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活在世上,總是會不斷的犯錯,錯成為我們生活中的一部分,時時於我們相伴,構成了我們的人生。只要生命延續,錯誤就必然會發生,所以能否正確對待錯誤,對我們的人生有著重大的影響。
在漫漫人生旅途當中,很多時候,我們是在錯誤中成長,在成長中犯錯,錯誤在某種意義上講,是成就人生的必然因素。對待錯誤的態度常常顯示出一個人的品格。
在法國著名思想家,文學家盧梭的《忏悔錄》中,記錄著這樣一件小事。
盧梭小的時候,家裡很窮,為了生活只好到一位伯爵家去當小傭人,伯爵家的侍女有條漂亮的小絲帶,盧梭很喜歡,一天趁著每人的時候,他從侍女的床頭拿走了小絲帶,跑到院子裡玩賞起來。
正在這個時候,有個僕人從他身後走過,發現了盧梭手中的小絲帶,立刻追問起來。盧梭緊張極了,他怕承認是自己拿的,會被辭退。就撒謊說是小廚娘瑪麗偷給他的,伯爵把瑪麗喊過來對質。小瑪麗一邊流淚,一邊說不是他偷的,但是盧梭卻死死的咬住瑪麗,並把事情的經過編造的有鼻子有眼的。
伯爵一看,更為惱火,索性把他們兩個人都辭退了,當兩個人離開伯爵家時,一位長者意味深長的說:你們之中,必定有一個人是無辜的,說謊的人一定會受到良心的譴責。
果然,這件小事給盧梭帶來終身的痛苦,40年後,他在《忏悔錄》中坦白:這種殘酷的回憶,常常使我苦惱,在我苦惱得睡不著的時候,便看到了這個可憐的姑娘前來譴責我的罪行。
我們在生活和工作當中,也會經常有這種情況出現,明明是自己的過失,卻不肯承認,反而把錯誤推到別人身上,這種行為不但是自己人格的缺失,也是成為自己無法進步的障礙。
散文家劉墉先生曾經講過這樣一個令人震撼的故事:
一位婦科名醫,他診斷一位病人得了子宮腫瘤,並馬上進行了手術,但是當他打開病人腹部後,發現子宮裡張的不是腫瘤,而是一個胎兒,他心裡非常的矛盾,如果硬把胎兒拿掉,告訴病人,摘除的是腫瘤,而且可以確定,一定不會復發,那病人會非常的感謝他,相反的,他可以把傷口風尚,告訴病人,他診斷錯了,這幾秒中的掙扎,讓他渾身濕透,最後,他小心的縫合。等病人蘇醒,告訴了病人實情。
後來,孩子順利的生下來,而這位名醫被病人告得差點破產,最大的傷害,是名譽的損失。
這位醫生敢於承擔責任的勇氣,非常的令人敬佩,在名譽和良心的道德天平上,傾向了後者,在眾人敬仰和萬人唾棄中,他也選擇了後者,劉墉先生評論說:為自己的身家名譽而去拼命的人,算不得大勇,不顧自己的身家名譽,而去維護真理的人,才是真的勇者。
在錯誤面前,不但要勇於承認,還要懂得及時改正,錯誤可以讓我們自我反省,而改錯可以幫助我們長大,成熟,人生中的一些錯誤,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是成功人生的必然因素。當然這並不是說不要努力去防止和減少錯誤,或者說可以對錯誤持滿不在乎的態度,而是說不要因為懼怕錯誤而畏首畏尾,縮手縮腳的。
戀愛談一次就能成功,生意做一次就能賺錢,開車學一次就能上路,論文寫一次就能通過,如果你能做到這樣,那要感歎你真實天才。但是,你的人生少了一樣調味品,你從未經歷過大落大起的喜悅。
其實,勇士有時懼怕,專家有時出丑,有辯才的人有時張口結舌,這本來就是生活的常態。
看見別人犯錯,不必苛責別人,平常得很,發現自己犯錯,不必生自己的氣,本來就是這樣。
重要的時把錯誤看成最好的老師,從錯誤中吸取寶貴的教訓,所以別害怕你會犯錯,因為從不犯錯的人做不成什麼事,有智慧的人知道如何利用每一次的錯誤,去尋求真理,他們愈挫愈勇,從不退縮。
有這麼一個小故事
一天,一位中國學生,去他的美國老師家做客,看見老師那不滿三歲的孩子拿著一把鑰匙,笨拙的插進鎖裡,想打開臥室的人,可怎麼也打不開,那學生主動想去幫他一下,卻被老師阻止了,美國老師說:讓他自己先范些錯誤吧,琢磨一會總會把門打開,這樣他再也不會忘記這門是怎麼打開的,果然,那孩子折騰了很長時間後,終於將門打開,他高興的拍起手來。
所以說,有時候,錯誤也是幸福於美麗的一種特殊的路標,是一種美麗的所在,愛的生發明電燈的故事大家都在熟悉不過了,我們在贊美他成功的同時,也應該欣賞他在發明過程中的一次又一次的錯誤,因為有了這無數次的錯誤,愛迪生最後帶給人類的燈光才顯得更加耀眼奪目。
從我們來到這個世界,我們就開始犯錯,在一個又一個錯誤中,我們逐漸讓這個陌生的世界成為我們熟悉而溫馨的家國,錯誤中,我們學會跌跌撞撞走路,錯誤中,我們會咿咿呀呀說話,錯誤中,我們逐漸懂事成熟。今天我們又何苦執著追求像夢一樣的完美呢?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給別人多一點寬容,這世界就多一份美好。
給錯誤多一點欣賞,這世界就多一點可愛。
活著是美麗的,工作是美麗的,必要時,犯錯誤也不失為一種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