師所講的法。所以出家人是人天師表,代表著佛法的形象,擔負著弘法利生的重任。阿彌陀佛發此大願,加持他方世界的菩薩,只要聞到彌陀名號,對彌陀名號的功德生起信心,你縱然不往生極樂世界,在他方國土修菩薩行,那麼直至成佛的多生多劫中,都不會再有諸根缺陋的現象出現。這些菩薩在修習過程當中,能夠六根聰利健全,身相端嚴,廣度眾生,早證菩提。
阿彌陀佛的這個大願,對我們來說也是非常的重要的,古往今來的很多念佛人,他們六根殘缺,也都是通過修行,通過念佛而改變了。《淨土聖賢錄》中講:清朝乾隆年間,有位浙江紹興人叫做梁維周,他四十歲的時候眼睛失明,因而沒有辦法工作,這樣他就想到尋死。當時有位叫雲麗的法師,阻止他說,你不要這麼白白的去死,西方有佛,號阿彌陀,你如果能至心稱念阿彌陀佛,就不難橫超生死,就算眼睛看不見了,又有什麼關系呢?梁維周聽了他的話,每天懇切的念佛,這樣過了三年,梁維周的眼睛突然復明了。又過了半個月,他告訴大眾,我將去了,三天後的中午,他向著西方坐化而去。念佛使身體殘障得以恢復,這樣的公案我們見到的也很多,這說明念佛名號,確實能夠幫助我們消除宿世的業障。《觀經》中說:“稱佛名故,所念念中,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我們為什麼會面貌丑陋?是因為前世的嗔恨心重,為什麼人生下來就是聾子、啞巴或者眼睛不好?這是因為前世曾經誹謗三寶所得的果報。我們現在意識到自己今天所受的果報,都是過去錯誤的行為所造的業果,那我們就要生起這個忏悔的心來,具足信願,至心念佛,這樣不但臨欲命終能夠往生淨土,當生也會得到改變。我們有好多老居士,過去身體不好,通過念佛,深信念佛法門,萬緣放下,這麼念佛,身體健康,相貌也莊嚴了。
不過我們大家一定也要注意,在身體不好的時候,懇切的念佛,身體一旦好了,又把這個願拋到一邊,又去貪戀五欲,或者沉迷於外道,這是非常令人惋惜的。近代的江易園居士,他在上海做校長的時候,因為勞累過度,病得奄奄一息,他的朋友江味農居士,勸他一心一意的念佛,這個江易園接受了江味農居士的勸告,立刻開始認真念佛,過了不久,病果然好了,從此,他也極力的勸人念佛。一次回老家見到一個親戚,快七十了,雙目失明生活很苦,江易園就勸他念佛,不到一年,他這位親戚的眼睛就復明了。他的父母妻子也在他的勸說下念佛往生,而江易園到了晚年,自己卻沉溺於扶乩,沉溺於這個神通,甚至將印光大師勸誡他的書信也燒掉,執迷不悟。所以說念佛你即使有大感應,也不要以為自己的功夫了得,你能勸身邊的人統統往生,也不能代替你本人的深信切願。說我們自己也要深信切願的,我們應該以此為戒,深信西方極樂世界,老實念佛,直到臨欲命終,這樣往生才有把握。
好,今天時間到,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