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位法師 諸位居士大德 阿彌陀佛
我們繼續來學習阿彌陀佛四十八願。我們請看第三十五願:設我得佛。十方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界。其有女人。聞我名字。歡喜信樂。發菩提心。厭惡女身。壽終之後。復為女像者。不取正覺。這是脫離女身願。
這一願,對我們女眾來說非常的主要。一般來說,身為女人,在修行的過程當中,障礙要比男眾要多一些,尤其是在我們當今這個末法時代。當今這個社會有很多的現象,大家都能看得到,我們有些女人貪愛心重,喜歡金銀首飾,漂亮的衣服、豪車、豪宅,現在還有好多的奢侈品,基本上都是為婦女們來設計的。女人的心胸相對應要狹窄一些,心量小,是非多,而且嫉妒心重,容易驕慢,不把別人放在眼裡,這些煩惱都障礙女人的修行。
在《法華經》中講,女人有五種障。第一,是不能做梵天王。因為大梵天主要是由淨行修成,女人的身體多染污,所以不能做大梵天王。第二,女人不能做帝釋。我們都知道,三十三天忉利天,是由三十三位婦女發心,來建迦葉佛的捨利塔而成就的功德,女轉男身到三十三天去受帝釋的福報,他們也都是女轉男身。帝釋的欲望少,而這個婦女們欲心重,所以不能做天主。第三,女人不能做魔王。因為魔王剛強,女人軟弱,一遇到事情自己主宰不了,就是要依靠別人的幫忙,所以不能做魔王。第四,女人不能做轉輪聖王。因為輪王慈悲,有仁慈的心,他教人修五戒十善,而女人慈悲心少,嫉妒心重。女人如果要是遇到不如她的,她也許會生起這個憐憫心來;如果要是比她好的,她就會生起嫉妒心來,所以不能做輪王。第五,不能做佛。因為佛身有萬德,而女人身有諸惡,不能做佛。所以女身在修行的過程當中,確實有許多種種的障礙。
在大乘經典中,也有很多女轉男身的種種的方法,但是都必須是善根深厚的女人,而且要經歷多劫修持,才能當生女轉男身。就像龍女,他是娑竭羅龍王最小的女兒,她剛剛八歲的時候,在靈鹫山聽佛講法華經,在法華會上當著大眾的面,突然轉變為男子身,具足菩薩行,到南方無垢世界示現成佛,做佛。但是對於十方無量世界根機鈍的女人,要想當生就女轉男身是非常的困難。善導大師在《觀念法門》中說:“一切女人,若不因彌陀名願力者,千劫、萬劫、恆河沙數等劫,終不可轉得男身”。普通凡夫女人,如果要是不依仗彌陀大願海的力量,而只憑自己的修行,那縱然超過了千劫萬劫,恆河沙數等劫,也難以脫離女身。
在這一願當中,阿彌陀佛特別加持女人。我們看,這一願的條件,聞我名字,就是指要聞到佛的名號,相信佛力不可思議,歡喜信樂,發菩提心。一聞到佛的名號,信心歡喜,對往生淨土生起好樂之心,發願往生到極樂世界去,這種願往生的心,要非常的懇切,非常的真誠。蕅益大師說:“深信發願,即無上菩提”,所以這種願往生的心就是菩提心,就是願做佛的心。
厭惡女身,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在《佛說大乘功德造像經》中說,一切女人有八種因緣恆受女身。第一個因緣,就是愛好女身。所以要想女轉男身一定要厭惡女身,要有這個願望,才能和阿彌陀佛的這一願來相應。而在我們現實生活當中,有一些女人,對這個女身不但不厭惡,而且還非常的引以自豪,覺得自己長得漂亮,打扮得精致,走到哪裡都會受人關注,自己覺得非常的驕傲,自認為美麗會給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帶來很多的方便,其實這種想法是非常愚癡的。佛在《寶積經》中說:“捨利弗,當知婦人,是眾苦本,是障礙本,是殺害本,是系縛本,是憂苦本,是怨怼本,是生盲本,當知婦人,滅聖慧眼”,所以一個女人如果有智慧的話,就會對自己身為女身而產生厭惡。信願持名,依靠彌陀的願力加持,臨欲命終,蒙佛接引,到極樂世界就是顯像大丈夫身,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紫磨真金色身。這一願,讓我們深深地體會到彌陀至極的悲心,不僅能幫助煩惱重的凡夫女人脫離女身,而且還能夠當生成佛。
阿彌陀佛的脫離女身願,不僅僅是加持女眾,也能讓發願往生的男眾,對求生淨土生起堅定的欣求心。正因為有這一願,說明極樂國中沒有女人。經中雲:“十方世界,有女人處即有地獄”,因為女人自身的特點,不僅障礙自己修行,也會給別人帶來障礙的,在《大愛道比丘尼經》中,佛講了女人的八十四態,非常真實而且細致。其中講了女人愛描眉畫眼來裝飾自己,還有的走路故作姿態,都是為了吸引別人的注意,這些都會影響別人的清淨心,成為修行人成佛的障礙。因為有了這一願,那麼極樂世界沒有女人,純是大丈夫相,所有往生的人都可以清淨修行,沒有任何的干擾,這樣就會堅定念佛人往生的信心。當然,也有好多女修行人,雖然是女身,但是,具足信心、慈悲心和智慧,嚴持戒律,精進修行,也可以稱為大丈夫的。師父現在就看到,像我們現在這一個時期,女眾的這種信仰要比我們男眾要堅定的多。師父也經常去給這些老菩薩們去助念,在往生的實例當中,師父看到還是女居士往生的比較多的。
佛住世的時候,佛的姨母大愛道比丘尼,就是摩耶夫人最小的妹妹,最後也出家,大愛道比丘尼就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她出家以後,並不因為她是佛陀的姨母就與眾不同,她謙卑、精進、嚴格遵守戒律、遵守八敬法,她領導的比丘尼僧團,一點自私驕氣都沒有。大愛道比丘尼告訴女眾們,“你們出家做比丘尼,把名聞利養的心要完全戒除,絕對不可以有虛榮傲慢之心,靜靜地修道,靜靜地生活,每天不可以多言多語,靜默是女眾最好的美德”。大愛道比丘尼非常能夠體會佛意、佛心,佛陀希望女眾們做到的,她都做到了。當她圓寂的時候,佛在僧團中贊歎她說:“諸比丘,不可把大愛道比丘尼看作女人,她是一位有德丈夫,她的聖德美行,可做今後僧團的模范”。佛陀對大愛道比丘尼的稱贊,其實也是希望我們末法時期的女眾,甚至我們這些男眾們,要像大愛道比丘尼學習,向她看齊。我們一定要依照佛陀的教誨,一定要按照佛法,降伏我們自己的習氣,如理如法,依教奉行,像大愛道比丘尼一樣做丈夫。
好,我們大家來看第三十六願:設我得佛。十方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界。諸菩薩眾。聞我名字。壽終之後。常修梵行。至成佛道。若不爾者。不取正覺。這是常修梵行願。
這一願的所被之機,是十方無量諸佛世界的菩薩眾。阿彌陀佛在因地,觀察諸佛剎中,看到有些淺位的菩薩,雖然修習梵行,但是隔生就忘,很難相續,經歷多劫,難成佛道。所以阿彌陀佛悲憫他方世界的菩薩眾,妙果難成,發此大願,十方世界的諸菩薩眾,聞到彌陀名號,縱然不來生極樂世界,仍能夠常修梵行,直至成就佛果。
聞佛名字,這個聞也包含稱念的意思,聽聞到萬德洪名,也持念佛名。像我們現在的叢林,晚課也是在念彌陀經,也是繞佛念阿彌陀佛名號,這個就是聞佛名字,稱念的意思。壽終之後,壽終在這裡是指多生的意思。這些菩薩眾和極樂世界的菩薩不同,極樂世界的菩薩每天都能聽到阿彌陀佛說法,和諸上善人俱會一處,而且極樂世界的這些花草樹木、風聲鳥聲都能夠說法,在這樣的環境當中,成佛是非常的快速的,不用經歷多生,都是一生成佛。而這些在穢土中修行的菩薩,要經歷多生,但是有阿彌陀佛的這個大願,可以保證這些菩薩,雖然經歷多生,但是不會有隔陰之迷,每一生都能修梵行,直至成佛。
常修梵行,這個梵行狹義來說,就是《大智度論》中講的,“斷YIN欲法,名為梵行”。廣義來說,包含六度萬行,一切上求下化,能圓滿佛果之法,都可以稱為梵行。在這裡所說的常修梵行,是直趨佛果,不是為了人天福報,也不是為了聲聞道、緣覺道,而是直至佛果,都是直指成佛的。這些他方世界的菩薩們,在本土只要能夠聞信彌陀名號,念佛、拜佛,縱然不往生到極樂世界,在多生多劫中,這種清修的梵行,都能夠相續不斷,貪嗔癡的煩惱會一世比一世輕,身口意都越來越清淨,直到成佛,這就是聞佛名號的不可思議的功德。有些修行人,因為當生沒有了脫生死,轉生就會受隔陰之迷,清淨梵行不能夠相續,這個也是非常可惜的。像我們經常用的公案,蘇東坡的公案。據明代大居士朱時恩編輯的《居士分燈錄》中記載,蘇東坡的母親程氏,在懷蘇東坡的時候,夢到一位身材削瘦,眼睛細小的出家人。後來過了很多年,蘇東坡的弟弟蘇轍,在高安為官的時候,經常和真淨、文聖、壽聰三位法師在一起論道、參禅。有一天,三位法師同時夢到,去迎接過去已經往生的五祖戒禅師,不是我們這個禅宗的忍和尚這個五祖,又是一位祖師,戒禅師,他們三位法師同時夢到這麼一個夢境。過了一會兒,蘇東坡就來了,三個人把夢裡的這種情景告訴蘇東坡,蘇東坡自己也說,他經常在七八歲的時候,夢見自己是個僧人,來往行於陝右一帶。真淨禅師就說了,這個戒禅師就是陝右人,晚年離開五祖寺,到高安雲游,五十年前圓寂。蘇東坡當時正好是四十九歲,大家都明白這個五祖戒和尚,就是蘇東坡的前世、前身。蘇東坡一生雖然在文學上有很高的建樹,但是不能和前世的梵行相續,他在做官的時候也非常的風流,經常到花街柳巷,不能把梵行延續下去、保持下去。所以我們看,沒有阿彌陀佛的加持,在五濁惡世要想經歷多生都能常修梵行,真的是太難了。所以阿彌陀佛悲憫一切的眾生,縱然不往生到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也幫助這些菩薩們不斷梵行,盡快的成佛。
雖然這一願所被之機,是十方世界的菩薩們,但是我們這些末法時期的業障凡夫,也應該從中學習一些。菩薩尚有隔陰之迷,轉生之後幾年,甚至幾十年才能醒悟到自己的身份。像我們今天能聞到淨土法門,聞即信受的,跟大家說,都是前世的修行人,才有這個善根福德因緣,能聞到這個方便殊勝的法門,要不聽聞以後不會去深信的。但是我們想想,我們要經歷了多少的磨難,經歷了多少的坎坷,今天才能聞到這個念佛法門裡面來,才能醒悟過來。更何況,我們這些見思煩惱都沒有斷,如果不發願求生淨土的話,我們今生的誦經、念佛、持戒,這些修行只能成為來生的福報。以我們這麼重的貪嗔癡的習氣,再加上現在的環境越來越濁惡,即使修了一點福報,也是倚福造業,以後墮落的會更深。宋朝的時候有一位官妓,她前生是個比丘尼,誦了三十年的《妙法蓮花經》,然而臨終的時候,因為一念之差,不是修行不好,而是臨終的時候這一念之差,墮落了妓女的身份。但是,她有一個與眾不同的地方,莊嚴,因為她前世誦了三十年的《妙法蓮花經》,感得這一世講話的時候,旁邊的人都能聞到蓮花的香氣。那以我們今天的修行,這種精進功夫的話,是很難做到的。我們看這位比丘尼,誦了三十年的《妙法蓮花經》,最後還是因為一念之差,沒有究竟了脫。所以我們凡夫,如果今世不能往生,要想來世繼續修行,真的是把握不大的,恐怕輪回六道的機會很大。今生,我們能夠遇到淨土法門一定要珍惜,我們今天就要學會放下娑婆的五欲六塵,精進念佛,發願往生極樂世界。不論我們每天做的什麼工作,我們都把它回向求生淨土,哪怕你每天十念回向,都是可以的。甚至把我們做的一切善法,在工廠裡面我們兢兢業業的工作,我們的老師們非常多,今天在座的,我們好好的去教育孩子,為人師表,把我們所做的工作,都是為了什麼?回向極樂世界,願生西方淨土中。你帶著這個信願,你必定可以往生,快快樂樂的成佛,那我們何樂而不為呢。
好,我們看第三十七願:設我得佛。十方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界。諸天人民。聞我名字。五體投地。稽首作禮。歡喜信樂。修菩薩行。諸天世人。莫不致敬。若不爾者。不取正覺。這是天人禮敬願。
這一願是說,十方無量諸佛世界的天人和世間的眾生,聞到阿彌陀佛的名號,能夠恭敬禮拜,信心歡喜,沒有任何的疑惑,並且發起六度萬行的菩薩修持,這樣的人會得到一切天人和世間人的恭敬,如果這一願不能實現,就不取正覺。
阿彌陀佛在因地的時候,看到諸佛剎中的修行人,雖然恭敬禮佛,修菩薩行,但是人天不敬,遭到世人的輕蔑诋毀,甚至是侮辱傷害,使得修行人心神不定,為之惱亂,退失道心。所以阿彌陀佛發此大願,加持一切世界中的人天,只要聞佛名號,作禮歡喜,修菩薩行,都能得到諸天世人的禮敬、擁護,這樣,可以增長這些修行人的功德,順利完成佛道。我們現在比較有深刻的體會,我們今天學佛的居士,有好多居士學佛了,不敢跟同事們講,甚至還瞞著家人,主要是怕大家的誹謗,怕別人不信去誹謗,或者說我們受了磨難了,精神不好了,精神出現問題了,這些都是對我們的誹謗和侮辱,給自己的心理帶來這些壓力,不能靜下心來好好的學佛。尤其是,我們在文革時期,我們看到幾乎所有的出家人都被迫還俗,沒有辦法精進辦道。其實不只是我們這個世界,十方諸佛世界中,也都有這些情況存在的。
這一願中,阿彌陀佛告訴我們如何來做,就能得到諸天擁護、世人的恭敬。我們看願文,聞我名號,這個聞也含有稱念名號的意思,五體投地,稽首作禮,這是對彌陀的恭敬頂禮,表示至誠恭敬,歡喜信樂,諸佛世界中的天人和世間的人,聽聞到彌陀名號,恭敬的禮拜,心生歡喜,對阿彌陀佛的功德沒有任何的懷疑,非常有信心,因為信心歡喜,而去修菩薩行。通途來說,菩薩行就是六度萬行。從淨土法門來看,修菩薩行就是專持彌陀名號,因為這一句名號,具足六度萬行。蓮池大師在《彌陀疏鈔》中說:“一心念佛,萬緣自捨,即布施波羅蜜。一心念佛,諸惡自止,即持戒波羅蜜。一心念佛,身心柔軟,即忍辱波羅蜜。一心念佛,永不退墮,即精進波羅蜜。一心念佛,余想不生,即禅定波羅蜜。一心念佛,正念分明,即般若波羅蜜”。所以只要我們一心念佛,就是百行齊修,包含了三學六度萬行的所有功德,就是這麼直接,就是這麼了當,當下三學六度完全具足。念佛人深信切願,持念六字洪名或者四字名號,就是修六度萬行,就能得到諸天和世間眾生的恭敬和護持。《般舟三昧經》中說:“持此三昧者,為諸天龍神,皆共贊譽、擁護、瞻視、敬仰、思欲相見”。就是說,持念佛三昧的人,天龍鬼神都會贊歎他、來擁護他、敬仰他、親近他。什麼原因?因為只要至誠的皈依阿彌陀佛,如法修行,就能和佛心相應,就會以佛的尊貴,而使我們自己尊貴。這就是我們念佛的人,為什麼這個氣質上的改變、面貌上的改變、素質上的改變?這就是以佛的尊貴轉化為我們的尊貴了。佛在《無量壽經》中說:念佛者就是大乘第一弟子。所以至誠念佛的人種性尊貴,他心心念念都是阿彌陀佛,都是覺悟,都是我們的本性,我們的性德,我們想想怎麼能不尊貴?和世間的這種富貴是不能相比的,而世俗人念念都是貪嗔癡,這就是差別。善導大師在《觀念法門》中說到,只要堅持以信心持念佛名,就會得到護念增上緣,不但是世間的人天,連阿彌陀佛、觀音勢至等無數菩薩眾都會來護持你,十方諸佛也是來護持你的。這是念佛人蒙阿彌陀佛願力加持,所得到的殊勝利益。有這麼殊勝的增上緣,那我們這個修行的路上會更加的順利,最終成就無上菩提的。
師父在這個方面感觸就非常的深,只要發起這個信心來,真的是龍天護念的。雖說也有一些的障難,但是師父了了明白,這些障難都是幫助師父打好基礎,更能增上菩提心,這些障難不是讓我們過不去,而是幫助我們更加增上願心,更加更快的圓滿心願的。非常的明顯的,只要你發起這個心來,大家一定要用清淨心去觀,而不能用欲望的心,用分別執著的心來看待這個問題,如果我們用清淨心一看待這個問題,非常的自在的。一看佛講的哪一句話,都不虛的,都不是妄語的。唐朝的道宣律師持戒精嚴,他的三衣都是粗麻所織,日中一食也都是豆類,出門的時候錫杖不離身,唯恐傷到大地的眾生,長行不倒單,坐不倚床。貞觀年間,有一天夜裡,道宣律師在西明寺經行,突然一陣踉跄,正要跌倒的時候,一位身穿铠甲的少年上前扶住了他。道宣律師非常驚訝的問他,你是誰?少年回答:“弟子是毗沙門天王子張瓊,因為敬仰您的戒德,所以來衛護”,臨別的時候,還把這個佛牙贈送給道宣律師,道宣律師因為持戒,感得天人護衛的事情還有很多。而我們今天很難做到這樣嚴持戒律,但是學習了這一願,我們應該要有信心,只要深信切願,有阿彌陀佛的願力加持,都可以感得天人的恭敬護持。而且不僅天人,觀音勢至都會如影隨形地在我們身邊保護,只不過他們是隱行護衛,我們見不到罷了。但是佛力不可思議,大家千萬不可以懷疑的。
阿彌陀佛的這一願,對我們末法時期的眾生來說尤為重要。因為在正法和像法時期,佛法的力量非常的強大,也有很多大修行人在世間弘化,不但魔王鬼神不敢作亂,世人對佛法也有很強的恭敬心。很多帝王也都非常的尊重法師,唐太宗曾經感歎,出家乃大丈夫之行,非帝王將相所易為。像唐代華嚴宗四祖清涼國師,他曾經是七代帝王的老師。像清朝的順治、康熙、雍正、乾隆,他們都特別的恭敬出家人,他們都依止了高僧大德,並且拜玉琳國師、金剛戒等僧人為國師。歷代文人,如唐朝的白居易、王維,宋朝的蘇東坡、黃庭堅、辛棄疾,大多與僧人有交往,從高僧大德超凡超俗的氣質中,受到很多的啟發,而留下許多千古絕唱。所以在古代,這個出家人的地位一直是受到尊重的,世人對於學佛的人,也非常的恭敬。然而現在我們是末法時期,法弱魔強,追求物質享受的人們,對於幫助我們解脫、幫助我們清淨的佛法,也越來越難以理解,甚至在佛法不大興盛的地區,有些人看到出家人,都像看到另類一樣不可理解。以至於對學佛的人,有一些嘲笑、譏諷,那就更談不上恭敬了。在這種形勢下,我們念佛的人就更應該堅定信心,好好念佛,與阿彌陀佛的大願來相應,隨著我們精進修行,可以感招越來越多的人,對佛法生起恭敬心。這樣不但我們的修行越來越順利,也能讓那些不理解的人,改變他們的認知,能夠修到福報,甚至幫助他們種下成佛的善因。我們現在可能都有這樣的體會,念佛以前,我們的心比較浮躁,遇到事情急躁壓不住,而且這個身體都不是特別的安定,繼而給我們身心帶來許多不好的能量。自從我們學了佛以後,我們的心清淨了,煩惱淡薄了,法喜充滿,而我們的面相也變得飽滿有光澤,讓人見了心生歡喜,願意親近。孔子說:敬人者,人恆敬之;愛人者,人恆愛之。念佛之時,心與佛相應,也就具足了和佛一樣的慈悲、平等,可以說慈眼視眾生。那麼以慈悲待人為因,自然感得別人的尊敬和愛護。正如宋譯的經文中所說:得天上人間一切有情,尊重恭敬,親近奉侍,增益功德,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好,今天時間到,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