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位法師 諸位居士大德 阿彌陀佛
我們今天,繼續來學習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大家請看第三十一願:設我得佛。國土清淨。皆悉照見。十方一切。無量無數。不可思議。諸佛世界。猶如明鏡。睹其面像。若不爾者。不取正覺。這是十方徹照願。
阿彌陀佛發願,如果我成佛的時候,國土光明清淨,十方一切無量無數,不可思議諸佛世界都能夠照見,就像用明鏡睹其面像,看自己的面貌,如果這一願不能實現的話,我不成正覺。
極樂世界的樹木、花朵、亭台、樓閣,任何的一件東西,都能夠徹照十方諸佛世界,不是說只有樹才能照得見,大地不能照見,任何的一物都能照見,就叫做皆悉照見。這就是《華嚴經》中講的事事無礙法界。華嚴宗把法界分為:事法界、理法界、理事無礙法界、事事無礙法界。事法界,是指一切有生有滅,有差別的事物現象,無論是精神的還是物質的,都統攝於事法界。這就是我們凡夫所認識的法界;理法界,是指紛繁復雜的萬法,從本體上來看,都是一真如性。比如我們所有人,從現象看,千差萬別,但是從本體上看,都具有同樣的佛性,理上是平等不二的;理事無礙法界,是說森羅萬象的現象界和本體界,是有機的一體,是不二的。因為有性體才有萬法,理和事圓融無礙,不可互離,這叫理事無礙法界;事事無礙法界,是說一切的事物,表面上雖然有差別,但都是一個本體所顯,性質是一。也就是說,既然萬物都是一個真心所顯,那麼現象都是假的,那麼他的大小、高下等差別都超越了,時間和空間也都超越了。從時間上來說,一念可以延伸為無量劫,無量劫也可以剎那間。從空間上來說,大小、廣狹也被超越了,能夠圓融無礙。就像大德們經常說的,須彌山可以入到芥子當中,須彌山沒有縮小,芥子也沒有放大。唐朝的刺使李渤問智常禅師:芥子納須彌,芥子可以容納須彌山,那這個也太懸乎了吧?智常禅師就問他了,聽人說你讀萬卷書,那你這萬卷書都裝到哪裡去了?李渤就說了,他就指指自己的腦袋瓜子,說的都裝到腦子裡去了。那這個智常禅師就說了,你的腦袋殼子只有椰子這麼大,怎麼能放得下萬卷書呢?這個李渤聽了就有所悟了。眾生執著相為實有,芥子是芥子,須彌山這麼大,它和須彌山是兩種相狀,根本就沒法納的進去的。在實相上,大也是唯心,小也是唯心,萬法唯心,但是萬法唯心,他都沒有離開我們清淨本性。須彌山也是虛幻相,芥子也是虛幻相,都沒有離開我們清淨本性的所現。所以沒離開清淨本性,清淨本性不增不減,清淨本性平等一如,所以有何不能容納之理?因為萬法都是一個性體,所以事事圓融,無窮無盡,這就是佛智的高深境界。阿彌陀佛的這一願,就是讓極樂世界的眾生,對事事無礙的境界,能夠身臨其境,不像我們現在感到這種境界,是不可思議的。
《往生論》中說:“宮殿樓閣,鏡納十方”,在宮殿的樓閣的任何一處,都像明鏡一樣,能夠照到無量諸佛剎土,淨土、穢土這所有的情況,以及無量眾生善惡業緣的相狀,而且顯的這個相狀,包括了過去、現在、未來,不是一時之相。所以不僅是我們現在的所作所為,就是過去生中的所有善惡業緣,極樂世界的眾生,都能清清楚楚的看的明白。我們這個世間不是這樣,我們對著這個牆壁,不但看不到無量的諸佛剎土,連我們自己的面貌也照不出來,這是我們這個依報環境的業力所招感的。隨著我們眾生的業力越來越重,像河水、天空越來越渾濁,尤其我們這個地方,河北霧霾也特別的嚴重的。而極樂世界依報環境,是從阿彌陀佛的法身流現出來的,他是法性土,所以一即是多,多即是一,大小互容,重重無盡,能夠從一個小的物質上,見到十方無量世界。
極樂世界的眾生,見到這樣事事無礙的境界,能受到怎樣的影響呢?在宋譯的《大乘無量壽莊嚴經》中說:“世尊,我得菩提成正覺已,所居佛剎,廣博嚴淨,光瑩如鏡,悉能照見無量無邊一切佛剎,眾生睹者,生希有心,不久速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極樂世界的眾生,見到這種徹照十方佛土不可思議的功德之相,都會生起希有之心,不久,就可以速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無上正等正覺。徹悟大師說:“一句彌陀,圓融法界,觌體全真,交羅無礙”,就是這一句阿彌陀佛名號,含攝無量光和無量壽這兩種核心的功德,無量光是橫遍十方,無量壽是豎窮三際,橫豎交徹,即法界體,所以說一句阿彌陀佛就是圓融的法界。雖然從事相說,極樂世界與娑婆世界相隔十萬億佛土,但是從理上來說,沙界互徹,淨土由心,都沒有離開當下這一念無量光壽之心,沒有離開我們這個清淨的本性。所以蕅益大師說:“阿彌陀佛是法界藏身,故念一佛,即念一切諸佛。極樂世界是法界藏土,故生極樂一土,即生一切諸國土”。通過這一願,我們對這句話就有了更深的體會,我們只要淨心念佛,一念回光返照,當下就已在極樂國中了。正所謂:“心淨則娑婆極樂互融,妄起則東土西方隔絕”,娑婆世界和極樂世界都沒有出我們這一心,只是我們淨心念佛時,娑婆極樂是互融的。
曾經有人懷疑的問:我們人還在這個娑婆世界,我們在這個娑婆世界念佛,西方極樂世界的七寶池中,怎麼就會有我們的一朵蓮花呢?宋朝的王龍舒居士回答說:西方阿彌陀佛國土清淨明潔,就像一個大明鏡,自然會照見十方世界。就好像在明鏡前,看見自己的面像一樣,所以在這個世界念佛,西方七寶池中,自然生起蓮花一朵,這就是沒有什麼可懷疑的了。大家能聽明白這個意思吧?極樂世界就像大明鏡,我們念佛的時候,那邊立刻就顯現出來了,自然他就會生出一朵蓮花的嘛。宋朝的圓照禅師,駐錫洛陽的慧林寺時,他密修淨業,專念佛號,願心非常的強烈,求生的願心非常強烈。當時雷峰寺的慧才法師,曾經神游淨土,在極樂世界見到一處宮殿,非常的華麗,有人告訴他,這是給圓照禅師准備的。還有一位資福寺的曦公和尚,也到慧林寺,虔誠的頂禮圓照禅師,並且供養了很多金銀財寶,有人問他這是為何呢?曦公回答說,我在定中,看到一朵奇妙無比的金蓮花,說是專等圓照禅師的,還有無數的蓮花,說是等待受度的人的,其中也有一些蓮花已經枯萎了,這些是那些願心退墮的人的。所以我們從這個公案就知道,只要堅定信心精進念佛,心淨則娑婆極樂互融,極樂世界一定會有一朵標有我們的蓮花,等著我們受生。
我們看第三十二願:設我得佛。自地以上。至於虛空。宮殿樓觀。池流華樹。國土所有。一切萬物。皆以無量雜寶。百千種香。而共合成。嚴飾奇妙。超諸天人。其香普熏。十方世界。菩薩聞者。皆修佛行。若不如是。 不取正覺。這是國土嚴飾願。
阿彌陀佛發願,他所住持的剎土、宮殿樓觀、池流花樹、所有一切萬物都是無量的珍寶合成。《無量壽經》中說:“其講堂精捨,宮殿樓觀,皆七寶莊嚴,自然化成,復以真珠、明月、摩尼眾寶,以為交絡,覆蓋其上”。這是極樂世界居住環境和聽經聞法的場所,這些講堂精捨,宮殿樓閣,都是無量珍寶自然化成的,光明、美妙,這些樓閣的上面,還懸掛著摩尼等珍寶做的璎珞,明妙無比。再看看我們娑婆居住的環境,都是這些磚瓦、土木,木石所建造的。還有,極樂世界的水也是七寶合成,我們這個世界的水是氫二氧,他那地方是珍寶所成,只不過這個珍寶所現的,是液體的狀態,液體的形態。《觀經》中說:“極樂國土,有八池水,一一池水,七寶合成,其寶柔軟,從如意珠王生”。極樂世界的水池很多,最大的有一千由旬那麼大,池水是從如意珠王中流露出來的,非常的柔軟。這種水隨我們眾生的意,你想叫它多熱,它就有多熱,你想叫它多涼,它就有多清涼,而且,你想叫它從上倒灌,它也可以倒灌。總之,它是隨眾生的意,你有什麼樣的念頭,水就會隨著你的念頭而顯現出來,讓眾生生起歡喜心來。這些寶池裡的寶珠水,都會流到蓮花上去,也會灌注到樹上,發出微妙的音聲,演說苦、空、無常、無我諸波羅蜜,這些水都能說法,讓眾生聽了心中清淨。而我們這個世間的水,會牽動我們的心,尤其我們遇到驚濤駭浪的時候,心中會產生這種恐懼的感覺。還有極樂世界的寶樹,寶樹也是七寶合成,周滿世界,有金樹、銀樹、琉璃樹、珊瑚樹、砗磲樹等等諸寶所合成的樹。有的寶樹,樹干是紫金的,葉子是珊瑚的,花是瑪瑙的,果是砗磲的等等諸寶所成,每棵樹都由不同的珍寶所成的。珍寶的顏色也非常的奇妙,不是單一的,琉璃色裡會發出金色的光來,玻璃色裡也可能會發出紅色的光來,也可能會發出瑪瑙色的光來,種種的光色,把這個寶樹映飾的美妙莊嚴,我們說美輪美奂。我們想想這種莊嚴的狀況,真的非常的向往的,不是我們娑婆的這些景觀能相比擬的。
更為奇妙的是,這些珍寶不僅是光色,還能散發出香味來。這和我們娑婆世界的珍寶有很大的不同的,像我們平時見到的這些珍寶,黃金、白銀、珍珠、瑪瑙有光色沒有香味,有些有香味的,像沉香、藏香,只有香氣又沒有光色。極樂世界的一切萬物都是珍寶合成,不但能像鏡子一樣,照到十方諸佛世界,而且這些珍寶的香味,能夠普熏十方世界。極樂世界的菩薩,不管是在經行也好,禅定也好,無論在哪裡,都能聞到這個香味,增長他們的菩提心,幫助他們不經方便,直入真實,修如來行。阿彌陀佛以香來做佛事,幫助眾生來覺悟成佛,所以極樂世界阿彌陀佛,處處都是為眾生所考慮的,一草一木,哪怕一個細微的物質,都是阿彌陀佛的法性所流露出來的,都是來幫助眾生直入佛道,覺悟成佛的,這裡是用香來引導大家覺悟成佛。《維摩诘經》中說,眾香國中的香積如來,他不是像釋迦牟尼佛這樣,講經說法來度化眾生,他是以香來使眾生入清淨戒行,菩薩們各個坐在香樹下,聞到這個香氣,就能證得一切德藏三昧。眾香國裡到處都是妙香,樓閣是用各種香來做成的,在經行的時候,是走的香地,花園裡更是芬芳馥郁,他們的物質都是香氣,十方世界都能聞得到。有一次,維摩诘居士示現生病,釋迦如來就讓他的弟子們,去看維摩诘居士,去探病。維摩诘居士借機宣講大乘佛法,臨近中午的時候,捨利弗動了一個念頭,中午我們該怎麼吃飯呢?就動了這麼一個念頭,維摩诘居士變身為一位菩薩,到眾香國,向香積如來求來一缽香米飯,經中說,飯香普熏毗耶離城及三千大千世界,時毗耶離婆羅門、居士等,聞是香氣,身意快然,歎未曾有。維摩诘居士所在的這個整個城中,都彌漫著這個飯香的味道,聞的人,身安快樂,吃到香飯的大眾,身體各個毛孔都散發出妙香,就和眾香國裡樹的香氣一樣。我們在《淨土聖賢錄》中,也看到許多往生的這些眾生,在臨終的時候,或者是室內,或者是身體上,都散發著種種的妙香。還有一些念佛的同修們,在念佛的時候,也能感覺到聞到這麼一種淡淡的香氣,說不出它是什麼樣的香味,你要是用意識心,再想仔細的去聞,它又沒有了,什麼原因?因為你又已經住念了,一住念就感應不上了。學習了這一願,我們就明白了,極樂世界的寶香普熏十方世界,我們念佛的心和阿彌陀佛感應道交,心淨則娑婆極樂互融,就聞到極樂世界的妙香了,通過聞香,就更能使我們對極樂世界增加信心。大家都有這個體會的,一聞到香,念佛更帶勁,更生起這個願生的心,對阿彌陀佛的這個四十八願,生起了信心。那極樂世界有這麼美好的修行的道場,莊嚴的道場,又有阿彌陀佛在親自講經說法,如果我們不發願往生的話,真的是太可惜了。
好,我們下面看第三十三願:設我得佛。十方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界。眾生之類。蒙我光明。觸其身者。身心柔軟。超過天人。若不爾者。不取正覺。這是觸光柔軟願。
前面第十二願光明遍照願,是講阿彌陀佛的光明普照十方,度化眾生,這一願,是說阿彌陀佛的光明帶給眾生的真實利益,是光明的作用。願文中說,十方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界,眾生之類。這是本願所被之機,包括了十方無量世界的眾生,當然也包括我們這些業障凡夫,以及三惡道的一切眾生。蒙我光明,觸其身者,身心柔軟,超過天人。這是說,阿彌陀佛發願,光明觸照在眾生的身體上,這個身心就會變得柔軟,處在安樂的狀態中,這種安樂超過天人,這是光明帶給眾生的利益。
娑婆世界的眾生最大的弱點,就是剛強難化,頑固的堅持自己的見解,不肯放捨,這方面我們大家都有深刻的體會。佛為我們講五蘊皆空,我們偏偏認為一切我,我所,都是真真實實存在的;佛為我們講要放下身心世界,我們整天都在為自己的身心去奔波勞碌,而且遇到不如意的時候,就會怨天尤人,甚至去傷害別人,這些都是不柔軟的。阿彌陀佛悲憫眾生身心剛強,發此大願,眾生遇到佛光身心柔軟,諸佛就可以施救,受教者就容易得度。
阿彌陀佛的光明是平等普照的,但是眾生的根機千差萬別,怎麼樣才能和阿彌陀佛的光明相接觸的到呢?《觀經》中說:“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眾生,攝取不捨”。一切凡是念佛的眾生,他都攝取的,所以我們只要信願持名,就能被阿彌陀佛的光明所照。這個光明是通過名號傳達給我們的,幫助我們降伏貪嗔癡,消除業障,增長善根,不但現世能得到身心安樂,而且能夠往生淨土。善導大師在《法事贊》中說:蒙光觸者塵勞滅,臨終見佛往西方。清朝乾隆年間,江蘇常州有一個叫柏天佑的人,他本來是學習道教,學習仙術的,家裡供奉著呂洞賓。後來有人送給他《西方確指》,就是我們前面講的,覺明妙行菩薩為了度化他曾經的八個同參道友,他所來教化別人不要用這些外道來修行的,他的後人把他編譯為《西方確指》,書中就是破斥仙術,指歸淨土。柏天佑看了《西方確指》才開始回心歸向佛門,但是心中總覺得有些疑惑。後來呂洞賓點化他說,你為何還懷疑呢?水火風三災來時,我們仙輩都沒有路子可走的,而在極樂世界則是安穩自在,你要努力修行淨土法門,求生淨土才是,柏天佑從此深信淨土法門。他的岳母許氏也是持齋念佛,但是,這個身心心志不夠專一,柏天佑把她接到家中,教她萬緣放下,一心一意念佛。許氏按照他所教的去做,從三月到六月這三個月間,一心念佛不曾中斷。有一天,許氏向柏天佑禮拜,柏天佑驚訝的問她緣由,她說我從出生到現在,六十多年了,都是在顛倒夢想當中,不曾有過一日的安樂,自從你教我這個念佛以後,我在白天念佛,感覺到很快到了夜晚,晚上念佛感覺很快就到了白天,世間的安樂是沒有辦法相比的,沒有你的幫助,我是無法如此快樂的,所以向你拜謝。於是柏天佑又為她講了,極樂世界的種種依正莊嚴,勸她一心念佛,求生淨土。又過了三個月,在一天夜裡,許氏剛剛坐下來念佛,忽然見到一朵金色的蓮花現前,接著化現出百千萬億朵蓮花,層出不窮,蓮花升到虛空中光明耀眼,沒有辦法來形容。從此以後,許氏的面貌就發生了變化,就像三十多歲的人一樣,她從此以後,都不說閒話,夜裡只睡一個時辰就起來念佛,在乾隆四十二年,她安然往生。所以真正得到佛光注照,心裡的煩惱就會逐漸的息滅,心就會清淨柔軟,身體也會發生很大的變化。這位老太太六十多歲了,才開始精進念佛,念了幾個月,佛光注照,息滅了塵勞,得到了幾十年沒有得過的安樂,而且臨終安詳往生。
這種安樂是怎麼得來的?就是對阿彌陀佛、對極樂世界的信心、願心,念念至誠的念佛,就會歡喜無憂,日夜都蒙佛光注照。我們念佛也需要注意一下,在這裡師父稍加講解一下。當我們念佛的時候,念茲在茲,都攝六根,用口念用耳朵聽就好,不要管什麼妄念。我們學佛時間比較短,功夫,什麼叫功夫?就是你所用的功,大家不要去求果,你功到了,水到自然成,秋天種麥子,功夫到了,播種耕耘,耕耘播種,到了六月份自然就收獲,你只要用功,這個果和你的功夫是平等的。大家不要一開始念佛,就一定要得到一個清淨,這反而是妄心。念佛,念茲在茲,即使出現妄念了,師父跟你們說也是功夫,因為你平時沒念佛的時候,不知道自己有這麼多的妄念,只有你心靜下來的時候,才能知道你有雜質。但是,有不要怕,也不要理它,還是一心的念佛,時間長了自然就沒有了。如果你念著佛想著煩惱,想著妄念,這反而又是一種煩惱。不要管它的,只管去念,妄念來了再回來,這樣假以時日,你心自然就可以清淨下來了,自然身心柔軟,一片光明。佛光的作用不可思議,包括三惡道的眾生,只要見到這個光明,沒有一個不安樂,而且能引發他生起慈心,做愛護眾生的善事,命終之後都能往生極樂世界。所以阿彌陀佛的光明,普度一切眾生,安樂一切的眾生。
好,我們大家看第三十四願:設我得佛。十方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界。眾生之類。聞我名字。不得菩薩無生法忍。諸深總持者。不取正覺。這是聞名得忍願。
這一願是說十方一切眾生,聞說阿彌陀佛的名號,如果不得無生法忍,諸深總持的大利,阿彌陀佛就說了,我不成無上正等正覺。
我們看願文,十方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界,眾生之類,這是此願所被之機。所攝受的眾生非常的廣大,包括了十方無量世界,沒有一個世界不在這一願含攝之內。眾生,不但包括賢位的眾生,人道的眾生,而且包括了三惡道的一切眾生,蜎飛蠕動以及地獄中受極苦的眾生,都是這一願所被之機。我們要學習阿彌陀佛的大願心,別把自己的心量縮小了,像我們平時教育孩子,師父就注意到了,把孩子當成自己的親人來教育,小了,你的高度不夠,那你教育孩子的層次素質就絕對不夠的,一定要把孩子當成什麼,國家的棟梁,社會的棟梁,未來的菩薩。你有這個責任,把這些菩薩去教育好,用這種大的心量,這樣才能提高孩子們的福德。我們不要把心量給縮小了,阿彌陀佛,確實我們在當中,能學到好多大的心量,不要聽師父講完,你們就沒有事了,聽個熱鬧,不是這樣的,可以用到我們實際的生活當中去很多很多的。
聞我名字,這個聞有三種含義。第一種,是聞如不聞。只是接觸到耳根,心裡並沒有信受,沒有觸到心裡,這樣,只是跟阿彌陀佛結了一個緣,種了一個遠因。不過現在,還是要受六道輪回之苦,只是要等機緣成熟了,不知道在哪一劫,機緣成熟了,然後聞到佛號,而證無生法忍。這就是我們常說的一歷耳根,永為道種,也就是《法華經》說的,“若以散亂心,入於塔廟中,一聲南無佛,皆共成佛道。”這是聞如不聞。第二種,是雖然聞而受持,但是心裡還有懷疑。這一類的眾生,聞到了阿彌陀佛的佛號,也是念佛,發願到極樂世界去,但是因為心裡有懷疑,他只能生到邊地疑城。就是經中所講的胎生之類,五百歲中常不見佛,不聞經法,不知菩薩法式,不得修習功德,但是,他只要認識到自己的疑惑錯誤,將來也能往生到極樂世界證得無生法忍。第三種聞,就是聞到阿彌陀佛的名號信心歡喜。這種聞是確定包含了信願行在內,這是本願中的聞。我們本願中的這種聞,就是所指的這麼一種聞而信受,這才叫真聞,
因為這種聞與阿彌陀佛的這一願相應。所以一念發起,就能證得無生法忍,得諸深總持。無論是聖賢位的菩薩,還是六道的眾生,只要具足信願,持念佛名,不用等到往生極樂世界,再證無生法忍,諸深總持,當下這一念即能證得,這就是彌陀大願的不可思議之處。就像我們學習的第十一願的時候,只要你今天發真實願,要往生淨土,你就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既然不退轉了,就是正定聚,這是善導大師講的。從通途修正的果位上來說,得無生法忍,這個是破一品無明的圓住位的菩薩,如果是證到無生法忍的究竟位,至少是圓住八地以上的菩薩。台灣的高僧印順法師講,不退轉的菩薩得無生法忍。忍是一種智慧,與忍辱的意思不同,在這裡忍可以解釋為透徹的認知,也就是能夠將事物在內心中認得清清楚楚,能夠透徹的了解它,這是忍。那我們就可以這麼理解,這裡的忍是智慧的別名,能夠證悟一切法不生不滅的智慧,即稱之為無生法忍。所以無生法忍,就是能夠把心安住在,不生不滅的中道實相上不動不退。《觀經》中韋提希夫人蒙佛加持,見到極樂世界的清淨光明時,心生歡喜,應時即得無生法忍。善導大師對無生法忍的解釋是:證得往生。就是說這個無生法忍,不是說她當時斷惑的程度,而是她當時產生了決定往生的信心,由這個信心故,而得的無生法忍。韋提希夫人雖然還示現的是凡夫,但是已經證得了無生法忍了,這是阿彌陀佛的願力所成就的。所以只要符合聞而信受的條件,具足堅固的信願念佛,雖然還是凡夫,當下一念就得無生法忍了。
諸深總持,總持是梵語是陀羅尼,就是總一切法,持無量義。諸深總持就是聞而信受彌陀名號,能夠得到種種的甚深陀羅尼,能總持無量佛法而不失散。從通途的教理來說,要想得菩薩無生法忍,諸深總持,要修行兩大阿僧祇劫,甚至更長的時間,那麼我們這些凡夫,聞信阿彌陀佛名號,就能得無生法忍,諸深總持,這個有些人持懷疑的態度,其實這正是淨土宗殊勝的地方。只要我們聽聞到彌陀的名號,和韋提希夫人一樣,對往生淨土產生了信心,那麼從現在開始到成就佛果,我們只要一生的時間,從現在開始你就已經得不退轉了。而這個十信、十行、十回向的菩薩,他們還要經歷多次的變易生死,一次一次的按次第修行,最終成為等覺菩薩,才到一生成佛的位次。所以蓮池大師說:越三祇於一念,齊諸聖於片言。你在發心的這一念當中,就能超越三大阿僧祇劫的修行;你在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的片言當中,你就跟觀音勢至菩薩等齊了。因為我們的信願持名,就能和阿彌陀佛相應,阿彌陀佛修行的全部功德被我們接納過來了,轉化成我們自己的力量,這就是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雖然從這個斷惑的程度上,我們和諸上善人有天壤之別,但是彌陀的名號把我們這一念凡夫的妄想心,直接投入到彌陀的功德大海中,我們念佛的當下,就和觀音勢至這些大菩薩等齊了,這就是圓頓的道理。印光大師說:“莫訝一稱超十地,須知六字括三乘。”印祖是讓我們打消這種懷疑,不要驚訝,你稱念一聲南無阿彌陀佛,就能超越十地菩薩,因為你這一念佛號,就能圓攝佛功德為自功德,所以能超過菩薩果位裡面最高的十地。須知六字括三乘,要知道南無阿彌陀佛這六字裡面,包括了聲聞、緣覺、菩薩這三乘,也就是說念佛法門,統攝禅、教、律諸法門。所以,我們要以決定往生的信願來念這一句名號,一定能夠得到無上的功德。在宋譯的《大乘無量壽莊嚴經》中說:“我得菩提,成正覺已,所有一切眾生,聞我名號,永離熱惱,心得清涼,行正信行,得生我剎,坐寶樹下,證無生忍,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往生到極樂世界的眾生,因為得無生法忍,諸深總持,很快就能成就佛果。
這個阿彌陀佛的每一願,都是幫助眾生直趣佛乘,快速成佛,只要我們能夠信受佛的教化,發起求生淨土、成佛度眾生的心來,就能夠把如來所得的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通過一句名號,完全的接納過來。《大勢至菩薩圓通章》中說:“淨念相繼,自得心開”。我們要清淨的念佛,不是一會兒想東,一會兒想西,心裡就是在念這一句佛號,耳朵就是在聽這一句佛號,其他的統統放下,就只有一句佛號,一句接著一句,只要能做到這樣,你就自得心開,就是即凡夫心開佛知見。我們的凡夫心很惡濁,很粗劣,很愚癡,因為念佛,就能開顯出佛的知見來,你的知見就和佛的見解等同了。所以我們要想快速的成就佛道,念佛法門最直接、最微妙,一切眾生只要信願持名,都能得度,直至一生成佛。
好,今天時間到,謝謝大家。