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去看禅宗公案,或者《六祖壇經》、《金剛經》、《圓覺經》、《楞嚴經》。看了可能會懂,但沒有辦法悟道。這些般若的經典,道理都懂,但對你都沒有用。因為禅宗經典講的是修道的生命的一種境界,是頂峰的部分。這些經典,是給阿羅漢境界的人講的。其實大乘佛法的經典,都是給阿羅漢講的,不是給一般凡夫講的。
很多人看大乘經典,就不相信。他沒有辦法理解這個阿羅漢的境界,所以他就把大乘經典當成一種比喻。比如《法華經》說的,念觀音聖號,入大火火不能燒。這個境界就是阿羅漢的境界。普通人只能解釋,嗔恨是火,念佛號可以去除嗔恨。這就是現代人解釋佛法的方式,其實是很大的誤導。就是用凡夫的境界來衡量阿羅漢的境界。
阿羅漢是什麼境界,先不講,就講道教修道人境界。道教修行中有一種方法,比如屍解法,分手法。你看到他人死了,其實假死然後跑了。道教的劉伯溫,佛教的達摩祖師也是一樣,據說達摩祖師來中國,死了埋入棺材,結果人們又看到他抬著一只鞋,往印度去了。打開他的棺材一看,真的只剩下一只鞋。這就是只履歸西。這裡頭也是有生命科學,就是道教能修出的屍解法。
除了屍解法,還有一種坐脫立亡,就是想死就能馬上死,有這個訣竅。夢參老和尚講經時,有講過他在西藏時也有學這個法。可見西藏也有這個法,道教也有這個法。這都屬於生命科學的部分。
現在人修道有兩個問題,一個就變成只研究知見,包括很多弘法的講般若經典的。就是道理都懂,但其實他做不到,只是會照本宣科。就有佛的知見,卻不會修行。因為修行的部分,禅宗經典沒有講,講了你也看不懂。比如《楞嚴經》的二十五位菩薩證圓通章。這二十五尊者菩薩都用自己方法證悟,我們能不能。很難。這裡頭很簡單,但修起來就特別復雜。
般若雖然是眼目,但你只能眼睛看看,手腳都用不上。好比你看人打太極拳一樣。他的招式怎麼樣你都懂,步子都對,可是你就是打不出來。為什麼?因為打太極拳還有先行的功夫。不是一進門就打太極拳,而是先聯系站樁,站樁也不是好像你站的就對了。還要根據時間,空間,以及身體的體質來修。
第二種,是真的外道,搞氣脈,然後身體有感覺了,也能修出部分神通,就以為自己有境界了。這類外道,記得外道是中性詞,不是貶義詞,他在轉化身體上有一定的功夫,甚至比學佛人還強。但他缺少的是《楞嚴經》、《金剛經》的般若。
所以這兩類要結合起來修。不僅要有般若智慧,可是在生命,身體轉化上,要有功夫才是真的。這就是羅漢的境界。大乘佛法有個特色,就是看不起羅漢的境界。佛陀留下的最偉大的兩個遺產,一個是羅漢果位的修法,一個是菩薩果位的修法。中國多的是菩薩果位,你看每個人都在行菩薩道。跟傳統儒家觀念相吻合。但羅漢果位的,解脫的法,修的相對少。
現在你看,我們只講菩薩果位,沒有講怎麼斷煩惱,解脫等這些聲聞法。解脫就是把自己的六根從六塵執著中能解脫出來。你能不被外在的東西,包括三種欲望,男女是一種,飲食是一種,貪求各種世間認為好的東西,比如貴重的東西。這三種貪求能斷除,你就能斷除煩惱。從斷除這三種煩惱來講,傳統道家講的清心寡欲,跟羅漢果位有些相似了。
達摩傳了心法,也傳了《易筋經》,乃至達摩的武術,還有達摩的《一掌經》。可見,禅宗中,心法也講,轉化色身也有。兩樣並重。不能只取其中一樣。
你會發現,羅漢現比丘像,道教的道士,這兩類是中國人觀念中的兩類修行人的形象。真正修行人,不是現出家,就是現個道士相。在家行不行。在家不行。因為你想要解脫時,這些東西就能放下,沒有牽絆,沒有家的牽絆了。
所以修道中有生命的境界,身體境界的部分。要轉化這個色身,單靠禅坐,現在人根器還是不夠的。因為粗重的色身轉不了。最好是先從念經、拜忏、拜佛開始,把粗重色身轉化後。這裡我尤其重視念《法華經》。現在普陀山道生長老,一輩子念《法華經》,人們問他有什麼感應。他說,老了眼睛跟年輕時一樣,耳朵也很好,這就是感應。現在九十多歲,身體也不錯。念經更適合現在人學佛方式。
轉自:福安古觀音閣 新浪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